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huà zhuāng pǐn zhōng 32zhǒng jìn xiàn yòng rǎn liào chéng fēn de jiǎn cè fāng fǎ
《化妆品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的检测方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2年1月18日国食药监保化[2012]13号发布。
2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染发类化妆品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见附录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方法适用于染发类化妆品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的含量测定。化妆品中的染料成分以多种形式存在,如硫酸盐、盐酸盐等,当各种形式同时存在时,应以其中的一种形式表示。
3 2 方法提要
用无水乙醇+水=1+1的混合溶液提取染发类化妆品中的32中禁限用染料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光谱定性,峰面积定量。本方法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的检出限、定量下限及取0.5g样品时的检出浓度及最低定量浓度见表1。
表1 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的检出限、检出浓度、定量下限、最低定量浓度
序号 | 物质名称 | 检出限/ μg | 检出浓度/(μg/g) | 定量下限/ μg | 最低定量浓度/(μg/g) |
1 | p-苯二胺 | 1.2′10-2 | 48 | 3.5′10-2 | 140 |
2 | 6.5′10-3 | 26 | 2.0′10-2 | 80 | |
3 | 甲苯-2,5-二胺硫酸盐 | 2.0′10-2 | 80 | 6.0′10-2 | 240 |
4 | 6.5′10-3 | 26 | 2.0′10-2 | 80 | |
5 | o-苯二胺 | 8.0′10-3 | 32 | 2.5′10-2 | 100 |
6 | 2-氯-p-苯二胺硫酸盐 | 1.5′10-2 | 60 | 5.0′10-2 | 200 |
7 | 6.5′10-3 | 26 | 2.0′10-2 | 80 | |
8 | 8.0′10-3 | 32 | 2.5′10-2 | 100 | |
9 | 2-硝基-p-苯二胺 | 5.0′10-3 | 20 | 1.5′10-2 | 60 |
10 | 甲苯-3,4-二胺 | 8.0′10-3 | 32 | 2.5′10-2 | 100 |
11 | 6.5′10-3 | 26 | 2.0′10-2 | 80 | |
12 | 2-甲基雷琐辛 | 1.3′10-2 | 52 | 4.0′10-2 | 160 |
13 | 1.0′10-2 | 40 | 3.0′10-2 | 120 | |
14 | 苯基甲基吡唑啉酮 | 2.0′10-2 | 80 | 6.0′10-2 | 240 |
15 | N,N-二乙基甲苯-2,5-二胺hcl | 2.0′10-2 | 80 | 6.0′10-2 | 240 |
16 | 6.5′10-3 | 26 | 2.0′10-2 | 80 | |
17 | m-苯二胺 | 8.0′10-3 | 32 | 2.5′10-2 | 100 |
18 | 8.0′10-3 | 32 | 2.5′10-2 | 100 | |
19 | 3.0′10-3 | 12 | 1.0′10-2 | 40 | |
20 | 8.0′10-3 | 32 | 2.5′10-2 | 100 | |
21 | 1.3′10-2 | 52 | 4.0′10-2 | 160 | |
22 | N,N-双(2-羟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 | 2.5′10-2 | 100 | 7.5′10-2 | 300 |
23 | 1.0′10-2 | 40 | 3.0′10-2 | 120 | |
24 | 4-硝基-o-苯二胺 | 1.5′10-2 | 60 | 5.0′10-2 | 200 |
25 | 1.5′10-2 | 60 | 5.0′10-2 | 200 | |
26 | N,N-二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 | 2.5′10-2 | 100 | 7.5′10-2 | 300 |
27 | 6-羟基吲哚 | 3.0′10-3 | 12 | 1.0′10-2 | 40 |
28 | 4-氯雷琐辛 | 5.0′10-3 | 20 | 1.5′10-2 | 60 |
29 | 2,7-萘二酚 | 3.0′10-3 | 12 | 1.0′10-2 | 40 |
30 | N-苯基-p-苯二胺 | 2.5′10-3 | 10 | 8.0′10-3 | 32 |
31 | 1,5-萘二酚 | 5.0′10-3 | 20 | 1.5′10-2 | 60 |
32 | 3.0′10-3 | 12 | 1.0′10-2 | 40 |
4 3 试剂和材料
3.1 无水乙醇。
3.2 甲醇,色谱纯。
3.3 乙腈,色谱纯。
3.4 亚硫酸氢钠。
3.5 磷酸溶液(1+9):吸取磷酸(ρ20=1.69g/mL)10mL,加水90mL。
3.6 磷酸盐混合溶液:称取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1.8g、磷酸二氢钾2.8g和庚烷磺酸钠(C7H15SO3Na)1.0g,用水稀释至1L,混匀,配制成含庚烷磺酸钠(1g/L)的磷酸盐缓冲液,加入磷酸溶液(3.5),调节pH至6,0.45μm微孔滤膜过滤。
3.7 染料类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ρ(染料成分)=10g/L):称取染料对照品约100mg(精确至0.1mg)于10mL容量瓶中,以2g/L亚硫酸氢钠水溶液 + 无水乙醇(3.1)=1+1的混合溶液定容至10mL,配成约10g/L的单标溶液。以下几种物质在上述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分别采取如下措施:甲苯-2,5-二胺硫酸盐和2-氯-p-苯二胺硫酸盐2种物质直接用2g/L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溶解并定容;甲苯-3,4-二胺直接用无水乙醇(3.1)定容;2-硝基-p-苯二胺和4-硝基-o-苯二胺需将称样量减至25mg,再用无水乙醇(3.1)定容,配成约2.5g/L的单标溶液。储备液保存于0℃~4℃冰箱中,最多使用2天。
5 4 仪器
4.1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4.2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4.3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1g。
4.4 精密pH计,精度0.01。
4.5 超声波清洗器。
4.6 离心机。
4.7 涡旋混合仪。
6 5 测定步骤
5.1 样品处理
称取样品约0.5g(精确至0.001g)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加无水乙醇(3.1)+ 水=1+1的混合溶液至刻度,涡旋1min,冰浴超声提取15min。浑浊溶液可取适量5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作为待测溶液,并尽快测定。
5.2 测定
5.2.1 色谱参考条件
色谱柱:RP-AMIDEC16柱(250mm×4.6mm,5μm)或等同柱;
色谱保护柱:RP-AMIDEC16保护柱(20mm×4.0mm,5μm)或等同柱;
流动相1:乙腈(3.3)+ 磷酸盐混合溶液(3.6)=10 + 90;
流动相2:甲醇(3.2)+ 磷酸盐混合溶液(3.6)=10 + 90;
流动相3:乙腈(3.3)+ 磷酸盐混合溶液(3.6)=40 + 60;
流量:1.0mL/min;
检测波长:280nm;
柱温:25℃。
5.2.2 校准曲线的制备
参照色谱图1~色谱图3,对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进行分组,并根据分组情况,分别移取适量染料类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3.7)于1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3.1)稀释至刻度,配成500mg/L的混合标准溶液。各取混合标准溶液适量,用无水乙醇(3.1)稀释,配成10mg/L、25mg/L、50mg/L、100mg/L、250mg/L、500mg/L共6个浓度的混合标准系列。标准系列应于使用前配制。
取各标准系列5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采用3种流动相进行分析,记录各色谱峰面积,绘制校准曲线。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在流动相1和流动相2中的保留时间参考附录B。
5.2.3 样品测定
在设定色谱条件下,取待测溶液5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采用3种流动相体系进行分析。色谱图检出的物质,经与该物质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图比较确证后,根据峰面积,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组分的质量浓度。若待测溶液中染料成分的质量浓度超过了校准曲线线性范围的上限,需对待测溶液进行适当稀释。
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参考附录B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在流动相1和流动相2中的保留时间,并结合色谱分离情况和样品中染料成分的不同,对32种染料成分进行合理分组,使各染料成分获得完全分离。若染料成分间不能达到基线分离,可对色谱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如降低流速或降低有机相比例等。
8 7 结果计算
式中:w(染料成分)—— 染发类化妆品中染料成分的质量分数,%;
r—— 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的待测样液中染料成分的质量浓度,mg/L;
V—— 样品定容体积,mL;
D—— 稀释倍数(不稀释则取1)。
10 9 色谱图
1.p-苯二胺;2.p-氨基苯酚;3. 甲苯-2,5-二胺硫酸盐;4.m-氨基苯酚;5.o-苯二胺;6. 2-氯-p-苯二胺硫酸盐;7. o-氨基苯酚;8. 间苯二酚;9. 2-硝基-p-苯二胺;10. 甲苯-3,4-二胺;11. 4-氨基-2-羟基甲苯;12. 2-甲基雷琐辛;13. 6-氨基-m-甲酚;14. 苯基甲基吡唑啉酮;15. N,N-二乙基甲苯-2,5-二胺HCl;16. 4-氨基-3-硝基苯酚
1.m-苯二胺;2. 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HCl;3. 氢醌;4. 4-氨基-m-甲酚;5. 2-氨基-3-羟基吡啶;6. N,N-双(2-羟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7.p-甲基氨基苯酚硫酸盐;8. 4-硝基-o-苯二胺;9. 2,6-二氨基吡啶;10. N,N-二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
1. N,N-二乙基甲苯-2,5-二胺HCl;2. 苯基甲基吡唑啉酮;3. 6-羟基吲哚;4. 4-氯雷琐辛;5. 2,7-萘二酚;6.N-苯基-p-苯二胺;7. 1,5-萘二酚;8. 1-萘酚
12 附录A
序号 | INCI名 | 中文名称 | 纯度/% |
1 | p-Phenylenediamine | p-苯二胺 | ≥95 |
2 | p-Aminophenol | ≥97 | |
3 | Toluene-2,5-diamine sulfate | 甲苯-2,5-二胺硫酸盐 | ≥98 |
4 | m-Aminophenol | ≥98 | |
5 | o-Phenylenediamine | o-苯二胺 | ≥98 |
6 | 2-Chloro-p-phenylenediamine sulfate | 2-氯-p-苯二胺硫酸盐 | ≥97 |
7 | o-Aminophenol | ≥98 | |
8 | Resorcinol | ≥98 | |
9 | 2-Nitro-p-phenylenediamine | 2-硝基-p-苯二胺 | ≥95 |
10 | Toluene-3,4-diamine | 甲苯-3,4-二胺 | ≥97 |
11 | 4-Amino-2-hydroxytoluene | ≥98 | |
12 | 2-Methylresorcinol | 2-甲基雷琐辛 | ≥98 |
13 | 6-Amino-m-cresol | ≥98 | |
14 | Phenyl methyl pyrazolone | 苯基甲基吡唑啉酮 | ≥98 |
15 | N,n-Diethyltoluene-2,5-diamine HCl | N,N-二乙基甲苯-2,5-二胺HCl | ≥97 |
16 | 4-Amino-3-nitrophenol | ≥98 | |
17 | m-Phenylenediamine | m-苯二胺 | ≥95 |
18 | 2,4-Diaminophenoxyethanol HCl | ≥95 | |
19 | Hydroquinone | ≥99 | |
20 | 4-Amino-m-cresol | ≥98 | |
21 | 2-amino-3-hydroxypyridine | ≥97 | |
22 | N,N-Bis(2-hydroxyethyl)-p- phenylenediamine sulfate | N,N-双(2-羟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 | ≥97 |
23 | p-Methylaminophenol sulfate | ≥99 | |
24 | 4-Nitro-o-phenylenediamine | 4-硝基-o-苯二胺 | ≥98 |
25 | 2,6-diaminopyridine | ≥98 | |
26 | N,n-Diethyl-p-phenylenediamine sulfate | N,N-二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 | ≥99 |
27 | 6-Hydroxyindole | 6-羟基吲哚 | ≥98 |
28 | 4-Chlororesorcinol | 4-氯雷琐辛 | ≥98 |
29 | 2,7-Naphthalenediol | 2,7-萘二酚 | ≥98 |
30 | N-Phenyl-p-phenylenediamine | N-苯基-p-苯二胺 | ≥98 |
31 | 1,5-Naphthalenediol | 1,5-萘二酚 | ≥95 |
32 | 1-Naphthol |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