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推拿美容技术
名称:中医推拿美容技术概述:中医推拿美容以中医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指导,用手或上肢其他部位采用各种特定的技巧在体表经络循行部位或腧穴处进行操作,以改善局部症状和调和体内脏腑气血阴阳,达到防治损容性疾病或损容性生理缺陷的美容目的。亦可用于头面部保健美容,腹部减肥。功效:祛郁消积,和中理气,消食导滞。
-
点穴疗法
平揉补泻,是以男性为例。行循按泻法,则与上述补法相反,即由肩髃穴至合谷穴作2次,由合谷穴至肩髃穴则作1次。3.经络循按法的应用:循按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依据经络分布和循行的关系,一般用于风湿性疼痛和麻痹性机能障碍。13.压脊法:两拇指相并,用指端从大椎穴向下,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压,压到阳关穴处为1次。
-
腹诊推拿疗法
同时骆俊昌老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推拿手法的作用特点创用了“治疗八法,,即补法、温法、和法、消法、通法、汗法、吐法、下法。(4)切腹:方法:操作时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掌侧密接患者腹壁上,或按压或摩动。(1)束带摩法:用两手四指对置于脊柱两旁,沿两侧肋间隙作束带样的摩动,常用于胸腹及背腰部。
-
针灸美容技术
名称:针灸美容技术概述:针灸美容技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运用针刺、艾灸或其他方法刺激腧穴,以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损容性疾病和损容性生理缺陷以美化人体的目的。选择合适的体位;(3)弯针①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
咽部涂布疗法
咽部涂布疗法,是指将药粉或药水涂抹或吹布于咽喉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3.令患者张嘴,发“啊”音时,医者用左手持压舌板,按压舌根,随即将长棉签迅速插入口中,把药液或药末涂抹于咽喉壁的粘膜上。5.白喉、溃疡膜性咽炎等病具有传染性,对这些病人应注意隔离,使用过的用具应严格消毒。
-
端坐复位法
端坐复位法,正骨手法之一。该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错位等疾患的治疗。之后,双手拇指从上至下将棘上韧带理顺,同时松动腰肌。最后用一手拇指从上至下顺次按压一遍棘突,检查歪斜棘突是否已拔正,上下棘间隙是否已等宽。棘突向左侧歪时,医者扶持患者肢体和牵引方向相反,方法相同。
-
肱骨外上髁炎
有的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是以肌筋膜炎或肱桡关节滑膜炎为主。将此生姜片放在肱骨外上髁的痛点处,上面放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难忍时,可用镊子将生姜片提起,稍等几秒钟再灸。也可将前臂旋前位,放置桌上,肘下垫物,医者用拇指向外方紧推邻近桡侧腕长、短伸肌,反复数次,弹拨范围可上下移动。
-
肘部发炎
有的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是以肌筋膜炎或肱桡关节滑膜炎为主。将此生姜片放在肱骨外上髁的痛点处,上面放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难忍时,可用镊子将生姜片提起,稍等几秒钟再灸。也可将前臂旋前位,放置桌上,肘下垫物,医者用拇指向外方紧推邻近桡侧腕长、短伸肌,反复数次,弹拨范围可上下移动。
-
网球员肘病
有的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是以肌筋膜炎或肱桡关节滑膜炎为主。将此生姜片放在肱骨外上髁的痛点处,上面放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难忍时,可用镊子将生姜片提起,稍等几秒钟再灸。也可将前臂旋前位,放置桌上,肘下垫物,医者用拇指向外方紧推邻近桡侧腕长、短伸肌,反复数次,弹拨范围可上下移动。
-
桡肱骨粘液囊炎
有的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是以肌筋膜炎或肱桡关节滑膜炎为主。将此生姜片放在肱骨外上髁的痛点处,上面放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难忍时,可用镊子将生姜片提起,稍等几秒钟再灸。也可将前臂旋前位,放置桌上,肘下垫物,医者用拇指向外方紧推邻近桡侧腕长、短伸肌,反复数次,弹拨范围可上下移动。
-
网球手肘
有的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是以肌筋膜炎或肱桡关节滑膜炎为主。将此生姜片放在肱骨外上髁的痛点处,上面放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难忍时,可用镊子将生姜片提起,稍等几秒钟再灸。也可将前臂旋前位,放置桌上,肘下垫物,医者用拇指向外方紧推邻近桡侧腕长、短伸肌,反复数次,弹拨范围可上下移动。
-
桡侧伸腕肌肌腱损伤
有的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是以肌筋膜炎或肱桡关节滑膜炎为主。将此生姜片放在肱骨外上髁的痛点处,上面放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难忍时,可用镊子将生姜片提起,稍等几秒钟再灸。也可将前臂旋前位,放置桌上,肘下垫物,医者用拇指向外方紧推邻近桡侧腕长、短伸肌,反复数次,弹拨范围可上下移动。
-
网球肘
有的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是以肌筋膜炎或肱桡关节滑膜炎为主。将此生姜片放在肱骨外上髁的痛点处,上面放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难忍时,可用镊子将生姜片提起,稍等几秒钟再灸。也可将前臂旋前位,放置桌上,肘下垫物,医者用拇指向外方紧推邻近桡侧腕长、短伸肌,反复数次,弹拨范围可上下移动。
-
调神
调神即“治神”。《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篇日:“用针之要,无忘其神…提示在施行针灸治疗之前,必须将针灸疗法的有关事宣告知病人,使之对针灸治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以便安定情绪,消除紧张心理,配合医者完成治疗。
-
切诊
相当于切脉时如按弓弦;皮肤的温凉,一般可以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可以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
-
针刺疗法
选择体位: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是否适当.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出针后病人应休息片刻方可活动,医者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
腰肌劳损
气血运行不畅,瘀阻于足太阳经腘部,故见腘部络脉瘀血。筋会阳陵泉配血郄委中、血会膈俞及腰部夹脊,共奏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2)穴位按压:医者以双手拇指依次按揉两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边等穴位,以酸胀为度。关于腰痛:腰痛(lumbago)为病证名。
-
目下
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轻轻固定眼球,针尖沿眶下壁缓慢直刺0.5~0.8寸,不宜提插捻转,透向目内眦,局部有酸胀感,可致流泪。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造成严重后果。承泣配风池、睛明,耳尖放血,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
面窌
概述:面窌为承泣的别名。功效与作用:承泣穴有散风清热,明目止泪的作用。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轻轻固定眼球,针尖沿眶下壁缓慢直刺0.5~0.8寸,不宜提插捻转,透向目内眦,局部有酸胀感,可致流泪。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造成严重后果。
-
鼠穴
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轻轻固定眼球,针尖沿眶下壁缓慢直刺0.5~0.8寸,不宜提插捻转,透向目内眦,局部有酸胀感,可致流泪。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造成严重后果。承泣配风池、睛明,耳尖放血,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
鼷穴
概述:鼷穴为经穴别名。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轻轻固定眼球,针尖沿眶下壁缓慢直刺0.5~0.8寸,不宜提插捻转,透向目内眦,局部有酸胀感,可致流泪。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造成严重后果。承泣配风池、睛明,耳尖放血,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
面髎
概述:面髎为经穴别名。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轻轻固定眼球,针尖沿眶下壁缓慢直刺0.5~0.8寸,不宜提插捻转,透向目内眦,局部有酸胀感,可致流泪。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造成严重后果。承泣配风池、睛明,耳尖放血,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
承泣
正坐仰靠,两目正视取穴。承泣穴的功效与作用:承泣穴有散风清热,明目止泪的作用。勿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局部压迫1~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造成严重后果。选用30号1.5寸毫针,在承泣进针,以30°向睛明方向斜刺,当刺入1寸左右,眼区周围有酸胀感或流泪时,轻轻捣刺3~
-
艾灸疗法
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
前列腺增生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达70岁,前列腺增生症已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由于它在泌尿系所造成的梗阻,影响排尿,直接威胁肾功能,对患者的生活与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故本病在老年医学中是重要课题之一。加减:尿淋数加云茯苓、车前子;此乃脾肾两亏,气虚瘀阻,脉络不和之故。
-
脊柱推拿治疗
操作名称:脊柱推拿治疗适应证:脊柱推拿治疗适用于:1.适合慢性颈腰痛病患者。助手用双手握拿患侧下肢踝上部作对抗牵引。嘱助手逐渐牵伸患侧下肢,待术者指下觉有关节牵开感时,提健肢之手用力向患侧斜扳使腰部过伸并扭转,按压关节之拇指指下有骨性跳动感及伴连续“咔咔”声响,此乃软组织松解的弹响与粘连分离声。
-
宗筋弛纵
概述:宗筋弛纵:1.足痿不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阳明虚则纵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晋唐时代,不少医者进一步认识到劳伤致肾虚的机理,《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载有大量补肾治阳痿的方剂。这表明中医不仅能治疗功能性阳痿,而且能治疗一部分器质性阳痿,因而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
治神
治神为针灸治疗原则之一,《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篇日:“用针之要,无忘其神…提示在施行针灸治疗之前,必须将针灸疗法的有关事宣告知病人,使之对针灸治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以便安定情绪,消除紧张心理,配合医者完成治疗。
-
行针
概述:行针:1.针刺运针手法;2.《黄帝内经灵枢》篇名;针刺过程中运用捻转、提插等法来维持和增强针感。行针,即运针。该篇主要介绍针刺操作的有关问题,说明人的体质不同,血气阴阳有盛衰,得气反应也不同,并且论述了针刺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但出针后产生不良反应或病情更趋严重者,是医者乱行针刺的过失。
-
整骨十法
整骨十法是整骨复位手法,古名正骨法。为检查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主要方法之一。(2)拔伸法。亦名翻托法,指将骨折端推成角移位,折角方向选择在远、近两骨折端横截面上的两个直径线相连成一线处,采用反折复位的一种手法。(5)旋转法。是医者对骨折和关节脱位采用手推、拿捏方式,做为骨折整复后的一种辅助手法。
-
喉痹·肺胃热盛证
定义:喉痹·肺胃热盛证(throatobstructionwithpatternofheatexuberanceinlungandstomach)是指肺胃热盛,以咽部疼痛较剧,吞咽困难,咽部红赤肿胀明显,喉底颗粒红肿,颌下有臖核,伴发热、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痹证候。取内庭、天突、丰隆、天鼎、少商穴。
-
喉痹·痰瘀互结证
定义:喉痹·痰瘀互结证(throatobstructionwithpatternofintermingledphlegmandstasis)是指痰瘀互结,以咽部异物感、痰黏着感、焮热感,或咽微痛,痰黏难咯,咽干不欲饮,易恶心呕吐,胸闷不适,咽黏膜暗红,喉底颗粒增多或融合成片,咽侧索肥厚,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微黄,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喉痹证候。
-
喉痹·风邪外袭证
定义:喉痹·风邪外袭证(throatobstructionwithpatternofexternalassaultbywind)是指风邪外袭,以咽部疼痛,吞咽不利,咽部红肿,伴发热、恶风、头痛、咳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等为常见症的喉痹证候。针灸疗法:针刺:方一:治法:疏通经络,泄热消肿止痛选穴:选合谷、内庭、曲池为主穴,天突、少泽、鱼际为配穴。
-
腰椎间盘突出症
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是指腰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由此压迫、刺激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4.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2)拔伸推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先用拇指或肘尖点压腰阳关、肾俞、居髎、环跳、承山、委中及阿是穴,以解痉止痛。
-
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是指腰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由此压迫、刺激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4.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2)拔伸推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先用拇指或肘尖点压腰阳关、肾俞、居髎、环跳、承山、委中及阿是穴,以解痉止痛。
-
阴痿
概述:阴痿为病证名。命门火衰:阳痿·命门火衰证(impotencewithsyndromeofdeclinationofvitalgatefire)是指元阳虚衰,温煦推动失职,以阳事不举,精薄精冷,头晕耳鸣,面色 白,精神委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阳痿证候。病因病机:思虑忧郁,损伤心脾,以致气血两虚,导致阳痿。
-
阳痿
命门火衰:阳痿·命门火衰证(impotencewithsyndromeofdeclinationofvitalgatefire)是指元阳虚衰,温煦推动失职,以阳事不举,精薄精冷,头晕耳鸣,面色 白,精神委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阳痿证候。病因病机:思虑忧郁,损伤心脾,以致气血两虚,导致阳痿。肾俞、命门补肾壮阳。
-
阳痿病
命门火衰:阳痿·命门火衰证(impotencewithsyndromeofdeclinationofvitalgatefire)是指元阳虚衰,温煦推动失职,以阳事不举,精薄精冷,头晕耳鸣,面色 白,精神委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阳痿证候。病因病机:思虑忧郁,损伤心脾,以致气血两虚,导致阳痿。肾俞、命门补肾壮阳。
-
按摩疗法
推揉类(平面用力手法)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等。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捏法有两种。即纵行肌腹横向提拿,横行肌腹纵向提拿。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
腰痛
腰痛一证,外感内伤皆可产生,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因此治疗时除散寒行湿,清利湿热,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外,多配补肾强腰的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4)活血通络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达活血通络之目的。
-
滴耳加压法
滴耳加压疗法是五官科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外界向耳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滴入耳道内的药液能够进入中耳内,从而使药物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耳疾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神医华佗曾用药汁滴耳治疗耳疾,朱丹溪、程国彭等亦将滴耳加压法熟练地运用于临床治疗疾病。注意事项1.急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禁用。
-
支秉中
支秉中为明代医生,字改斋。精于儿科,于痘疹一证,研究尤深,认为医者对介乎可治顺证及不可治之逆证之间的痘疹一必赖医者以药力维持。遂根据痘疹患者之气血、病症之寒热与虚实情况、痘之多寡轻重,随证加以论治及处方用药,且附有病案,编撰成书,题为《痘疹玄机》共三卷。据载曾与徐春甫氏组成宅仁医会。
-
穴位指针法
概述:穴位指针法,是指医者用手指直接按压患者体表腧穴,并根据不同患者、病情、穴位等施以不同的手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腧穴指法、点穴法。《肘后方》中载有救卒中恶死方:“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治卒腹痛,拈取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表明以指代针治疗急病。
-
得气
针刺术语·得气:得气(arrivalofqi)是指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如针下轻浮虚活者,气犹未至。”如已得气,则应“密意守气勿失”(《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主,先甘后减,…
-
振击疗法
另一类是振击头棒(按于所击部位),有钱形头棒(用于筋聚处)、鸭嘴头棒(用于脊柱两侧)、马鞍形头棒(用于指、趾缝间)、锯齿形头棒(用于髋关节凹陷处)、豆形头棒(用于脊柱、肋、膝、踝等关节凹陷处)、锥形头棒(用于关节间缝处)等6种。百会之沉麻重感;头顶痛配长棒击足心、涌泉;偏头痛配豆形头棒击列缺,钱形头棒击太阳;
-
“药指”疗法
另一类是振击头棒(按于所击部位),有钱形头棒(用于筋聚处)、鸭嘴头棒(用于脊柱两侧)、马鞍形头棒(用于指、趾缝间)、锯齿形头棒(用于髋关节凹陷处)、豆形头棒(用于脊柱、肋、膝、踝等关节凹陷处)、锥形头棒(用于关节间缝处)等6种。百会之沉麻重感;头顶痛配长棒击足心、涌泉;偏头痛配豆形头棒击列缺,钱形头棒击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