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应用案例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 月 18 日发布了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病理大模型 “瑞智病理大模型”,拟应用于病理科图像的辅助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效率。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小红” AI 患者助理融合了情感分析技术,可提供相应的情感回应和更清晰的医疗咨询解答,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医疗信息。
-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接入大模型拟应用于医学知识库和智能问答、健康宣教、流程优化等场景,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便利。
-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引入国产 DeepSeek 大模型基座,推出 “新桥 DeepSeek” 智能体,可应用于医学知识问答、病例辅助分析、病历文书生成等场景,还能对科研申报书进行形式内容审查。
-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推出基于本地部署的 DeepSeek 智能应用,在门诊电子病历和住院电子病历界面增加了 “DeepSeek 智能应用” 菜单,可进行病情分析、报告解读、诊疗方案推荐等。
- 太和医院:发布自研医疗领域垂直大模型 —— 素问医疗大模型与 DeepSeek 深度融合的双轮驱动大模型,覆盖 “诊前 - 诊中 - 诊后” 全场景,诊前可自动生成结构化预问诊报告,诊中能实时生成诊疗记录等并辅助鉴别诊断,诊后可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
应用场景拓展
- AI + 导诊:如北京安贞医院的 AI “导诊助手”,能为患者提供从预约挂号到药房取药的全程陪同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 “数据多跑腿,患者少跑腿”,实测就诊时间至少节省 15 分钟。
- AI + 诊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急性脑卒中智能影像决策平台(iStroke),能为脑卒中患者提供 “一站式” 病情评估、诊断决策,3 至 5 分钟即可给出诊断报告,相比以往影像科医生判读影像大幅缩短了时间。
- AI + 监管: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智能医保基金监管系统,通过搭建基本数据库、审管平台等,实现了对医保基金的事前防控、事中管控、事后监控,有效防止过度诊疗、超量用药等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
AI 大模型有望进一步与多学科数据深度融合,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治疗,并打通从诊断到治疗、康复的全流程。将多种数据整合,包括影像、生物标志物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等,医生能够为患者构建出更全面的健康画像,推动个性化医疗的落地。同时,AI 助力的精准靶向药物研发,也有望将临床治疗提升到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