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别名
膀胱外翻修复术;ectopia vesicae closure
7 概述
膀胱外翻关闭术用于膀胱外翻的手术治疗。 膀胱外翻由于膀胱前壁缺损,尿液外溢,后壁黏膜外露,易发生严重的尿路感染,且常合并有其他先天畸形。故多在婴儿时期死亡(图12.22.3.1-0-1,12.22.3.1-0-2)。
按膀胱外翻的程度不同可将其分成4型:①轻型:膀胱括约肌外翻,伴有轻度尿道上裂;②中型:膀胱颈及三角区均翻出,输尿管口显露;③较重型:膀胱后壁显露,除尿道畸形、腹直肌及肌鞘的缺损更明显外,伴有耻骨联合分离;④严重型:膀胱壁全部翻在外面,伴有完全性尿道上裂、腹壁及耻骨联合广泛缺损,可并发髋关节脱位、腹股沟疝、脐膨出、脊柱裂、肛门闭锁或肠道畸形等(图12.22.3.1-0-3)。
膀胱外翻主要治疗方法有:①新生儿,出生48h内可不做截骨术行膀胱关闭;48h后,需要做两侧截骨术。截骨术后可用简单吊带牵引至3岁,3岁后再做外固定或关闭术;②年满l周岁的病儿可以小心应用睾丸素;③12~18个月做尿道上裂修补(一期);④每年检测上尿路(超声)和膀胱容量(膀胱造影);⑤应用或不用肠膀胱成形术行膀胱颈重建;⑥膀胱靠按压或间断导尿而获排空。
11 手术步骤
11.1 1.皮肤切口
修剪和结扎脐,并保留结扎线,于中线脐上开始做一切口(图12.22.3.1-1)。切口深部用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
11.2 2.游离膀胱
以脐动脉作诱导,在两侧腹膜外于直肠前、膀胱后壁仔细进行钝性解剖,在输尿管(扪到支架管)前向下游离至膀胱颈盆面(图12.22.3.1-2)。
11.3 3.游离外翻膀胱周围皮瓣
在腹壁后伸入一手指,完成皮瓣切口,创面用热盐水纱布热敷止血。保留外翻周围皮瓣。横行切开、分离尿道盘,远端至精阜。与膀胱颈融合在一起的耻骨间组织此时清楚可见,这是个重要标志(图12.22.3.1-3)。
11.4 4.解剖后尿道
在阴茎海绵体下游离精阜和前列腺,目的是使之退入骨盆(图12.22.3.1-4)。
11.5 5.尿道成形
利用外翻周围皮瓣作为连接尿道缺损部分和建造尿道的桥梁,使膀胱和前列腺落入盆腔,使膀胱和前列腺成为盆腔内器官。用6-0合成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图12.22.3.1-5)。
11.6 6.关闭膀胱
用10号柔软硅胶尿管分别打上侧孔,尿管的侧孔位于关闭膀胱腔内,并用肠线固定。膀胱边缘修剪出新鲜的肌肉组织,用3-0合成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关闭膀胱(图12.22.3.1-6)。
11.7 7.关闭尿道
膀胱颈区和外翻周围皮瓣用5-0合成可吸收缝线缝合成管状(图12.22.3.1-7)。
11.8 8.切开耻骨间组织并包绕固定尿道
从耻骨后面松解耻骨间两端组织,并包绕尿道,用于支持外翻周围皮瓣所缝合成的皮管,并成为腹腔及会阴的界限。由于耻骨分离较宽,在这一期满意游离松解达到包埋的目的,有时是相当困难的。许多情况下,须同腹壁一起关闭(图12.22.3.1-8A、B)。
11.9 9.耻骨的拉拢固定
耻骨做3针张力缝合。小插图显示防止缝线向后切割尿道的缝合方法,应用7-0粗线或1-0合成无创伤缝线拉拢耻骨并结扎固定(图12.22.3.1-9)。
11.10 10.脐成形术和关闭伤口
将脐移位至腹部切口的顶端。腹部切口的关闭先从腹直肌开始,逐层缝合,由上向下进行,使缝合容易完成。用粗丝线或2-0合成无创伤缝线垂直褥式缝合。由助手帮助将骨盆向中央加压,髋向内旋有助于最后完全关闭耻骨。皮肤皮下分两层缝合(图12.22.3.1-10)。
12 术中注意要点
2.后尿道两侧多余黏膜应切去,后尿道缝合后利用周围软组织加强缝合1层,这样避免术后尿失禁。
3.缝合腹壁时,避免有张力,若缝合有困难时,用腹肌筋膜移植,以免术后切口裂开。
4.若尿道上裂成形术有困难,可分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