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根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辞典》:黄荆根

1.1 出处

《草木便方》

1.2 拼音名

Huánɡ Jīnɡ Gēn

1.3 来源

马鞭草料植物黄荆的根。2月或8月采挖。

1.4 药理作用

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并有祛痰作用酚红法)。尚有扩张支气管抑菌作用,参见"黄荆子"条。

1.5 性味

《南宁市药物志》:"辛,温。"

1.6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少阴经。"

1.7 功能主治

解表祛风湿,理气止痛截疟驱虫。治感冒咳喘风湿胃痛痧气腹痛疟疾蛲虫病

①《草木便方》:"治心头风牙疳。"

②《分类草药性》:"治刀伤,止痛,并治痧症,盗汗。"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解热,驱风。治惊痫,除风湿。"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头风,肢体诸风,顺气。"

⑤《南宁市药物志》:"温经散瘀解肌发汗。治感冒疟疾哮喘。"

1.8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

1.9 附方

①治疟疾黄荆根一两。于发作前三小时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②治风湿关节痛、腰痛黄荆根一两,八角枫根一两,枸骨根一两。水煎服。(《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③治胃溃疡慢性胃炎黄荆根-两,红糖适量,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④治蛲虫病黄荆根一两.切片,同甜酒炒至黄色,用水两碗,煎至一碗,晚饭前服。(《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1.10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以黄荆根煎剂治疗335例,总有效率为84.2%,显效率为34.2%。对喘、咳、痰、炎及哮鸣音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平喘起效时间较止咳祛痰为快。实践证明,病情轻、病程短者比病情重、病程长者疗效好;凡夹杂有其他慢性病症(如高血压,肺心、冠心、肺气肿)者疗效差或无效;中医分型观察,以虚寒型疗效最好,痰热型次之,肺燥型较差。经验认为,本品作用属于"治标",故体质差者疗效不佳;如采取"标本兼治"并用健脾补肾等药物,则疗效可能提高。对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不宜服用本品,尤以心力衰竭者更属禁忌。曾有患者服后心悸,病情加重,故须注意。制剂及用法:五叶黄荆根鲜品5两或干品2两,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熬2~3小时,约得煎液100毫升。每日2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副作用:部分病例有腹泻腹痛腹胀恶心、胃纳不好,及头晕头痛、心跳,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

1.11 摘录

《*辞典》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黄荆根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黄荆根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