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未登录
登录
医学百科
搜索
查看“胡传揆”的源代码
来自医学百科
名字空间
页面
更多
更多
语言
页面选项
Read
查看源代码
历史
←
胡传揆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胡传揆'''(Hu Ch‘uan K‘uei (1901~1986)),中国[[皮肤性病学]]家。1901年4月1日生于湖北省江陵县。1986年 3月17日卒于北京。192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留校工作,历任[[皮肤]][[花柳病]]科住院医生、助教、讲师、副教授。1930年他私立北平[[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傅瑞士发表“[[维生素]]甲缺乏[[皮肤病]]”一文,这是全世界第一篇论述[[维生素A]]缺乏和皮肤病关系的文章,在丹麦召开的世界第八届[[皮肤病学]]术会议上得到高度评价,至今国外出版的皮肤病学上,都引用这篇文章和皮肤病损害图片。1932年他去美进修,进行[[梅毒]][[病原体]]苍白密螺旋体中国种的分离工作,并和外国种进行对比研究,发表的论文获得国际会议好评。1939年他第二次赴美作了大量的实验梅毒研究工作。1941年,协和医院被日军接管,他自行开业。抗战胜利后,应邀出任北平医学院附属医学皮肤花柳科主任、教授。翌年,兼任附属医院院长。1948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50年代后,继续留任。1949年11月,他积极组织[[北大医院]]各科医护人员,参加封闭妓院和性病治疗的工作。参加制定中国梅毒防治方案和具体措施,并深入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和自治区,指导性病调查和防治工作,培训医务人员,建立防治网点。 1955年,他作为中国皮肤科代表团成员参加波兰全国皮肤科会议,被选为波兰皮肤科学会名誉会员。他亲手组织成立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并任该学会主任委员。他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皮肤病、梅毒学、[[内分泌]][[遗传]]等方面论著80多篇,其中《梅毒学、皮肤病及性病学》、《新中国的梅毒的控制和消灭》、《梅毒在世界的传播及在中国的消灭》等专著都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导航板-名医}}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导航板-名医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胡传揆
。
导航
导航
症状百科
疾病百科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中药百科
人体穴位图
全国医院列表
功能菜单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Wiki工具
Wiki工具
特殊页面
页面工具
页面工具
用户页面工具
更多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
页面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