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鼻通为经外奇穴别名,即上迎香[1]。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面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左右计2穴[2]。主治鼻炎、鼻塞、鼻部疖疮[2]。
上迎香为经外奇穴名(shàngyíngxiāng EX-HN8)[3][4]。出《银海精微》 。别名鼻通、鼻穿、穿鼻[5]。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5]。有清利鼻窍,通络止痛的作用。
7 鼻通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上迎香穴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5][6]。
位于面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左右计2穴[6]。
上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翼沟上端处。正坐仰靠取之[6]。
上迎香穴位置缺如,近代定位于鼻骨下凹陷中,当鼻唇沟上端尽处[6]。
9 鼻通穴穴位解剖
上迎香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鼻翼肌。分布有眶下神经,滑车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颊支和内眦动、静脉。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1 鼻通穴主治病证
上迎香穴主治鼻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部疮疖,鼻窦炎,鼻塞、鼻中癔肉,过敏性鼻炎,暴发火眼,迎风流泪、感冒头痛等。
上迎香穴主治头痛、鼻塞、鼻中癔肉、暴发火眼、迎风流泪、鼻炎、鼻旁窦炎等[7]。
15 参考资料
- ^ [1]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0.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34.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9.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
-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2.
-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