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解
分解即分娩。分娩又名分诞、分解、免身、免乳。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娩,古作免、㝃。指妊娠二十八周以上的胎儿,娩出母体的过程。
-
水的生物净化
自净作用是指被污染的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在流动中自然降低的现象,这种净化大体可以分成物理净化(如扩散、稀释)、化学净化(如因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生物净化(如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三类。如果水里的溶解氧足够供给有机物氧化的需要,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被氧化而分解。
-
细菌糖代谢测定
细菌糖代谢测定糖发酵试验细菌对各种糖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不同,可借以鉴别细菌。甲基红试验产气杆菌使丙酮酸脱羧后形成中性产物,培养液ph>5.4,甲基红指示剂呈桔黄色,为甲基红试验阴性,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培养液呈酸性ph<5.4,指示剂甲基红呈红色,称甲基红试验(methylredtest,mr)阳性。
-
三氯化碘
三氯化碘为可燃酸性腐蚀品。另一方面的电导测定又表明有以下反应发生:也可以与路易斯酸生成之类的配合物。蒸发除去过剩氯后获得固态六氯化二碘,不能用结晶法或蒸馏法纯化,因为它迅速分解为一氯化碘和氯气。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
O层
矿物质土层(A层、B层、C层)之上形成的有机质层,具有大量新鲜的或部分分解的有机物质,在森林土壤学中又把该层进一步细分为L层(枯枝落叶层)、F层(发酵层)和H层(腐殖质层)。O层的厚度决定于植物遗体的进入量及其分解量,在稳定群落(stablecommunity)下由于两者大致相等而厚度几乎不发生变化。
-
视紫红质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A,而必须由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缺乏患者,傍晚暗处看不清物体。但目前已提取出一种感光色素,即由只含视锥细胞的鸡的视网膜中提取出的视紫蓝质(iodopsin),其光谱吸收峰值位置相当于红色光区,它也是视黄醛和视蛋白的结合体,与视紫红质的差别仅在视蛋白略有不同。暗适应到20~
-
分解者
分解者亦称还原者(reducers)。是把动植物残体分解为简单化合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的异养生物。主要有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螨等腐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与生产者所起的作用正好相反。各类生态系统的分解速率大不相同,它取决于分解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
-
臭氧层空洞
在高层大气中(高度范围约离地面15km~在氮肥的分解中会向大气释放出各种氮的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有害的氧化亚氮(N2O),它会引发下列反应:N2OO→N2O2N2O2→2NONOO3→NO2O2NO2O→NOO2O3O→2O2NO按上述反应式循环起作用,使O3TT分解。然而,臭氧层变薄的速度仍在加快。与此同时,关于臭氧层破坏机制的争论也很激烈。
-
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很多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能分泌蛋白酶,在细胞外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氨基酸和氨(NH3)。氨化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有氧(O2)或无氧条件下,均有不同的微生物分解蛋白质和各种含氮有机物,分解作用较强的主要是细菌,如某些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假单孢菌等。
-
乳糜泻
概述:乳糜泻(Celiacdisease,celiacsprue)是患者对麸质(麦胶)不耐受引起小肠粘膜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本病在西方人群发病率约0.03%,我国则少见。正常人小肠粘膜细胞有分解麦胶蛋白的多肽酶,使其分解为更小分子的无毒物质。另外遗传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对麦胶产生过敏反应。
-
生长素
地球引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茎的背地生长和根的嚮地生长是由地球的引力引起的,原因是地球引力导致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在茎的近地侧分布多,背地侧分布少。对根而言,由于根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很低,近地侧多暸一些反而对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所以近地侧生长就比背地侧生长慢,保持根的向地性生长。
-
氢化钠
危险标记:10(遇湿易燃物品)主要用途:用作缩合剂、烷化剂及还原剂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呼吸困难,给输氧。灭火方法:不可用水、泡沫、二氧化碳、卤代烃(如1211灭火剂)等灭火。
-
过氧化铅
Leadperoxide别名:二氧化铅分子式:PbO2外观与性状:棕褐色结晶或粉末分子量:239.21熔点:290℃/分解溶解性:不溶于水、醇,溶于乙酸、氢氧化钠水溶液密度:相对密度(水=1)9.38稳定性:稳定危险性:过氧化铅为氧化剂,遇高温分解,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等混合后,经摩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职业中毒主要为慢性。
-
亚硝酸异丙酯
国标编号:32153CAS号:541-42-4中文名称:亚硝酸异丙酯英文名称:isopropylnitrite;接触铵盐、氰化物可引起强烈分解。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人和动物由食物引入的蛋白质或是组成机体细胞的蛋白质和在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都必须先在酶的参与下加水分解后才进行代谢。氨基酸分解所生成的α-酮酸可以转变成糖、脂类或再合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也可以经过三羧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
-
五硫化(二)磷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389mg/kg(大鼠经口)刺激性: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等刺激;《分析化学文摘》,1985.5实验室监测方法:滴定法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车间卫生标准1mg/m3前苏联(1977)大气质量标准0.05mg/m3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硝酸钾
危险标记:11(氧化剂)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烟、火药、火柴、医药,以及玻璃工业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大量接触可引导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V类30以上(硝酸盐,以N计)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I类10;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硝酸胍
guanidinemononitrate别名:硝酸亚氨脲分子式:CH6N4O3外观与性状:白色颗粒分子量:122.08沸点:分解熔点:217℃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苯、乙醚稳定性:稳定危险性:硝酸胍为氧化剂,受热、猛撞或接触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戊硼烷
国标编号:42031CAS号:19624-22-7中文名称:戊硼烷英文名称:pentaborane别名:五硼烷分子式:B5H9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分子量:63.17蒸汽压:1.33/9.6℃闪点:30℃熔点:-46.6℃沸点:60.1℃分解温度:150℃密度:相对密度(水=1)0.64;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1,2-二苯肼
健康危害:如口服、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对机体有害。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实验室监测方法:水中的测定:采用色质联用仪测定(EPA625法)色谱/质谱法《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
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
结合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合理确定统筹地区总额控制目标,并根据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功能划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要求,将总额控制目标细化分解到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五是强化管理。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管,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为契机,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途径。
-
硝酸锂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硝酸盐)实验室监测方法: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7480-87,水质)(硝酸盐)离子色谱法(GB13580.5-92,水质)(硝酸盐)环境标准:中国(GB5749-8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mg/L(硝酸盐,以N计)中国(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mg/L)I类2.0;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瘤胃微生物
瘤胃微生物是定居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并能分解纤维素等复杂有机物的特定微生物群落。有些瘤胃菌需要某些存在瘤胃液中的有机酸,如异戊酸和异丁酸作为生长因子。瘤胃细菌主要有纤维素分解菌,果胶分解菌,淀粉分解菌等,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丁酸等,并可进一步降解。
-
丙酮酸
在动植物的共同呼吸源中,碳水化合物是最常用的,其反应途径是从形成己糖二磷酸酯经过丙糖磷酸酯而分解为丙酮酸。在无氧分解下有各种变化形式,如肌肉产生乳酸,酵母的酒精发酵和植物组织在无氧状态下生成乳酸或乙醇,而所有到丙酮酸的反应途径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最终的反应多少有些差异。1.23mg/dl)(2)分光光度法:0.03~
-
消化系统
动物的消化系统动物为异养生物,即他们不能自己制造自己的食物,而是依赖于外界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如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残渣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
硝酸钙
limenitrate别名:钙硝石分子式:Ca(NO3)2·4H2O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单斜结晶或粉末分子量:236.15熔点:45℃沸点:151℃/饱和溶液溶解性:易溶于水、液氨、丙酮、醇、乙醇,不溶于浓硝酸密度:相对密度(水=1)1.9稳定性:稳定危险性:硝酸钙为氧化剂,与有机物、还原剂及硫、磷等混合,有成为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
-
乙硼烷
-90℃熔点:-165.5℃沸点:-92.6℃溶解性:易溶于二硫化碳密度:相对密度(水=1)0.45(-112℃);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乙硼烷出现胸闷、气短、干咳、心前区不适;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C5058mg/m3(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狗及大鼠长期暴露于1.1~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
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地面水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它以每升水消耗溶解氧的毫克数表示。BOD值愈大,水体的污染愈严重。目前多采用20℃下用5天培养时间,测定所消耗氧的量,即测定五天前后水中溶解氧值的差,用BOD5表示(在这种条件下,一般75%的有机物被分解)。
-
糖类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类营养素又称“糖类营养素”,人体最主要的能源和碳源。在细胞中,葡萄糖被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为肌肉活动、物质代谢等提供能源,人体总耗能的60~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糖绝非仅仅是供能的“燃料”,而是一种与细胞识别作用密切相关的“信息分子”。
-
碳水化合物类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类营养素又称“糖类营养素”,人体最主要的能源和碳源。在细胞中,葡萄糖被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为肌肉活动、物质代谢等提供能源,人体总耗能的60~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糖绝非仅仅是供能的“燃料”,而是一种与细胞识别作用密切相关的“信息分子”。
-
硝酸锌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硝酸盐)实验室监测方法: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7480-87,水质)(硝酸盐)离子色谱法(GB13580.5-92,水质)(硝酸盐)原子吸收法(锌)环境标准::中国(GB5749-8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mg/L(硝酸盐,以N计)中国(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mg/L)I类2.0;
-
氯(代)正己烷
相对密度(空气=1)4.2稳定性:稳定危险性:氯(代)正己烷为高闪点液体,有毒,接触酸或酸雾分解释放出有毒气体,遇高温、明火能燃烧。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氯化锌
高浓度吸入可致死。实验室监测方法:原子吸收法(EPA方法7950)空气中的测定:样品用滤器收集后,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NIOSH法)环境标准:美国(1981)职业环境空气容许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值1mg/m3(氯化锌烟雾)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
二氯乙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实验室监测方法: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4mg/m3[皮]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
1,3-二磺酰肼苯
(NH2NHSO2)2C6H4外观与性状:白色、黄色或灰色糊状分子量:266溶解性:不溶于水稳定性:稳定主要用途:用作天然胶和合成胶的发泡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
-
氯化硒
国标编号:61019CAS号:10025-68-0中文名称:氯化硒英文名称:seleniumchloride;实验室监测方法:原子吸收法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0.2mg[Se]/m3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并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
已醛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实验室监测方法: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20版(美)环境标准:一、急救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也可以用不燃性分解剂制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
氯化溴
chlorinebromide别名:溴化氯分子式:BrCl外观与性状:桔红色挥发性不稳定的液体或气体分子量:115.4沸点:10℃熔点:-66℃溶解性:溶于水,溶于醚密度:相对密度(空气=1)4.1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6(有毒气体),11(氧化剂),20(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作工业消毒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
氢能
当化石燃料逐渐耗尽,温室效应和酸雨越来越严重时,人们需要寻找理想的能源。氢燃料是二次能源。氢对人类生存的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从广义上讲,氢能还包括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这将在核能中另作介绍)。因为电源本身来自一次能源或再生能源,因此是生产氢气的昂贵方法。
-
亚硝基硫酸
亚硝基硫酸为可燃酸性腐蚀品熔点:73℃(纯品分解)外观性状:白色片状、多孔或粒状晶体,遇水粉解成硫酸、硝酸和一氧化氮;溶于浓硫酸而不分解。遇水分解产生有毒的氧化氮气体。
-
二氯异丙(基)醚
急性毒性:LD50240mg/kg(大鼠经口);实验室监测方法:烷基苯和环氧丙烷废水共处理过程中有机成分的色谱分析,兰师勤等,《化工环保》,1,35,(1983)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3mg/L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
夜盲症
夜盲症是对弱光敏感度下降,暗适应*时间延长的重症表现。主要症状为白天视觉几乎正常,黄昏时光线渐暗则视物不清。因麻雀等某些鸟类系先天夜盲,故又名“雀目”、“雀盲”、“雀目眼”。VA缺乏引起夜盲的主要机理如下:视网膜上有在强光下产生颜色感觉的视圆锥细胞和在弱光下产生暗视觉的视杆状细胞。
-
肝昏迷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因而肠腔内蛋白分解所产生的苯丙胺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经门静脉入肝后,不能有效地被单氨氧化酶分解而清除,随血循环进入脑细胞内,被β羟化酶作用后,变为结构与正常神经介质极相似的物质,取代了正常介质的位置,但又没有正常介质的功能。干扰了神经系统的传导,造成肝昏迷。
-
苯酚钠
吸入后可引起肺水肿。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钠。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EPA方法8040、604)色谱/质谱法(EPA方法8250、8270、625)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溴化苄
C6H5CH2Br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具有催泪性分子量:171.04蒸汽压:2.00kPa/114℃闪点:86℃熔点:-4.0℃沸点:198℃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密度:相对密度(水=1)1.44;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是存在于地表面或土壤颗粒间隙和颗粒表面的微生物。枯草杆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纤维分解菌、放线菌以及各种真菌等,都是营有机营养生活的,都能分解土壤有机质,作为分解者而在自然界(生态系)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大作用。
-
生态系统
这一科学概念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水和C、H、O、N、P等营养物质也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合成、分解,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间反复进行着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作用。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以生物群落为核心,形成整个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
氯磺酸甲酯
相对密度(空气=1)4.51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4(有毒品)主要用途:在有机合成反应中起甲基化作用,也用军用毒气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硫化物。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
埃姆登-迈耶霍夫途径
分解葡萄糖经由6-磷酸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烯醇丙酮酸等生成丙酮酸的代谢途径,由10步酶反应组成。除了酒精发酵、糖酵解以外,在一部分细菌的乳酸发酵、丁酸发酵、混合有机酸发酵中,从糖到丙酮酸的分解也是经过这条途径的。
-
臭氧层
近年来,由于氟利昂的大量使用,使臭氧层的平衡受干扰,其反应过程为:CFCl3紫外线→自由氯原子(Cl)ClO3→ClOO2ClOO→ClO2氟利昂到达大气上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自由氯原子,氯原子与臭氧发生反应,使臭氧分解。臭氧层的破坏将使紫外线等短波辐射增强,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同时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