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肩骨为穴名。见《东医宝鉴》。疑“扁骨”之误。肩髃穴之别名。[1]
肩髃为经穴名(Jiānyú LI15)。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阳蹻脉的交会穴。肩髃,指肩头。穴在其处,故名。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作用。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本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配肩髃、曲池治瘰疬;配阳溪治风疹。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可灸。[1]
4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