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阳、阴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NaCl、MgO、CaF2等实际上只是表示离子晶体中阳、阴离子个数的简单整数比和重量组成比的化学式,不是分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与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和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结构特征有关。大多数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
晶格能
设计一个热化学循环,然后根据实验测得的热化学量(如生成热、升华热、离解热、电离能、电子亲合势)进行计算。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离子半径、离子电荷以及离子的电子层构型等。例如,根据晶格能大小可以求得难以从实验测出的电子亲和势,可以求得离子化合物的溶解热,并能预测溶解时的热效应。
-
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随着物理学量子力学的发展,1927年Heitler和London用量子力学来处理H原子形成H2分子的过程,他们得到了H2分子能量(E)与两个H原子核间距(r)的关系曲线。按此推理,不同原子形成共价化合物时均有确定的原子比,如可以有HCl,H2S,NH3和CH4等共价化合物,但不可能有HCl2或H4S分子,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
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核和内层电子,并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这种图式叫做电子式。例如,钠原子的电子式是×Na,氯原子的电子式是,氯化氢的电子式是H,氯化钾的电子式是K[]-。3.用电子式可以比较简便和形象地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
离子
离子是由原子(包括原子团)或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粒子。比较氯化钠溶液和由钠原子组成的金属钠、由氯分子组成的单质氯气的性质,它们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得到电子后带负电荷,变成阴离子(或负离子)。(2)离子半径测定离子化合物的核间距,可以算出离子的半径,如rI-=216pm,rBr-=195pm。
-
电离
放射学名词·电离:电离(ionization)是指从一个原子中丢失一个电子的过程。当离子晶体溶解在水里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异性取向吸引,正、负离子之间的引力削弱,最后晶格破坏,正、负离子分别跟水形成水合离子而进入溶液,成为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
-
化学式
分子式仅适用于分子型化合物。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硫酸、乙烯等可用分子式O2、CO2、H2SO4、C2H4等表示。例如,氯化钠、硫酸钾、氢氧化钡等都是离子化合物,并不存在单个的分子,只能用实验式NaCl、K2SO4、Ba(OH)2等表示。这时经常把这些实验式叫做化学式。按化学式对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加和的结果,则称为式量。
-
氧化值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偏离或偏向的共用电子对数。在单质中,相同元素的原子不发生电子的转移或偏移,元素的氧化值定为O。但在过氧化物中(如H2O2、Na2O2)氧的氧化值是—1,在氢化物中(如NaH、CaH2)氢的氧化值是—1。化合价只表示元素的原子在结合成分子时原子数的比,不分正负。
-
离子晶体
正、负离子按确定的比,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向空间各方向发展成有规则排列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是电的良导体。例如ZnS,负离子可采取A1型立方密堆积和A3型六方密堆积等两种方式,又正、负离子半径比决定晶体中正、负离子的配位数都是4,于是就产生立方ZnS和六方ZnS等两种晶型结构。
-
尿液分析仪
2.尿比密检查:尿比密测定曾采用悬浮法和折射仪法,主要测定尿内固体物浓度随着10项尿液分析仪的问世,试带法测定尿比密得到广泛使用,其膜块中主要含有多聚电解质(甲乙烯酸酰马不酐)、酸碱指示剂及缓冲物,这是采用酸砖瓦指示剂法,其原时是根据经过多聚电解质的Pka改变与尿液离子浓度相关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