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与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脑内同一生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从兴奋与抑制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理过程看,是高级神经活动;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心理活动则是通过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而进行信息的摄取、储存、编码和提取的活动。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
嫉妒
嫉妒者可以分为有道德缺陷型和无道德缺陷型两种。一些在其它问题上道德并不差的人,只是在因为嫉妒问题上才采取不道德行为伤害对方的,属于心理障碍性质的行为,应侧重心理治疗。心理活动过程的反省认知过程:一个元认知修养好的人,能够在嫉妒心理产生时,及时地觉察到自己正在对某一刺激(S)产生过敏情绪反应。
-
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形成、发展的规律的科学。⑤数理统计分析法等。如美国除上述心理学分支学科外,还有妇女心理学、邻里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宗教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公共服务心理学、心理治疗、心理学史、哲学心理学、评价和测量、职业咨询心理学等。
-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
个性结构
个性结构是个性的组织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体系。没有心理过程就谈不上个性心理。5.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包括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等认识成分,以及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豪等情感成分和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等意志成分。
-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使用语言时心理活动的科学。50年代,心理语言学主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认为人的语言行为也是通过强化而形成的刺激和反应的结合。在实践上对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和外语的教学)、言语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通讯、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以及宣传工作等都可起很大作用。
-
气质
概述:气质是人的神经系统的特性,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速度、强度和灵活性等动态特点上的综合表现。关于人的气质、人的行为的个别差异问题,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yppocrates)最先提出四种气质学说,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不同的人,既易形成不同的表型性格,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倾向。
-
交往
总的来说,交往就是沟通、相互作用、知觉这3个方面的统一。交往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有些心理学家较为系统地实验研究了被试者在单独活动和共同活动(其中包含有交往的因素)条件下的心理活动──感知、表象、记忆、思维过程,目的是要阐明交往条件下心理活动的特点,交往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职能关系。
-
心理内容
心理内容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即心理过程所反映的东西。情感活动的内容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意志活动的内容则反映了人对行为目的的认识和克服困难的态度。心理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的。对物体个别特性的直接反映是感觉的形式,而所反映的物体的个别特性如声、光、冷、热等,则是感觉的内容。
-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mentalstress)指人在外来刺激下心理适应的强弱状态和能力。在体育运动中,需要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适应水平,具有一定的紧张度,否则是不能进行任何体育运动的。心理的紧张状态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表现有各种形式。运动动机的强弱水平,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的程度以及个体运动意志努力的程度等等。
-
心理问题
对心理问题,可以有几种解释:第一,心理问题是指心理学中的问题,如心理是什么、心身关系、心理与实践、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等等,均为心理问题。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内倾性格
内倾性格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人的心态倾向是指向客观外部世界还是指向主观内部世界而划分的两种性格类型之一。典型内倾性格的人表现得安静、退居、自省,喜欢阅读,而不喜欢与人交往,除少数朋友外,与别人保持距离,不易激动,处事谨慎,喜欢整齐有序的生活方式等。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典型内倾性格的人是很少的。
-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mentalblock)指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心理障碍是心理病理学的术语,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体育运动活动中的心理障碍,经常发生在比赛或训练现场,如临场情绪过敏性紧张、情绪淡漠、感觉反应迟钝、健忘现象以及临场心理生理异常(如尿频、出虚汗低烧)等。
-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①在普通心理学范畴,心理现象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后者是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如需要、兴趣、动机、态度、观点、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
个性心理特征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心理特征作为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反映着个人展开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但是,它并非孤立存在的,它和个性的其他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着,受其他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受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它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的进行。
-
心理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它既具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不同水平,有从稍纵即逝的心理过程到稳固的个性倾向与个性特点的不同发展层次,又有知、情、意等不同心理活动对环境和个体本身进行认识、预测、调节和控制的不同功能,使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平衡。
-
GB/T 29433-201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ICS13.100C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9433-201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Guidelinesformentalhealtheducationinschool《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6.4.5择业与就业心理教育全面客观分析就业形势,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一部分——个性心理特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人的完整的心理。可见,情感与意志过程中都含有认识的成分,都是由于认识过程派生的;
-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它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
社会心理学
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要探明这种关系和互动如何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引起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活动。根据这种分析,他提出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人们的社会相互作用中,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
中国镇痛周
按疼痛强度分为轻度痛(微痛、隐痛、触痛)、中痛(刺痛、烧灼痛、胀痛)、重痛(疝痛、绞痛)、极度痛(剧痛)等。这些致痛物质有K+、H+、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汰、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等。伤害刺激引起组织细胞释放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产生痛觉传入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
性教育
人的性意识是从性启蒙后开始的。性意识的启蒙是指对性的意识上的觉醒。由于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性心理活动内容变化多端。2.性心理教育,包括如何正确对待月经,如何正确对待遗精等。3.性道德教育,是性教育的核心内容,着重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和道德行为。
-
犯罪征兆
犯罪征兆指个体在实施犯罪行为前的某些征候、苗头或异常表现。掌握犯罪征兆的途径:掌握犯罪征兆的主要途径是:运用观察、谈话、活动产品分析、调查访问、心理测验等方法,观察和分析个体在人际关系、精神状态、语言行为、对物质或对异性追求、学习、工作和劳动等诸方面的异常表现。
-
犯罪中心理
犯罪中心理即对实施犯罪时的心理活动研究。它包括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的情绪-情感体验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如紧张、恐惧、兴奋等情绪下对犯罪现场的心理反应,在遇到犯罪目标变化、或出现意外阻碍情况下的心理反应等;还有犯罪人自身的智力、技能、性格等对实施犯罪行为的影响。
-
生活空间
生活空间又译"生存空间"。K·勒温场论的基本思想之一。他认为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存空间"发生的。生存空间包括着有可能影响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事件,因为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生活中这三个方面的每一方面都能决定任何一个情境下的行为。环境和人的关系是动力的,相互作用的和共生的。
-
犯意
主体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不平衡的表露,是犯罪动机形成以后的一种心理活动。犯意是犯罪心理活动的开端,是故意犯罪前不可缺少的萌芽时期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在另一些内外因素的作用下,犯意消失。由于犯意只是一种主观意图,尚未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如果主体只存在犯意,尚未进行犯罪的预备活动,不构成犯罪。
-
个性积极性
人掌握社会经验、改造周围现实的活动,总是通过活动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内部世界去推动的。这些内部世界系统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去组织自我行动,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反应,它构成人的活动动力系统,是人的积极活动力,制约着人的所有心理活动,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
-
需要
需要(need)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它通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从总的方面可分为机体需要(生理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如生产劳动的需要、文化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等等。
-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形态。苏联心理学家H.如注意的分心与集中;思维的明确性、迅速性和“灵感”状态;情绪的激动与沉着;心理状态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统一,是某种综合的心理现象,所以它往往又成为某种个性特征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面貌,因而心理状态的特征又往往成为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
-
活动
(1)活动指生物有机体的宏观和微观运动形式;(2)活动指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3)活动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物质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形式、性质、任务的不同,是个性差异形成的客观基础。
-
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将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应用于系统设计,研究人的业绩与作业变量的关系,亦研究影响任务变量与业绩之间关系的参数。研究劳动工具技术过程,对人的心理活动提出什么要求;亦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特点对劳动工具、技术及环境提出什么要求。
-
行为模式障碍
病因病理病机:人格改变和人格障碍总起来说病因及机理未明,研究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家谱调查显示,人格异常亲属中人格异常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成正比,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②临床上好幻想,暗示性强,自我为中心,情感肤浅,情绪不稳,言行举止表情动作具有戏剧性、表演性、夸张性、模仿性。
-
认知技能
认知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但以抽象思维因素为其主要成分,所以有时也叫思维技能。在认识特定事物、解决具体课题时,这些心理活动按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自动地进行,这就是认知技能。
-
科学记忆法
科学记忆法是人们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归纳出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下面简要介绍若干种。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因为不论哪一种语言,学习目的总是为了读、写、听、说,这四种能力恰恰涉及到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四种不同的通道,因此,在学习语文、外语等课程时,最好采用多通道记忆法。
-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病因:社会因素及个体心理因素(如心理活动中的冲突、紧张、不良习惯、人格特征等)在心身疾病发生过程中是主要病因,也可是重要诱因(另有病因),在疾病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包括症状加重、病程延长、预后不良等)。心身疾病必须有躯体症状及与此相关的体征。通常以“内伤七情”概称之。
-
心身关系
心身关系即心理与身体的关系,是理解心理实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心身关系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观点:一是心身等同论,认为心理活动与身体的生理活动是等同的。三是格式塔派的心身同型论,认为心理过程与大脑皮层的生理过程相对应,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同型的,不论是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和大脑内的同样过程相对应。
-
心理调节
心理调节(mentaladjustment)指用心理技巧改变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调节的含义:心理调节的含义有二:①改变心理活动的绝对强度,减低或提高心理力量;心理调节的方法:心理调节的方法有认知结构的调节、情绪的调节、意志调节、个性调节以及注意、记忆的调节等等。依调节者的情况可分为自我调节与他人调节两种。
-
心理生活空间
心理生活空间是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勒温认为,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生活空间是用以描述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力量,包括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望及现在所知觉的一切事件。心理环境不同于生活空间的异质外壳。
-
心理按摩
心理按摩指通过言语暗示引起内部心理状态变化,达到机体松弛的作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按摩,主要起放松作用,也有振奋心理活动状态、调节运动员情绪强度、改变运动机能水平等作用。
-
情绪
概述:情绪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为了保存种族而发展起来的,它与机体活动相联系,是原始的。这种情绪反应是在进化中获得的并在外部刺激的诱发下发生和展现。情绪趋于稳定: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学龄期儿童的情绪逐渐内化,逐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步增强。
-
社会知觉
从第一印象的形成与作用中可以看出,对人的知觉的一个普遍的倾向是,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是在很少的或有限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是很快形成的。刻板印象是构成人际间偏见的主要原因,种族偏见也包含着刻板化的心理因素。这种错误倾向是建立在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的。所以观察者可能歪曲所得的信息,使观察对象更象自己。
-
病理心理学
病理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的发生机制和表现形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而变态心理学的范围要深广得多,不仅研究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还要研究非精神病.非神经症(如某些躯体疾患、正常人在某些药物作用下,以及在催眠或其他特殊意识情况下)出现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而着重探讨变态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
宇宙医学
宇宙医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宇宙飞行中的有关医学问题。同时,还研究人在宇宙环境中长期生存所必须的生活、劳动条件和设备(如饮食、排泄等卫生问题和氧气供应等),有关人在这种环境中的正常活动、工作、安全返回地球和应急脱险等的医务保证以及宇宙飞行员的健康标准、心理活动等有关的医学问题。
-
中医心理病机
以及临床常见心理病证的病因、病理机制及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证候等。情志致病是中医心理病机研究的重点,情志致病一是作为直接致病因素,导致脏腑气机功能紊乱及阴阳气血失调;二是作为致病的诱发因素,即通过伤正而致外邪侵袭为病,或情志内伤引动“故邪”如瘀血、痰湿等而为病。
-
中医心理学
中医心理学是以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研究主要涉及病理心理方面的内容,包括心理病因、心理病机、心理证候、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及心理养生等。当西方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时,中医心理学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
动作定势
动作定势指在身体操练时,操练者按自己对动作概念所规定的动作要领的理解,结合自己原已固定了的行为定型,作为活动的准备状态和动作操作倾向,决定后继的心理活动与操作思维趋势。操练者由于动作定势的作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有了准备,有了定向,借助技能迁移作用,可帮助顺利掌握新技术,形成新技能;
-
皮肤感觉
刺激皮肤所引起的感觉。触—压觉感觉器包括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压觉小体)、毛囊感受器以及游离神经末梢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系统,其重要机能就是感受刺激、传递信息并及时报警。痛觉作为一种警戒信号具有明显的保护意义,能促使个体采取回避措施,或激发一系列躯体和内脏反应(如胃痛时收腹蜷腿)。
-
世界镇痛日
按疼痛强度分为轻度痛(微痛、隐痛、触痛)、中痛(刺痛、烧灼痛、胀痛)、重痛(疝痛、绞痛)、极度痛(剧痛)等。这些致痛物质有K+、H+、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汰、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等。伤害刺激引起组织细胞释放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产生痛觉传入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
继发性妄想
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或情感因素如感动、恐惧、情感低落或高涨等,或某种愿望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若作为基础的此种心理现象消失,这种妄想观念也随之消失。若脱离上述心理活动的基础,则委想的产生是可理解的,躁狂状态的夸大妄想,心因性偏执状态的妄想,躁郁症抑郁状态的自罪委想,均属继发性妄想。
-
阴阳人格体质说
这两种分法实是一个体系,即可归并为太阳—火型人、小阳—金型人、阴阳和平—木型人少阴—土型人、太阴—水型人。每一类型的具体特点都涉及到个性特点与体质特点两方面,个性指人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体质侧重于反映生理机能及其特点,二者均由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