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Yǒngquán KI l[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注解
地衢为穴名。见《针灸学》(南京)。“衢”“衙”繁体形近,即地衙。乃涌泉之别名。[1]
涌泉为经穴名(Yǒngquán KI 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本经井穴,五行属木。涌:涌出;泉:水泉。水上出为涌泉。穴居足心陷中,经气自下而出,故名。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跖腱膜)→第二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总动、静脉的外侧→第二蚓状肌。有泄热宁神、苏厥开窍的作用。主治神志、五官、胸肺、前阴等疾患,如尸厥、癫狂、病症、善恐、善忘、小儿惊风、头痛目眩、舌干、咽喉肿痛、鼻衄、瘖不能言、咳嗽短气、肺痨、泄泻、二便不利、疝气、阳痿、经闭、难产、不孕、水肿,足心热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休克、中风、中暑、高血压、癔病、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下肢瘫痪等。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实验研究:针刺实验性休克的猫或家兔“足三里”“涌泉”部位有明显的升压和兴奋呼吸的作用;艾灸涌泉,可使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