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经穴 中医学
jiāo bié
Yángchí TE4[中国针灸学词典]
交别为经穴别名。见《针灸歌赋选解》。即阳池。[1]
阳池为经穴名(Yángchí TE4)。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原穴。阳:阴之对;池:水池。穴在腕背陷中,经气至此如水之入池,故名。位于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伏掌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桡腕关节。有舒筋、通络、解热作用。主要用于头项及局部疾患等。如头痛、项强、耳聋、口干、喉痹、臂肘疼痛不能举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本穴配风池、大椎、曲池、合谷治发热头痛;配阳谷治腕关节炎;配大椎、外关治疟疾。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