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别名
cutback anoplasty;会阴部瘘管后切开直肠成形术
5 概述
会阴部瘘管后切开肛门成形术用于低位直肠肛门畸形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因畸形的类别繁多,同时常合并其他系统的畸形,因此治疗比较复杂,病死率也较高。早年的手术因对控制排便的解剖不甚了解,手术效果欠佳,术后常遗留排便功能障碍。近年来因对直肠肛门解剖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加之对于不同类型的畸形选择适当的手术年龄和不同的手术方式,尽量使重建的肛门接近正常的解剖和生理。对于手术技巧又有不断的更新,其结果明显改善了手术效果。与此同时,由于整个小儿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新生儿外科的进展,使治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7 术前准备
1.术前应确定直肠盲端的位置,判定属于哪种畸形。①摄倒立位骨盆X线侧位片:新生儿吞咽空气抵达直肠须经12h以上,故摄片宜在生后12~24h进行,倒置时间2min以上。肛门隐窝处置铅字做标志。摄片时选择病儿吸气的一瞬间进行。摄片时应注意X线投照角度,一般应与胶片垂直,照射点为耻骨联合,以便能清楚显示重要的解剖标志。这一检查结果往往比直肠盲端实际的位置要高一些,主要因为直肠盲端充满黏稠的胎便,有时气体不易到达顶点,另外病儿哭闹,肛提肌收缩幅度较大,有时可压迫直肠盲端回缩。②近年来应用B超、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确定盲端位置及术前估评括约肌的状态很有帮助。③也有人主张用穿刺抽吸法确定直肠盲端的位置。具体方法是用一粗针头由肛门隐窝处刺入,边进针边抽吸,一旦抽出胎便时,针头所在的深度即为直肠盲端与皮肤的距离。穿刺时应注意进针角度从肛门垂直线向前倾斜5°~10°,防止穿刺针进入过深和进针过猛而刺入膀胱或腹腔其他脏器。
2.进行全面查体,判定是否有其他系统畸形存在,尤应注意有否先天性心脏病、食管闭锁、膈疝等直接威胁病儿生命的先天性畸形。
3.术前应保留尿管,以作为术中分离直肠时的标志,防止游离直肠时损伤尿道。
4.术前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无消化道梗阻症状无呕吐者,可以不必输液。
5.放置胃肠减压管。
9 手术步骤
9.1 1.男婴
通过瘘管放入一根带槽探针,直插至直肠下端,用手术刀切开瘘管前壁直达肛门,然后将直肠黏膜与皮肤做间断缝合(图12.14.1.1.2-2)。
9.2 2.女婴
①自舟状窝处瘘管口向会阴正中剪开瘘管至肛门处,切口远端向两侧分叉延长,以增加肛门的口径(图12.14.1.1.2-3)。②直肠黏膜与皮肤间断缝合,分叉状皮瓣向肛管内插入,以减少肛门部瘢痕挛缩所致狭窄。间断缝合直肠黏膜及皮肤(图12.14.1.1.2-4,12.14.1.1.2-5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