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独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陷,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明代理学家邵庸发展了慎独学说,指出,保持本性不受“情”的蒙蔽才能在修养过程中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使主体能凭借内心的信念,选择符合道德原则的行为。
-
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气功内丹术术语。又称性命兼修。谓性功和命功不可或缺、配合而炼的主张。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引北宋著名道士张伯端的话说:“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性命双修又有先命后性、先性后命、修性自然修命等不同的修炼方式和次第,前二者分别为内丹派南宗和北宗的基本倾向。
-
丘处机
丘处机(1148~字通密,号长春子。其时方士多以不死药惑人,实则多促其人速死。以其善养生之道,成吉思汗召见于雪山,尊为“神仙”,与论养生之理。撰有《摄生消息论》等。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前往西域雪山,应其“有长生之药否”之问时,答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
-
引流管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⑴保持引流管管道通畅,随时注意观察,不要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以免影响引流。
-
养性
养性养生术语。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与道德修养。见《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惔,所以养性也。”道家与道教主张淡泊无为,涵养人的自然本性。又为养生的别称。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即为养生专篇。
-
九道
九道为古代所论的月行之道。《汉书》:“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宋史》:“凡五纬,皆随日由黄道行,推月之行有九道,四时交会,归黄道而转变焉,故有青黑白赤四者之异名。”
-
日光反射耳穴法
日光反射耳穴法为耳穴诊断方法之一。在日光照射下术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持患者耳尖部,用右手拇指从下向上轻压对耳 ,对耳 会呈现高度强的横的黄白色道,随即出现高度弱的暗红色道,黄的色道平行排列或阶梯形。 ^^出现阶梯形,凹凸不平,皮肤皱纹粗糙且呈暗红或色区暗是诊断脊椎骨质增生的主要依据。
-
中和养身
中和养身养生名词。谓奉中庸之道为养生基本原则。见《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养生以中和为贵,即不论养形与养神,都勿过与不及,实际上儒、道、佛、医等各家养生学说几乎都有这样的共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
炼丹
炼丹道教主要道术之一。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苏轼《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陈师道注:“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
许逊
许逊为晋代医生。字敬之。汝南(今属河南)人,学道于吴猛,善养生术。治病常兼用符咒等。著《灵剑子》并附《道引子午记》一卷,现有《道藏》本行世。
-
情欲
情欲养生习语。指人的各种情感和本能欲望。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养生学比较强调节制情欲。其中,道家养生学说、道教全真道内修学说、儒家宋明理学修身之道及佛教禅定之说等对此要求甚为严厉,医家养生学说也深受影响。
-
陈樱宁
陈樱宁现代道教学者、养生家(1880-1969年)。小时曾习中医。为全真道龙门派居士。后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及浙江省文史馆馆员等职。并在杭州屏风山疗养院传授静功疗法。撰有《黄庭经讲义》、《灵源大道歌注解》、《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等,由后人结集者有《中华仙学》、《道教与养生》等书,较有影响。
-
抱朴子
概述:抱朴子:1.葛洪;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长期隐居民间,对医学、炼丹颇有研究。生平著作较多,有《抱扑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卒救方》等,后者收治多种灸治方法,对危重病人施用灸法,记载较早。民间以指掐人中急救之法,盖出此书。内篇谈“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为著名道书。
-
六妙门
亦称六结意。智(岂页)《六妙法门》:“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径…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其法具有守数呼吸的特点,故又称:“数息观”,被归属于禅定的“五停心观”之一。每一环节又包括修、证两法。按以上六个环节依序修习,称“次第相生六妙门”;
-
抗酶菌抗生素
药品说明书:别名:68-1642;抗酶菌抗生素,克念菌素外文名:Cannitracin适应症:为七烯类抗真菌药。口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用量用法:口服:每日70mg,顿服,1疗程2~滴眼:每毫升0.5mg。注意事项:口服可有胃肠道反应。规格:片剂:35mg。阴道片:5mg。无菌钠盐:每瓶10mg。
-
滴耳疗法
滴耳疗法为治法。指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收敛等作用的药物制成水剂、油剂或乳剂,将药液滴入耳道,并适当在耳屏上按压,使药液进入耳道深部,以治疗耳病及异物入耳的方法。滴耳疗法是一种特殊疗法。
-
天理与人欲
天理与人欲是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伦理道德与物质欲望之间关系的范畴。王充则以为人民的物欲得到满足之后,才知道礼节和荣辱。以封建社会的伦理为天理,认为天理人欲不两立。李贽反对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戴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理欲问题,提出“理存于欲”的学说,以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
-
训诂学
训诂学是研究训诂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组成部分。从先秦两汉到清以前,“训诂”是经学的附属,清代乾嘉之后才形成有其研究范围,方法和一定系统内容的学问。在训诂学的理论指导下,在中医文献训诂研究实践中,一门训诂学与“中医文献学的交叉学科——中医训诂学正在形成和发展。
-
68-1642
药品说明书:别名:68-1642;抗酶菌抗生素,克念菌素外文名:Cannitracin适应症:为七烯类抗真菌药。口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用量用法:口服:每日70mg,顿服,1疗程2~滴眼:每毫升0.5mg。注意事项:口服可有胃肠道反应。规格:片剂:35mg。阴道片:5mg。无菌钠盐:每瓶10mg。
-
许敬之
许敬之即许逊。许逊为晋代医生。字敬之。汝南(今属河南)人,学道于吴猛,善养生术。治病常兼用符咒等。著《灵剑子》并附《道引子午记》一卷,现有《道藏》本行世。
-
克念菌素
药品说明书:别名:68-1642;抗酶菌抗生素,克念菌素外文名:Cannitracin适应症:为七烯类抗真菌药。口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用量用法:口服:每日70mg,顿服,1疗程2~滴眼:每毫升0.5mg。注意事项:口服可有胃肠道反应。规格:片剂:35mg。阴道片:5mg。无菌钠盐:每瓶10mg。
-
悟真篇
《悟真篇》气功内丹术专著。北宋张伯端撰。五言一首,以象太乙;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本书继承《周易参同契》之学,融儒道释三家内修之说为一炉,详论内丹由初生到丹成之修炼经过与方法,叙述全面、准确,是内丹术重要经典之一。收入《道藏》。
-
五癃津液别
《五癃津液别》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论述水谷所化之津液各走其道,分而为溺、为汗、为泣、为唾、为髓,是为津液之五别。津液五别之道失常,癃闭而不通,则为水胀之病,故名。
-
至道
至道①高深奥妙的医学要理。《素问·气交变大论》:“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专指养生保精之深奥道理。王冰注:“全其至道,故曰至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医书中有《天下至道谈》一书。《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中药栓剂
中药指将中药与基质混合后制成专供塞入不同腔道的固体制剂。栓剂具有一定的形状与适宜的硬度,无刺激性,塞入腔道后能迅速熔化、软化或溶解,且易与腔道分泌液混合,药物逐渐被溶出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如紫珠草栓、三黄栓、野菊花栓,化痔栓等。
-
5’-核苷酸酶
英文名:5’-nucleotidase别名:5’-NT正常值:1-11IU/L化验结果意义:升高:肝癌(原发性、转移性)、肝内结石、胆道癌、胆管炎、良性胆道梗阻、胰腺癌、肝内胆汁瘀滞、药物性肝损害、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
胆康胶囊
胆康胶囊说明书:药品名称:胆康胶囊药品汉语拼音:dankangjiaonang剂型:每粒0.38g。胆康胶囊的主要成份:茵陈、蒲公英、柴胡、郁金、人工牛黄、栀子、大黄、薄荷、素油。胆康胶囊的功能主治:疏肝利胆,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等胆道疾患。注意事项:1.偶见腹泻,可适当调减药量。
-
层流手术室的合理布局
建筑设施要求生物洁净手术室应有明确的洁污分区,位置最好设在无菌手术区的尽端,以防交叉感染。层流手术室的分类室内空气经高效过滤器净化处理的手术室称全净化手术室。净化手术室根据气流方向分为层流手术室和乱流手术室。
-
去氧胆酸片
药品说明书:药名:去氢胆酸DehydrocholicAcid药理作用及用途:促进胆汁(液状成分)分泌,消除胆汁阻滞,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并有排石作用。用于胆囊及胆道功能失调,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亦可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不良反应:无注意事项:胆道完全阻塞及严重肝肾功能减退者忌用。
-
心脏各部位的不应期测定
记录希氏束电图之导管固定位置后,于原穿刺部位附近以另一穿针点,用上述同样方法于原来导管电极之近侧或远侧,送入另外一根电极导管(双极或四极)。导管电极送至上腔静脉入口与右侧壁交界部,电极连接程控刺激器,以两倍阈值进行心房程控刺激,结合心电图,希氏束图记录。
-
左肝内胆管、胆总管空肠侧侧吻合术
左肝内胆管、胆总管空肠侧侧吻合术手术图解图1左肝内胆管、胆总管空肠吻合术适应证凡胆总管狭窄伴有左肝管狭窄,可利用扩张的左肝内胆管及胆总管,与空肠作双重吻合,借以达到引流胆汁的目的。2.在扩张的肝外胆管处,纵行切开胆管,吸尽胆汁,取出结石,并用胆道探子探查或胆道镜窥视左肝管的狭窄情形。
-
使道
使道①人体部位名。指鼻孔和人中沟。《灵枢·天年》:“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杨上善注:“使道谓是鼻空使气之道,隧以长,出气不壅。”《素问·灵兰秘典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王冰注:“使道,谓神气行使之道也。”
-
耳镜检查法
操作名称耳镜检查法方法及内容1.受检者侧坐,检查者将额镜光线集中于受检者的外耳道口,以一手向后上方牵引耳廓。如系小儿则应向后下牵引,使耳道变直。2.选择大小合适之耳镜,旋转置入外耳道。3.耳镜不应放入太深,以便左右上下移动,观察耳道各部及鼓膜之全貌。
-
伏暑·邪结肠腑证
伏暑·邪结肠腑证(latentsummerheatwithsyndromeofpathogenboundinintestine)又称伏暑·暑湿挟滞,阻结肠道证,是指暑湿挟食滞,阻结肠道,以身热稽留,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伏暑证候。
-
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病
概述:小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酶的活力差,胃酸及消化酶分泌较少,而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当食物质与量不合适时很易导致消化紊乱,表现为呕吐,腹泻。治疗措施主要是调整饮食,混合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则用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牛奶或奶制品喂养两天,然后恢复正常饮食。
-
道合汤
处方:削术1斤(米泔浸1宿,控干,隔纸炒),甘草6两,白盐6两,椒子120粒(隔纸炒,干净地纸上摊之,用碗盖之)。制法:上合捣时须要念道合道合四十九声,一捣一念,数足即不须念。功能主治:健脾胃,进饮食。主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姜、枣,煎至7分,点服亦得。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
摩擦角
摩擦角是将药物粉末铺放在一特定表面上,从水平位置逐渐抬起一端,至粉末刚刚开始滑动时,此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常以α表示,测量摩擦角的特定表面为一滑运道,滑运道一端装有固定枢纽和量角器,另一端用螺旋顶起。摩擦角α的值与滑运道表面的光洁度、粉末层的厚度和粉末的粘着性有关。
-
胆囊(穴)
胆囊(穴)为经外奇穴名(EX-LE6)。1.出《中华外科杂志》。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一般直刺1.0~2.见《赤脚医生手册》。位于右上腹,当脐上3寸再向右旁开3寸处。主治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症等。
-
陈汉平
福建闽侯人。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实验针灸分会理事长,《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会主任,《中国中医药年鉴》副主编,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等。主要著作有《中国针灸年纪》《针灸之道一陈汉平文集》《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针灸分册》《针灸临床研究进展》《新编中国针灸学》等。
-
苇管器灸
概述:苇管器灸为温灸法之一。出《千金翼方》。施灸方法:《千金翼方》:“卒中风口,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气,一头纳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千金不传。”现用管口直径0.4~鸭嘴端置艾施灸。适应证:苇管器灸多用于中风、面瘫、耳聋、耳闭等症。
-
婚前保健
婚前保健指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服务。它是保障母婴安全、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第一道防线。
-
穴户
穴户为针刺入穴之孔道。或谓穴位驻留之所在之处。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日:“引谓引出,去谓离穴,候呼而引至其门,呼尽而乃离穴户。”
-
阴吹·胃燥证
阴吹·胃燥证(flatusvaginaliswithstomachdrynesssyndrome)是指素体阳盛,热结肠胃,胃燥便坚,腑气不循常道,以阴吹簌簌有声,口燥咽干,腹部胀满,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阴吹证候。
-
石砭针
石砭针为砭石之一种。其形如针,因名。或称石针。196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出土。针长4.5厘米,一端有锋,呈四棱锥形;另一端扁平有弧刃,刃部宽0.4厘米;中身有四棱略扁,横断面呈矩形,可以容纳拇、食二指挟持。
-
妇女常见病
妇女常见病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或乳腺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宫颈疾病、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是危害妇女生命安全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
月经过多·血瘀证
月经过多·血瘀证(menorrhagiawithbloodstasissyndrome)是指瘀阻冲任,血行受阻,新血不循常道,失于统摄,以经来量多,或持续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弦为常见症的月经过多证候。
-
刘梦得
刘梦得即刘禹锡。842)字梦得。后因革新失败而被贬。他对医学有所研究,强调“一物足了病者”的单方及验方治疗疾病,又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中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认为“医拯道贵广”。他把自己平素向卖药摊上学到的方法,从乡村老妇访问得来的经验,经过亲自观察试验,择其治病效果好的,编成《传信方》,流传颇广。
-
支遁
支遁为晋代僧人。本姓吴,字道林。参见于法开:于法开为晋代针灸家。今浙江嵊县人。据《绍兴府志》载:某妇临产,胎儿积日不下。法开令食肥羊肉十余脔,然后针之,胎儿即下。撰有《议论备豫方》一卷,未传。
-
幼科汇编
《幼科汇编》为儿科学丛书。肖绍渠编,刊于1913年。为《幼幼集成》、《达生编》、《遂生编》、《福幼编》及《引痘新法》五书的合刻本。现存1915年耕道堂刻本。
-
关耀南
关耀南为清末医家。江西清江人。研习《伤寒论》颇多体会,以为临证应先明主证,参以兼证,再参脉候,按法处方,治多获良效。撰有《伤寒论类证》10卷,《伤寒类脉》3卷,《伤寒类方》2卷。合为《澄园医类》(1886)1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