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胛骨
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又名肩髆、锨板子骨、琵琶骨。解剖学同名骨。为三角形扁骨。肩胛骨位于胸廓后面的上方,是肩带组成骨。肩胛骨平第2至第7助之间,前面凹陷,后面有横行高起的骨嵴称肩胛岗,肩胛岗外侧端扁平突出,叫肩峰。肩胛骨外侧角粗大,有卵圆形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上臂的肱骨构成肩关节。
-
上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上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上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1.外伤。(2)前臂呈侧位,尺侧紧贴暗盒,肩部尽量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肩胛骨内缘与胸壁间隙,垂直射入暗盒。(2)照片影像应包括腕关节及指端。(2)肢体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14.肩胛骨——正位该体位亦可取立位。
-
肩胛上神经阻滞术
操作名称:肩胛上神经阻滞术适应证:肩胛上神经阻滞术适用于:1.用于肩部疼痛诊断与治疗,如肩周炎、肩峰下滑炎、肩部撞击症、颈肩痛等治疗。方法:1.戴无菌手套,皮肤常规消毒,标记处做局部皮丘。多数患者同时主诉有酸胀或向上臂放射感觉,即穿刺成功,回抽无血、无气即可注药。3.药物及剂量疼痛治疗,可予0.5%~
-
Sprengel综合症
Sprengel综合症又名先天性肩部抬高综合症、Sprengel畸形。本征病因不明多为解剖学上的发育异常,即肩部先天发育畸形,多数病例仅累及一侧。在肩胛骨与肋骨间或肩胛骨与脊柱间,有结蹄组织的索状物或骨性组织相互形成连合,斜方肌或前锯肌可被结蹄组织所取代。
-
胸肌
胸肌包括起自胸廓止于上肢骨的胸上肢肌和起止于胸廓本身的胸固有肌。前者如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后者如肋间内、外肌。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以帮助深吸气。作用:肋间外肌可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而肋间内肌恰好相反,可使肋下降缩小胸廓以肋呼气。
-
前锯肌
serratusanterior前锯肌是整个躯干中最美丽的肌肉,发展前锯肌可以使体格整体外观获得巨大的不同。前锯肌转腰双手前伸持轻哑铃或杠铃片,保持手臂伸真,转动上体,从一侧到另一侧,尽可能伸展开,保持轻快的转动! ^^侧下拉这个动作类似于腹部练习的跪姿绳索下拉,除了需要在动作末端转动上体,收缩前锯肌和腹外斜肌。
-
肩胛颈及肩胛盂骨折
检查肩部及腋窝部肿胀、压痛,活动肩关节时疼痛增重,骨折严重移位者可有肩部塌陷,肩峰隆起呈方肩畸形,犹如肩关节脱位的外形,但伤肢无外展、内收、弹性固定情况,且肩关节尚可活动。肩胛颈及肩胛盂骨折一般预后较佳,惟关节面恢复不良而影响关节活动,多需采取手术等补救性措施。
-
髀骨
概述:髀骨:1.膝上之长骨;6.肩胛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槌,接于(骨行)骨,统名曰股,乃下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俗名大腿骨。”《沿身骨脉论》:“横髃骨之前者为髀骨,髀骨之中陷者缺盆。”锁骨为人体部位名。《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尻骨空在髀骨之后。”
-
背肌
背肌是分布于躯干后面的肌群,分浅、深两层。浅层主要有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深层以竖脊肌为主。作用:整块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则可使肩胛骨下降。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为强有力的伸肌,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
胸部肌群
胸部肌群是胸部所有的骨骼肌。胸大肌在胸前部最浅层,呈三角形,起于锁骨内侧以及胸骨和肋软骨,肌纤维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上段的前面,有内收和内旋肱骨的作用,还可以参加深呼吸的吸气动作。前锯肌以肌齿起于上部肋骨的外面,肌纤维向后内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肋间肌位于肋间隙,有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
-
斜方肌
trapeziusmuscle斜方肌位于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为三角形阔肌,左右两侧相合成为斜方形。作用:整块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则可使肩胛骨下降。
-
下棱骨
下棱骨为骨骼名,相当于肩胛骨的脊柱缘。《伤科汇纂》:“肩胛骨……其下棱骨在背肉内。”
-
胸壁深部软组织感染
疾病代码:ICD:J98.8疾病分类:胸外科症状体征:胸肌下蜂窝织炎常因腋窝急性淋巴结炎、脓胸引起,位置较深,胸壁可呈弥漫性肿胀,早期即可出现发热、畏寒症状,晚期可见局部隆起或肩背部受限。疾病病因:胸部深层软组织可因外伤、表皮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化脓性乳腺炎、脓胸及脓毒血症引起感染而发生疏松结缔组织炎。
-
胸小肌
pectoralisminor位于胸大肌的深面,呈三角形。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内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以帮助吸气。
-
锁骨
概述:锁骨:1.人体部位名;2.耳穴名。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连接肩胛骨与胸骨,连接上肢与躯干。其功能是维持肩关节的位置,增大上肢活动范围和劳动效能。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色素性毛表皮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色素性毛表皮痣亦称Becker痣,多见于青少年。皮损初为淡褐色及褐色斑片,手掌大小或更大,境界清楚,边界不规则。皮损发生数年后出现多数粗毛。有时痣不明显,需要和相对称的部位仔细比较才能查出。在皮损部位可合并其它皮内痣或表皮痣。基层和棘细胞层色素沉着增加,但黑素细胞数目正常。
-
上臂骨
上臂骨即肱骨。是上肢最长大的管状骨。上连肩胛骨,下连前臂骨。肱骨可分一体两端: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肩关节。肱骨体中部的外侧有一粗糙骨面,叫三角肌粗隆。肱骨下端前后稍扁,有两个关节面,内侧叫肱骨滑车,外侧叫肱骨小头。
-
臣觉
概述:臣觉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别名巨搅、巨觉。位置: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上角边际,当两手相抱时,中指端尽处是穴。功能主治:主治狂走,喜怒悲泣,肩胛痛等。刺灸法:斜刺0.5~或艾条灸5~
-
尤文肉瘤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肿瘤科疾病概述:系骨髓间胚层支架细胞演变而成的未分化网状细胞肉瘤,居小儿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第二位。好发部位为股骨、胫骨、腓骨、髂骨和肩胛骨等。临床上需同骨髓炎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鉴别、常需作活组织检查确定。诊断检查:X线变化为发生骨干较广泛的溶骨性浸润性骨破坏,骨皮质呈虫蛀样破坏;
-
背部肌群
背部肌群是背部骨骼肌的总称,包括浅层的斜方肌、背阔肌和深层的骶棘肌。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起于枕外隆凸、颈椎和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段,肩峰和肩胛岗。如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呈挺胸姿势。骶棘肌位于棘突两侧,从骶骨的背面一直延伸到枕骨,是一块强大的伸脊柱的肌肉。
-
外置式自动除颤仪
适应证:外置式自动除颤器适用于:1.心肌梗死患者。自动除颤的原理是仪器自动识别心电图,判断是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释放电能进行自动除颤。因心电信号<0.7mV(该仪器规定心电信号振幅<0.7mV时不能使用自动除颤功能),此时应只用其心电监测和手动除颤的功能。
-
遗传性局限性瘙痒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这是一种X性联显性遗传病,女性多见,常在30岁左右发病,多在肩胛骨下方发生局限性瘙痒,引起反复搔抓。其后1968年Morgan等亦报告一个类似患者家系。以后有的学者曾怀疑本病是一种无苔藓样变的斑疹型淀粉样变,但最终情况,尚无定论。疾病病因:X性联显性遗传病。
-
肩膊
概述:肩膊为人体部位名:1.两肩及肩之偏后部位;2.肩胛骨的别称。指两肩及肩之偏后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肩膊虚者,取之上。”
-
弹响肩
弹响肩”是指肩胛骨的骨突起与紧张的肌腱活动时摩擦会出现肩膀部位的弹响声。弹响肩的原因能是肩胛骨的形态略有变异,某部位的骨突起较一般人明显,或肩关节囊松弛导致肩关节脱位,半脱位;弹响肩以病理性弹响为主,经常反复出现的弹响,尤其有疼痛、关节交锁(卡住)等并发症状的关节弹响,应该去医院诊治。
-
上棱骨
上棱骨为人体结构中,见《伤科汇纂》,髃骨的别称。即指肱骨头。《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髃骨者,肩端之骨也,即肩胛骨头向之上棱骨也。”《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
-
内肩髃
内肩髃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肩部,肩峰向后内1寸近肩胛骨之肩胛冈处。左右计2穴。主治肩关节炎、半身不遂等。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
-
曲甲
曲甲为人体部位名。指肩胛骨上1/3弯曲突出之处。即现代解剖学所称的肩胛冈。手太阳、手少阳等经脉所过。
-
肩关节
肩关节为人体部位名。指由肩胛骨、锁骨和肱骨所构成的关节。
-
肩痛点
肩痛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肩胛部,肩胛骨腋窝缘之中点处。左右计2穴。主治肩痛、上肢瘫痪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蜥螈
蜥螈是从二迭纪前期地层中发现的小四脚动物。头骨与迷齿类型两栖类的楔椎目(Embolotmeri)类似,在高的头骨后部有调节鼓膜的耳突起。组成头骨的各骨也同迷齿类一样,有枕颗一个,在上颌骨表面和下颌骨周边具有迷齿类类型的齿,但是头骨以外的椎骨、肩胛骨、肠骨、上腕骨、指骨等很多类似原始爬行类的特征。
-
臑骨突出
臑骨突出病名。臑骨即肱骨,指肩关节脱臼后肱骨头离位,明显突出者。见《医宗金鉴》卷八八。证治详肩胛骨脱出条。
-
肩胛
肩胛即肩髆。肩髆即肩膊。《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循肩髆内。”肩膊为人体部位名。又作肩胛骨的别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附于脊背,成片如翅者,名肩胛,亦名肩髆,俗名锨板子骨。
-
肩髆
肩髆即肩膊。《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循肩髆内。”肩膊为人体部位名。1.肩膊指两肩及肩之偏后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肩膊虚者,取之上。”2.肩膊又作肩胛骨的别称。
-
伏骨
伏骨即毖骨。毖骨指肩胛骨上角部,又称伏骨。《针灸甲乙经》:“天窌,在肩缺盆中,毖骨之间陷者中。”
-
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顶先露以枕骨为指示点,额及面先露以前囱及颏、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则以肩胛骨为指示点。每种胎先露有六种胎方位,横位则为四种。其他较少见的为枕左后、枕右后、枕左横及枕右横。横位有肩左前、肩右前、肩左后及肩右后四种方位。
-
上肢肌
上肢肌是上肢骨骼肌的总称。肩肌起于肩胛骨和锁骨,止于肱骨上端,可运动肩关节。深部有喙肱肌和肱肌。前臂肌的后群是,浅层的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手肌外侧群有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分别可以外展拇指、屈拇指,对掌和内收拇指。
-
髃骨伤
指肩胛骨因外伤而损折者。见《医宗金鉴》卷八八。症见伤处肿胀疼痛,甚者臂肘亦肿,或肱骨头离位突出。对于有移位骨折者则应施行手法整复,给予固定;内治可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改服接骨丸、正骨紫金丹;后期恢复时服补筋丸。外治用海桐皮汤外洗患处,并配合进行功能锻炼。
-
肩柱骨
肩柱骨为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奇效良方》列作奇穴。位于肩胛骨肩峰突起之高点处。主治瘰疬、肩臂痛、手不能举、齿痛等。一般艾炷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
-
胛缘
胛缘经外穴名。见《医学纲目》。在背部,当肩胛骨内缘上下尽处,左右共四穴。布有颈横动脉,肋间动脉后支,肩胛背神经及胸神经后支。主治肩胛神经痛,肩胛风湿痛。向外沿皮刺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饭匙骨
饭匙骨即肩胛骨。其前方呈扁平三角形,向后凹陷,形同饭勺,故名。
-
背胛中间
背胛中间为经外奇穴名。出《肘后方》。位当肩胛冈下窝,即肩胛骨之中央处。主治癫狂、肩胛及肩关节疾患。一般直刺0.3~《肘后备急方》:“狂走斫刺人,或欲自杀,骂詈不息,称鬼语者,灸两口吻头赤肉际各一壮;又灸两肘屈中五壮,又灸背胛中间三壮,三日极灸三。”《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将后者列作经外穴。
-
运膏肓
运膏肓自我按摩方法名。肘部屈曲,转摇肩关节,带动肩胛骨,以作用于背部的膏肓穴。《理瀹骈文》:“两肩扭转,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
-
生边
生边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腰部,肩胛骨脊柱缘线向下与髂骨嵴上缘相交处。左右计2穴。主治腰痛、偏瘫、髋关节炎、下肢麻痹等。一般直刺1~2寸。
-
环边
环边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髋部,肩胛骨脊柱缘线向下与髂骨嵴上缘相交处作点,再从此点外开3寸处是穴。左右计2穴。主治腰痛、偏瘫、髋关节炎、下肢麻痹。一般斜向前刺1.5~2.0寸。
-
横髃骨
横髃骨骨名。见《伤科汇纂》。即肩胛骨。详该条。
-
肩胛提肌
levatorscapulae肩胛提肌位于项部两侧和斜方肌深面。肩胛提肌的作用:上提肩胛骨。
-
直接喉镜检查法
操作名称直接喉镜检查法方法及内容1.患者取仰卧位,肩胛骨中部与手术台端等齐。4.检查时应注意喉腔各部粘膜色泽和厚度,有无充血、肿胀、瘢痕、异物或肿瘤等病变,并注意声带运动。此法目前临床很少应用于喉部检查,多被纤维喉镜所替代。直接喉镜主要用于喉新生物活检、息肉摘除及取呼吸道异物等。
-
菱形肌
rhomboidmuscle菱形肌位于背上部斜方肌深面,为菱形扁肌。菱形肌的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注靠拢并稍上提。
-
胸围差
胸围差是让被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胸围长度,再尽力深呼气,记录胸围长度,两者长度差,叫做胸围差。胸围差,可以间接地反映肺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通气能力的高低。测量部位是:在背部,皮尺放在两肩胛骨的下角下,在胸部,男性皮尺应齐乳晕下缘,女性乳腺已发育者,沿乳腺上第4肋骨处。
-
上肢关节
上肢关节是人体上肢的关节。主要有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结构特点是: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囊松弛,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关节。关节囊前后松弛,两则由韧带拉紧,主要做屈伸运动。桡腕关节由桡骨下端,尺骨下关节盘与舟骨、月骨、三角骨共同构成(尺骨下端不直接参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