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胚层
胚层是动物原肠胚的细胞层。各个器官又是由不同胚层所分化的不同组织所构成。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皮肤的表皮及毛、羽、鳞、甲和皮脂腺等皮肤的衍生物、角膜、视网膜、牙釉质、口、鼻腔和肛门的上皮等。内胚层形成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上皮、消化腺(肝、胰)、内分泌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及胸腺)以及尿道和膀胱的上皮等。
-
表皮样囊肿
5.两个卵子融合所致(V型)该类型畸胎瘤染色体着丝粒及末端标记既可为杂合性,也可为纯合性。内含毛和皮脂样物。囊内壁常可见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实性或囊实性突起,称作头结节。北京协和医院647例中11例发生恶变,占1.7%,其中有10例为鳞癌,多自瘤体内的呼吸道上皮、食管上皮或皮肤恶变而来。
-
任督二脉
中医描述的任脉走向: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继而从原结部位向上长出了“脊索”,直达头端的口咽膜部位。
-
外胚层
外胚层是后生动物发生过程中所出现的胚层之一,出现在胚的外表面或表面。外胚层系来源于卵细胞动物极附近的细胞浆,胚层内卵黄的浓度极低,因它多是细胞最小的胚层。外胚层主要形成表皮和神经系。在脊椎动物,预定外胚层在实验条件下具有广泛的发生可能性,属于中胚层的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属于内胚层的组织进行分化。
-
实验胚胎学
概述实验胚胎学(experimentalembryology)用实验方法干扰胚胎,研究胚胎的各部分在发育中的相互作用,从而探讨胚胎发育中的因果关系的胚胎学分支学科。由于受当时思潮的影响只能用先成论或渐成论解释个体发育的原因。移植块不仅按照原来的预定命运形成脊索、肌节等,并且还影响宿主的细胞使之产生神经组织。
-
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usgranulosusBatsch1786)成虫寄生在犬科食肉动物,幼虫(称棘球蚴)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类家畜,以及其它动物,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称棘球蚴病或包虫病(echinococcosis,hydatiddisease,hydatidosis)。顶突富含肌肉组织,伸缩力很强,其上有两圈大小相间的小钩共28~
-
蛙胚发育
原肠形成:原肠形成是胚胎发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胚胎从未分化状态通过细胞流动、重排与分化,形成具有三胚层及原肠的原肠胚。由于动物半球细胞的不断外包和胚孔处细胞的不断向内卷入,胚孔逐渐成为马蹄形,最后形成环形胚孔,胚孔内的乳白色细胞称卵黄栓。神经管和其下的脊索构成胚体背部中轴,胚体逐渐形成圆柱形。
-
外[胚层原]中胚层
外[胚层原]中胚层是指脊椎动物的早期神经胚,在围绕神经板的神经区和表皮区之间的狭小部位,于神经胚中期成为神经褶被提起,在神经管形时,则作为神经冠位于其背面正中部位的细胞群。此胚区在正常发育中可形成尾部、后躯部的体节,然而此胚层一般却不称外[胚层原]中胚层。
-
组织亲和性
组织亲和性(tissueaffinity)指将动物的组织片移植到别的个体上时,由于移殖位置,即移植片所接触的被移组织的种类不同,有的可以固着,有的立即脱落。通过两栖类胚的实验,在外胚层和中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的组合培养中,每个组合的两个胚层都是不分离的,但把外胚层与内胚层形成组合则发生分离。
-
个体发生
有内陷(invagination)、内移(ingression)、外包(epiboly)等形式。原肠胚形成过程,通过形态发生,细胞迁移到特定部位,建成躯体雏形,胚体形成未来器官的区域已基本确定,这些形成未来器官的细胞群叫器官原基(primordium),各原基进一步发育,形成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个过程叫器官发生(organogeny)。
-
咽畸胎瘤
概述:畸胎瘤为发源于胚胎多胚层组织的肿瘤,发生于咽部者少见,且多位于鼻咽部,女性多于男性,为良性肿瘤。诊断:较大肿瘤易于诊断,小的肿瘤及位于鼻咽部者诊断较难,可行鼻咽触诊、颅底X片、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前者分化不良,不具器官样组织,后者分化良好,具有器官样组织结构,患者可伴发头颅先天畸形。
-
初级胚层
如对原肠胚的外层和内层广义地称为外胚层和内胚层,在中胚层于两者之间形成后,则将此外胚层和内胚层称为初级胚层,中胚层称为次级胚层(secondarygermlayer)。另外原肠胚的外、内两层由于是外、中、内三胚层分化前的胚层,所以有的把它分别称为原外胚层(epiblast)和原内胚层(kypoblast)。
-
纵隔畸胎瘤
如肿瘤生长快速,并向周围器官侵犯或转移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2.未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为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只占纵隔畸胎瘤的1%,它也是由胚胎神经上皮、间叶组织和上皮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1.胸腺瘤是原发于胸腺的肿瘤。诊断方法是颈部和胸部的X线检查和CT检查,对所有可疑病人应常规做放射性核素扫描。
-
先天畸形
约有10%的先天畸形是由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引起的,10%由环境因素引起,而80%可能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植入前期,大剂量照射可导致胚胎死亡,这是由于致死性染色体畸变或细胞分化受损所致。也可进行病原基因检测。神经系统损伤如小头、智力低下,眼的缺陷方面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小眼球等。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疾病别名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卵巢幼稚型畸胎瘤,卵巢非成熟型畸胎瘤疾病代码ICD:C56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恶性程度很高。淋巴结转移也不少见。北京协和医院25例复发肿瘤共62次反复手术的结果揭示了这种良性转化的生物学行为,在这62次手术切除的肿瘤中,其原发瘤大多数病理分化为2级,少数为3级或1级。
-
侧板
1脊椎动物和无头类早期发生时,中胚层夹持神经管、脊索等中轴器官,由两侧向腹侧扩展(部分形成胚盘叶的是向侧方),与接近中轴器官的部位由头向尾形成分节的现象相反,腹侧(或侧方)的区域不出现分节现象,这个区域称为侧板。背侧板和基节侧板在无翅昆虫、襀翅目幼虫前胸是分离存在的,其他昆虫则愈合成一板。
-
胚层分化
胚层分化是胚泡中分化出现与滋养层细胞完全不同的内细胞团,这是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由父体来源的单亲二倍体小鼠胚胎可以进一步发育生成正常的绒毛膜,但胚胎却因有缺陷而死亡;将正常的4细胞期胚胎同单亲二倍体来源的卵裂球聚集在一起,开始时,在随后生成的胚泡的各个部分都可以找到单亲来源的细胞。
-
神经胚
神经胚是脊索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继原肠胚后的重要发育阶段。神经板中央下凹形成神经沟。在神经外胚层两侧的外胚层细胞索随神经管形成下移,沿背中线两侧分节位于神经管与表面外胚层细胞间,称为神经嵴细胞,以后发育成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肾上腺髓质等。内层围于内胚层周围,称脏壁中胚层,二层间的腔为体腔。
-
卵黄囊
爬行类和鸟类的卵富含卵黄,卵黄囊很大,有贮存、分解、吸收和输送营养物质的功能。人胚卵黄囊的发生也是重演系统发生的现象之一。人卵黄囊上的胚外中胚层在第3周便形成的许多血岛,它是胚胎最早形成血管和血细胞的部位,为早期胚胎(10周前)的造血场所,卵黄囊动、静脉将参与肠系膜动脉及肝门静脉的形成。
-
脑内畸胎瘤
桥小脑角者可出现头痛呕吐、复视、共济失调、耳聋、眼颤、脑神经损伤及颅内高压等。3.MRI畸胎瘤由多种成分组成,故T1及T2像出现的信号也极为混杂,但边界较清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良性畸胎瘤边界无水肿(T2像显示清楚的高信号),如有周边水肿,提示肿瘤为恶变成分或恶性畸胎瘤,肿瘤在注药后瘤壁和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
肠体腔囊
肠体腔囊亦称原肠囊(德Urdarmtasche),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从原肠壁向左右膨出的1对中胚层盲囊,后来从原肠缢落,它的内腔(肠体腔)形成真体腔,亦即此囊扩展于体壁与肠管之间,左右囊壁在正中线上愈合形成悬肠膜(以及肠系膜),附着于体壁的膜是体壁中胚层(或腹膜)。
-
脊柱畸形
中胚层沿神经管形成原始的体节渐演变成"生骨节",沿神经管和脊索发育,最后形成椎体。症状体征:(一)脊柱侧凸刀背样畸形、半椎体畸形。2.检查脊柱后凸畸形的程度、脊柱活动受限情况及心肺功能。(二)脊柱后凸的治疗1.早期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包括病因治疗、矫正不良体位,支架保护、体疗、腰背肌锻炼及应用消炎止痛药物等。
-
原肠囊
肠体腔囊亦称原肠囊(德Urdarmtasche),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从原肠壁向左右膨出的1对中胚层盲囊,后来从原肠缢落,它的内腔(肠体腔)形成真体腔,亦即此囊扩展于体壁与肠管之间,左右囊壁在正中线上愈合形成悬肠膜(以及肠系膜),附着于体壁的膜是体壁中胚层(或腹膜)。
-
胚胎诱导
动物在一定的胚胎发育时期,一部分细胞影响相邻细胞使其向一定方向分化的作用称为胚胎诱导,或称为分化诱导。同样,将可以分化发育成表皮组织的细胞移植到能够发育成神经组织的胚胎中,移植的细胞发育成了神经细胞。胚胎诱导一般发生在内胚层和中胚层或外胚层和中胚层之间。
-
骶尾部畸胎瘤
发病机制:畸胎瘤分为成熟性、不成熟性及恶性三种。骶尾部畸胎瘤的并发症:肿瘤破溃可发生细菌性感染,患儿常有进展性的便秘和排尿困难。相关药品: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氧相关检查:白细胞计数、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
-
镶嵌期
镶嵌期mosaicstage在调节卵的发生进行到一定发生期,则调节发生能力便被失掉,胚胎各区域如用手术分离,则几乎只能分化与预定意义相应的构造,这种发生时期称为镶嵌期。例如在两栖类,一般认为神经胚期为镶嵌期,此期对外胚层的主要原基来说虽是镶嵌的,但中胚层性和内胚层性原基在此期却未完全成为镶嵌的。
-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及畸胎瘤
对于有颅内炎症表现,特别是反复发作、腰背部有皮毛窦者,应该首先考虑本病的诊断。而畸胎瘤则表现为混杂信号,常有完整的囊壁,内富含脂肪信号,可伴有或无瘤内强化结节,通常除发现肿瘤外,多伴有脊柱裂或椎体发育异常。流行病学: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占北京天坛医院全部椎管内肿瘤的14.8%,比一般国外资料报道要高。
-
畸胎瘤
teratoidtumor分类:肿瘤科椎管内肿瘤髓外肿瘤神经外科脊柱和脊髓疾病椎管内肿瘤髓外肿瘤椎管内先天性肿瘤ICD号:M9080/1流行病学:畸胎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可以发生在全身许多部位,但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者很少见,约占0.5%,倾向于发生在青少年,绝大多数在中线部位,包括松果体区、鞍上和鞍旁区及第4脑室。
-
尿囊
胚胎的尿囊迅速发育、膨大并广泛地填满羊膜与浆膜之间的胚外体腔,其外壁和浆膜紧贴,形成尿囊浆膜,直接位于多孔的卵壳和壳膜内,借囊壁上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人胚尿囊不发达,仅为遗迹性的囊管,但尿囊上的血管却高度发达,逐渐发育为脐动脉和脐静脉,为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通路。
-
斯特奇-韦伯综合征
枕叶受损可导致对侧同向性偏盲,还可见先天性异常如虹膜缺损和晶状体混浊等。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主要病变为软脑膜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畸形,填充于蛛网膜下隙,静脉内皮细胞增生,脑膜增厚。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是体腔动物、原体腔类旧口动物的一门,由涡虫类、吸虫类、绦虫类等三纲组成。另外在腔肠动物中,其由上皮肌细胞进化的皮肌层也很发达的。排泄器官是原肾管,神经系统是从体前方的神经细胞的集合体节(脑)向前后伸出的数条纵干,并在各处作有横的联系而成笼形。虽然没有血管系,但具有特异的淋巴管系。
-
原肠胚
原肠胚是由囊胚细胞迁移、转变形成的,它由三层细胞层构成:外胚层(ectoderm)、中胚层(mesoderm)、内胚层(endoderm)。外胚层和内胚层最终形成组织的鞘,即上皮(epithelia),覆盖在器官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内胚层分化成的上皮覆盖在组织的内表面(胃肠和相关的腺体);
-
结节性脑硬化
结节性硬化症的治疗:目前结节性硬化症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常进行对症治疗,如伴癫痫则抗癫痫治疗以控制癫痫发作,婴儿痉挛可用ACTH治疗,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循环受阻可手术治疗,面部皮脂腺瘤可行整容术,对面部血管纤维瘤、甲周纤维瘤可用电凝固、液氮冷冻或皮肤磨削术治疗,也可考虑手术切除。
-
滋养层
滋养层(trophoblast)为哺乳类早期胚泡壁的单层细胞所形成的薄膜。植入时滋养层局部增生肥厚(极端滋养层)侵着于子宫壁的组织内,并将一部分子宫壁溶解吸收。内胚层和中胚层分化之后,它虽然相当于外胚层,但与胚体形成部的胎儿外胚层是有区别的,所以有称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的。
-
纵隔囊肿
胃肠囊肿的内衬细胞包括胃黏膜上皮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等,其中胃黏膜上皮细胞可具有分泌功能,导致消化性溃疡。其他辅助检查:1.气管支气管囊肿胸部X线检查常见隆突附近边界清楚、质地均匀的纵隔内肿物,多为圆形或卵圆形,随呼吸运动其形状可发生变化。2.食管囊肿手术切除是本病的惟一治疗方法。
-
心包间皮瘤
疾病代码:ICD:I31.8疾病分类:心血管内科疾病概述:心包间皮瘤(mesotheliomaofpericardium)是一种原发性的心包恶性肿瘤,不同于发生于房室结的间皮瘤,后者为良性。(3)反复出现大量心包积液,特别是血性心包积液。(2)仅转移至淋巴结。心包液查找肿瘤细胞、心包活检、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磁共振及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
Bourneville病
结节性硬化症的治疗:目前结节性硬化症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常进行对症治疗,如伴癫痫则抗癫痫治疗以控制癫痫发作,婴儿痉挛可用ACTH治疗,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循环受阻可手术治疗,面部皮脂腺瘤可行整容术,对面部血管纤维瘤、甲周纤维瘤可用电凝固、液氮冷冻或皮肤磨削术治疗,也可考虑手术切除。
-
结节性硬化症
结节性硬化症的治疗:目前结节性硬化症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常进行对症治疗,如伴癫痫则抗癫痫治疗以控制癫痫发作,婴儿痉挛可用ACTH治疗,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循环受阻可手术治疗,面部皮脂腺瘤可行整容术,对面部血管纤维瘤、甲周纤维瘤可用电凝固、液氮冷冻或皮肤磨削术治疗,也可考虑手术切除。
-
外包
外包主要是指多细胞动物于胚胎发育早期,胚胎表面某一部分的扩展,进而覆盖于胚表其他部分的过程。尤其在原肠形成的内胚层的内陷形式与由外胚层的被动包围形式相区别时,而称后者为外包。然而这两种形式决不像最初所想像那样两者相互排挤,而是在同一胚胎同时平行发生(如同W.Vogt所阐明的两栖类原肠的形成)。
-
外凸原肠胚
外凸原肠胚是由内陷进行原肠形成的动物胚胎,在各种实验条件下,造成内陷障碍,原肠翻转向外凸出而形成的胚胎,此形成过程称为原肠外凸(exogastrulati-on)。海胆的卵用锂和其他处理后可伴有植物极化,可是把海胆卵用含有低浓度钙的海水处理后所得的外凸原肠胚并不会引起植物极化。
-
尾芽
尾芽主要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包括尾部器官原基(有时为后躯干部器官原基)预定物质的胚区,从体前半部体节形成时开始,向胚背侧中轴的最后端作为一种突起而出现。在前方可见此细胞群与体节(中胚层)和神经管(外胚层)的后端相连接而无明显界线。一般常把脊椎动物神经胚后的发育阶段称为尾芽期(tail-budstage)。
-
小裂球
小(分)裂球micromere在后生动物胚胎早期,卵裂期卵裂球的大小有时差异很大,其小形者称为小(分)裂球。在栉水母,其大部分的小(分)裂球是在动物极形成栉板,一移分移向于植物极而形成中胚层和内胚层。总之,所谓小(分)裂球,无非是镜检中标志着小细胞的一个普通名词,而具有不同的胚胎学的作用意义。
-
小分裂球
小(分)裂球micromere在后生动物胚胎早期,卵裂期卵裂球的大小有时差异很大,其小形者称为小(分)裂球。在栉水母,其大部分的小(分)裂球是在动物极形成栉板,一移分移向于植物极而形成中胚层和内胚层。总之,所谓小(分)裂球,无非是镜检中标志着小细胞的一个普通名词,而具有不同的胚胎学的作用意义。
-
盘状囊胚
盘状囊胚是盘状卵裂后形成覆盖于卵黄上的盘状囊胚。胚盘数层细胞以分层或陷入方式形成上胚层和单层下胚层,二者之间的扁腔即称为囊胚腔,如硬骨鱼、鸟类。
-
胚孔
胚孔是动物早期胚胎原肠的开口。通过胚孔背唇进入胚内的细胞将形成脊索及头部中胚层,其余大部分中胚层细胞经胚孔侧唇进入胚内。原口动物的口起源于胚孔,如大多数无脊椎动物,而后口动物的胚孔则发育为成体的肛门,与胚孔相对的一端另行开口,发育为成体的口。如脊椎动物及棘皮动物等。
-
先天性肿瘤
概述:先天性肿瘤可分颅咽管瘤、上皮样瘤和生殖细胞瘤,其中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生殖细胞瘤亦称非典型畸胎瘤,过去通称为松果体瘤。肿瘤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后压迫小脑上蚓部及结合臂时,则产生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等,肿瘤位于鞍上者可产生视交叉、视神经受压症状,出现偏盲、视神经原发性萎缩、视力减退等。
-
背腹性
另外把对背腹方向的假定轴称为背腹轴。中胚层虽在不同背腹轴水平对不同的组织具有自体分化能力,但它并不是镶嵌固定在各水平上,在发生早期作实验性的改变是可能的。虽然在外胚层间的背区产生中轴器官的神经管,侧区产生神经嵴(外胚层性中胚层),腹区产生表皮,但这种分化区也是由来自中胚层背区的诱导下引起的。
-
肠体腔系
与肠体腔系相反,环节、软体、节肢动物是由一种端细胞的中胚层母细胞(中胚层端细胞mesotelo-blast)形成的中胚层带(中胚层条带)中次生的空腔成为成体体腔,属于端细胞系(teloblastseries,亦称裂体腔动物(Schizocoela)。属于肠体腔系的动物,卵裂呈辐射状,发生中不出现原肾管而直接生成肾管。
-
原肠体腔系
与肠体腔系相反,环节、软体、节肢动物是由一种端细胞的中胚层母细胞(中胚层端细胞mesotelo-blast)形成的中胚层带(中胚层条带)中次生的空腔成为成体体腔,属于端细胞系(teloblastseries,亦称裂体腔动物(Schizocoela)。属于肠体腔系的动物,卵裂呈辐射状,发生中不出现原肾管而直接生成肾管。
-
消化管
指从口到肛门的食物通道。其中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演变而来的腺上皮可形成位于消化管壁内的消化腺,及位于消化管外的肝、胰和唾液腺。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纤维膜及由间质覆盖的浆膜组成。外来神经纤维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纤维,以及节细胞间的联络纤维,两种神经丛相互联系,在消化管运动中起神经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