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察色法
小儿察色法为诊断学名词。观察小儿面部色泽变化以诊断疾病的方法。青色主风、主惊、主寒、主痛;赤色主热;黄色主湿、主饮食伤;白色主虚;黑色主寒、主痛、主中邪毒等。察色应四诊合参,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
主应
主应为配穴用语。《针灸大全》所载的八脉八穴用法,各症先取远部八穴之一为“主”,再取近部穴以“应”之。《医门入门》:“取者,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手,头取手足三阳,胸腹取手足三阴,以不病者为主,病者为应。”“先下主针,后下应针,主针气已行,而后针应针。”
-
客气
又名客运。是与主气相对而言,主所值之年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的运行变化。又各分主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及左右四间气,构成客气六步运动的方式,每步各主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但对气候的影响仍以司天在泉二步为主,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素问·标本病传论》:“人有客气,有同气。”
-
脏主冬
谓脏病应主刺与冬相应的井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脏主冬,冬刺井;又:“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岐伯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
天地父母七精散
《遵生八笺》卷六引《太上肘后玉经》:组成:竹实3两(9蒸9晒),地肤子4两,黄精4两,桃胶4两,蔓菁子3两(9蒸9晒),松脂3两(炼令熟),苣胜5两(9晒)。功效:冬月摄养。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各家论述:竹实主水气日精;地肤子太阴之精,主肝明日;黄精戊己之精,主脾脏;蔓菁子主明目;苣胜五谷之精。
-
耳纹看法
耳纹看法指看耳后筋纹诊痘法。见《丹台玉案》六卷。耳后筋纹淡红为吉,若紫黑青白为凶。耳后红筋一条,无枝叶主心经痘;耳边紫黑鱼刺形主肝经痘;耳后苍筋主痘稀、脾经痘;耳后淡白乱如麻,将来必主脾经痘。
-
中指脉法
中指脉法为诊小儿脉法。《幼幼新书》引《宝童》:“孩儿五七岁,五藏脉方现。中指两畔内,于中仔细看。左主五脏,右主热生惊,洪大主热,弦数主肝动风,七八至为息数和平。”临床可作辨证参考。
-
八卦部位
八卦部位即儿科面部望诊的部位。这种在望诊时观察按八卦区分面部部位的方法,与一般面部望诊方法互有异同,临床运用时须根据具体情况而与其他诊法互参。见《丹台玉案·小儿科》。眉心离官主心火;颞部,右坤宫主命门,左巽宫主小肠;耳门前,右兑官主肺金,左震宫主肝木;口角旁,右乾宫主大肠,左艮宫主肾水;
-
五主
五主指肺、脾、心、肝、肾五脏与皮、肉、脉、筋、骨五体相应。《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指五脏与体内组织的联系。《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主。”
-
筋
广义之筋,指除人体骨关节之外的一切软组织;狭义之筋,专指肌腱和韧带。筋具有连属关节,联络形体,主司运动等功能。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的功能。筋和筋膜的功能是由肝所主,并由肝血濡养。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八会穴中,筋会阳陵泉。
-
八片锦
八片锦即八段锦,为小儿指纹形状及其伸延方向的各种类型的合称。如鱼刺形主惊风痰热;垂针形主伤风、泄泻;水字形主食积;乙字形主肝病惊风;环形主疳积吐逆;此外还有乱纹形、虫纹形,计八种,故名。见《四诊抉微》。
-
望苔色
望苔色即望舌苔之颜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苔及黑苔四种。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寒湿证;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
-
应针
应针指针刺相应的穴位。应:应合;应答;针:针刺。与“主针”相对。主针与应针对举。主:指主穴;针:指针刺。即针刺主穴之意。《医学入门》:“先下主针,后下应针。主针气已行,而后针应针。”
-
猬肉
《*辞典》:猬肉: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W iR u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反胃,胃脘痛,痔瘘。①《食疗本草》:主下焦弱,理胃气,令人能食。②《本草拾遗》:皮及肉主反胃,炙黄食之。③《本经逢原》:治反胃,胃脘痛。
-
五脏气
概述:五脏气:1.泛指五脏正常功能;泛指五脏正常功能·五脏气:五脏气为生理学名词。五脏气逆的主要特征·五脏气:五脏气为病证名。指五脏气指五脏气逆的主要特征。《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五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
音气
音气生理学名词。指发生声音的气力。声音的大小与肺脾肾三脏功能有关。肺主呼吸,脾主生气,肾主纳气。三脏之气盛,发出的气声洪亮;三脏气衰,则声音低微,气弱懒言。《灵枢·终始》:“音气益彰,耳目聪明。”
-
俞主体重节痛
俞主体重节痛指输穴善于治疗身体倦怠困重和关节疼痛。俞,指五输穴中的“输穴”。阴经俞穴属土,土主湿应肉;阳经俞穴属木,木主风应筋。身体困重多与湿有关,关节痛多与风和湿有关,故身重节痛多取输穴治疗。出《难经·六十八难》。
-
主气
主气为运气术语,指统管一年的正常季节性气候变化的气,也叫主时之气,分为六步,年年不变。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气所立之一岁,不同于一般历法从正月朔日起算的一岁,而是从上年十二月中之大寒日起算,至本年十二月大寒日为止,作为一岁。
-
赤脉翳
系指白睛赤丝血脉侵入黑睛,影响视力的证候。见《审视瑶函》。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棱骨痛,或脑顶痛,或半边头肿痛。治宜温散,用大青龙汤等。赤脉翳从下而上者,或从内眦出外者,皆属阳明,以阳明主里,其症多热,或便实。赤脉翳初从外眦入内者,为少阳主半表半里,治宜和解之,用小柴胡汤加减。
-
仓廪之官
仓廪之官为人体器官名。谷藏为仓,米仓为廪;仓廪,为贮藏粮食的仓库。故仓廪之官,指脾胃。喻脾胃有如粮食仓库,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供应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张景岳注:“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故皆为仓廪之官。”
-
尸
概述:尸:1.人死后的躯体;人死后的躯体·尸:尸指人死后的躯体。《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主·尸:尸即主。《外台秘要方·序》:“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
口形六态
指以口部外形的六种变化,作为辨证的参考。噤·口形六态:噤(口闭不开),主病实。僻·口形六态:僻(左右斜,口角缓急),主肝经风痰。撮·口形六态:撮(上下唇紧聚),主邪正交争,正虚邪盛。振·口形六态:振(寒栗鼓急,上下振摇),主阳气虚。动·口形六态:动(开合频繁)主胃气将绝。
-
面青
面青诊断学名词。系一种色诊。青为风之色,属肝。青而脱色,为惊恐;青而黑色,为寒痛;青而淡白,为虚风;青而带赤,为肝火;青赤晦滞,为郁火;小儿惊风,成人痉厥,每有青色出现,是为先兆。妇女痛经也可见青色。青色而光泽明润为有胃气,枯槁晦滞多属危重证候。《素问·脉要精微论》:“青欲如苍譬之泽,不欲如蓝。”
-
火位
火位为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张景岳注:“火之主气有二:春分后六十日有奇,少阴君火主之,二之气也;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少阳相火主之,三之气也。”
-
青纹
青纹诊断学名词。见《四诊抉微》。即小儿食指络脉色青。主惊,主痛,主抽搐。参诊指纹条。
-
四畏
四畏指用药对寒热温凉四种当旺之气,应当有所忌畏。如火热主令之时,应避免使用热性药物。《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
-
尚方待诏
尚方待诏古代医官名。系指宫庭内协助调理或待命调理皇帝及宫庭中其他成员之医药者。见《资治通鉴》卷二十六:汉宣帝神爵元年。“京兆尹张敞上疏谏曰:‘愿明主…斥远方土之虚语…’(此尚方,非作器物之尚方。
-
促脉
促脉为脉象之一。指脉来急促而有不规律的间歇的脉象。《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主阳盛热实,血气痰食停滞,亦主肿痛。《脉诀刊误》:“结、促者,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虽有止,非死脉也…”《诊家正眼》:“促因火亢,亦因物停。”
-
保生无忧散
《古今医鉴》卷十二处方当归、川芎、白芍、人参、白术、甘草、陈皮、神曲、麦芽、紫苏、诃子、枳壳。功能主治安胎益气,令子紧小无病。主滑胎。
-
林之瀚
林之瀚清代医家。字宪百,号慎庵,别号苕东逸老。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学理经验俱丰,遇名医则虚心求教。雍正元年(1723年)撰《四诊抉微》八卷,附《管窥附余》一卷。谓四诊为医家之首务,尤其强调望诊。附篇述原脉体用、浮脉主里须知、沉脉主表须知等,多有新见。另有《嗽证知原》一书。
-
肉
2.肥人的一种类型。肌肉司全身运动之组织。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而得,为脾所主。《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肌肉丰满与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皮肉不相离者,肉。”参肉人:肉人为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其皮肉结实,体型较大。
-
庚辛
庚辛天干纪日中的庚日和辛日。庚辛属金,在季为秋,与肺和大肠相应,故手太阴、阳明主庚辛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
-
安蛔丸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川椒、乌梅。功能主治理中安蛔。主摘录《金匮翼》卷七
-
木位
木位为运气术语,风木所主之位。《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木位之主,其写(泻)以酸,其补以辛。”王冰注:“木位春分前六十一日,初之气也。”
-
实脉
实脉为脉象之一。指寸关尺三部脉象浮、中、沉取均搏动有力的脉象。脉来去俱盛,轻按重按均应指有力。《脉经》:“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实脉主实证。多见于实热内结,停痰食积等。《校注图注脉诀》:“实者,阳也。主伏阳在内,脾虚不食,四体劳倦。”
-
玄感脉经
《玄感脉经》为书名。首篇主论诊脉部位、三部九候、七诊、寸口诊脉法。二篇分述诊脉之轻重缓急、呼吸至数,以及弦、浮、滑、实、革、动、沉、涩、紧、伏、濡、弱、迟、芤、牢、细、缓、虚、软、促、微、结、代等23种脉象与屋漏、雀啄、弹石、解索、虾游、鱼翔六种死脉。书中还首次提到头角是精识之主的医学理论。
-
五运六气详解
《五运六气详解》为运气著作,1卷。薛氏认为,研究运气学说,重要在于参天地阴阳之理,五行衰旺之机;指出治病不知五运六气,则如涉海问津。此书首论五运主年,次论六气司天,附南政北政。虽名详解,实揭其要,仅将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诸年之司天在泉、六气所主之天时民病分别予以阐论。
-
五常政大论篇
《五常政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张志聪注:“此篇论五运主岁,有平气、有太过、有不及,各主果、谷、虫、畜、草木、生物数、声、色、味、生长收藏,皆五行政令之常,故曰五常政大论。”文中还提出了热药凉服、凉药热服、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以及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
猕猴肉
《*辞典》:猕猴肉:出处:《证类本草》拼音名:M H uR u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的肉。性味:①《证类本草》:味酸,平,无毒。②《医林纂要》:甘酸,温。功能主治:《证类本箪》:主诸风劳,酿酒弥佳。为脯,主久疟。
-
推摩法
推摩法①小儿按摩法。《一得集·推摩法论》:“以手五指分主五脏,指尖属脏;本节属府。热清寒温,实泻虚补,分顺推逆,推左旋右,旋右推左,以定温清补泻之法,俱有下数,或三百或五百,不可乱推。又有揉以运气,掐以定惊。②推拿手法名。指用手掌边推边摩的推拿方法。
-
土位
土位为运气术语,湿土所主之位。《素问·至真要大论》:“土位之主,其写以苦,其补以甘。”王冰注:“土之位,秋分前六十一日,四之气也。”
-
审平
审平运气术语。指五运主岁中金岁平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何如而名?……金曰审平。”张景岳注:“金主杀伐,和则清宁,故曰审平,无妄刑也。”
-
魄汗
魄汗证名。肺藏魄。魄汗指肺经所出之汗。《素问注证发微》:“肺经内主藏魄,外主皮毛,故所出之汗,亦可谓之魄汗也。”一说魄,古通白。故魄汗亦作白汗。参见该条。
-
濡脉
濡脉为脉象之一。指浮而细软,轻取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的脉象。《脉经》:“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脉诀汇辨》:“濡者,即软之象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濡脉主诸虚,又主湿。多见于亡血伤阴或湿邪留滞之证。
-
救败求生汤
处方:人参2两,当归2两(酒洗),白术2两(土炒),九蒸熟地1两,山萸5钱(蒸),山药5钱(炒),枣仁5钱(生用),附子1分或1钱(自制)。功能主治:补气以回元阳,摄血以归神,生精而续命。主少妇产后半月,不慎房帏,血崩昏晕,目见鬼神。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
脉图特征参数
脉图特征参数指正常脉象图的特征性指标,是对脉图波形进行分析、判别的数据标准。常用的特征参数有:(1)上升支(VP)直立,无明显转折;(2)升支角度Lu为80°~(3)主波顶角(LP)圆滑或稍锐,角度在19°~(5)重搏波(D)明显,D波幅在3mm以下,波位多在降支中或下1/3段;(7)脉动周期时间u-u在0.61s~
-
降补汤
别名:降补丹处方:熟地1两,元参1两,麦冬1两,甘菊花5钱,生地5钱,车前子2钱,人参3钱,沙参5钱,地骨皮5钱。功能主治:降胃火,补肾水。用法用量:降补丹(《中国医学大辞典》)。摘录:《傅青主男女科》
-
肝肾兼资汤
处方:熟地1两,当归1两,白芍2钱,黑栀1钱,山萸5钱,白芥子3钱,甘草3钱。功能主治:平肝补肾。主胁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男女科》
-
初之气
初之气运气术语。每年主时六气的第一气。《素问·六微旨大论》:“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为厥阴风木之气,主春分前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亦即由大寒至春分,包括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参主气条。
-
白苔
白苔是指舌苔为白色的舌象。正常的白苔是胃气所生,薄薄平铺于舌的中部和根部,颗粒均匀,干润适中,舌色如常。病变的白苔主风寒湿邪,主表证,一般证情尚轻;又根据舌苔的厚薄干湿,舌质的红淡以及兼证的不同,而有寒热虚实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