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中医学 祛痰破积 通利二便 中药中毒 中药学
gān zé
甘泽为中药名,出自《吴普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甘遂之别名[1]。
甘泽、肿手花根[2]。
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Liou的块根[2]。主产陕西、甘肃、河南等地[2]。
苦、寒,有毒[2]。入脾、肺、肾经[2]。
功在泻水,逐痰,破积,通便[2]。主治水肿腹满,二便不通,胸胁积液,癥瘕积聚,痰迷癫痫,噎膈痞塞[2]。
内服:多入丸、散,一次量0.6~1.5g;煎汤,1.5~3g,醋制或面裹煨熟用[2]。
体虚及孕妇忌用[2]。反甘草[2]。
本品含α-大戟甾醇及γ-大戟甾醇(Euphorbol),甘遂甾醇(Kanzuiol),有毒的巨大戟萜醇(Ingenol)的衍生物,20-去氧巨大戟萜醇的衍生物,13-氧化巨大戟萜醇的衍生物,甘遂萜酯(Kansninine) A、B,鞣质等[2]。
本品具泻下、引产、利尿作用。经传统的炮制后,其中枢抑制及腹泻作用减弱,利尿活性可增强,巨大戟二萜醇酯有强烈的皮肤刺激性及促癌变作用[2]。甘遂萜酯A、B有镇痛作用[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