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压增高
3.视神经乳头水肿这是颅内匝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5.其他症状和体征头晕、猝倒,张。脑疝发生后,移位脑组织被挤进小脑幕裂孔、硬脑膜裂隙或枕骨大孔中.压迫脑干,产生一系列危急症状。不能进食的病人应予补液,补液量应以维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为度,补液过多可促使颅内压增高恶化。④呋塞米(速尿)20—40mg,每日3次;
-
颅内高压综合征
所以,颅内压的生理调节是通过脑脊液、脑血流、脑组织及颅腔的体积相应缩减或增加来实现的。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腰椎穿刺有促使脑疝发生的危险,对于临床怀疑颅内压增高,而其他检查又无阳性发现者,在无后颅窝体征或颈项强直时,可以考虑慎重进行,应在给予脱水剂后进行腰穿密闭测压为妥。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
-
侧脑室肿瘤
常见者有脑膜瘤、室管膜瘤、脉络膜乳头状瘤及上皮样囊肿,其中以脑膜瘤为最多。颅咽管瘤典型的颅骨X线平片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的征象,鞍内或鞍上显示有点状的钙化,并可联合成片,蝶鞍呈球形或盆形扩大。成年人只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而无头颅增大;脑室或气脑造影显示脑室系统扩大。
-
第三脑室肿瘤
由第三脑室外突入第三脑室内生长的肿瘤,除有因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颅内压增高外,还具有其原发部位脑组织受侵犯所产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以及其所特有的X线征象。X线颅骨平片常可见松果体钙化增大,脑室造影显示侧及室扩大,第三脑室后都充盈缺损和中脑导水管前移,脑血管造影可见大及大静脉抬高。
-
脑蛛网膜炎
疾病别名浆液性脑膜炎,粘连性蛛网膜炎,假性脑瘤,良性颅内压增高症,Borries综合征,pseudotumorcerebri,adhesivearachnoiditis,hydromeningitis,meningitisserosa,Borriessyndrome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蛛网膜炎系指脑或脊髓的蛛网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组织反应,以蛛网膜的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为主要特征。
-
良性颅内高压症
疾病别名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症,假脑瘤症,良性颅内高血压,primaryintracranialHypertension,pseudocerebritumor疾病代码ICD:G93.2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良性颅内高压症(benignintracranialhypertension),又称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症(primaryintracranialhypertension),假脑瘤症(pseudocerebritumor),以颅内压增高为特征。
-
脑脊液压力测定
2.临床判断(1)颅内压增高: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高于1.96kPa(200mmH2O)时为颅内压增高。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增高粘度增大,枕骨大孔疝形成时,脑脊液波动消失。注意事项:1.压力测定一定要在病人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压力测定值会偏高。
-
第三脑室症状群
鉴别诊断:(一)第三脑室肿瘤(tumorofthirdventricle)由于肿瘤的阻塞,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产生颅内压增高,常见突发头痛、嗜睡、呕吐、意识障碍,且缓解迅速,反复发作。(二)第三脑室粘液囊肿(colloidcystofthirdventride)本病发展较慢,常经数年演进,仍未出现压迫症状。脑室造影见第三脑室明显的图形缺损。
-
先天性肿瘤
概述:先天性肿瘤可分颅咽管瘤、上皮样瘤和生殖细胞瘤,其中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生殖细胞瘤亦称非典型畸胎瘤,过去通称为松果体瘤。肿瘤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后压迫小脑上蚓部及结合臂时,则产生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等,肿瘤位于鞍上者可产生视交叉、视神经受压症状,出现偏盲、视神经原发性萎缩、视力减退等。
-
颅内转移瘤
概述颅内转移瘤(IntracranialMetastaticTumors)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癌瘤、肉瘤及黑色素瘤均可转移至颅内。脑单发转移瘤,一般状况较好,原发瘤已切除,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者,可作肿瘤切除术。待颅内压增高缓解后,再作原发瘤切除术。可予卡氮芥、环己亚硝脲及根据原发肿瘤类型选用抗癌药物。
-
急性脑疝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急诊科疾病概述: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内的压力高于邻近分腔,脑组织从同比区问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脑疝。2.枕骨大孔疝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被堵塞,颅内压增高,病人剧烈头痛。常见病因有:(1)外伤所致各种颅内血肿,如硬膜外面肿、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
-
颅内黑色素瘤
3.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临床上凡病程短,颅内压增高症状发展快,CT及MRI检查明显占位效应,体表或内脏有黑色素瘤手术史,应想到颅内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流行病学:体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大约是1.8/10万,约半数可向颅内转移,成为继发性颅内黑色素瘤。
-
腰池穿刺术
操作名称腰池穿刺术适应症1、诊断方面①需采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免疫学、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协助诊断者;3、颅内压增高疑为炎性脑水肿所致者,可在腰穿前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然后再穿刺。2、腰背痛及神经根痛因穿刺针损伤神经根而引起的神经根痛苦或者腰背部痛。
-
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护理常规护理措施1.卧位颅内压增高和颅脑手术后清醒患者,取头高位(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休克患者取平卧位。(3)眼的护理:昏迷和面神经损伤患者眼睑闭合困难,三叉神经第一支损伤患者角膜感觉消失,均易发生角膜溃疡,可用蝶形胶布或上睑皮下注空气使眼睑闭合,亦可用眼罩、风镜或凡士林纱布护眼。
-
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2.慢性颅内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至晚期可出现脑疝。部分病人以精神症状较为突出或以局灶性脑症状为主。3.头部X线摄片多显示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少数可见血肿钙化征象。
-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
血管亦有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致脑梗死。380mmH2O),极少数超过4.9kPa(500mmH2O)者,晚期因炎性粘连、椎管梗阻而压力偏低。少数由急性粟粒型结核引起的结脑,早期脑脊液即轻度混浊,白细胞数可达1000×10E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一般涂片阳性率15%~流行病学本病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老年人并不常见但病死率较高。
-
颅内压增高综合症
概述:凡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颅内容积增加,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超过1.92kpa,即为颅内压增高,若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视乳头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时,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三种内容物中,脑组织体积最大,但对容积代偿所起的作用最小,主要靠压缩脑脊液和脑血流量来维持正常颅内压。
-
蝶骨嵴中1/3与外1/3脑膜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蝶骨嵴中1/3与外1/3脑膜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颅底肿瘤手术/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ICD编码:01.5113概述:蝶骨嵴是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4%。此部位肿瘤,尤其是扁平形者,经常伴有颅骨增生,蝶骨大翼骨质增生时,颞窝呈现骨性隆起,蝶骨嵴外侧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可伸入肿瘤基底。
-
急性及亚急性脑内血肿
概述:外伤性脑内血肿绝大多数均属急性,少数为亚急性,特别是位于额、颞前份和底部的浅层脑内血肿,往往与脑挫裂伤及硬脑膜下血肿相伴发,临床表现急促。手术方法多采用骨窗或骨瓣开颅术,于清除硬脑膜下血肿及挫碎糜烂脑组织后,应随即探查额、颞叶脑内血肿,予以清除。嗣后,至2~
-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5日《关于印发颅骨凹陷性骨折等神经外科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75号)印发。(3)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者。3.术后用药:抗菌药物、脱水药,酌情应用预防性抗癫痫药及激素。4.每2-3天手术切口换药一次。
-
脑蛛网膜炎及囊肿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脑蛛网膜炎系指脑或脊髓的蛛网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组织反应,以蛛网膜的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为主要特征。(2)颞肌下减压术:适用于大脑半球蛛网膜炎,伴有颅内压增高。(3)颅后窝粘连剥离或蚓部造口术:手术将中孔粘连剥开或切除囊肿。
-
急性脑内血肿
额叶、颞叶血肿多因合并严重脑挫伤或硬膜下血肿,多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意识障碍,而缺少定位症状与体征。此外,迟发性脑内血肿是迟发性血肿较多见者,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应作CT复查。手术方法多采用骨窗或骨瓣开颅术,于清除硬脑膜下血肿及挫碎糜烂脑组织后,应随即探查额、颞叶脑内血肿,予以清除。
-
松果体细胞瘤
3.内分泌症状内分泌症状表现为性征发育停滞或不发育,正常松果体腺可分泌褪黑激素,它可抑制腺垂体的功能,降低腺垂体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和减少其分泌,而儿童及青春前期松果体的功能表现活跃,因而抑制了性征的过早发育,至青春期时松果体逐渐退化使得性征发育成熟。
-
鞍上胚胎细胞瘤
鞍上生殖细胞瘤的并发症:视力视野障碍,尿崩症,生长发育迟缓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由于此类肿瘤易发生蛛网膜下腔播散转移,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相关药品:长春新碱、卡铂、甲氨蝶呤、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氧相关检查: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
-
鞍上生殖细胞瘤
鞍上生殖细胞瘤的并发症:视力视野障碍,尿崩症,生长发育迟缓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由于此类肿瘤易发生蛛网膜下腔播散转移,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相关药品:长春新碱、卡铂、甲氨蝶呤、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氧相关检查: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
-
先天性脑积水
概述:脑脊髓液循环与分泌吸收障碍,过多的脑脊液积于脑室内,或在颅内蛛网膜下腔积存,称为脑积水。婴幼儿骨缝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头颅可以发生代偿性扩大,故在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不明显。严重脑积水如头围超过50cm、大脑皮质萎缩厚度在1cm以下,已合并有严重功能障碍及畸形者,手术疗效不佳。
-
鞍上胚胎组织瘤
鞍上生殖细胞瘤的并发症:视力视野障碍,尿崩症,生长发育迟缓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由于此类肿瘤易发生蛛网膜下腔播散转移,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相关药品:长春新碱、卡铂、甲氨蝶呤、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氧相关检查: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
-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4.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新发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应当立即复查头颅CT,并重新评价手术指征。
-
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临床路径(2019年版)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操作名称: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概述: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包括脑脊液压力测定、奎肯试验(Queckenstedt)和压腹试验。5.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①脉压带压迫法:在病人颈部扎以血压表的脉压带后,读出腰穿初压后,使脉压带充气至2.7kPa(20mmHg),每5s观察一次压力上升情况,至压力不再上升为止;提示椎管通畅。
-
脑膜瘤
成年较多,老年与儿童较少,婴幼儿更少。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颅骨平片,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在CT扫描图像上,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在颅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
-
Stookey试验
操作名称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斯图基(Stookey)试验适应症检查椎管内下胸段及腰、骶段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5、穿刺过程中如出现脑疝症状时,如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吸节律改变,应立即停止放液。6、腰池穿刺后,尤对颅内压增高者,术后12-24h应注意观察意识情况、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和肢体运动等变化。
-
斯图基试验
操作名称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斯图基(Stookey)试验适应症检查椎管内下胸段及腰、骶段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5、穿刺过程中如出现脑疝症状时,如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吸节律改变,应立即停止放液。6、腰池穿刺后,尤对颅内压增高者,术后12-24h应注意观察意识情况、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和肢体运动等变化。
-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脓肿
疾病病因:耳源性脑脓肿由中耳炎播散而来,其他大多先形成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或乙状窦周围脓肿,乙状窦脓肿,以后再侵入脑组织,化脓性迷路炎经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或内耳道向颅内发展引起的脑脓肿多为小脑脓肿。3、脓肿诊断性穿刺除钻颅穿刺探查外,尚可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经乳突术腔作诊断性穿刺。
-
火器性颅脑损伤
颅内多有碎骨片或枪弹存留,伤区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发弹道血肿的机会多,属重型伤,通常将穿通伤又分为:(1)盲管伤:只有入口而无出口,在颅内入口附近常有碎骨片与异物,金属异物存留在颅内,多位于伤道的最远端,局部脑挫裂伤较严重。下列情况硬脑膜不予缝合修补,而需行减压术:①清创不彻底;
-
中枢神经细胞瘤
病理学方面,肿瘤主要部分位于侧脑室内,边界清楚,部分附着侧脑室壁,可起源于透明膈和胼胝体,也可与额叶附着或侵蚀额叶,随着肿瘤生长可向第三脑室阻塞中脑导水管或进入第四脑室,肿瘤阻塞室间孔,第三脑室或中脑导水管时均可引起脑室扩大,产生梗阻性脑积水。
-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颅内静脉窦及静脉均可形成血栓,是脑血管疾病的另一大类。按病理性质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CSF细胞数增高。如血栓扩展至上矢状窦等,颅内压增高更明显,出现昏迷、瘫痪和癫痫发作。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产褥期、脱水和血液病等,起病突然,出现发热、痫性发作和轻偏瘫。
-
生殖细胞瘤
3.内分泌症状性早熟及巨生殖器为本病突出的内分泌症状,因此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松果体细胞瘤周边可有钙化,注药后可有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有时神经影像上不易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区别,但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无性别倾向,平均年龄较生殖细胞瘤者大(多在20岁以上)。分流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性脑积水,术后辅以放疗。
-
颅缝早闭
狭颅症是指婴幼儿的颅缝过早闭合,限制头颅的扩大而使颅骨变形并导致脑功能障碍,又称颅缝早闭或颅缝骨化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颅变形、颅内压增高、智力发育障碍和眼部症状。诊断依据1.患儿生后出现头颅变形伴颅内压增高、智力发育障碍和分离性斜视。使用神经营养药促进脑细胞康复。3.对症治疗。
-
颅缝骨化症
狭颅症是指婴幼儿的颅缝过早闭合,限制头颅的扩大而使颅骨变形并导致脑功能障碍,又称颅缝早闭或颅缝骨化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颅变形、颅内压增高、智力发育障碍和眼部症状。诊断依据1.患儿生后出现头颅变形伴颅内压增高、智力发育障碍和分离性斜视。使用神经营养药促进脑细胞康复。3.对症治疗。
-
狭颅症
狭颅症是指婴幼儿的颅缝过早闭合,限制头颅的扩大而使颅骨变形并导致脑功能障碍,又称颅缝早闭或颅缝骨化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颅变形、颅内压增高、智力发育障碍和眼部症状。诊断依据1.患儿生后出现头颅变形伴颅内压增高、智力发育障碍和分离性斜视。使用神经营养药促进脑细胞康复。3.对症治疗。
-
脊柱裂脊膜膨出切除和修补术
手术名称:脊柱裂脊膜膨出切除和修补术别名:脊柱裂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分类: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先天性畸形手术ICD编码:03.5101概述:脊柱裂通常表现为棘突及椎板缺损,偶伴有椎体与椎间孔的发育畸形,有显性和隐性二大类。若囊颈较为宽大者,在切除囊壁后宜进行紧密、连续缝合(图4.18.1-5),以防止术后并发脑脊液漏。
-
三叉神经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
(2)临近结构受侵犯表现:包括颅神经、脑干、小脑受压迫产生的症状,如肿瘤位于颅后窝者可逐渐出现复视、周围性面肌麻痹和进行性耳聋,晚期可有小脑症状、颅内压增高和后组颅神经症状;4.术中用药:激素、脱水药、抗菌药物。8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头颅CT或MRI扫描,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
-
腰椎穿刺术
操作名称:腰椎穿刺术概述:腰椎穿刺术是肿瘤学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治疗技术。4.颅内占位性病变,已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或脑疝症象者禁忌穿刺。5.脑脊液流出后,立即接上测压管测压并记录脑脊液压力数,即脑脊液的初压。如果压迫一侧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上升,称为动力试验阴性,提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
-
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5日《关于印发颅骨凹陷性骨折等神经外科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75号)印发。2.辅助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骨折部位切线位平片,后者可显示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脱水药。
-
脑型并殖吸虫手术
手术名称:脑型肺吸虫手术别名:脑型并殖吸虫手术分类:神经外科/脑寄生虫病手术ICD编码:01.5927概述:肺吸虫(paragonimus)又称并殖吸虫,人类是肺吸虫的终末宿主。禁忌症:1.脑症状虽较严重,但颅内压不高,CT证实占位效应不显著,且伴有肺部症状如胸痛、咯血和痰中虫卵阳性。3.广泛性脑萎缩性病变。
-
脑血吸虫病
概述:脑血吸虫病系血吸虫卵经血液循环沉积于脑组织引起病变的一种脑寄生虫病。主要为中毒反应与变态反应引起的脑水肿、急性脑炎或脑脊髓炎,突发高热、头痛、精神异常、痉挛发作、瘫痪、大小便失禁及意识障碍等,还可伴有咳嗽、咯血、腹泻、荨麻诊、肝脾肿大,脑脊液压力、蛋白含量、白细胞数均增高。
-
蝶骨嵴内1/3脑膜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蝶骨嵴内1/3脑膜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颅底肿瘤手术/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ICD编码:01.5114概述:蝶骨嵴是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4%。残留于蝶骨嵴、小翼部位的肿瘤组织以电凝处理。3.牵拉脑组织过度或损伤下丘脑,可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偏瘫或高热与昏迷。
-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5日《关于印发颅骨凹陷性骨折等神经外科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75号)印发。:1.第一诊断符合ICD-10:S06.501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编码。3.术后用药:抗菌药物、脱水药,酌情应用预防性抗癫痫药及激素。
-
脊柱裂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
手术名称:脊柱裂脊膜膨出切除和修补术别名:脊柱裂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分类: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先天性畸形手术ICD编码:03.5101概述:脊柱裂通常表现为棘突及椎板缺损,偶伴有椎体与椎间孔的发育畸形,有显性和隐性二大类。若囊颈较为宽大者,在切除囊壁后宜进行紧密、连续缝合(图4.18.1-5),以防止术后并发脑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