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⑤维A酸能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砷剂能诱导其凋亡;而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的转基因小鼠才发生类似人类的APL;M3b(细颗粒型):胞质中嗜苯胺蓝颗粒细小,而密集分布。30%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但停药后1~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s)调节。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
完全缓解的APL临床路径:一、完全缓解的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标准住院日为28天内。Ara-C1-2g m-2,q12h×3d。3.对于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输注相应血液制品。3.若腰穿后脑脊液检查显示存在白血病神经系统侵犯,建议隔日腰穿鞘注化疗药物直至脑脊液检查正常,同时退出此途径,进入相关途径。
-
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
基本信息:《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印发。③ATRA+亚砷酸或口服砷剂。融合基因阳性者4周内复查,复查阴性者进入维持治疗;:1.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
阿利新蓝染色
概述:细胞化学染色是形态学与化学或生物化学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技术。正常值:粒细胞系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呈中度阳性,成熟中性粒细胞则为弱阳性或阴性反应。单核细胞阳性反应应表现为胞质边缘染成蓝色。化验结果临床意义: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和Auer小体呈强阳性反应,有助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
阿辛蓝染色
概述:细胞化学染色是形态学与化学或生物化学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技术。正常值:粒细胞系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呈中度阳性,成熟中性粒细胞则为弱阳性或阴性反应。单核细胞阳性反应应表现为胞质边缘染成蓝色。化验结果临床意义: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和Auer小体呈强阳性反应,有助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
胶体铁染色
概述:在pH2.0条件下,细胞内游离的酸性基团对胶体铁有亲和力,再与酸性亚铁氰化钾作用,胞质内的酸性粘多糖所在部位可发生普鲁士蓝反应,被显示为蓝色。正常值:粒细胞系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及以后各阶段细胞多为阳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幼红细胞等均呈阴性反应。相关疾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骨髓粒细胞系统
概述:粒细胞系除观察增生程度及各阶段细胞比值外,同时观察胞体的大小(如巨幼样变等),胞核的形态、成熟度(有无Pelger形核、核出芽、分叶过多、核溶解等),胞浆有无颗粒异常、空泡、吞噬物等,嗜酸、嗜碱性粒细胞的比值和有无形态异常。3.9%)中性粒细胞:中幼:0.022~21.2%)嗜酸性粒细胞:中幼:0~
-
完全缓解的APL临床路径
一、完全缓解的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标准住院日为28天内。1.感染防治:发热患者建议立即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使用抗菌药物,可选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炎治疗;2.若腰穿后脑脊液检查示存在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建议隔日腰穿鞘注化疗药物直至脑脊液检查正常,同时退出此途径,进入相关途径。
-
初治APL临床路径
一、初治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标准住院日为40天内。有明确脏器感染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及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选用相应抗菌药物。3.对于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输注相应血液制品。3.成分输血:适用于Hb﹤80g/L,PLT﹤30×109/L或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分别输浓缩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
-
黄世林
黄世林潜心钻研中医药基础理论,致力于中医血液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包括:ABMT补骨脂素体外净化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抗白血病作用机理的研究、海边防部队缺铁性贫血与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干预性治疗模式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清瘟解毒方主治方案的研究。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路径(2009年版)
:根据《邓家栋临床血液学》(邓家栋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和《美国血液学会关于ITP的指南》(Blood,1996,88(1):3-40),《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可常规剂量或短疗程大剂量给药。(2)输注血小板。3.骨髓形态学检查。
-
维甲酸综合症
维甲酸综合征维甲酸综合征(reti-noicacidsyndrome,RAS)为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综合征的简称,是维甲酸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亦称AML-M3型)时发生的最严重并发症。ATRA的其他不良反应有头痛、颅内压增高、骨痛、肝肾功损害、皮肤与口唇干燥、阴囊皮炎溃疡等。
-
全反式维甲酸综合症
全反式维甲酸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综合症的简称为维甲酸综合症(reti-noicacidsyndrome,RAS),是维甲酸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亦称AML-M3型)时发生的最严重并发症。ATRA的其他不良反应有头痛、颅内压增高、骨痛、肝肾功损害、皮肤与口唇干燥、阴囊皮炎溃疡等。
-
急性白血症
3、M3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非幼红细胞的>30%,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又分二亚型;M5a未分化型,骨髓原始单核细胞占非系细胞的≥80%。二、免疫学分型(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免疫标志分为非T细胞型和T细胞型。
-
柴捆细胞
柴捆细胞(faggotcell)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AML,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30%一90%(NEC),原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增加。早幼粒细胞特点为细胞大小不一,胞核常不规则,染色质粗细不等,核仁常被嗜天青颗粒所覆盖而不清。根据胞质中颗粒粗细不同可分为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