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服五石散。及钟乳诸石丹药。既瘥节度。触动多端。发状虽殊。将摄相似。比来人遇其证推石须自所通取汗食药得节度者。有辄解。或二十日解。温不甚寒。即已解之候也。其失节度者。或头痛欲裂。为动致寒
方
生麦门冬(去心)葳蕤鼠李皮石膏(碎)凝水石沙参(各一两)青葙子露蜂房(各锉。纳牛酥
栀子汤若小便稠数者。为热食。及啖诸热饼肉之属故也。宜冷水洗腹。兼服此汤
。
栀子仁(二两)甘草(炙)芒硝(汤澄下)黄芩(各二两)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
若手足卒患顽癖者。为犯热经久故也。急与冷水洗。饮热清酒。进冷食即止。一
法。饮冷清酒亦止。若恶食臭如死物气者。为食温作癖故也。宜急以三黄汤下之。若
不下。终不瘥。若胸胁满气上呕逆者。为饥而不食。药气上冲故也。(出圣济总录)速
与冷水洗。食冷饭止。若寒栗头掉不自支持者。为食少药。气溢于肌肤。五脏失守。百
脉摇动。与正气相兢故也。
(出圣济总录)
宜强饮热酒。以和其脉。强食冷食。
以定其脏。强行。以调其关节。强洗。若失气不可禁止者。为犯温不时洗故也。但冷水洗之即瘥。
(出圣济总录)
当用冷水洗
之即瘥。
若关节强直。不可屈伸。为久停息。不自劳泄。药气不散。渐浸筋脉故也。
(出圣济总录)若饮酒不解。食不得下。乍热乍寒。不便洗。热洗之。复寒甚者数十日。轻者数日。昼夜不药并自刑兹毙若齿龈肿。唇烂。牙齿摇痛。颊车噤。为坐犯热故也。宜时救之。可当风张口。使冷气入咽若大便稠数。为坐久失节度。将死之候也。可与大黄黄芩栀子芒硝汤下之。尚十有一生耳。
若食患冷不可下者。为久冷食。口中不知味故也。
(出圣济总录)
当作白酒
糜。多着酥热食
若下部臭烂者。为坐荐席浓热故也。
(出圣济总录)
当坐冷水中即瘥。
若鼻中有气如烂鸡子臭者。为着衣温故也。或阴囊臭烂。为坐热故也。宜入冷水中。及脱若卒目暗无见者。为饮食居处太温故也。但脱衣冷洗。冷食。须臾即瘥。
(出圣济总录)
宜冷洗。以若嗜寐不觉者。为久坐热闷故也。宜冷洗。冷食。即瘥。若肌肤坚如石。不可屈伸。为热食温卧作癖。五脏隔闭。血脉不通故也。急服三黄汤下之。
若臂脚偏急痛苦者。为久坐卧温热。不自移转。气入肺脾胃故也。又云。热入腹
附骨故也。
(出圣济总录)
宜勤以二布巾淹冷水搭之。觉温则易。如此不过三日
。即瘥。
若脉洪实。或断绝不足似死脉。或细数弦驶。其所犯非一。此脉无医不识也。热多则弦驶。
(出圣济总录)
但宜寒食。自无所苦。非死唯勤
。节度为妙。盖若人已困而脉不绝。为药气盛行于百脉。人之真气已尽。药气尚自行。故不绝。非生气也。
压丹石药
(出本草)以蚬糟煮服之。良。
压丹石
压丹石
压丹石热
石泉公王方庆岭南方。服乳石补壅法云。南方养生治病。无过丹砂。遂着此方。
(出本草)用升麻末三两。研炼了。光明砂一两。二物相合。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食后。服三丸。
压丹石毒
治石药过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