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瘤
概述: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附图16毛细血管瘤(左面部)附图17海绵状血管瘤(舌及左颊部)图3-26面部血管瘤图3-27舌部血管瘤临床表现: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
-
肝海绵状血管瘤
概述: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数血管瘤常可见到退行性病理变化,如包膜纤维性硬化、陈旧性血栓机化、玻璃样变伴有胶原增加甚至钙化。目前,对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肝叶切除术、血管瘤捆扎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术、冷冻治疗、微波固化术、瘤体内硬化剂注射术和放射治疗等。
-
结直肠血管瘤
肠梗阻和肠套叠:息肉型结肠血管瘤患者除下消化道出血表现外,还可引起肠梗阻,文献报道大约77%的息肉型结肠血管瘤患者有因肠套叠引起的肠梗阻病史,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肠扭转。预后:结直肠血管瘤预后与血管瘤的生长部位、体积大小和浸润深度等有关,血管瘤部位较高、距齿状线远,体积较小,浸润较浅者,术后效果好;
-
眼睑血管瘤摘除术
3.与额骨板障畸形血管相通的血管瘤,在额骨上有大小不等的骨孔,从每个骨孔不断涌出血液流向额部及上睑血管瘤者,应先彻底暴露额骨骨孔,即首先把额骨骨膜掀起,将所有喷血的骨孔,用硅胶海绵及骨蜡填塞密封之,然后将骨膜复位,此时可在不出血或出血很少的情况下,将骨膜上面的所有血管瘤组织全部彻底摘除。
-
颈部血管瘤
概述:血管瘤(haemangioma)为先天性疾病,由中胚层残留组织所发展形成,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海绵状血管瘤比毛细血管瘤大而厚。相关药品:鱼肝油酸钠、葡萄糖相关检查:雌激素
-
大肠血管瘤
2.少数患者可发生肠套叠,肠梗阻或肠扭转。小肠恶性淋巴瘤:本病一般状况较差,病变侵蚀肠段的范围较广,X线征常呈较大的指压痕或充盈缺损。内镜下治疗:血管瘤较小,未破溃出血或出血量小的患者,可在内镜下采用高频电灼、激光、微波凝固或硬化剂注射等非手术疗法。:相关药品:鱼肝油酸钠、氧相关检查:粪隐血试验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为口腔颌面部位的血管瘤,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占全身的60%。5、小儿患者,为避免术中出血较多,或肿瘤位于易引起畸形的部位,如内眦、眼睑周围等,可先作一段硬化剂注射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五)术后处理1、术后注射止血剂及抗生素。
-
外阴血管瘤
病理生理1.毛细血管瘤(血管痣、草莓状血管瘤)真皮内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有人比较了光动力学疗法中分别用倍频YAG激光(输出波长532nm)与铜蒸气激光(输出波长为577nm)为光源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发现在光动力学疗法中,以铜蒸气激光为光源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显着优于以倍频YAG激光为光源的疗效。
-
脑血管畸形手术
脑血管畸形是胚胎早期阶段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根据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5类,即动静脉畸形、静脉血管瘤、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症和海绵状血管瘤。如供血动脉显露不良时,术者可用手指把已分出的血管瘤紧紧捏住,沉着而迅速地继续沿血管瘤分离,边分离边上银夹止血或双极电凝烧灼;助手则用吸引器清理手术野。
-
鼻血管瘤
概述:发生于鼻部的脉管瘤以血管瘤为多见,其他少见的肿瘤有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纤维血管瘤、血管纤维瘤以及血管淋巴管瘤。对鼻中隔毛细血管瘤(亦称鼻中隔出血性息肉)或原发于鼻腔内较小的血管瘤,可经鼻前孔加以切除。海绵状血管瘤质软,可压缩,多发生于上颌窦的自然开口附近和下鼻甲处。
-
骨血管瘤
发病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骨血管瘤是一种由肿瘤样增生的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或静脉窦掺杂于骨小梁间组成的良性病损,其中一部分是肿瘤样畸形或错构瘤,而另一部分是真正的良性肿瘤。鉴别诊断:文献中脊椎骨血管瘤在术前可能诊断为脊柱结核、椎体骨髓瘤、骨质疏松症、转移瘤和恶性淋巴瘤。
-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手术名称: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别名:介入性血管栓塞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血管瘤手术ICD编码:39.7201概述: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又称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superselectiveintra-arterialembolization),是介入性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一种。还可用带管微球囊进行栓塞。
-
介入性血管栓塞术
手术名称: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别名:介入性血管栓塞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血管瘤手术ICD编码:39.7201概述: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又称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superselectiveintra-arterialembolization),是介入性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一种。还可用带管微球囊进行栓塞。
-
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2.阻断第2肝门经探查证实诊断,根据部位和界限认为适合行剥脱术者,在第1肝门,经网膜孔置放一导尿管或纱布带,阻断后肿瘤变软、缩小。切线应选择在肿瘤周围靠近正常肝组织,用刀或电刀切开肝被膜,用手指或刀柄在血管瘤包膜外钝性分离,遇到索状物时应予以钳夹后结扎、切断,直至肿瘤完全剥除,放松阻断带。
-
体表血管瘤
血管瘤是由胚胎期间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良性肿瘤。血管瘤因结构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若血管瘤包含有其他组织成分,如淋巴管,脂肪或纤维组织,分别称为淋巴血管瘤,脂肪血管瘤或纤维血管瘤。
-
血管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12月2日临床路径全文:血管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血管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3)凝血功能;:1.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切口护理:为减少出血倾向,加压包扎时,注意血运的观察。
-
斯特奇-韦伯综合征
枕叶受损可导致对侧同向性偏盲,还可见先天性异常如虹膜缺损和晶状体混浊等。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主要病变为软脑膜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畸形,填充于蛛网膜下隙,静脉内皮细胞增生,脑膜增厚。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
食管血管瘤
疾病别名食管孤立性静脉扩张,黏膜型肿瘤,solitaryphlebectasis疾病代码ICD:D13.0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食管血管瘤(hemangiomaoftheesophagus)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在临床上罕见,是胃肠道血管瘤中发病率最低的一种肿瘤。也有作者报道在内镜下用激光、微波、结扎或辅以硬化剂治疗,效果甚好。
-
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手术图解图1血管瘤切除术适应证1.血管瘤发生在易引起出血、感染(如唇部海绵状血管瘤)或有碍功能的部位者。3.血管瘤切除后,估计创缘不能直接缝合,需要植皮或作邻位皮瓣修复者,术前应供好供皮区皮肤准备。2.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辅加上述麻醉。从血管瘤周围正常组织内进行钝性和锐性分离。
-
先天性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皮肤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多在出生时即有,或生后不久发生,少数在儿童期或成人期开始发病。2.单纯血管瘤:等待自然消退,长期不消退(5-7岁),或向重要器官侵袭,或反复出血或形成溃疡时,可采用浅层X线、镭射、冷冻治疗、磁疗或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混悬液;
-
鼻腔和鼻窦血管瘤
疾病描述:血管瘤为鼻腔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生于鼻窦的血管瘤则少见。鼻部血管瘤一般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类。以前者为多见,多发于鼻中隔前部和下鼻甲前端。症状体征:鼻出血反复发作,每次出血量不等,出血侧鼻腔进行性鼻塞。肿瘤向后突出入鼻烟可造成咽鼓管阻塞,出现耳鸣/听力下降。
-
肝海绵状血管瘤捆扎术
肝脏游离完毕后,用乳胶管束紧肝十二指肠韧带行肝门阻断(图1.10.5.1-1),约数分钟后瘤体即变软、缩小,然后用13×34标准之大号缝肝针,穿以10-0号粗丝线,自血管瘤边缘正常肝组织进针,穿过瘤体基底部至对侧正常肝组织处出针,“8”字缝合暂不打结,用同样方法再缝合数针,每针间距1。
-
肝海绵状血管瘤缝扎术
肝脏游离完毕后,用乳胶管束紧肝十二指肠韧带行肝门阻断(图1.10.5.1-1),约数分钟后瘤体即变软、缩小,然后用13×34标准之大号缝肝针,穿以10-0号粗丝线,自血管瘤边缘正常肝组织进针,穿过瘤体基底部至对侧正常肝组织处出针,“8”字缝合暂不打结,用同样方法再缝合数针,每针间距1。
-
肝脏血管瘤
概述:肝脏血管瘤(hepatichemangioma)是肝脏良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类型,其病因可能是肝血管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在肝脏恶性肿瘤方面主要与原发性肝癌,特别是小肝癌鉴别,原发性肝癌多合并肝硬化,病情进展快,病程短,AFP常阳性。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90%,是一种高特异性无创伤的检查。2cm大小的血管瘤。
-
海绵状血管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它并非真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此综合征也可与其它类型血管瘤伴发(如泛发性毛细血管瘤、多发性血管球瘤、血管内皮瘤等)。腔内含有红细胞和纤维蛋白性物质。有些大血管腔隙内皮细胞增生,形成乳头状结构,突向管腔。
-
肢体血管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12月2日临床路径全文:肢体血管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肢体血管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局部麻醉。: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术后三天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凝试验。
-
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别名:operationforcavernoushemangiomainoromaxillo-facialregion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血管瘤手术ICD编码:27.9903概述: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用于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较深部位的渗血可加以缝扎,并填塞明胶海绵加压包扎。
-
海绵状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概述:海绵状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1940年Kasabach-Merritt首先报道,其病理变化大多数是先天性的,在少年时期或成人时期病变逐渐明显,海绵状血管瘤是多数血管组织延伸、扩张并汇集一团所致,一般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若血管瘤体积较小,范围不大,则不一定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
海绵状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概述:海绵状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1940年Kasabach-Merritt首先报道,其病理变化大多数是先天性的,在少年时期或成人时期病变逐渐明显,海绵状血管瘤是多数血管组织延伸、扩张并汇集一团所致,一般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若血管瘤体积较小,范围不大,则不一定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
口腔颌面部蔓状血管瘤切除术
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头偏向健侧。4.掀起肿瘤,连同耳郭及皮肤一并切除:深入分离肿瘤基部组织,不断钳夹深部渗血创面,采用电烙和缝扎法止血,最后向上完全掀起肿瘤组织,结扎耳后、颞浅及有关瘤组织的动脉,连同外耳一并切除(图10.4.2.3.4-3)。包扎皮片区创面,关闭供瓣区创面(图10.4.2.3.4-4)。
-
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
常无眼部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偶有视力模糊或因玻璃体有出血而见到浮游物。典型的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多数薄壁囊状的血管瘤组成的无蒂肿瘤,呈葡萄串状外观;疾病描述:本病可有家庭性,但多为散发,可伴有颅内或皮肤血管瘤。诊断检查:无视网膜下积液或渗出,由此可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视网膜血管瘤鉴别。
-
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开窗结扎法
手术名称: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开窗结扎法别名: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开窗结扎法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血管瘤手术/颌骨中心性血管瘤手术治疗ICD编码:76.203概述: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开窗结扎法用于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的手术治疗。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
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开窗结扎法
手术名称: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开窗结扎法别名: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开窗结扎法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血管瘤手术/颌骨中心性血管瘤手术治疗ICD编码:76.203概述: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开窗结扎法用于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的手术治疗。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
恶性淋巴血管肉瘤
概述: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malignantangioendothelioma)又称血管肉瘤,起源于内皮细胞或其前身细胞,为血管内皮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血管内皮瘤;在难以看出管腔的部位,如用网状纤维染色,则在内皮细胞周围可见网状纤维环,可显示出基底膜的 廓,因此网状纤维染色对诊断本病有一定价值。
-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
概述: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malignantangioendothelioma)又称血管肉瘤,起源于内皮细胞或其前身细胞,为血管内皮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血管内皮瘤;在难以看出管腔的部位,如用网状纤维染色,则在内皮细胞周围可见网状纤维环,可显示出基底膜的 廓,因此网状纤维染色对诊断本病有一定价值。
-
肝血管瘤
概述肝血管瘤(hemangiomas)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极少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能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Glisson′s包膜牵拉胀痛。
-
间叶组织肿瘤
肉眼观,大多数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常有一层假包膜,可似一般的脂肪瘤,亦可呈粘液性外观,或均匀一致呈鱼肉样。本瘤的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可见分化差的星形、梭形、小圆形或呈明显异型性和多形性的脂肪母细胞,胞浆内可见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图4),也可见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并常以某种细胞成分为主。
-
微波凝固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适应症:微波热凝及手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适用于颌面部巨型血管瘤,血运丰富,估计术中出血甚多,而且手术不能一次完整切除的肿瘤,在中断手术时不易止血,特别是位于颞腭窝的血管瘤,来自翼静脉丛的血不易阻断止血者。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拔管前作气管造口术。4.可能损伤面神经有关分支。
-
微波配合手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适应症:微波热凝及手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适用于颌面部巨型血管瘤,血运丰富,估计术中出血甚多,而且手术不能一次完整切除的肿瘤,在中断手术时不易止血,特别是位于颞腭窝的血管瘤,来自翼静脉丛的血不易阻断止血者。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拔管前作气管造口术。4.可能损伤面神经有关分支。
-
微波热凝及手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适应症:微波热凝及手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适用于颌面部巨型血管瘤,血运丰富,估计术中出血甚多,而且手术不能一次完整切除的肿瘤,在中断手术时不易止血,特别是位于颞腭窝的血管瘤,来自翼静脉丛的血不易阻断止血者。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拔管前作气管造口术。4.可能损伤面神经有关分支。
-
微波热凝配合手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适应症:微波热凝及手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适用于颌面部巨型血管瘤,血运丰富,估计术中出血甚多,而且手术不能一次完整切除的肿瘤,在中断手术时不易止血,特别是位于颞腭窝的血管瘤,来自翼静脉丛的血不易阻断止血者。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拔管前作气管造口术。4.可能损伤面神经有关分支。
-
鼻腔血管瘤摘除术
手术名称:鼻腔血管瘤摘除术别名:鼻腔血管瘤切除术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鼻部肿物的手术ICD编码:21.3101概述:鼻腔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两大类,前者多发生于鼻中隔前端,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处(来自上颌窦)。3.术前剪鼻毛,剃胡须。体位采用半坐位。
-
鼻腔血管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鼻腔血管瘤摘除术别名:鼻腔血管瘤切除术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鼻部肿物的手术ICD编码:21.3101概述:鼻腔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两大类,前者多发生于鼻中隔前端,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处(来自上颌窦)。3.术前剪鼻毛,剃胡须。体位采用半坐位。
-
上下颌中心性血管瘤并发软组织蔓状动脉血管瘤手术治疗
禁忌症:只有相对禁忌证,在控制失血性休克后,或纠正全身心血管疾病后,创造有利条件下进行手术。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头偏向健侧。一般情况下经过颈外动脉及有关动静脉处理后,颌骨内中央性血管瘤已得到控制,只需进一步处理瘤腔即可达到治愈目的。3cm处,要全层穿入,结扎时要衬以纱布块。
-
上下颌中央性血管瘤并发软组织蔓状动脉血管瘤手术治疗
禁忌症:只有相对禁忌证,在控制失血性休克后,或纠正全身心血管疾病后,创造有利条件下进行手术。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头偏向健侧。一般情况下经过颈外动脉及有关动静脉处理后,颌骨内中央性血管瘤已得到控制,只需进一步处理瘤腔即可达到治愈目的。3cm处,要全层穿入,结扎时要衬以纱布块。
-
肝肿瘤
良性肿瘤主要是血管瘤、错构瘤及畸胎瘤。其他原发性肝肿瘤常见的有:海绵状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细胞瘤两种,前者因肿瘤生长可压迫肝组织使肝细胞变性,肿瘤内有动静脉短路时,可致小儿心力衰竭或因肿瘤破裂出血死亡。混合型肿瘤切面由胶原纤维分隔呈分叶状、可见胎儿型细胞和胚胎型细胞分布区,由网状纤维支持。
-
小肠肿瘤
疾病概述小肠肿瘤是指从十二指肠起到到回盲瓣止的小肠肠管所发生的肿瘤。良性肿瘤较常见的有腺瘤、平滑肌瘤,其他如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在≤20%的患者中可发生第二个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其最多见的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或胃肠道腺癌。活动度往往较大,而且位置不定。
-
海绵状淋巴管瘤
lymphangiomacavernosum分类:普通外科皮肤肿瘤皮肤良性肿瘤脉管组织良性肿瘤肿瘤科皮肤肿瘤脉管组织肿瘤ICD号:D18.1流行病学:海绵状淋巴管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故本病多见于儿童。淋巴管瘤的表面皮肤多较正常,而血管瘤则常可见有纤曲扩张的血管,致使该部微现蓝色,穿刺检查,所得液体颜色不同,自可泾渭分明。
-
脉络膜血管瘤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脉络膜血管瘤是良性肿瘤,一般发生于10-20岁之间。易引起视网膜脱离而致视力高度减退,或并发顽固性青光眼而失明。疾病病因:为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治疗方案:可采用激光治疗。预后及预防:血管瘤切除务必彻底,才能预防复发,预防的主要方法是,皮肤切开不要过深,免伤瘤体。
-
汗腺血管样错构瘤或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罕见,损害为一个或多个结节或斑块,似血管瘤,局部多汗,有时疼痛。病理生理:除外泌汗腺痣样改变外,局部有较多增生的毛细血管,围绕外泌汗腺腺体,或混合在一起。5、类固醇疗法口服强的松后,肿瘤可停止生长,甚至消失。适用于2岁以内婴幼儿的毛细血管瘤或毛细海绵状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