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
先①指病本,与“标”相对。《素问·贼风》:“先巫者知百病之胜。”《素问·六节脏象论》:“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灵枢·癫狂》:“癫疾始生,先不乐。”《灵枢·五变》:“夫木之早花先生叶者。”《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日者为病温。”
-
主应
主应为配穴用语。《针灸大全》所载的八脉八穴用法,各症先取远部八穴之一为“主”,再取近部穴以“应”之。《医门入门》:“取者,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手,头取手足三阳,胸腹取手足三阴,以不病者为主,病者为应。”“先下主针,后下应针,主针气已行,而后针应针。”
-
阴中隐阳
概述:阴中隐阳为针刺手法名。为先泻后补法,与阳中隐阴相对。出明·徐凤《金针赋》。《针灸大成·卷四》:“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行六阴之数(紧提慢按6次),如觉病微凉,即退至百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9次),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症,先泻后补也。”
-
调经
调经(regulatingmenstruation)是指针对月经不调的不同病机采用具有相应作用的药物,以调理妇女月经使之正常的治法。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包括月经不调(超前、落后、紊乱)、痛经、经闭、经量过多过少等症。须按照病证的气血变化及寒热虚实不同,并分清月经病与其他疾病发病次序的先后,分别处理。
-
五败症
出自《外科正宗》卷四。该书认为大麻风之发,“心受之先损于目,肝受之面发紫泡,脾受之遍身如癣,肺受之眉毛先脱,肾受之脚底先穿,又为五败症也。”指麻风毒邪侵及内脏的重症。见《疠疡机要》上卷。
-
阳中隐阴
阳中隐阴为针刺手法名。出明·徐风《金针赋》。为先补后泻法,与阴中隐阳相对。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行(紧提慢按6次),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症,先补后泻也。”其法先进针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觉微热,再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慢按紧提六次,此为一度。
-
未至而至
未至而至为运气学说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指时令未至而岁气先至。按运气学说的理论,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岁运太过之年。如王冰注:“假令甲子岁气有余,于癸亥岁未当至之期,先时而至也。岁气有余,六气之至皆先时。先时后至,后时先至,各差三十日而应也。”
-
提气法
提气法为针刺手法名。其法施术时先用提插法,若邪气壅滞,荣卫不行而致者,应先慢按紧提行六阴之数以泻邪气;如因经气不足,荣卫失调而致者,应先紧按慢提行九阳之数,补充其原气,待邪实已去,真气大至,手不感觉沉满之时,即一面微微捻针使经气运行加速,一面轻轻将针上提,荣卫之气聚集针下,荣行卫布,冷麻之症自除。
-
提针法
提针法即提气法。见明·方贤《奇效良方·针灸门》。提气法为针刺手法名。如因经气不足,荣卫失调而致者,应先紧按慢提行九阳之数,补充其原气,待邪实已去,真气大至,手不感觉沉满之时,即一面微微捻针使经气运行加速,一面轻轻将针上提,荣卫之气聚集针下,荣行卫布,冷麻之症自除。
-
银粉神丹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方名:银粉神丹组成:黑铅5钱,寒水石3钱5分,轻粉2钱5分,硼砂1钱,珍珠1钱。主治:玉茎虫蚀,生长如初,止少元头者。若舌头咬去,先用乳香、没药煎水,口噙之,止痛后上药。制备方法:上先将黑铅化开,投水银研不见星,共为细末,收贮。
-
本而标之
本而标之为治则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指标病与本病并见时,一般先治其先发病(本),后治续发病(标)。王冰注:“本而标之,谓有先病,复有后病也。以其有余,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也。”
-
五损
五损为病证名。指麻风病毒邪侵及内脏而显的五种重症表现。见《疠疡机要》卷上。又名五败症。即:目先损者,毒在心;面发紫泡者,毒在肝;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眉先落者,毒在肺;脚底先穿者,毒在肾。
-
痧胀
痧胀病名。又名痧气、痧秽。见《痧胀玉衡》。其症先吐泻,后心腹绞痛;或先心腹绞痛而后吐泻,胸膈作胀,头目不清,遍身肿胀,四肢不举,舌强不语。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痧气于上者,则吐之;食结痧气于下者,则导之。故治胀必治气,治气必治血。
-
滚环式复制
滚环式复制(rollingcirclereplication)是噬菌体中常见的DNA复制方式。噬菌体的双链DNA环状分子先在一条单链的复制起点上产生一个切口(nick),然后以另一条单链为模板不断地合成新的单链。或是释放出的新合成的单链DNA,先被酶切割成单位长度形成单链环状DNA分子后再复制成双链环状DNA分子。
-
虚实错杂证
虚实错杂证指正虚与邪实之证错杂并杂。《景岳全书》卷一:“实中复有虚,虚中复有实,故每以至虚之病又见盛势,大实之病又有羸状。”治宜攻补兼施,先辨虚实孰多孰少,邪正孰缓孰急,而定以攻为主,还是以补为主,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本证有真虚假实证、真实假虚证、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证之分。
-
五味子膏
《鬼遗》卷五:别名:蛇床子膏组成:五味子2分,菟丝子5分,苁蓉2分,雄黄1分,松脂2分,蛇床子3分,远志(去心)3分,雌黄1分,白蜜1分,鸡屎半分。主治:头白秃疮,发落生白痂,经年不愈。用法用量:先以桑柴灰汁洗头,后敷之。
-
蚣蝎散
《外科精要》卷下:蚣蝎散:处方:赤足蜈蚣1条(去头足),全蝎3个(去足,生用)。摘录:《外科精要》卷下《集验背疽方》:方名:蚣蝎散组成:赤足蜈蚣1条(去头足,生用),全蝎3个(去丁爪,要有尾者,生用),木香1钱。附注:每用神异膏合,先量疽大小,涂在纸花上了,却以此药掺于膏药上,要使先到疮口故也。
-
五败
概述:五败为病证名:1.虚劳五种坏证;手足肿无交纹为心败,唇反无纹为肺败,面黑有疮为肝败,阴肿囊缩为肾败,脐突肿满为脾败。又一说:谵妄失伦为心败,音哑气促为肺败,肌肉尽脱为脾败,筋骨痛甚为肝败,泄泻不止为肾败。五损指麻风毒邪侵及内脏的重症。见《疠疡机要》上卷。又名五败症。面发紫泡者,毒在肝;
-
鸡子膏
方出《直指》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三○八:鸡子膏:处方:鸡羽(烧存性)。用法用量:上熟煮取黄,于铛中炒如黑脂成膏。以布先揩破疮瘢,然后涂膏,1日2-3次,自然瘢灭,与旧肉无别。主治:小儿头疮及白秃疮。制备方法:上先将鸡子入铫子内熬,次下发令消,以绵滤过,入腻粉、麝香,搅令匀,以瓷盒盛。
-
欲扬先抑定律
心理学家发现,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并不是一味地实行肯定和奖励最能够给人好感,也不是一味地施行否定和惩罚最能给人恶感;事实是,先否定后肯定,能给人最大的好感,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感觉最不好。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感觉的心理规律称为“欲扬先抑定律”。
-
五走
五走指五味所走的脏器组织。①《黄帝内经灵枢·九针》:“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②《黄帝内经灵枢·五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先走”作“先入”,其义相同。
-
慢痧
慢痧痧证之一。痧毒蔓延于肠胃经络间者,正多凶险之处,即如痧毒滞结于身之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里或中或表,既有若是之滞结者,必不犹然若是之滞结而已也,将且在内者先坏脏腑,在中者先损经络,在表者先溃肌肉,虽未即毙,而其难治之形,必然先见,若一不治,便成死症。”
-
倒摄抑制
倒摄抑制(retroactiveinhibition)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在要巩固时插入新的学习材料,就破坏了先形成的记忆痕迹的巩固,故而使个体对先学习材料的保持和回忆受损害。②反应竞争假说,认为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有某些相似之处,回忆时竞相再现,以致反应错误或犹豫不决,正确回忆量随之下降。
-
中和集
《中和集》为气功学专著。故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如谓“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顿法即“最上一乘”,一直了性,自然了命,此仅限于夙有根基者。此外,书中对内丹术语如抽添、烹炼、九还、七返、三关、三官、玄牝、鼎炉、黄婆、金公、水火、沐浴等,均有颇为明晰的解释,值得研究内丹术参考。
-
祛疟饼子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名:祛疟饼子组成:砒2钱半(别研细,放露下3宿),白茯苓(去皮生用)1两,绿豆粉(生用)1两,石菖蒲(生用)1两,甘草(生用)1两。主治:久新疟疾,不问先寒后热,先热后寒。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研匀,煮面糊为丸,作120饼子,每饼子用竹刀切十字,不可切断,晒干。
-
岁物
岁物为运气术语。同于岁气的药物或食物。《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先岁物何也?张景岳注:“岁物者,得天地专精之化,气全力厚,故备所当先也。”与主岁之气相合的谷类。古人认为,食之可保全真气。《黄帝内经素问·六元纪大论》:“食岁谷以全其真。”
-
开关法
开关法为自我按摩方法。转动两肩关节。《医学入门·保养》:“先以左手脾(肱)骨并肩,向前圆转九数。次以右手脾骨并肩,向前圆转九次,复以左右脾骨并左右肩,向前圆转九次,加至一九、三九亦好,但要从容和缓为之,或先缓后急亦可为之。此法疏通膏肓、降心胞络火。与张紫丘治瘵开关药方意同,善治少劳昏痛胸紧。”
-
吐绿水
吐绿水为症状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患者不食,先吐清水,后吐绿水,进而吐黑水、吐臭水,系胃气欲绝所致。《张氏医通》卷四:“呕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先用理中汤,后用旋覆花煎汤调服代赭石。
-
断脐法
断脐法又名脱脐法、剪脐法。即小儿初生剪断脐带之法。一般先洗浴,后断脐,以免水湿侵入。《医宗金鉴》:“先用剪刀向火烘热,煎断脐带,次用火器绕脐带烙之。”自普及新法接生以来,均改用快速断脐法。本法已不有。
-
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Premack)原理就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
分段学习
分段学习又称部分学习。系一种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分段学习的方式:分段学习有三种方式:(1)纯粹分段法,先分别学习各段,达到一定标准后,再把各段串迁起来学;最好是先通读全文,抓住段落间的意义联系,再分段学,最后归纳成整体,效果最好。用分段法学生容易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提高学习兴趣。
-
标而本之
标而本之治疗学术语。指标病与本病并见时,在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下,先治其标病,后治其本病。《素问·标本病传论》:“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王冰注:“标而本之,谓先发轻微缓者,后发重大急者,以其不足,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也。”
-
手术室一般规则
1.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应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帽、鞋。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部、颈部、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4.先作无菌手术,后作污染手术。9.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均应熟悉手术室内各种物件的放置地点及使用方法,用后放回原处。11.手术完毕,用过的器械物品应及时作清洁或消毒处理,然后放回原处。
-
熏筒
《疡科选粹》卷六:方名:熏筒组成:苍术5钱,荆芥1两,防风1两,雄黄5钱,川椒3钱,樟脑1钱,蛇床子5钱,土木鳖肉5钱。主治:风湿疥癣。用法用量:以艾先铺粗纸上,以药末4钱匀掺,卷作筒,先以前汤(金银花、苦参、防风、荆芥、当归尾)浴之,次燃火熏之,取烧过药(存性)掺之。制备方法:上为末。
-
淡竹沥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淡竹沥粥:处方:淡竹沥20毫升石膏30克(捣碎)黄芩23克(捣,研)粟米30克蜜10毫升功能主治:主风热内扰,心膈烦闷,或小便赤涩。主治:热毒风,心膈烦闷,或小便赤涩。用法用量:上先以水2大盏半,煎石膏、黄芩至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欲熟,入竹沥及蜜,搅匀候熟,任意食之。
-
桃皮膏
《圣济总录》卷一○一:方名:桃皮膏组成:桃皮(去粗黑者)5两(锉,以水1斗,煮取5升,去滓,先温吃半盏,余留洗头),豉(炒,研)半两,白面(炒)半两。主治:白秃发落。用法用量:先以桃皮汁洗头,并吃讫,后以水调豉、面末敷之。
-
三黄真珠散
《婴童百间》卷十:方名:三黄真珠散组成:松香3钱,五味子3钱,黄连3钱,黄丹3钱,海螵蛸3钱,轻粉、雄黄各少许。主治:疳积壮热,生敛淫疮,俗呼为溜,脓水流处便湿烂成疮。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疮干则以香油调敷,湿以干渗。先以莹肌散煎洗,然后用此药。附注:此证当先内服消食退疳之药,后用此。
-
香牛饮
《得效》卷五:方名:香牛饮组成:牛涎(先以羯牛用绳挂开牛口,以净布巾抹令口舌净,却拖牛舌出来,候有涎出,以碗盛之)、麝香1捻。用法用量:每服用8分盏为1服,研好麝香末打匀,却以银盏(汤皿)令温,以以绢帛束缚中脘胃口令极紧,候气喘,乘热解开,随气喘1-2口便服,药时先对病人说煮白粥恼烦之。
-
雌雄散
《直指》卷二十三:雌雄散:处方:斑猫1雌1雄(足翅全者,新瓦焙焦,去头翅足),贯众2钱,鹤虱5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瘰疬。摘录:《直指》卷二十三《仙拈集》卷一引《原体集》:方名:雌雄散组成:壁虎2条(1雌1雄)。制备方法:先备小竹筒2个,内置香油,入虎浸1宿,在古瓦上慢慢炙脆,研末,每1钱加麝香3分。
-
疟疾半贝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疟疾半贝丸组成:生半夏16两,贝母16两,常山2两,柴胡2两,草果2两,甘草2两,槟榔4两。功效:行水消滞,化痰截疟。主治:伤寒疟疾,发冷发烧,头疼口苦,心烦作渴,一日一发,先冷后烧或先烧后冷,隔日一发的疟疾。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
自制三仙丹
《喉科心法》卷下:组成:水银、明白矾(研)、火消(研)各等分。
-
青蛙丸
《直指》卷二十三:方名:青蛙丸组成:青色蛙1个(长脚者,烧存性)。用法用量:每服15丸,先空心吃饭2匙,次以胡桃肉切细煎汤,调枳壳散送下。若产妇发痔,里急作痛,用黑豆100粒,陈米1合,夹煎汤送下,亦先吃饭2匙。制备方法:上为末,雪糕为丸,如梧桐子大。
-
神验乌头丸
《圣济总录》卷七:方名:神验乌头丸组成:乌头(生,去皮脐)5两,五灵脂5两,麝香(研)1分。主治:中风手足軃曳,口眼斜,语言謇涩,步履不正。用法用量:每服1丸,先用生姜自然汁研化,次以暖酒调下,早、晚食后服5-7丸,便能行走,10丸可以举手。
-
黄蜡拈
处方:轻粉8钱,硇砂5钱,松香6钱,黄蜡6钱,铜绿3钱,苦参末5分。功能主治:痔漏。用法用量:先溶蜡、松香,次入细药搅匀,冷定取出,手捻如钱香条子,亦看漏眼子大小深浅,先用荸荠苗探之,深即入深拈子,浅则浅拈子,装细合宜,1日1换,待内管子去净,自然管浅肉平,次上生肌等药为妙。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
辟谷丹砂丸
处方:丹砂(研,水飞过)1斤,白蜡1斤。制法:上药先细切白蜡,铜器煮清酒令沸,投蜡于酒中,候蜡消,置器于冷水中,用柳木篦子不住手搅,勿令猛火,候煎成膏,取出,放于不津瓷器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辟谷。每1服得21日不饥;如服药后觉渴饮冷水1盏,服至周岁以外,自觉身轻体健,延年不老,即不饥矣。
-
绿豆汁
《圣济总录》卷一九○:方名:绿豆汁组成:绿豆3升(水5升,煮烂绞取汁2升),大麻子仁1升(烂研,入水半盖,同研绞取汁)。主治:蛔虫。用法用量:先取麻仁汁一半,煎微温,后入绿豆汁1升同搅,更煎微温,欲服时,先吃炙羊肉干脯1片,吐滓,只咽津5-7度,顿服药汁。主治:消渴,小便如常。
-
紫红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名:紫红散组成:信砒1钱,矾石2钱,铅丹3钱。主治:瘰疬已成漏疮,岁久不愈。制备方法:上药用瓷罐子先入砒,次入矾,次入铅丹,匀,盖之,盐泥固济,炭火煅令烟尽,至紫色取出,以纸衬于地上,一时辰出火毒,研细。
-
燕泥散
《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方名:燕泥散组成:燕子窝(连泥带粪)。主治:一切热疮、恶毒肿痛,及小儿胎毒。用法用量:麻油调敷;小儿胎毒,先用米汤油(即米锅内浮面油)洗净后敷。加减:疮色赤者,加黄柏末调敷。制备方法:上为细散。用药禁忌:皮色不变,及先白后红勿用。
-
前列腺按摩术
操作名称前列腺按摩术适应症采取前列腺液做检查或治疗慢性前列腺。方法及内容先排尿,取膝肘卧位或前俯立位。接取流出的前列腺液,作细菌培养及常规镜检。有时须从后向前轻挤尿道方能得到前列腺液。注意事项用示指腹面按摩,操作需轻柔,时间不宜过长,不可强求成功。肛门周围及前列腺有急性炎症时忌行按摩。
-
出毛丸
处方:雄黄1两,大蒜1两,杏仁1两。制法:上除雄黄外,先捣如泥,入乳钵内与雄黄同研匀,日内晒,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肺疼久嗽,梦见先亡,或梦中饮食,亡精失血,多怒少睡,饮食不入,渐渐羸瘦;及骨蒸虚劳,传染鬼气。注意:服毕不得洗手,频看十指甲中有毛出,逐旋拭了,至辰时候方得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