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医学百科
古籍首页
医学百科
首页
新增词条
最近修订
实用词条
优质词条
新闻动态
历史事件
专栏
公告
你知道吗
分类索引
随机页面
搜索
繁體版
《吴医汇讲》
清 唐大烈
中医古籍
吴医汇讲
读书须辨讹字
目录
目录
二维码
自序
[卷一] 祷告药皇誓疏
[卷一] 温证论治
[卷一] 人身一小天地论
[卷一] 书方宜人共识说
[卷二] 日讲杂记
[卷二] 《金匮》上工治未病一节辩
[卷二] 辨《金匮》之
[卷二] 二阳之病发心脾解
[卷二] 维脉为病论治
[卷二]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
[卷二] 医宜博览论
[卷二] 读《伤寒补天石》、《贯珠集》二书合记
[卷二] 妊娠阴脉小弱论
[卷二] 读书十则(有小序)
[卷二] 读书须看反面
[卷二] 读书须悟对面
[卷二] 读书须识正旨
[卷二] 读书必须汇参
[卷二] 读书须立主见
[卷二] 读书必须隅反
[卷二] 读书须善比例
[卷二] 读书须剔错处
[卷二] 读书须汰衍说
[卷二] 读书须辨讹字
[卷三] 石芝医话
[卷三] 管见刍言
[卷三] 核骨踝胫辩
[卷三] 烂喉丹痧论
[卷三] 脏腑受盛辩
[卷三] 大温中饮炙甘草汤合论
[卷三] 论柴胡
[卷三] 论犀角、升麻
[卷三] 辨紫茸之伪
[卷三] 辨郁金之误
[卷三] 大豆黄卷辩
[卷三] 瘟疫赘言
[卷三] 合论丹溪景岳相火大意
[卷三] 升降出入说
[卷三] 寸口趺阳紧脉不同论
[卷三] 中腑中脏辩
[卷四] 人身一小天地亦有南北两极论
[卷四] 命门脉诊辩
[卷四] 治肝补脾论
[卷四]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解
[卷四]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解
[卷四] 膀胱上口论
[卷四] 五芩散解
[卷四] 辨《素问》“浊气归心”之讹
[卷四] 祖气论
[卷四] 连珠
[卷五] 痘毒藏脾经说
[卷五] 痘出同时论
[卷五] 痘由太阴转属阳明论
[卷五] 题费建中《救偏琐言》
[卷五] 回澜论
[卷五] 葵菜预解痘毒说
[卷五] 拟张令韶《伤寒直解》辨证歌
[卷六] 三皇药王考
[卷六] 《脉诀》正讹
[卷六] 三焦论赘言
[卷六] 认疫治疫要言
[卷六] 趋庭杂记
[卷六] 辨医书音义
[卷六] 夏月忌枳说
[卷六] 喜伤心恐胜喜解
[卷六] 恐伤肾思胜恐解
[卷六] 思伤脾怒胜思解
[卷六] 怒伤肝悲胜怒解
[卷六] 忧伤肺喜胜忧解
[卷六] 百合病赘言
[卷七] 辨脾胃升降
[卷七] 气有余便是火解
[卷七] 东垣景岳论相火辩
[卷七] 古今元气不甚相远说
[卷七] 四时皆有伤寒说
[卷七] 幼科似惊非惊辩
[卷七] 痘科伏毒急于闷症说
[卷七] 司天运气赘言
[卷七] 周身经络总诀(有小序)
[卷八] 木郁达之论
[卷八] 颐毒颐字辩
[卷八] 方药等分解
[卷八] 保护元阳说
[卷八] 读《伤寒论》附记
[卷八] 论白
[卷八] 烂喉痧论
[卷八] 烂喉丹痧治宜论
[卷八] 痧疹今昔不同,治法亦异说
[卷八] 辨《活人书》妇人伤寒之说
[卷八] 摄生杂话
[卷九] 四大家辩
[卷九] 论《医宗必读》
[卷九] 论读景岳书不可专得其温补之益
[卷九] 考正古方权量说
[卷九] 《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辩
[卷九] 申明三年中气候相乖化疫之说
[卷十] 虚劳论
[卷十] 读先祖保阴煎谨记
[卷十] 六味地黄丸方解
[卷十] 八味地黄丸方解
[卷十] 司天运气征验
[卷十一] 三焦说
[卷十一] 命门说
[卷十一] 阴阳常变论
[卷十一] 中道说
[卷十一] 三百九十七法考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读书须辨讹字
喻嘉言《
秋燥
论》曰∶《
生气
通天
论》谓秋伤
干燥
,误传“伤燥”为“
伤湿
”,解者竟指燥病为湿病,遂至《经》旨不明。烈按∶此一字之讹,而有毫厘千里之谬,诸书中传写讹字颇多,读书者自须具眼
知识点:
秋燥
生气
通天
干燥
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