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喉科 喉痹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学 中医病证名
jí hóu bì
acute throat obstru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acute pharyng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急喉痹(acute throat obstruction;acute pharyngitis)为病证名[1]。是指以发病急骤为特点的喉痹[2][3]。
急喉痹包括多种急性阻塞性喉病[3]。
参照喉痹、风热喉痹条。
急喉痹多由肺胃积热,邪毒内蕴,风痰上涌所致[3]。
急喉痹喉痹患者咽喉肿痛迅速,胸闷气促,吞咽不利,痰涎壅盛,声如拽锯[3]。
《喉科种福》卷四:“喉痹之为病,颈项肿痛,面赤口红,头痛身疼;气促痰鸣,牙关紧闭,语言不出,汤水不下,其来暴,其势危。”
清热毒,祛风痰[3]。
可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清咽利膈汤等加减治疗[3]。
《罗氏会约医镜》卷七:“冰片破毒散,治急性喉痹。”
外用霜塞清茄散(血竭、儿茶、朱砂、薄荷、雄黄、硼砂、荆芥、细辛、麝香、冰片,共为细末)吹患处[3]。
于少商穴刺破出血以泻其热;若脓成,可针刺排脓等[3]。
喉痹(throat obstruction;pharyngitis)为病名[4]。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又称喉闭[5]。是指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病[5]。广义为咽喉肿痛病证的统称[5]。但通常所说的喉痹,多指发病及病程演变不危急,咽喉红肿疼痛较轻,并有轻度吞咽不顺或声音低哑、寒热等证[5]。喉痹的病因病理有风热与阴虚之不同,故将风热邪毒引起的喉痹,称为风热喉痹,由脏腑亏损、虚火上炎而致的喉痹,称为虚火喉痹[6]。
风热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炎,虚火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6]。
详见喉痹条。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