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觉
客观事物通常只有部分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受器,要认识事物的整体或联系,必须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的、间接的)加以补充,同时是否产生知觉也要受人的兴趣、需要、动机、情绪、个性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人对于自身生命活动的状态也可以产生知觉,在临床上,它是病人主诉和医生问诊的重要内容。
-
社会知觉
从第一印象的形成与作用中可以看出,对人的知觉的一个普遍的倾向是,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是在很少的或有限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是很快形成的。刻板印象是构成人际间偏见的主要原因,种族偏见也包含着刻板化的心理因素。这种错误倾向是建立在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的。所以观察者可能歪曲所得的信息,使观察对象更象自己。
-
表象
表象(representation)广义指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等是单一的表象。如画家的视觉表象常常是十分鲜明、稳定的,他们好像“在内心中看到”当时不在眼前,而过去曾经感知过的熟悉的事物。例如,由于视觉表象而发生微弱的眼肌运动。
-
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是相对于物理时间的主观时间。由于物理上继起的几个事件,可在心理上被感知为相对同时发生的(如极点的几个继起的钟声),即相断事件知觉成相对同时发生的,这种体验叫做“知觉到的现在”。如果两个声音刺激之间间隔达到两秒,则这种整体性就会消失。因此,时间上的接近会促进知觉的组合。
-
交往
总的来说,交往就是沟通、相互作用、知觉这3个方面的统一。交往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有些心理学家较为系统地实验研究了被试者在单独活动和共同活动(其中包含有交往的因素)条件下的心理活动──感知、表象、记忆、思维过程,目的是要阐明交往条件下心理活动的特点,交往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职能关系。
-
明度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brightnessconstancy)指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知觉到的明度不因物体的实际亮度的改变而变化,仍倾向于把物体的表面亮度知觉为不变。在强烈的阳光下煤块反射的光量远大于黄昏时白粉笔反射的光量,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是把煤块知觉为黑色的,把粉笔知觉为白色的。
-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
-
拟精神病药物
拟精神病药物又称致幻剂(hallucinogen),是一类可产生情绪和感知觉障碍的药物。例如,致幻剂主要引起视觉范围的知觉改变,但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多为幻听。脑部受LSD影响最明显的细胞是缝际核。某些甲氧基本丙胺药物如2,5-H甲氧基一4一甲基本丙胺的代谢较慢,有效剂量较小,作用时间较久,可达24小时。
-
感知障碍
感知是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器官,并反映至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感觉是一个人认识活动的基础,有一定的界限、范围,并受心理、生理的影响。(2)幻觉:指对客观环境中,缺乏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虚幻知觉,病人总是信以为真,难以与之解释、说服,并产生相应的情感、思维和行动。
-
致幻剂
拟精神病药物又称致幻剂(hallucinogen),是一类可产生情绪和感知觉障碍的药物。例如,致幻剂主要引起视觉范围的知觉改变,但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多为幻听。脑部受LSD影响最明显的细胞是缝际核。某些甲氧基本丙胺药物如2,5-H甲氧基一4一甲基本丙胺的代谢较慢,有效剂量较小,作用时间较久,可达24小时。
-
恩墨特定律
恩墨特定律:知觉到后像的大小与眼睛和后像所投射的平面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公式表示为:a=A/Da:实际物体网膜上成象的大小,A:物体的大小,D:人眼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恩墨特定律指出一个特定的网像大小说明了知觉大小和知觉距离的一种不变的关系,人们能保持大小恒常性,其原因也在这里。
-
直觉
直觉(intuition)是不经过复杂智力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的认知事物的思维活动。格式塔心理学家特别强调直觉,他们认为知觉的"组织"发生,不需要任何过去的经验而能直接的被觉察到。但这种思维又以丰富的直接或间接实践经验为客观基础,以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和锻炼为主观条件,直觉思维的心理机制尚在探讨中。
-
主观轮廓
主观轮廓(subjectivecontour)指没有直接刺激作用而产生的轮廓知觉,也称错觉轮廓。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在一定感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觉假设的结果,它们有一种完整起来转变成简单的稳定的正规图形的倾向,从而使人们作出某种假设,产生主观轮廓知觉。
-
诱导运动
诱导运动(inducedmovement)是一种似动现象,它表现为实际并不运动的物体,由于周围其他物体的运动而被知觉为运动。在暗室中,用幻灯在受试者前面幕上呈现一方框,框子中央有一小方形,将框向左右移动,小方形保持静止,这时受试者会知觉到小方形在静止的框子中移动,而不是框子在移动,这就是诱导运动现象。
-
魂
魂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一部分,指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思维意识活动。《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杨上善注:“魂者,神之别灵也。”汪昂注:“魂属阳肝藏魂,人之知觉属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说明精神活动以五脏精气为基础,具体指出魂与肝血的关系。
-
距离恒常性
距离恒常性(distanceconstancy)又称距离的恒常性,是指物体与知觉者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物体在网膜上造像的大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人知觉到的距离有保持原来距离的趋势的特性。
-
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memonyimage)指保存在人头脑中的曾经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记忆表象的特征:记忆表象具有两个特征:①直观性。但保存在记忆中的表象不可能具备原有事物的所有特性,故此记忆表象往往不能象知觉到客观事物本身那样清晰和完整,常常是模糊的、片断的。按感知特点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等。
-
理解
理解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其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学习就是形成暂时联系,暂时联系就是联想,就是获得有关事物关系的知识。认知学派认为,个体在认识过程中,把新事物同化于已有认知结构,或是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新事物包括进去,这样的心理活动就叫理解。
-
时间错觉
时间错觉(timeillusion)是对时间的不正确的知觉。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时间有时长估有时短估。活动内容单调,时间估计偏长。情绪愉快时,时间估计偏短;希望不愉快的事情不要来临时,觉得时间过得快,时间估计偏短。人们的时间知觉具有个别差异,并且误差明显,容易发生对时间长估或短估的现象,儿童更为显著。
-
机能性幻听
机能性幻听指在出现知觉的同时出现的幻听。其知觉和幻觉都是听觉的,属于同一器官。
-
接近原则
接近原则(principleofproximity)是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之一。所谓接近原则,是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彼此十分接近的刺激物,比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有较大的组合倾向,而成为知觉的对象。例如,按不规则的时间间隔发生的一系列轻拍响声中,在时间上接近的响声倾向组合在一起,这是刺激物在时间上的接近组合。
-
情调
情调(sentiment)通常指同感觉、知觉等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也称感觉、知觉的情绪色调。情调由刺激性质、刺激强度、主体需要、过去经验,乃至世界观等主客观因素决定。研究视听觉与知觉的情调有实际意义,各种建筑物、机器、运输工具的色彩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调,可能对工作效率及劳动者的自我感觉发生明显的影响。
-
场独立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比较容易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这需要重新组织材料的能力。场独立性的人比场依存性的人容易分离出简单图形。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对他人有兴趣,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等;
-
场依存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比较容易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这需要重新组织材料的能力。场独立性的人比场依存性的人容易分离出简单图形。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对他人有兴趣,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等;
-
心理生活空间
心理生活空间是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勒温认为,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生活空间是用以描述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力量,包括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望及现在所知觉的一切事件。心理环境不同于生活空间的异质外壳。
-
汗液
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1.003之间,pH值4.2~由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下丘脑为较高级中枢,在下丘脑散热中枢附近。精神发汗最高中枢为大脑皮层。在较低温度(29℃以下)环境中,人体安静时皮肤水分的蒸发即属此类。700毫升水。
-
第六感觉
科学实验表明,人体除了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个基本感觉外,还具有对机体未来的预感,生理学家把这种感觉称为“机体觉”、“机体模糊知觉”,也叫做人体的“第六感觉”。人体的“第六感觉”是指人们对内脏器官的感觉,是由于机体内部进行的各种代谢活动,使内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
心理错觉
心理错觉指由于心理作用导致思维错误从而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由各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如果同一分析器内部的相互作用不协调或从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受到限制,提供的信号不一致,当前的情景又跟过去的经验相矛盾,或者思维推理上有错误等,都可以造成错觉。
-
功能性幻觉
机能性幻觉又称功能性幻觉。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的幻觉。例如:在脚步声的同时,患者产生了言语性听幻觉。随着脚步声的逝去,幻听也消失了。此时现实刺激引起的知觉与幻觉同时为患者体验到,而现实刺激引起的知觉,独立存在于幻觉之外。这类幻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
苏生法
所谓苏生法,是对处于假死状态的患者施行人工操作,以抢救将要失去的生命为目的的急救方法之一。然后救护者充分吸气,把嘴张开,从患者的鼻孔吹气。此时要用拇指闭合患者的嘴。心脏按摩当患者突然失去知觉、停止呼吸或者呼吸急速、发生痉挛的场合,以及摸不到脉搏、瞳孔散大,怀疑心脏停止搏动时,可立即施行心脏按摩。
-
机能性幻觉
机能性幻觉又称功能性幻觉。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的幻觉。例如:在脚步声的同时,患者产生了言语性听幻觉。随着脚步声的逝去,幻听也消失了。此时现实刺激引起的知觉与幻觉同时为患者体验到,而现实刺激引起的知觉,独立存在于幻觉之外。这类幻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
心理的种系发展
心理的种系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种系演化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有机体在适应或改变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与神经系统、特别是和脑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生物体最早出现的反应形式是感应性,即对某些直接影响机体生命的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随后出现感受性。
-
思维化声
思维化声又称思维鸣响(thoughtaudition),在患者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内有与思维内容一样的言语伴随着思维活动而出现。因之,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是听得到的,这类症状的特征是,当时存在的是幻听,而其内容都正是他所想而又尚未说出来的思想,这是一种知觉障碍而不是思维障碍。
-
思维鸣响
思维化声又称思维鸣响(thoughtaudition),在患者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内有与思维内容一样的言语伴随着思维活动而出现。因之,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是听得到的,这类症状的特征是,当时存在的是幻听,而其内容都正是他所想而又尚未说出来的思想,这是一种知觉障碍而不是思维障碍。
-
类谵妄状态
类谵妄状态与谵妄状态相似,但较严重。患者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其言语、思维极不连贯,偶见片断性的幻觉和妄想观念,有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多限制在病床范围以内,表现为无规则的伸展、抖动或翻转身体,动作单调。
-
精神疾患
精神疾患就是指各种有害因素作用于大脑,破坏了大脑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临床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情感、意志和行为、智能及意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异常,异常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超出了正常精神活动波动的范围,因而或多或少损害了患者的生物及社会功能。狭义地讲,指重性精神病。
-
地点定向
地点定向是检查患者定向力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指患者对地点的认知判断能力。地点定向主要决取于知觉。
-
疾法
疾法推拿方法名。指快速的手法操作,以增强刺激。如对四肢麻痹症施以极其快速的摇动或其他活动,可促使其知觉恢复。
-
液态智力
液态智力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听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智力。它制约于各种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边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液态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
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物体和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重要线索。
-
模式识别
人们能够确认他们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将它也其他的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
特征整合理论
特征整合理论是由Treisman和Gelade提出的,涉及自动加工的注意理论。Treisman和Gelade认为:特征是有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子系统分析的,这种加工是自动的,并且以平行方式进行,而客体的辨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
-
结构优势效应
结构优势效应即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作用,这种效应与人的知觉组织有密切关系。包括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字母优势效应、结构优势效应等。
-
记忆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著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相当多种分类,主要因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2.储存Storage:将组合整理过的信息做永久纪录3.检索Retrieval:将被储存的信息取出,回应一些暗示和事件。
-
以个人为中心疗法
以个人为中心疗法系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流行于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西方社会。所谓以个人为中心疗法,就是心理治疗者“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就诊者的问题与情绪,为就诊者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就诊者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的心理治疗方法。
-
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属于投射测验,是其他投射测验的原型。最后,根据被试反应的部位、特征、内容等进行分析,把握所有的心理涵义。在经典诠释中,对颜色的反应投射出被试对环境的情绪反馈,对形状与位置的反应可视为总体生活取向的指标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该测验本身主观性较强,其效度测评尚无可靠证据。
-
情绪体验
情绪体验(emotionalexperience)指人在主观上感受、知觉或意识到的情绪状态。因情绪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它在认识和生理变化反馈(包括面部表情反馈)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多种多样的不同色彩,也叫情感色调。情绪体验有时指演员对所扮演的角色、作家对自己塑造的人物的情绪状态的设身处于地的体会。
-
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性格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人在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活动方式上的差异,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1.在感知方面,有主动观察型和被动感知型,前者不易受环境干扰,能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进行观察,后者易受暗示,易受环境干扰。在想象水平上,有创造想象型和再选想象型之分。
-
学习的模式
学习的模式指根据对有机体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推断出的假设性结构,这些结构也靠实验的数据不断地加以验证和充实。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理论观点出发提出各种不同的学习模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有机体习得的行为是通过环境中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学习的重要问题是促进新行为发展的刺激和强化。
-
概念掌握
概念掌握又称概念获得,指个体借助词语的帮助,把前人已形成的概念,通过个体头脑的思维活动,转变为个体头脑里的概念的过程。二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教学中为便于掌握科学概念,必须注意:(1)提供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如实物、表象回忆、表情动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