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下腺囊肿
囊肿位于口底一侧粘膜下,呈淡蓝色肿物,囊壁薄,质地柔软。其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粘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6.应与口底部血管瘤、淋巴管瘤、皮样囊肿鉴别,主要依靠穿刺内容物检查,舌下腺囊肿可抽出粘稠液体。
-
舌下腺囊肿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3.哑铃型舌下腺囊肿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下区均可见囊性肿物。(2)凝血功能;□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全麻患者术后复苏室复苏(必要时);□酌情补液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上级医师查房;□术后5-7天普食□随诊。
-
舌下腺肿瘤
舌下腺肿瘤较少见,约为涎腺肿瘤的1%,其中90%属恶性,主要是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也有病员因一侧舌痛或舌麻木而就诊,在这种情况下,应双手仔细触诊舌下区,常可触及肿块。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他治疗同腮腺肿瘤。应与舌下腺囊肿相鉴别的疾患有:口底皮样囊肿、脂肪瘤、舌下区粘液腺囊肿、颌下区囊性水瘤。
-
唾液腺黏液囊肿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唾液腺黏液囊肿:广义的川流黏液囊肿包括小川流腺黏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是较为常见的唾液腺瘤样病变。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2、潴留性黏液囊肿有上皮衬里、潴留的黏液团快及结缔组织被膜,发病原因主要是导管系统的阻塞,可由微小涎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原因所致。
-
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手术名称: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别名:舌下腺囊肿摘除术;麻醉和体位:成人可采用舌神经阻滞麻醉,小儿则需在全麻下手术。术中注意要点:口底黏膜的切口应在舌下皱襞与下颌骨内侧间的中线上,以利缝合创口,并可避免损伤颌下腺导管。在分离舌下腺内侧和后部时,应保护好颌下腺导管等重要结构。
-
舌下腺囊肿摘除术
手术名称: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别名:舌下腺囊肿摘除术;麻醉和体位:成人可采用舌神经阻滞麻醉,小儿则需在全麻下手术。术中注意要点:口底黏膜的切口应在舌下皱襞与下颌骨内侧间的中线上,以利缝合创口,并可避免损伤颌下腺导管。在分离舌下腺内侧和后部时,应保护好颌下腺导管等重要结构。
-
舌下腺及囊肿切除术
手术名称: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别名:舌下腺囊肿摘除术;麻醉和体位:成人可采用舌神经阻滞麻醉,小儿则需在全麻下手术。术中注意要点:口底黏膜的切口应在舌下皱襞与下颌骨内侧间的中线上,以利缝合创口,并可避免损伤颌下腺导管。在分离舌下腺内侧和后部时,应保护好颌下腺导管等重要结构。
-
舌下腺囊肿切除术
手术名称: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别名:舌下腺囊肿摘除术;麻醉和体位:成人可采用舌神经阻滞麻醉,小儿则需在全麻下手术。术中注意要点:口底黏膜的切口应在舌下皱襞与下颌骨内侧间的中线上,以利缝合创口,并可避免损伤颌下腺导管。在分离舌下腺内侧和后部时,应保护好颌下腺导管等重要结构。
-
涎腺囊肿
涎腺囊肿可发生于三对大涎腺及所有小涎腺,有潴留性囊肿及先天性囊肿两种类型,潴留性囊肿最多见,其常发生于舌下腺及小涎腺,其次为腮腺,颌下腺囊肿非常少见,是由于导管缩窄,或肿瘤、牙结石、损伤、寄生虫等造成导管阻塞所致,这种情况是一种间断的阻塞,在没有炎症时,导管的近心端腺泡扩张,形成潴留囊肿。
-
黏液囊肿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黏液囊肿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症状体征:囊肿位于黏膜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故呈半透明、浅蓝色小泡,状似水疱。治疗方案:1、小唾液腺黏液囊肿可在抽干净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再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