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身之脾胃。专藉之以容纳五谷而克化之。脾属土。而居五脏之中。寄旺于四时之内。以胃伤变生诸证矣。
方
(出御药院方)
脾肾俱虚。冷气攻刺心胸腹胁。小肚疼痛。呕逆痰水。口苦。噫气吞酸。及膀胱冷气
奔冲腰背。脐腹绞痛。手足微冷。小便频数。又治猝暴心疼。霍乱吐逆。妇人血气症
瘕。心腹刺痛。此药诚如绫锦木香丁香沉香红豆蔻大椒官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钱一分)白茯苓炙黄)人麦(炒黄各二钱五分)厚朴(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六丸。此药虽九两。分作五十四丸酒或姜汤米汤沸汤送
(出御药院方)
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
不化。肢体倦怠。不思沉香(锉)陈皮(去白)青皮(去白)人参(去芦头)大麦(炒)干姜(炮)神曲(炒)白茯苓桂(并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拣丁香木香高良姜(锉)香皮(切)白豆蔻仁荜茇缩砂仁红豆(各五钱)白术(锉炒二两)大椒(二钱五分)
(出和剂方)
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及嗜卧。体重骨
节痛。及治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心腹痞满。并常宜服此药。老幼气弱。皆可常
服。能温中和脾胃。调进饮食。
厚朴(去粗皮锉碎以生姜二两研烂同炒)半夏(一半汤洗晒干微炒一半生姜汁制作饼炙黄)干取二两炒)三棱(榔当归(各一两末。蜜丸如小豆
(出医方大成)
逆恶心。腹胁疼肉桂(去粗皮锉用)厚朴(去粗皮细锉用生姜一两研烂同淹一宿炒令香熟)甘草(炙各一两)曲(炒)白核二钱五分)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米饮下。食前。
(一名木香利膈丸)
大理脾胃。胸膈不通。调中顺气。方治冬三月
阴气在外。阳气内藏。当外助阳气不得发汗。内消阴火勿令泄泻。此闭藏周密之大要也
。盛冬乃水旺之时。水旺则金旺。子能令母实。肺者肾之母。皮毛之阳。元本虚弱。更
以冬月助其令。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浊涕。嚏不止。比常人大恶风寒。小
便数而欠。或上饮下便。色清而多。大便不调。夜寒无寐。甚则为痰咳。为呕为哕。
为吐为唾白沫。以至口开目瞪。气不交吴茱萸草豆蔻仁(各一钱二分)橘皮益智仁人参黄升麻(各八分)泽泻白僵分)大麦十丸。白汤送下。挫其邪气。不治而通。咽中如梗。甚行步惟艰。欹侧欲人参、甘草、月之间。湿热之令件白术、苍术等汤
(出医方大成)青皮陈皮缩砂仁舶上茴香(炒)桔梗白芷厚朴(各一两)木香香附子白术(两)上
(德生堂方)
理顺三焦。调理脾胃。去胀满及痞闷不通。气不舒
快。
枳实(炒)木通青皮(炒)陈皮(炒)桑白皮三棱(炒)莪术(炒)槟榔麦(炒)为细末。萝卜熬水。煮面
(出济生拔萃方)
闷。痰嗽喘息。木香槟榔青皮(去白)陈皮(去白瓤)姜黄玄胡蓬莪术(炮)干生姜当归白术(炒)上为细无枳壳、陈皮。
(出百一选方)
治一切心肺脾胃气。变为万病。服之皆愈。
(盛季文传于贺方回云。昔在河朔。因食羊肝。生脾胃泄泻之病。兼以浓血仍发脾。气呕吐服定。)藿香叶(二两)木香青皮(去瓤麸炒)神曲(炒)人参(去芦)肉豆蔻(面裹煨)良姜(制炒)陈皮(去白各一恶心。肠风脾胃水一汁半亦如利膈开胃。功不可细述。
又方
(出百一选方)
食者。
大黄(六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附子(炮)当归干姜桂心(各四分)人参细辛筛。蜜和丸夏、附
(出御药院方)
大益脾虚疼痛。白术丁香人参木香白茯苓藿香缩砂仁肉豆蔻荜澄茄甘草(炙各五钱)干瓜汤空心
泻脾丸调中利饮食。除胃中积聚寒热。老人将服长肌肉。令人光泽。
黄芩杏仁(去皮尖双仁熬)泽泻通草芎桂心白术干姜(各五分)茯苓黄梧子大二丸
(出百一选方)
坠气益脾胃。
沉香人参(紫晕者)白茯苓半夏曲诃子肉木香川姜(各一两)白术干山药(各水一中盏
(出医方集成)
伤。胸满恶心。人参荜茇白术干姜(炮)高良姜(微炒)缩砂仁肉豆蔻(面裹煨)陈皮(汤浸去白)为末。熟汤泡
(出医方集成)
丁香木香(各一两)白豆蔻仁人参(去芦)厚朴(姜制)神曲(炒)干姜(炮)半夏曲服三钱。水一
(出御药院方)
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久寒。不受峻补。又疗
心胸如满。五木香丁香(各五钱)肉豆蔻茴香(微炒香)荆三棱(炮锉)白豆蔻仁人参(去芦头)细末。白面糊和
(出医方集成)
快气进食。利胸膈。消膨胀。
丁皮荜澄茄白豆蔻檀香粉草(各五钱)缩砂仁香附子(各一两)木香(二钱)片子姜黄〔二(一)两〕甘松丁香〔各一(三)钱〕上为末。用荜澄茄为母。以布蘸水涂湿筐即法丸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出直指方)
治消食快膈。和胃止痛。
木香丁香檀香甘松(净)丁皮橘红缩砂仁白豆蔻仁三棱(醋煮)蓬术(醋煮丸。姜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枳壳香附缩砂白豆蔻木香陈皮(各等分)上如
木香槟榔陈皮(去白)黄连(去须)广术(煨)当归(去芦)枳壳(去瓤麸炒)青皮(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姜汤送下。若有疮毒。急服百丸至二百丸。看人虚实加减服。但利五七行。立消毒肿。
丁香和胃丸治脾胃不和。中脘气痞。胸膈停痰。呕吐恶心。胁肋刺痛。饮食无味
。肢体倦丁香木香沉香(各五钱)藿香叶白茯苓(去皮)白豆蔻仁陈皮(去白)白术人参丸至五十
大七香丸治脾胃不和。三焦滞气不宣通。腹胁胀满。胸膈噎塞。食饮迟化。气
刺气疰。中
人参缩砂香附子(炒去毛)三棱(炒)莪术(煨)青皮陈皮神曲(炒)麦芽(炒)枳壳(炒去瓤各等分)上为细末。粳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吞下。盐汤
是斋安中汤治脾胃一切疾不利。
三棱(炮)莪术(炮)川姜(炮)良姜(炮)陈皮(连白)草果仁益智仁甘草(炙各一
大荜澄茄丸和脾胃。进美饮食。治脾胃虚满。消积滞。化痰饮宜服。
荜澄茄(一两)青皮(去白)广术(煨)陈皮(去白)川丁皮半夏(洗七次)厚朴(去为丸如梧桐
白术厚朴桂心干姜桔梗人参当归茯苓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
茯苓分气饮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满。饮食不进
。呕吐不五味子桔梗白茯苓桑白皮苏叶大腹皮甘草草果仁陈皮(各一钱五分)上
(御药院方)
生津。大进饮食。
乌梅肉大麦神曲(碎炒各一两)干木瓜肉桂(去粗皮)人参(去芦头)茯苓(去每服一丸细嚼
(出医方集成)
和血气理脾胃。
当归赤芍药川芎熟地黄人参白茯苓甘草砂仁(各等分)上咀。每服三钱
千金大思食丸
(一名透气丹出百一选方)
快气消食。
乌梅(去仁不去核)神曲(炒各十个)苍术(四两)麦(炒一十五两)干姜(炮)京三五十丸。
治脾胃气弱。则所食之物不能腐烂。然又与新谷相兼。宿滞腹内。噫气。胸腹膨
胀闷。胁肋木香桂(去粗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五钱)荆三棱(煨)蓬莪术〔煨各三(分)两〕大麦槟榔(各一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生姜
(出御药院方)
乱吐泻。胸膈膨木香神曲(炒各一两)陈皮(汤浸去白)益智仁(各四两)荆三棱(二两炮锉)甘草(三
(出本事方)
人参白术黄(蜜炙)山芋茯苓粟米(炒)甘草(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疟疾中
安中散治久近脾疼。反胃吐酸。寒邪留滞。胸满攻刺腹胁。呕逆身倦。面黄肌瘦
。及治妇玄胡索(去皮)甘草(炒十两)良姜(炒)干姜(炮)桂心(各五两)牡蛎(四两)茴香(醋汤下。不拘时候
(出百一选方)草果厚朴(姜制了者)陈皮(各二钱)良姜(四钱)甘草(炙)川姜(炮)白术(各一钱)带热服。不拘时
(出百一选方)
甘草(锉碎炒)甘松(去土拣净)缩砂仁(去土拣净)丁香皮姜黄(一用莪术)益智仁(每服二十丸温酒姜汤任下。
治脏气不足。温养五脏。消水谷下气。令人能食。法曲(五两熬)干姜(炮)枳实(炙各五两)附子(三两炮)人参甘草(炙各二两)蜀椒增之。忌猪肉、冷
(出儒门事亲书)
调脾胃。宽中顺气。
沉香(二两)木香白豆蔻(一两用仁)甘草(一分)脑子(一钱)麝香(五分)人参(五
(出御药院方)
调中顺气。宽膈进食。治心腹痞闷。腹胁胀满。饮
食迟化。呕哕恶橘皮(去白半斤)木香缩砂仁槟榔(各二两)青皮(去白四两)半夏(六两汤洗七次)
丁香官桂木香茴香(各三钱)干姜(五钱)苍术(去皮炒五钱)上为末。醋打面糊为
(出医方集成)神曲(炒九钱)麦(炒六钱)甘草(炙)干姜(炮)人参(各二钱)乌梅(去核五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十丸。白汤下。一方无人参。
(出简易方)
烦闷。痰逆恶心沉香(二两)白豆蔻仁木香〔各一钱(两)〕甘草〔炙五钱(分)〕生龙脑(一钱研)麝香后服
三焦浑乱用。厚朴(四两姜制)枳实〔一(三)两炒〕桂心(一两)上粗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
消酒进食方
生姜(二两)白术(五钱)草果(一两)缩砂〔二(一)两〕檀香(五钱)炒盐(五钱)上
(出和剂方)
欲绝。心膈高起。实满作痛。手不可近。一方为末调服。名枳实理中汤。治吐利后胸
痞欲绝。心腹高起。急枳实(麸炒一两)白术人参(去芦)甘草(炙)白茯苓〔去皮各五钱(二两)〕干姜(炮然。不
芍药甘草(炙)黄(各一两)生姜〔三(二)两〕白蜜(一升)生地黄(一两)上锉。菜、芜
(传信适用方)
生姜(一斤洗过细切入干瓷盆内以盐四两淹一宿日中拌晒以盐汁尽为度用)草豆蔻仁(焙干)白汤点服。空心
(御药院方)
体困倦。常服进丁香藿香叶肉桂(去粗皮)姜黄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
(宣明论方)
半夏(制)甘草(炙)厚朴(去皮)陈皮(去白)藿香(以上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
(出和剂方)
疼痛。心下坚痞荜澄茄破故纸(各十两)牵牛末(三十两一半炒用)木香(五两)槟榔(十两酸陈粟米饭茶五小儿一岁一丸。妊妇不可服之。
(德生堂方)
酸。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胸胁满闷。心腹搅痛。怠惰嗜卧。伤寒时气。内寒外热。上吐下利。心气结痛。药者人参干姜(炮)白术甘草(炒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取一中盏。去
伤胃吐血。服如本方。过啖热食。迫血上行。发为鼻衄。加川芎能理中脘。分利
阴阳。安定血脉用之特效。停痰留饮。加茯苓半夏导利去之。调理停饮。心脾气痛。
加泡过吴茱萸三十粒。肾气发动。绕脐筑痛。去术加桂半两。肾恶燥。故去术。恐作
奔豚。故加桂以泄之。小肠气痛。加桂枝、川楝子。四肢麻痹。加附子天麻各四分之一
。霍乱后转筋。加石膏。若误服附子中毒者。正用本方。或止用干姜甘草等分煎服。
仍以黑豆煎汤佐之。寒湿所中。昏晕缓弱。腰背强急。心腹满胀。胸膈痞塞。吐利交作
。加附子等分。名附子理中汤。是斋于本方中甘草但用四分之一。更作细末。每服二钱
。入烧盐点服。若欲祛气。添入橘皮半两。名加减理中汤。若虚寒泄泻者。加茯苓、陈
皮等分。名补中汤。若溏泄不已。补中汤内加附子一两。若水谷不化。食少翻胃。更
加缩砂半两。名附子理中汤。若干霍乱心腹作痛。先以盐汤少许顿服。候吐出令透。
即进此药。若霍乱吐下。心腹作痛。手足逆冷。于本方中去术加熟附。名四顺汤。若
渴者。加栝蒌根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汤。若悸多者。加茯苓一两。若腹满者。去白
术加附子一两。若渴欲饮水者。添加术半两。若苦寒者。添加干姜半两。
(卫生宝鉴)
之
邪。及大病瘥后。胸中有寒。涕唾不止。又治妇人新产。五内俱虚。血脉未定。及产后
作泻。最为急证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丸食前沸汤化服。嚼食亦可。或作小丸如梧桐子大。局方云。肺寒作嗽。加五味子阿胶等分。脾肺俱受虚冷。作嗽不止。加胡椒八分之一。名胡母。冷。
青州枣(一斤)生姜(一斤)厚朴(一两)甘草(一两五钱)上锉碎。同淹三日。慢火炒黑
延年草邢和璞真人常服。安神导气。消酒食。益脾胃。老人小儿皆可服。昭陵
每食后嚼数上等白盐花(五两再淋煎方用须要雪白)新舶上茴香(四两)甘草(六两炙锉秤)青皮(一内熬选数目
加减平胃散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
。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
霍乱。及五噎八苍术(拣坚实者锉为两段。以米泔浸一日一换。一宿后以竹刀刮去皮再浸。至湿透尽去油为然汁浸两五钱。〕粉草(劈片慢火炙令香熟。不可伤火。一两。)橘皮(拣真橘皮。旋浸旋以瓦磨去干一方以枣肉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十丸。温生姜汤送下。空心食前。常服调气暖胃。化宿一方加人参、茯苓。如小便赤涩。加白茯苓、泽泻。如米谷不化。饮食多伤。加枳实。如胸胀者涎。如嗽加大黄名草胸皮小泻一豆豉三十粒。煎二三服。微出汗愈。若五劳七伤。手脚心热。烦燥不安。百节酸疼。加柴胡。若痰嗽疟疾。加姜制半夏。若本脏气痛。加茴香。若水气肿满。加桑白皮。若妇人赤白带下。加黄。若酒伤。加丁香。若饮冷伤食。加高良姜。若滑脱泄泻。加肉豆蔻。若风痰四肢沉困。加荆芥。若腿膝冷痛。若浑身虚壅拘急。加地骨皮。若腿膝湿痹。加菟丝子。若白痢加吴茱萸。若赤痢加黄连。若头风加本。若转筋霍乱加南木香。若七邪六极。耳鸣梦泄盗汗。四肢沉重。膝腿酸痛。及妇人宫藏久冷。月脉不调者加桂。若胃寒呕吐加生姜。一法加茯苓丁香各三两。共成六味。若气不舒快。中脘痞塞。加缩砂仁、香附子各三两。生姜煎服。若与五苓散相拌。为对金饮子。若六一散相合。为黄白散。若与钱氏异功散相合为调胃散。若欲进食。加神曲、麦、吴茱萸、蜀椒、干姜。为茱萸汤。若加本为和气散。治寒吐利。加半夏、藿香、为不换金正气散。若疟疾寒热者。加柴胡。若小肠气痛。加茴香、苦梗。一方老人饮食辄噎及痼冷。加吴茱萸、生姜煎。心怔忪及小便不利。加木通、生姜煎。气虚胃寒痼冷。加附子、姜煎。有风热头痛。加羌活、生姜煎。有风头疼。加细辛、生姜煎。白痢加干姜、肉豆蔻、生姜煎。脾虚发寒热作疟。加防风、草豆蔻煎。小儿脾虚吐泻发惊。加天麻、川芎。如禀气弱。入少附子。气实不须。妇人小便白浊。为心胃寒热不分。加茯苓、石菖蒲煎。胃虚谵言如见鬼状。身无大热。加防风、远志煎。夜梦见鬼交。加龙骨煎。肺胃虚咳嗽。加五味子、生姜煎。有邪热发热唾血。加紫菀、黄煎。胃寒大呕吐。加吴茱萸、半夏、生姜煎。食伤肚胀痛。揉之益痛。加枳壳一指大。生姜煎。有热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数日不大便。加大黄一钱煎。以取利一行。若便自利。只用防风、远志。若阴极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而处。脉细气弱。不下饮食。忽尔振寒。皆胃虚寒所致。加附子、厚朴、各一指头大。小儿不用附子。用缩砂、生姜煎。久痢不愈有其二。一瘦瘠腹胁满。此为积毒。加神曲、木香煎。其一胃虚肠滑。瘦瘠不思饮食。脐腹按必不痛。加赤石脂、肉豆蔻煎。内经云。按之有益。则为内虚。按之无益。则为内实。一凡腹痛。按之遂止。此为有益。是内虚。加赤石脂、豆蔻煎。一凡腹痛按之愈痛。此为无益。是内实。加神曲、木香煎。百一选奇方云。此药人人常服。独此方煮透。滋味相和而美。与众方不同为佳。
(百一选方)丁香皮良姜(各一两)藿香叶甘草(各一两五钱)上并生用。碾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随意服之。
(百一选方)
除痰。破症散积神曲(炒二十两)麦(炒十两)吴茱萸(拣净炒)干姜(炮各四两)上为细末。炼蜜和面糊百丸。
(简易方)
。不进饮食。
神曲(炒)麦(炒)干姜(炮)良姜(炒)陈皮〔各一(二)两〕枳壳(去瓤麸炒)豆蔻(面裹煨)丁香(各五钱)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米饮熟水任下。不拘时候。
(和剂方)
治大人小儿。脾气不顺。补虚进食定吐。
白茯苓(去皮二两)人参(去芦一两)诃子(煨去核五钱)白术(四两)上为末。每服一大
(御药院方)
鸣。口苦吞酸。川厚朴(生姜汁制去皮四两)干姜(炮)川椒(去闭口及目微炒)桂(去粗皮各二两)上为
(和剂方)
呕吐。心腹刺痛草豆蔻(去皮一斤)生姜(切作片二斤)甘草(锉八两)上件拌匀。入于银器内。用水过三煎作
宽中丸治气滞不快。饮食不消。胸膈痞塞。凝痰聚饮。状如伤寒。头疼胸痞用。
大腹子(炮去皮脐)青皮大黄(湿纸裹煨各等分)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百一选方)
治脾胃不调。
吴茱萸(一两去枝梗洗净以破故纸一两慢火炒候香熟去破故纸)草果仁〔二(一)两以舶上酒
(济生拔萃方)
白术芍药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水煎。如发热或恶热。或腹下痛而脉疾。加黄芩为主倍芍
(肘后方)
治脾胃进食。
茴香(二两味辛平)生姜〔二(四)两味辛微温恶黄芩黄连天鼠粪〕上同捣令匀。净器用湿茶酒
食药二仙丸
(百一选方)
治脾胃因饥饱不时生病。
陈仓米(四两拣净以新好色巴豆二十一粒剥去皮慢火同炒候仓米香黄巴豆黑色为度不令米焦黍米大者。神用名
指迷宽中丸
(简易方)
为胀满。
橘皮(四两)白术(二两)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木香汤下三十丸。
治脾强胃弱
二橘散养脾胃。进饮食。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二(一)两〕益智(去皮微炒)香子(炒)一两)姜黄甘草(
(仁存方)
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
妇人久病。血气刺痛不干姜(锉入巴豆五钱同炒至黑色即去巴豆)良姜(入斑蝥一百个同炒即去斑蝥各二十两)糯下。不巴大便秘者。巴豆同蚌粉研烂。同抽刀散醋糊丸。服二三粒。大腑通为度。
(和剂方)
过多。胸胁逆满噎塞。不思饮食。又治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心腹绞疼。
手足不和。身热不渴。肠鸣自利。米谷不化。及咳嗽无时。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
醋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干姜(炮)甘草(炙)苍术(米泔浸)桔梗(去芦)上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暖胃
(永类钤方)
唾。呕逆恶心。五味子(洗九斤)良姜(炒)陈皮(去白)茴香(炒一斤)甘草(炒七斤半)盐炒(一十二
(永类钤方)
食。伤冷泄泻。麻油(四两)良姜(十五两)茴香〔炒十(七两半〕甘草(十一两七钱)上炒盐一斤。同
(传信适用方)
肠鸣泄泻。吐逆丁香沉香木香(各一钱五分)附子(六钱五分炮去皮脐秤)陈皮(去白五钱大腹皮)神汁制三两)茄白附子(炮)各二钱)生姜(十
调和胃气
(本草)以干姜去核。于铛锅中。微火缓逼干为末。量多少。入生姜末为汤点。服初六日得处暑节。以益
调胃汤主之
(卫生宝鉴)人参(三分君)益气和平。当归身(三分佐)和血润燥。陈皮〔去白二两(分)〕顺气和平。熟分使)使黄(麦门冬(中。炙甘草(忌食辛
(十便良方)
困少力。
厚朴(一斤)生姜(半斤净洗切片)大枣(一百枚)附子(七分者四枚炮去皮脐每枚切作四入银石入
(十便良方)
进饮食。快中脘。
神曲(四两)大麦(二两)橘红白术(各一两)白豆蔻仁(五钱)上为细末。浸蒸饼
(十便良方)
治脾胃久虚。饮食全减。
钟乳粉(二两)人参石斛(各三分)大麦干生姜陈橘皮(各五钱)上为细末。水
(十便良方)
厚朴(四两)陈橘皮(三两)干姜(二两)附子(一两)上为细末。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十便良方)
食。
厚朴(一斤紫黑色浓者去粗皮锉如指面大以生姜半斤和皮切作片子水三升慢火熬干去姜不用)每服三十丸
(十便良方)
。
枳壳陈橘皮白术人参白茯苓半夏(各等分)上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以水二
(十便良方)
。
厚朴白术(各六两)甘草陈橘皮(各二两五钱)缩砂仁丁香(各二两)上件为细末。
(十散良方)
腹疼痛。不思饮丁香(一分)人参(一两)白术茯苓甘草(各一分)肉豆蔻(三个)黄干姜(各五通口服
(医方大成)
则饮食进。饮食厚朴(一斤极浓者去皮锉指面大用生姜二斤不去皮净洗切片用水五升同煮水尽去姜只焙干浓再用水五升大。
(治风经验方)
厚朴(去粗皮涂姜汁炙香焦一两)木香〔一(分)两〕陈橘皮(去瓤焙一两)槟榔(四个)糊。和为丸
(王氏博济方)
胃气。
紫苏叶(一分拣择净控干)紫花白术(半两细锉微炒黄色)肉豆蔻(一分去壳)青橘(去白一分)蛮姜(半分炮)缩砂仁(一分)川芎(一分)甘草(一分炙)天雄(一分锉碎以盐一分同炒令黄色佳)上件九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五分
(王氏博济方)
下冷宜服。
白豆蔻仁(五钱)肉豆蔻仁(三个)肉桂(去皮五钱)白术(一两)青橘皮(去瓤五钱)甘生姜二
(王氏博济方)
和胃气。进饮食。
草豆蔻(二枚煨)甘草(半两炮)茯苓(五钱)人参(一分)诃子(二枚炮)陈皮(去白半
(卫生家宝方)
治脾胃。进饮食。
香附子厚朴陈皮甘草苍术桂心三棱肉豆蔻(一个煨)阿魏(各五钱别研)上候
(卫生家宝方)
好厚朴(去皮取四两)附子〔三(二)两去皮生用切作片〕陈皮(二两不去白)川干姜(一不得令一处为末
(卫生家宝方)
。辟四时恶气。时苍术(四两洗净锉细作片子先以米泔浸一宿漉出复用清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或晒干用)白术(一宿火上炙瓷锅或铫火焙亦得
(卫生家宝方)
两。沸汤泡九次。切成片。焙干作粗末。二味共六两。和作一处。用生姜十二两净洗
。和粗皮捣令细。同浓甘草(炙)桔梗(一两去芦头切碎酒炒金黄色)藿香(三两)陈皮(三两)人参(一两)紫候服
(卫生家宝方)
数圊如痢。气泻紧实大苍术(一斤米泔浸一宿去皮薄切焙干秤)粉草(二两)南木香(一两不见火)桂心(两去瓤)荆分。入盐少许。通口吃食前。日三服。如大便壅秘。则食后时以青木香丸服。得脏腑气快为妙。
(经效济世方)
温暖脾胃。增进饮食。
厚朴(一斤去皮切)枣(二升去核切)生姜(一斤去皮切)上三味。先入锅内。猛火炒匀。面
(出济生拔粹方)
补脾胃进食。
干生姜橘皮人参(各一钱)干木瓜(二钱炙)炙甘草〔二(三)钱〕上为细末。汤浸蒸
(续易简方)
治脾胃少有不和。可常服。
苍术(米泔浸一宿冬浸二宿锉焙干炒赤色秤八两乃省秤半斤或秤一十两乃足秤半斤实入两是)分盏服。或
(广南四时摄生论)陈橘皮白术厚朴(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入姜枣同煎至七分。空心温
(华佗中藏经方)人参白术川面姜(炮)甘草(炙)丁香木香肉豆蔻(面裹煨)缩砂(八味各五钱)下亦得。
(朱氏集验方)
新。养生之要药丁香干姜半夏(汤浸洗)沉香枇杷叶(姜汁涂炙)肉豆蔻(面包煨各三钱)甘草(炙一两)槟榔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不拘时候。
(十便良方)缩砂白术人参藿香肉果丁香神曲(各一两)甘草(五钱)上件为细末。非时以
(十便良方)
。止呕逆恶心。白术(四两)黄橘皮厚朴人参甘草茯苓(各二两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
(卫生宝鉴方)
缩砂(二钱)陈皮(三钱)木香(一钱)白术(五钱)青皮(二钱)白茯苓(二钱)干姜(水送下。食远。忌冷物。
(卫生宝鉴方)
厚朴(一两)干姜(五钱炮)白茯苓(一两去皮)陈皮(一两去白)甘草(一两炙)上为细
(杨氏家藏方)
沉香(五钱)甘草(五钱炙)檀香〔三钱(分)〕白豆蔻(三两)缩砂仁(六分半)木香〔少许。沸
(朱氏集验方)
调脾进食。疗腹胀吐逆。
青皮陈皮甘草肉桂附子(炮)草果子诃子良姜白姜上等分。咀。生姜
(诜诜方)
不如补脾胃。盖茴香(炒黄)川椒(炒少时各四两)附子(炮)益智仁(各二两)梓朴(半斤去皮锉如指草二两为丸。有神效
拾珍散
(出简易方)
味。
拣参白术白茯苓黄(蜜炙)白扁豆(姜制)山药(各一两)缩砂仁桔梗五味前服之用鹘嘲鸟一枚。煮炙食之。顿尽一枚。至验(鹘嘲似鹊、尾短黄色。在深林间、飞翔不远、
砂丸
以砂不计多少。用罐子内着砂。上面更坐罐子一个。用纸筋白土和。上下俱泥了窨干后水。向前糊为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