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指掌》

清 吴坤安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阳明太阴

阳明少阳。邪由阳明之表而来。此阳明太阴。邪从阳明之里而及。胃与脾联。此表里俱病也。如见舌苔白带灰黑色。或白中带黑点。或边黄中黑。或前半黄后半黑。或纯黄燥苔。或黄分八字。种种形色。皆阳明太阴之验。外症身体灼热口渴唇燥。左关数。右关滑。此阳明热邪内蕴。以致不得透。毒不得解。因与太阴表里而传入也。急宜透之提之。不使毒邪陷入三阴。用二角、芩连、连翘牛蒡桔梗薄荷等。使外达而解。如点隐隐不得外透。加角刺数分以透之。如大便秘而潮热谵语者。阳明为重。太阴为轻。下之可也。邵评∶阳明热邪内郁成。不外达而内传太阴实热症也。仍宜提邪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