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属称谓
亲属关系简表:古今亲属称谓杂谈: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五说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亲也泛指亲属。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称谓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
十三虚无
十三虚无道教养生术语。系道教倡奉的十三个养生要点,即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无指损心遣情,废伪去欲;清指专精积神,不为物扰;静指反神宁息,安然不动;微指隐遁闲处,功名不露;寡指去妻离子,独得道游;弱指缓形舒体,以奉百事等。
-
萝莉控
萝莉塔情结(LolitaComplex,或萝莉控),指的是男性(今亦有指女性)对未成年的少女比对成年女性更具性方面的兴趣的一种性取向,或是指有这种性取向的人。但主要指的对象跟对十三岁以下的幼女有所兴趣的恋童癖有所区隔,而是指对于这年龄之上的中学/高中生时期中,所谓思春期少女抱持著性方面的喜好的情况。
-
拿法
概述:拿法为推拿手法。指以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提拿揉捏的手法。明·周于蕃《秘传推拿妙诀》:“拿者,医人以两手指或大指或各指于病者应拿穴处或掐或捏或揉,皆谓之拿也。”拿法临床应用: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拿法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
萝莉塔情结
萝莉塔情结(LolitaComplex,或萝莉控),指的是男性(今亦有指女性)对未成年的少女比对成年女性更具性方面的兴趣的一种性取向,或是指有这种性取向的人。但主要指的对象跟对十三岁以下的幼女有所兴趣的恋童癖有所区隔,而是指对于这年龄之上的中学/高中生时期中,所谓思春期少女抱持著性方面的喜好的情况。
-
能力倾向
能力倾向(aptitude)也称性向。能力倾向有两种涵义:①指个人对广泛的活动领域,若经学习或讲训练可能达到的熟练程度,称"普通性向",亦即一般能力倾向;特殊能力倾向是指完成某一方面特殊活动所必需的特殊潜力,不论是一般能力倾向还是特殊能力倾向,都是指可能发展出来的潜在能力,而不是指已发展出来的实际能力。
-
虎口三关
概述:虎口三关:1.小儿推拿穴位名;即指三关。《小儿推拿广意》:“指上三关,推之通血气发汗。”小儿指纹显现于食指掌侧的三个部位·虎口三关:虎口三关(threepassesatthetiger-mouth、threepassesatfirstwebspace)是指小儿指纹的3个部位,从掌指横纹向食指端,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第三指节命关,辰位。
-
九守
九守道教养生术语。指守和、守信、守气、守仁、守简、守易、守清、守盈、守弱。系道教倡奉的9种养生要则。其含意,如守和指阴阳内调,守信指精神内守,守易指不为外感、明哲保身,守盈指知足而止等。
-
太极
《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指原始混沌之气,由此气运动而分阴阳,由阴阳而生四时,进而出现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物质或现象,推衍为宇宙万事万物。出《易经》。太一即“太极”“太乙”。后引伸指人体先天之气。
-
手部肌腱损伤
概述: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合并指神经伤或骨折等,也可有闭合性撕裂。有时肌腱不完全断裂,关节虽仍能活动,但作抗阻力试验时无力、疼痛。若在手术中遵循肌腱损伤的治疗原则,采取“无创伤”操作技术,熟练掌握肌腱修复方法,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则可以减少粘连,获得较好的效果。
-
双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needle-insertingwithbothhands)是指刺手与押手互相配合,持针刺入腧穴的进针法。主要有指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夹持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提捏进针法(skin-pinchingupneedleinserting)指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输穴的皮肤捏起,辅助刺手进针的双手进针法。
-
性命
原为先秦儒学的重要哲学范畴。《易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处性指个人情志、个性,命指天命。其后道教养生家以性命指人的生命。命指物质形体方面的气、元气。宋元以来的内丹书中,性命实际上是元神元气的代称。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元明以来的内丹家还取理学之说,谓性即是理。
-
离左酉南
离左酉南即午后12~18时(未、申二时)。出《标幽赋》。古人本着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体气血盛衰与月之盈亏相比,同样有周期性变化。把午后酉前的未、申二时比作下半月,取月廓由盈转亏,喻人之气血由实转虚,针灸治疗应顺其势,用泻不用补。参见午前卯后:午前卯后指时辰。从“辰”到“巳”,为每天上午的7~
-
断指
有:“误断指头,降香研末掺之,包以丝绵七日。忌落水冒风…又真苏木为极细末掺于断指间接定,外用蚕茧包缚牢固,数日即如故。”②指调疽之色黑无脓者,亦名断指疔,因该病可致指断,故称断指。出《外科大成》卷二。治宜以温阳通脉,活血祛瘀为主,晚期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应截去患指以泄其毒。详见脱疽条。
-
纸垫练针
纸垫练针指初学针刺者,在进行临床操作之前,做纸垫以练习指力的方法。适用于短针的练针。以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执住针柄,使针尖垂直刺入纸垫内,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二指前后交替捻转针柄,手指渐加压力,刺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指力可由弱逐渐增强。
-
卯南酉北
卯南酉北与卯南卯北意思相仿。语出《备急千金要方》:“欲补从卯南,欲泻从西北。”十二支配合方位:卯是东方,午是南方;后世补泻法中以左转从午,属补,右转从子,属泻。《席弘赋》:“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意指补法从卯向午捻转,即左转(大指向前);泻法,从卯向子捻转,即右转(大指向后)。
-
轻重
轻重①脉诊手法之一。指切脉时指力的轻按、重按。《难经·五难》:“初持脉者,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②指方剂药力的轻重,即轻剂和重剂。《伤寒方药明理论》序:“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也。”
-
九转
外丹术认为,外丹炼制次数越多,药力越足,服后成仙越速,而以九转为贵,《抱朴子内篇·金丹》对此有具体说明。又有指五脏真气、三田真气与神水和合于下丹田,如《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秘传还丹诀》:“以五脏真气、三田真气合和神水下丹田,而曰九转。”
-
月食疮
《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疮生于小儿两耳,时瘥时发,亦有脓汁,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世亦呼之为月食疮也。”一指发病部位比较广泛,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随月盛衰;见《证治准绳·疡医》。多由风湿热毒熏蒸所致。症见耳廓上生疮,痛流黄水,时发时愈。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温胆汤等加减。
-
大脉
概述:大脉:1.脉象之一;2.指动脉。若大而有力为邪热实证;大而无力为虚损,气不内守之证。《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动脉·大脉:大脉指动脉。《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王冰注:“大脉,动而不止者,则胃之大经也。”
-
能区
能区(attribute)是指量表测定的领域,本量表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五个能区。其中大运动能区指身体的姿势、头的平衡,以及坐、爬、立、走、跑、跳的能力;适应能力能区指儿童对其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反应和适应的能力;社会行为能区指对周围人们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
进法
进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经指南》:“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指入针后,捻针进至一定深度以候气至的方法。《针灸大成》十二手法中所称“进针”是指下针时须“神气定,息数匀”,并正确取穴,与本法不同。意指应结合男女、肥瘦、四时等因素以掌握进针深浅,并适当捻转以达到气至。
-
报灸
报灸为灸法用语。意指重复施灸。《针灸资生经》卷三:“灸疮既干,则又报灸之。”指再次施灸。报灸指分次重复施灸的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凡阴阳濡风口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报如前,微者三报,重者九报。”
-
散俞
散俞指各经分散的腧穴。散俞是指散在的腧穴,用以出血。《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王冰注:“散俞,谓间穴。”指闲散之穴。《类经》注:“此散俞者,即诸经之散穴也。”
-
洗手
定义:洗手(handwashing)是指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揉搓冲洗双手,去除手部污垢、碎屑和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风干或烘干。
-
鬲肓
概述:鬲肓:1.膈膜与肓膜的合称;参见膏肓、肓膜:膏肓为人体部位名。出《左传·成公十年》。指心之下、膈之上的部位。后世称病情严重为“病入膏盲”。指心下膈上之膜。横膈以上的胸腔部位·鬲肓:鬲肓是指横膈以上的胸腔部位,又称气海。对气血营卫运行有推动作用。《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鬲肓之上,中有父母。”
-
指寸
指寸指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作为取穴的比例寸。分中指寸、拇指寸、横指寸等。通常以一拇指节横纹为1寸,两横指(食、中指)节横纹为1.5寸,四横指为3寸。《图翼·中指同身寸法》日:“以男左女右手,大指中指圆曲交接如环,取中指中节横纹两头尽处,此为一寸。凡手足尺寸,及背部横寸,无折法之处,乃用此法,其他不必混用。”
-
五科七事
五科七事指学医要掌握的五门要领和七个事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凡学医,必识五科七事。科,指科别或门类,五科指辨证论治过程中诊脉、审因、断病、辨证、施治等五项内容。事,指具体事项,七事即上述五科中之“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与前合共为辨证论治过程的七类具体事项。
-
悬绝
悬绝脉象名。系一种危重病脉象。指某脏之脉与其它脏之脉明显差异。一说“悬”为忽有忽无,断续而见。“绝”指脉动欲绝,良久一动。《素问·阴阳别论》:“凡持真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
-
陷下则灸之
陷下则灸之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陷下”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中气下陷,一是指脉象沉下。多见于气虚证或阳虚证。《黄帝内经灵枢·禁服》:“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着)血,血寒,故宜灸之。”指虚寒病证,脉陷下不起者,是气虚血滞,宜用灸法以温经散寒。
-
心系
心系指心脏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脉络(指心脏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组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类经》注:“心当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心,心下三系连脾、肝、肾,故心通五脏之气而为之主也。”《十四经发挥》:“五脏系皆通于心,而心通五脏系也。”
-
午前卯后
午前卯后指时辰。语出《标幽赋》。与“离左酉南”对举。从“辰”到“巳”,为每天上午的7~古人将这段时间比为上半月,取月廓由亏转盈,喻人之气血由虚转实,针灸治疗应顺势用补而不用泻。
-
次大指
次大指为人体部位名。大指与中指间之指,居大指之次,故称。即手第二指,又名食指、次指、大指次指。
-
撮
撮用指爪合取物。亦指一次撮取之量。《素问·病能论》:“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张介宾注:“用三指撮合,以约其数。”
-
年寿
概述:年寿:1.推拿部位名;2.望诊部位名;3.经外奇穴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2)年寿指山根与准头之间的部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3)年寿指鼻尖(《幼科推拿秘书》)。指眉心至鼻尖之间的部位。《婴童百问》:“年寿平陷者主夭,青主发热主惊…”出《中医推拿学讲义》。位于两眼内眦联连中点下0.2寸。
-
搐搦
搐搦证名。①指四肢抽搐(或两腕握固、腰膝挛缩,或十指开合、肌挛)《医碥》卷四:“抽搐者,手足频频收缩也。”或言抽搐者搦,谓十指频频开合,两拳紧捏也。”王肯堂指出抽搦系瘛疭之俗称。(见《证治准绳·伤寒》)参见瘛疭条。
-
味
概述:味:1.味觉能感受药物的真实味道;《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食味”,“味伤形。”气味·味:“味”意指气味。单方独味。方剂配伍中,药物一种称一味,二种称二味…《本草纲目》:“治肺热似火燎,…宜一味黄芩汤。”《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
心主血
心主血是对心主持血和血液运行功能的概括。指心脏是主持全身血液循环的中心,是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动力器官。2.心主血指心主血脉。心脏气血的虚实和病变,可影响血脉的运行;《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黄帝内经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
-
执着
执着为气功术语。指在练功过程中,片面强调和有意追求某种现象,是用意时要避免的主要倾向。执,原指固执于事物;“着意”是指在意念运用、意守部位时,要求意守部位的时间长,被意守的部位很清晰,或硬要想守住部位等。“着想”一般指练功过程运用意念不当而言,如用意过重,或掌握存想、观相不当等。
-
溢畜
“溢畜”指的是奇经八脉对于十二经脉的调节作用。畜通“蓄”,指蓄入。《难经·二十八难》:“沟渠满溢,流于深湖…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相反,当人体气血虚衰时则可从八脉流入十二正经。这就是“溢畜,”即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
-
太一九宫
太一九宫为古代历法术语。出《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其法系根据北斗七星以北极星为中心,每年均匀地旋转一周的天象,以“太一”(北极星)所在为中宫(招摇宫),然后以北斗斗柄所指方向确定一年四季八节,即斗柄指向正北方叶蛰宫为冬至、指向东北方天留宫为立春、指向正东方仓门宫为春分,余类推。
-
复方
概述:复方:1.方剂学;方剂学·复方:复方(compoundrecipe)为方剂学七方之一。指两味药物以上组成的方剂。古称重方。针灸学·复方:复方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处方构成的处方,或指本方之外又另加其他穴位者;方中各穴使用手法、留针时间相等者亦称复方。常用于虚中夹实、实中夹虚、寒热错杂等病证。
-
大经
概述:大经为针灸学名词:①指较大的经脉;②指本经的经脉;③指十二正经。《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
-
脾阴
概述:1.指存在于脾脏的阴液2.指脾脏本身3.指脾之阴气存在于脾脏的阴液·脾阴:脾阴指存在于脾脏的阴液(包括血液、津液等)。脾脏本身:脾阴指脾脏本身,与胃阳相对而言,脾脏为阴,胃腑为阳。脾之阴气·脾阴:脾阴指脾之阴气,与脾阳相对而言,脾之宁静、濡养、收摄的一面,并可制约过亢的阳热。
-
运动水土
运动水土自我按摩方法名。“水”指肾,“土”指脾。指食后缓行,同时用手在两侧胁肋上下轻轻按摩,再摩擦腰部,使其发热。能助消化、疏肝胆、通血脉。《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九:“食毕须勉强行步,以手摩两胁上下良久,又转手摩肾堂令热,此养生家谓之运动水土。
-
提插行气
提插行气为行气法之一。指用提插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向。《针灸大成》:“徐推其针气自往,微引其针气自来”又:“推之则前,引之则止”。“推”指插针,“引”指提针,提插可以加强针感和促使它扩散传导的作用。
-
岁会
岁会为运气术语。又称岁位。岁会是指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同。《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丁为木运,卯为木的正位,中运木与岁支卯同气,故所指即丁卯年为岁会。戊为火运,午为火的正位,中运火与岁支午同气,故所指即戊午年为岁会。
-
中医文献学
这种记录在载体上的有关中医药学的文字、图形、声频、视频等,统称为中医文献。狭义的中医文献学是专指对中医古典文献进行编纂、校勘、注释等研究和整理的学问,其基本任务是运用校雠学家的方法、经验和成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古典中医文献进行考校订正、复原存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
病态人格
但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对病态人格的概念理解为:广义的病态人格,泛指所有类型的人格不正常,即目前所定的人格障碍;指一个人从童年、青少年时期起其个性或性格就严重偏离正常,且延续到成年,甚至持续终生,难以纠正。包括若干型,如反社会型、偏执型、分裂型、情感型、冲动型、强迫型、癔症型等。
-
伏膂之脉
伏膂之脉即伏冲之脉。伏膂之脉指隐伏在脊背筋肉之间的经脉,指肾脉。《黄帝内经素问·疟论》:“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王冰注:“伏膂之脉者,谓膂筋之间,肾脉之伏行者也。肾之脉,循股后廉贯脊属肾…指冲脉之伏行于脊内者。出《黄帝内经灵枢·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