石蟹
来自医学百科
石蟹 Shí Xiè | |
---|---|
![]() | |
别名 | 石螃蟹、蟹化石、大石蟹、灵石蟹 |
功效作用 | 清热利湿,去翳明目。用于目赤,角膜云翳,尿路感染,白带。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日华子本草》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胆经、肝经 |
药性 | 寒 |
药味 | 咸 |
英文名: Charybdis (Charybdis) natator拉丁名: Telphusa sp.
俗名: 善泳蝤
纲目: 梭子蟹科
性味归经: 咸,寒。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开宝本草》:“咸,寒,无毒。” ③ 《玉揪药解》:“味苦咸,性寒。”入肝、胆经。①《玉揪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②《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外形特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头胸甲隆起,表面密布绒毛,前侧齿基部附近的头胸甲表面具颗粒;头胸甲后部有长短不等的颗粒隆脊;额具6齿,居中4齿大小相近,前缘钝;前侧缘具6齿,第一齿末端平钝,第二至四齿大小相近,末端尖锐,末齿刺形;后缘与后侧缘均具颗粒隆脊。螯脚粗壮,不等称,腕节和掌节表面具扁平颗粒;掌节背面具5棘,内外侧面的颗粒排成纵列。
体色:
头胸甲棕色布有红色斑驳,螯脚大致为鲜红色。
标本体长:
雄性头胸甲长69.0毫米,甲宽103.0毫米。
分布范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分布中国(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日本、印尼、菲律宾、马来群岛、泰国、印度、马达加斯加及非洲东岸。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海底。
生活习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食物丰盛、饱食时,它们为躲避敌害,常常营穴居生活。没有穴居条件时,它们便躲在石砾或草丛中隐居。石蟹通常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时,它们常隐伏在池底的淤泥中。石蟹昼伏夜出,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时安于定居,一旦成熟,便弃穴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