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脑半球
在圆口类和肺鱼类,比鱼类的脑皮增厚。在爬行类原纹状体加附于旧纹状体的背外侧方,并且在其前方加附了新纹状体(neostriatum)。在大脑半球的内侧面有从上方包着胼胝体的扣带回(gyru-cinguli),在后方尚有距状沟(sulcuscalcarinus)过枕叶内侧面后行,在此附近构成视觉中枢。
-
神经胶质细胞瘤(胶质瘤)
疾病名称神经胶质细胞瘤(胶质瘤)疾病别名神经胶质细胞瘤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神经胶质瘤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本瘤亦有种植性转移倾向。目前治疗胶质瘤化疗疗效最好的用药方案为阿霉素(每日46mg/m2静脉滴注一次)+VM26(每日60mg/m2静脉滴注2~
-
大脑半球胶质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大脑半球胶质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5日《关于印发颅骨凹陷性骨折等神经外科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75号)印发。(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2.手术方式:幕上开颅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
-
大脑
在半球的内侧面有顶枕裂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大脑皮质以内为白质(whitematter),由皮质的神经细胞胞体发出的神经纤维构成,称为髓质(medulla)。大脑包括大脑皮质与基底神经节(皮质下灰质)。尾状核与壳核在种系发生(即动物进化)上出现较迟,称为新纹状体,而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早,称为旧纹状体。
-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构成大脑半球表面的灰白质部分,有100亿以上的神经细胞,大致以一定的层次排列着,但细胞的组成和机能由于部位不同而有差异。中央沟前方与外侧裂上方的区域称为额叶,外侧裂下方区域称为颞叶,中央沟后方至顶枕裂间区域称为顶叶,顶枕裂后方较小区域称为枕叶。锥体系发动运动,锥体外系协调运动。
-
大脑半球胶质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
(3)难治性癫痫。(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中或术后继发手术部位或其他部位颅内血肿、脑水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二次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
脑蛛网膜炎
疾病别名浆液性脑膜炎,粘连性蛛网膜炎,假性脑瘤,良性颅内压增高症,Borries综合征,pseudotumorcerebri,adhesivearachnoiditis,hydromeningitis,meningitisserosa,Borriessyndrome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蛛网膜炎系指脑或脊髓的蛛网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组织反应,以蛛网膜的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为主要特征。
-
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上肿瘤手术ICD编码:01.5104概述:起源于大脑镰旁的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7.86%~术前准备:要与矢状窦旁脑膜瘤、大脑半球上部的神经胶质瘤鉴别,并查清肿瘤是一侧性的还是双侧性的,范围大小以及血液供应等情况,以便做出合理的手术设计。5天行术前栓塞。
-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易见于霍奇金病、淋巴瘤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偶见于其他内脏癌症、结节病以及应用免疫抑制药治疗的患者。缓慢发展的视觉缺陷(以同向偏盲为常见)、精神障碍、记忆障碍、智力低下、个性改变、偏瘫及感觉障碍,本病小脑,脑干及脊髓受累者少见,晚期出现语言障碍,吞咽困难,最终痴呆。
-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易见于霍奇金病、淋巴瘤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偶见于其他内脏癌症、结节病以及应用免疫抑制药治疗的患者。缓慢发展的视觉缺陷(以同向偏盲为常见)、精神障碍、记忆障碍、智力低下、个性改变、偏瘫及感觉障碍,本病小脑,脑干及脊髓受累者少见,晚期出现语言障碍,吞咽困难,最终痴呆。
-
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病
易见于霍奇金病、淋巴瘤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偶见于其他内脏癌症、结节病以及应用免疫抑制药治疗的患者。缓慢发展的视觉缺陷(以同向偏盲为常见)、精神障碍、记忆障碍、智力低下、个性改变、偏瘫及感觉障碍,本病小脑,脑干及脊髓受累者少见,晚期出现语言障碍,吞咽困难,最终痴呆。
-
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别名: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细胞瘤切除术;然后在中央前回前2cm处(优势半球病变,注意保留额下回后半)(图4.3.1.1-5),从上向下电凝或夹闭皮质血管,剪开蛛网膜,切开大脑皮质,用脑压板分离脑组织直到大脑内侧面。昏迷或吞咽障碍短时间不能恢复者,肠鸣音恢复后可置胃管鼻饲。
-
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细胞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别名: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细胞瘤切除术;然后在中央前回前2cm处(优势半球病变,注意保留额下回后半)(图4.3.1.1-5),从上向下电凝或夹闭皮质血管,剪开蛛网膜,切开大脑皮质,用脑压板分离脑组织直到大脑内侧面。昏迷或吞咽障碍短时间不能恢复者,肠鸣音恢复后可置胃管鼻饲。
-
胼胝体
胼胝体是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组成胼胝体的纤维向两半球内部的前、后、左、右辐射,连系额、顶、枕、颞叶,其下面构成侧脑室顶。它是在筛管分子衰老时或秋冬季节时形成的,能阻塞筛孔,使筛管失去输导功能。
-
优势半球
优势半球有说话、听话、书写和阅读四个语言区: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语言活动的中枢常集中在一侧大脑半球,称为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但是,这种优势是相对的,左半球有一定的非语词性认识功能,而右半球也有简单的语词活动功能。
-
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覆盖,并与两半球紧密连接。除嗅觉外,各种感觉传导束都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后,才能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所以丘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一侧丘脑受刺激,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过敏或疼痛。下丘脑的前下方有视神经会合而成的视交叉,后方有一对小突起,称为乳头体。
-
颅内动静脉畸形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脑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多见的一种,位于脑的浅表或深部。额部AVM多发生抽搐大发作,顶部以限局性发作为主。头痛可能与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窦的扩张有关,有时与AVM小量出血、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有关。4.神经功能缺损未破裂出血的AVM中,有4%一12%为急性或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
-
大脑凸面脑膜瘤
概述:大脑凸面脑膜瘤是指大脑半球外侧面上的脑膜瘤,主要包括大脑半球额、顶、枕、颞各叶的脑膜瘤和外侧裂部位脑膜瘤,在肿瘤和矢状窦之间有正常脑组织。60岁以上老年病人91例占10.4%。20世纪70年代以前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颅平片和脑血管造影,70年代以后CT应用于临床,对此病可做出非常明确的诊断,而且比MRI更清楚。
-
跨矢状窦和大脑镰脑膜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跨矢状窦和大脑镰脑膜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上肿瘤手术ICD编码:01.5105概述:有少数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镰旁脑膜瘤在矢状窦或大脑镰两侧生长,瘤组织可跨越上矢状窦,将静脉窦包围,窦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如大脑表面回流静脉不出现淤血,表明已建立侧支循环,可行该段矢状窦切除。
-
儿童大脑半球胶质瘤
肢体运动障碍;可合并结节性硬化、多发性硬化和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恶性度Ⅱ~小儿恶性胶质瘤术后3年内脑脊液播散率为26%±7%。本组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为52.2%,而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7.9%。1989年共收治小儿大脑半球胶质瘤280例(侧脑室、底节、胼胝体及丘脑者除外),占小儿颅内肿瘤的14%,占幕上肿瘤的26.3%。
-
TCD对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判断技术
操作名称:TCD对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判断技术适应证:脑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准备:1.遮光检查室,室内保温23~方法:1.检测双侧大脑半球动脉、椎基底动脉及颅外段颈动脉的流速,比较流速的对称性。4.TCD只观察到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解剖学的变化及确诊必须用脑动脉X线造影。
-
海马-豆状核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名称:海马-豆状核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海马-豆状核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大脑半球深部动静脉畸形切除术ICD编码:38.6107概述:此组AVM甚为少见。麻醉和体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取侧卧位。2.由于手术是在深部操作,对颞叶的牵拉要轻柔,避免损伤正常的脑组织。
-
海马-豆状核AVM切除术
手术名称:海马-豆状核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海马-豆状核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大脑半球深部动静脉畸形切除术ICD编码:38.6107概述:此组AVM甚为少见。麻醉和体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取侧卧位。2.由于手术是在深部操作,对颞叶的牵拉要轻柔,避免损伤正常的脑组织。
-
纹状体-内囊-丘脑区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名称:纹状体-内囊-丘脑区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纹状体-内囊-丘脑区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大脑半球深部动静脉畸形切除术ICD编码:38.6106概述:这是一组位于大脑半球深部、侧脑室体部外侧和脑岛内侧的AVM。用牵开器将脑室壁牵开,从侧脑室壁上寻找适当的切口部位。
-
纹状体-内囊-丘脑区AVM切除术
手术名称:纹状体-内囊-丘脑区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纹状体-内囊-丘脑区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大脑半球深部动静脉畸形切除术ICD编码:38.6106概述:这是一组位于大脑半球深部、侧脑室体部外侧和脑岛内侧的AVM。用牵开器将脑室壁牵开,从侧脑室壁上寻找适当的切口部位。
-
侧脑室内和室旁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名称:侧脑室内和室旁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侧脑室内和室旁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大脑半球深部动静脉畸形切除术ICD编码:38.6105概述:侧脑室内和室旁AVM在脑深部AVM中并不少见,在侧脑室的前角、体部、三角区和下角均可见到,但以三角区和下角者最为多见。
-
侧脑室内和室旁AVM切除术
手术名称:侧脑室内和室旁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侧脑室内和室旁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大脑半球深部动静脉畸形切除术ICD编码:38.6105概述:侧脑室内和室旁AVM在脑深部AVM中并不少见,在侧脑室的前角、体部、三角区和下角均可见到,但以三角区和下角者最为多见。
-
大脑内侧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名称:大脑内侧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大脑内侧面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ICD编码:38.6102概述:大脑内侧面的AVM虽然亦属幕上浅部AVM,但由于病变位于大脑纵裂内,术中不易显露,且有大脑上静脉(引流静脉)的阻挡,在寻找供血动脉和切除时都有一定困难。③顶枕叶内侧AVM。
-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
帕-罗二氏综合征分类:神经内科自主神经系统疾病ICD号:G90.8流行病学:面偏侧萎缩症(Parry-Romberg综合征)起病多在儿童、少年期。2.病区呈局限性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萎缩,皮肤萎缩、皱褶,常伴脱发,色素沉着,白斑,毛细血管扩张,汗分泌增加或减少,唾液分泌减少,颧骨、额骨等下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分界线。
-
大脑内侧面AVM切除术
手术名称:大脑内侧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大脑内侧面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ICD编码:38.6102概述:大脑内侧面的AVM虽然亦属幕上浅部AVM,但由于病变位于大脑纵裂内,术中不易显露,且有大脑上静脉(引流静脉)的阻挡,在寻找供血动脉和切除时都有一定困难。③顶枕叶内侧AVM。
-
大脑镰旁脑膜瘤
概述: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除了肿瘤生长地很大或呈斑块样生长外,很少累及上矢状窦,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肿瘤可由大脑镰脑膜动脉供血,也可由脑内动脉供血,其前部可来自眼动脉分支,后部来自枕动脉,中部可有脑膜中动脉供血。
-
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最大的分支,可视为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它沿大脑外侧沟后行,分支分布于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部和岛叶;其起始段发出约十数支嫌细的中央支,垂直向上穿入脑实质,主要供应纹状体、内囊膝及后脚和背侧丘脑。大脑半球所需血液的约80%来自大脑中动脉,故其动脉和其分支栓塞时,后严重影响到血液供应。
-
脑静态显像
操作名称脑静态显像适应症检测血脑屏障完整性,用于脑占位性病变(脑瘤、脓肿或外伤血肿等)的诊断,脑瘤手术后随诊观察。特别是脉络丛,封闭不佳可致假阳性结果。2.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瘤、脑脓肿、血肿等,可引起异常放射性浓集区,应作多体位显像。4.脑死亡、个别高颅压亦可致脑空白区。
-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名称: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术别名: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分类: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ICD编码:01.3911概述: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许多年来仍有争论的问题是外科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的时机与手术方法。15min,再无新鲜出血时拔出血肿排空器,留下带套囊的引流管。
-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名称: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术别名: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分类: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ICD编码:01.3911概述: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许多年来仍有争论的问题是外科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的时机与手术方法。15min,再无新鲜出血时拔出血肿排空器,留下带套囊的引流管。
-
神经白塞氏
目前,根据其受累的部位分为以下几型:1.脑膜脑炎型多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颈项强直、恶心、呕吐、复视、意识障碍、人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数天后可出现偏瘫、失语、构音和吞咽困难。3.脑血管造影可显示大、中、小血管广泛狭窄和血栓形成,其中,以大脑前、大脑中动脉的狭窄为多见。
-
顶叶肿瘤
概述:顶叶肿瘤发生率较额、颞叶者低,肿瘤多为胶质瘤,约占颅内胶质瘤的8.52%;3.失结构症失结构症也叫作结构失用症。(二)脑脓肿顶叶脑脓肿的发生率较颞、额叶不见,多为血源性感染,急性期多有全身性表现(高热、周围血像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和急性颅内压增等,腰穿显示脑脊液有化脓性改变,很容易与脑瘤鉴别诊断。
-
小脑
在系统发生上,齿状核是新的新小脑核(neocerebellarnuc-leus),从这个核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结合臂走向中脑。哺乳类的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延髓和脑桥背面,并被大脑半球遮盖。猫、狗去小脑后也呈伸肌紧张加强,但不久即渐减退而呈肌紧张过低,猿猴则伸肌紧张加强症状更轻。
-
镰旁脑膜瘤
概述: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除了肿瘤生长地很大或呈斑块样生长外,很少累及上矢状窦,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肿瘤可由大脑镰脑膜动脉供血,也可由脑内动脉供血,其前部可来自眼动脉分支,后部来自枕动脉,中部可有脑膜中动脉供血。
-
大脑镰旁脑脊膜瘤
概述: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除了肿瘤生长地很大或呈斑块样生长外,很少累及上矢状窦,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肿瘤可由大脑镰脑膜动脉供血,也可由脑内动脉供血,其前部可来自眼动脉分支,后部来自枕动脉,中部可有脑膜中动脉供血。
-
大脑镰旁硬脑脊膜肉瘤
概述: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除了肿瘤生长地很大或呈斑块样生长外,很少累及上矢状窦,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肿瘤可由大脑镰脑膜动脉供血,也可由脑内动脉供血,其前部可来自眼动脉分支,后部来自枕动脉,中部可有脑膜中动脉供血。
-
大脑镰旁硬脑膜肉瘤
概述: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除了肿瘤生长地很大或呈斑块样生长外,很少累及上矢状窦,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肿瘤可由大脑镰脑膜动脉供血,也可由脑内动脉供血,其前部可来自眼动脉分支,后部来自枕动脉,中部可有脑膜中动脉供血。
-
Parry-Romberg综合征
帕-罗二氏综合征分类:神经内科自主神经系统疾病ICD号:G90.8流行病学:面偏侧萎缩症(Parry-Romberg综合征)起病多在儿童、少年期。2.病区呈局限性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萎缩,皮肤萎缩、皱褶,常伴脱发,色素沉着,白斑,毛细血管扩张,汗分泌增加或减少,唾液分泌减少,颧骨、额骨等下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分界线。
-
进行性半侧萎缩症
帕-罗二氏综合征分类:神经内科自主神经系统疾病ICD号:G90.8流行病学:面偏侧萎缩症(Parry-Romberg综合征)起病多在儿童、少年期。2.病区呈局限性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萎缩,皮肤萎缩、皱褶,常伴脱发,色素沉着,白斑,毛细血管扩张,汗分泌增加或减少,唾液分泌减少,颧骨、额骨等下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分界线。
-
进行性一侧面萎缩
帕-罗二氏综合征分类:神经内科自主神经系统疾病ICD号:G90.8流行病学:面偏侧萎缩症(Parry-Romberg综合征)起病多在儿童、少年期。2.病区呈局限性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萎缩,皮肤萎缩、皱褶,常伴脱发,色素沉着,白斑,毛细血管扩张,汗分泌增加或减少,唾液分泌减少,颧骨、额骨等下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分界线。
-
帕-罗二氏综合征
帕-罗二氏综合征分类:神经内科自主神经系统疾病ICD号:G90.8流行病学:面偏侧萎缩症(Parry-Romberg综合征)起病多在儿童、少年期。2.病区呈局限性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萎缩,皮肤萎缩、皱褶,常伴脱发,色素沉着,白斑,毛细血管扩张,汗分泌增加或减少,唾液分泌减少,颧骨、额骨等下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分界线。
-
语言中枢
语言中枢是大脑皮质上对语言机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群。能分析综合与语言有关肌肉性刺激。此中枢受损时,患者视觉无障碍,但原来识字的人变为不能阅读,失去对文字符号的理解,称为失读症。上述语言中枢开始时在两半球上都有基础,以后在一侧半球上逐渐发展起来,即为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
-
家鸽
家鸽属鸟纲,鸽形目,鸠鸽科。脏器结构与鸡大致相似,鸽的大脑皮层发达,但纹状体发达,嗅叶不发达,但由中脑分化的视叶则很发达,故鸽的视觉敏锐。10.0%,颈动脉血压145mmHg,呼吸频率25~故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鸽观察迷路与姿势的关系,当破坏鸽子一侧半规管后,其肌紧张协调发生障碍,在静止和运动时失去正常的姿势。
-
希尔德病
视力障碍可早期出现如视野缺损、同向性偏盲及皮质盲等,也常见痴呆或智能减退、精神障碍、皮质聋、不同程度偏瘫或四肢瘫和假性延髓性麻痹等,也可有癫痫发作、共济失调、锥体束征、视盘水肿、眼肌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眼球震颤、面瘫、失语症和尿便失禁等。MRI可见脑白质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弥漫性病灶。
-
脑疝
概述: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脑疝。幕下的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内,称为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②各种颅内肿瘤特别是位于一侧大脑半球的肿瘤和颅后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