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蝈蝈
《全国中草药汇编》:蝈蝈:拼音名:GuōGuō别名:螽斯、聒聒儿、郊游子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Gampsocleisbuergeri;捕捉后用白酒喷死,即时晒干或烘干备用。生境分布:南北各地。功能主治:解毒,行水,止痛。主治中耳炎,水肿及腰腿疼痛。3个,瓦上焙焦,研面,吹耳内或黄酒冲服。
-
刺瓜米草
《*辞典》:刺瓜米草: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C GuāMǐCǎo别名:刺梭罗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原形态:灌木,茎枝均具针刺。叶互生,硬革质,有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2~伞形花序腋生。生境分布:生于阴山岩缝。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驱风。治风湿性关节炎,小便赤。
-
桂木
拼音名:Gu M 别名:狗果树、白桂木、大叶胭脂来源:桑科桂木属植物桂木ArtocarpuslingnanensisMerr.,以果、根入药。性味:果:甘、酸,平。功能主治:果: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鼻衄,吐血,咽喉肿痛。根:健胃行气,活血祛风。用于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1两,水煎服。
-
刺果卫矛
《*辞典》:刺果卫矛: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C GuǒW iM o别名:扣子花、岩风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长刺卫矛的根。叶对生,薄革质,披针形,长8~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浅锯齿,侧脉在叶基3出状,在叶面下陷;聚伞花序3~雄蕊具锥形花丝。生境分布:生于密林潮湿岩缝中。性味:辛,温。治风湿疼痛,劳伤。
-
大管
拼音名:D Guǎn别名:野黄皮、白骨走马、鸡卵黄、山黄皮来源:芸香科大管Micromelumfalcatum(Lour.)Tanaka,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散瘀行气,止痛,活血。主治毒蛇咬伤,胸痹,跌打扭伤。4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大果琉璃草
拼音名:D GuǒLi L Cǎo别名:展枝倒提壶、大赖毛子来源:紫草科大果琉璃草CynoglossumdivaricatumSteph.,以根入药。生境分布:辽宁、吉林、华北、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性味:淡,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扁桃体炎,疮疖痈肿。5钱,水煎服,每日2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瓜馥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瓜馥木:拼音名:GuāF M 别名:毛瓜馥木、钻山风、铁牛钻石、香藤来源:番荔枝科瓜馥木Fissistigmaoldhami(Hemsl.)Merr.,以根入药。生境分布:西南各省。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镇痛。主治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跌打损伤。
-
地贵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贵草:拼音名:D Gu Cǎo来源:茜草科地贵草OphiorrhizasuccirubraKing,以根入药。生境分布:贵州。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舒筋活络。主治风湿疼痛。用法用量:0.5~
-
地贵草根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D Gu CǎoGēn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滇桂蛇根草的根。原形态:滇桂蛇根草,又名:地贵草。单叶对生,具短柄,无托叶,叶片披针形,长5~花为伞房花序式的聚伞花序;雄蕊5,互生于花冠上;子房下位。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旁。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治风湿劳伤,周身疼痛。
-
地血香果
《*辞典》:地血香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D Xu XiānɡGuǒ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果实。夏、秋采收。功能主治:强心补肾,止咳祛痰。治肾虚腰痛,气管、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
-
丁癸草根
《*辞典》:丁癸草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īnɡGuǐCǎoGēn来源:豆科植物丁癸草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气浮肿,瘰疬。治疔疮,亦治蛇伤。③《岭南采药录》:治瘰疬。(《本草求原》)④治毒蛇咬防:鲜丁癸草根或全草,捣绞汁内服一小杯,渣敷患处,六小时后,再服再敷。
-
鹅观草
拼音名: GuānCǎo别名:茅草箭、茅灵芝来源:禾本科鹅观草RoegneriakamojiOhw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除新疆、青海、西藏外,遍布全国各地。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镇痛。主治咳嗽痰中带血,风丹,劳伤疼痛。用法用量:1两,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番木瓜叶
《*辞典》:番木瓜叶:出处:《中国树木分类学》拼音名:FānM GuāY 来源: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叶。化学成份:叶含番木瓜碱、ψ-番木瓜碱、维生素E_36毫克%。功能主治:捣碎可敷溃疡或消肿。摘录:《*辞典》
-
蜂糖罐
拼音名:FēnɡT nɡGu n别名:蜜糖罐、蜂糖花、蜜桶花、猫花来源:玄参科来江藤属植物来江藤BrandisiahanceiHook.f.,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用于骨髓炎,骨膜炎,黄疸型肝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5钱,水煎或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大夜关门根
《*辞典》:大夜关门根: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Y GuānM n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脉叶羊蹄甲的根。性味:性温,味辛甘酸微苦。功能主治:止血,镇咳,补肾气。附方:①治血崩:大夜关门根一两。②治咳嗽:大夜关门根五钱。③治遗精,滑精:大夜关门根、阳雀花根各五钱,煎水服或炖肉吃。
-
拐枣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拐枣七:拼音名:GuǎiZǎoQī别名:大叶老鼠七、乌筋七来源:罂粟科荷青花属植物荷青花Hylomeconjaponica(Thunb.)PrantletKundig(H.vernalisMaxim.),以根入药。夏秋采挖,阴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水煎服或泡酒服。
-
鹳肉
《*辞典》:鹳肉:出处:《河北中医药集锦》拼音名:Gu nR u来源:为鹳科动物白鹳的肉。功能主治:《河北中医药集锦》:治干血痨,经血不来,身痛发烧,喘咳。捞鱼鹳一只,煮熟连汤吃。摘录:《*辞典》
-
光亮密网蕨
拼音名:GuānɡLi nɡM WǎnɡJu 别名:绿爬山虎、大蕨菜、猪毛蕨、青竹标来源:蕨类水龙骨科光亮密网蕨Phymatodeslucida(Roxb.)Ching,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涩,温。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接骨,消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调酒外敷或配方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光叶巴豆树
拼音名:GuānɡY BāD uSh 别名:抱龙(傣)来源:大戟科光叶巴豆树CrotonlaevigatusVahl,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退热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疟疾,胃痛。5钱,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光叶山黄麻
《*辞典》:光叶山黄麻: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GuānɡY ShānHu nɡM 别名:硬壳朗、滑朗树来源:为榆科植物光叶山黄麻的根皮。卵状披针形,长5~萼片5,直立;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边或沟旁。性味:性平,甘微酸。功能主治:健脾利水,化瘀生新。②接骨:硬壳朗、月季花根各等分,捣绒,炒热包敷患处。
-
桄榔面
《*辞典》:桄榔面: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GuānɡL nɡMi n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桄榔树干髓部的淀粉。将树干割断,去皮,取髓部晒干,磨粉。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海药本草》:作饼炙食,补益虚羸乏损、腰脚无力。
-
广东耳草
拼音名:GuǎnɡDōnɡěrCǎo别名:甜草来源:茜草科广东耳草Hedyotiscantonensis[OldenlandiacantonensisHow],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江西、广东。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黄疸型肝炎:广东耳草、兰香草、虎刺根、猪肝各2两,水炖,服汤食肝。外用治外伤出血:广东耳草叶、山胡椒叶各适量,晒干研末,麻油调擦。
-
广东万年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广东万年青:拼音名:GuǎnɡDōnɡW nNi nQīnɡ别名:大叶万年青、井干草来源:天南星科亮丝草属植物广东万年青AglaonemamodestumSchott,以全草或根、叶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狗咬伤,蛇咬伤,咽喉肿痛,尿道炎,肠炎,肺热咳嗽。外用治痈疮肿毒,小儿脱肛。
-
龟胆汁
《*辞典》:龟胆汁:出处:《纲目》拼音名:GuīDǎnZhī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胆汁。原形态:形态详"龟版"条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点之。"摘录:《*辞典》
-
龟胶
拼音名:GuīJiāo别名:龟板胶、龟甲胶、金龟胶、水龟胶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龟科金龟Geoclemysreevesii(Gray);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微咸,平。功能主治:养阴补肾,潜阳止血。主治年老衰弱,肾虚腰痛及男女贫血等症。3钱,作丸剂。注意:阳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龟血
《*辞典》:龟血:出处:《药性论》拼音名:GuīXu 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血。原形态:形态详龟版条性味:《纲目》:咸,寒,无毒。功能主治:①《药性论》:治脱肛。②《纲目》:治打扑损伤,和酒饮之。仍捣生龟肉涂之。
-
鬼笔
《*辞典》:鬼笔: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GuǐBǐ别名:朝生暮落花、狗溺台(《本草拾遗》)。原形态:子实体发生之初,为卵圆形,长径约2厘米,白色柔软,有弹力,内部发达时,则外皮破裂,抽出条柄,高10~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疽、匿、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
-
鬼臼叶
出处:《纲目》拼音名:GuǐJi Y 别名:八角莲叶(《福建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叶。原形态:形态详鬼臼条功能主治:治哮喘,背痈溃烂。附方:①治哮喘:八角莲鲜叶一两,柿饼二个。水煎调红糖服。(《福建中草药》)②治背痈溃烂:八角莲鲜叶用针密刺细孔,以米汤泡软,贴患处,日换二次。
-
贵州追风散
拼音名:Gu ZhōuZhuīFēnɡS n别名:公黄珠子、马比木来源:茶茱萸科贵州追风散Nothapodyteapittosporoides(Oliv.)Sleam.[MappiapittosporoidesOliv.],以根皮入药。生境分布:贵州。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散寒。主治浮肿,小儿疝气,关节疼痛。5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桂花露
《*辞典》:桂花露: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Gu HuāL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性味:《纲目拾遗》:味微苦。功能主治:疏肝理气,醒脾开胃。治龈胀,牙痛,咽干,口燥,口臭。②《纲目拾遗》:明目疏肝,止口臭。③《中国医学大辞典》:醒脾,开胃,理气,宽胸,平肝,化痰。
-
刺果甘草
拼音名:C GuǒGānCǎo别名:胡苍耳、马狼秆、马狼柴、狗甘草来源: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pallidifloraMaxim.,以根及果实入药。果秋冬成熟后采,均晒干。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果序:催乳。根:杀虫。外用治阴道滴虫病。根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桂子
《*辞典》:桂子: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Gu Zǐ别名:天竺桂实(《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性味:辛甘,温。①《药性考》:甘辛。②《纲目拾遗》:性温,味辛。功能主治:①《药性考》:温中,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止哕。②《纲目拾遗》:胃脘寒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鳜鱼胆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附方:治小儿、大人一切骨鲠或竹木签刺喉中不下:腊月中取鳜鱼胆,悬北檐下令干,每有鱼鲠,即取一皂子许,以酒煎化温呷,若得逆便吐,骨即随顽涎出,若未吐,更吃温酒,但以吐为妙,酒即随性量力也。若卒求鳜鱼不得,蠡鱼、鲩鱼、鲫鱼(胆)俱可,腊月收之甚佳。
-
锅铲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锅铲叶:拼音名:GuōChǎnY 别名:半截叶来源: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铲叶西番莲PassiflorawilsoniiHem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性味:微苦,温。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散瘀活血。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疟疾,痰阻,蛔虫病;外用治骨折。外用适量,鲜根捣烂敷患处。
-
垂果南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垂果南芥:拼音名:Chu GuǒN nJi 来源:十字花科垂果南芥ArabispendulaL.,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内蒙古、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疮疡肿毒。用法用量:1~3钱,水煎服。
-
过江龙子
《*辞典》:过江龙子: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Gu JiānɡL nɡZǐ别名:木腰子(《生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九龙藤的种子。冬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九龙藤条。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活血散瘀。①《岭南采药录》:止气痛,理跌打伤,去瘀生新。②《生草药手册》:妇科消郁气痛,肝胃痛。
-
过山蕨
拼音名:Gu ShānJu 别名:马蹬草、过桥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过山蕨CamptosorussibiricusRup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山东、江苏。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凉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子宫出血。1.5钱,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过山消
拼音名:Gu ShānXiāo别名:少花信筒子、开喉箭来源:紫金牛科过山消Embeliapaucifloravar.blinii(Leveille)Walker,以根入药。生境分布:贵州。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祛痰,解毒,行血消肿。扁桃体炎:根少许,含口内慢咽。治炭疽或红丝疔:根适量,捣烂包患处;又以根2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过山消根
《*辞典》:过山消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Gu ShānXiāoGēn别名:开喉箭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狭叶少花酸藤子的根。生境分布:多生于高山丛林石缝中。性味:性凉,味辛微苦。功能主治:祛痰解毒,行血消肿。附方:①治喉蛾:过山消根少许,含口内慢咽。②治炭疽或红丝疔:过山消根捣烂敷;
-
栝楼茎叶
出处:《别录》拼音名:GuāL uJīnɡY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茎叶。性味:《纲目》:酸,寒,无毒。功能主治:《别录》:疗中热伤暑。各家论述:《本草正义》:瓜蒌茎叶治中热伤暑,以其清芬凉爽,故善涤暑。亦犹孙真人所谓季夏之间,困乏无力,宜服五味子汤以收耗散之气,使人精神顿加也。
-
旱冬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旱冬瓜:拼音名:H nDōnɡGuā别名:冬瓜树、蒙自桤木、水冬瓜来源:桦木科旱冬瓜AlnusnepalensisD.Don,以树皮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止泻,消炎,接骨。主治腹泻,痢疾,鼻衄,骨折,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两,水煎服或配伍。
-
红鬼笔
拼音名:H nɡGuǐBǐ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红鬼笔Phallusrubicundus(Boss.)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竹林内地上、田野及草丛中。炮制:采摘后用水冲洗掉菌盖表面粘臭的孢体,晒干后备用。用法用量:焙干或晒干后研末和麻油调成膏涂抹,或干末直接涂抹。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果冬青
《*辞典》:红果冬青: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nɡGuǒDōnɡQīnɡ别名:野白蜡叶来源:为冬青科植物红果冬青的叶。小枝无毛。叶互生,革质,叶片披针形。花4数,单性,雌雄异株。浆果状核果,呈球形,簇生,红色。生境分布:生于村庄附近。性味:性凉,味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烫伤、火伤,小儿头疮。
-
红果冬青根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nɡGuǒDōnɡQīnɡGēn来源:为冬青科植物红果冬青的根。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活血止痛。附方:治劳伤疼痛:红果冬青根、淫羊藿各五钱,大风藤三钱,泡酒服。摘录:《*辞典》
-
猴樟果
《*辞典》:猴樟果: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uZhānɡGuǒ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果实。秋季采收。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驱风,行气,温中,镇痛。治疝气疼痛,香樟果实三颗研末,开水吞服。
-
黄波罗果
出处:吉林怀德县《防治气管炎》拼音名:Hu nɡBōLu Guǒ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柏的果实。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黄菠萝果150克,洗净加水煎熬两次(每次加3~4小时),药液混合浓缩成500毫升,纱布过滤。以止咳、祛痰效果较好,平喘和罗音消失效果稍差。少数服药后有轻度腹痛、肠鸣、腹泻,但均能耐受,停药即消失。
-
黄瓜叶
《*辞典》:黄瓜叶: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Hu nɡGuāY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叶片。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功能主治:治腹泻,痢疾。②《分类草药性》:治小儿水泻,消食积,痢疾。附方:治小儿风热腹泻,湿热痢疾:黄瓜叶一大把,搓汁,兑开水加白糖服。(《重庆草药》)摘录:《*辞典》
-
黄缅桂果
《*辞典》:黄缅桂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Hu nɡMiǎnGu Guǒ来源:为木兰种植物黄兰的果实。夏、秋采收,去皮,晒干。功能主治:健胃止痛。治消化不良,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研粉,1~
-
鸡冠虫
拼音名:JīGuānCh nɡ别名:红娘[重庆]来源: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隐纹豆芫菁Epicautacryptogramaca,sp.nov,以全虫(去头、足、翅)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通血闭,破症块。主治狂犬病及症瘕瘀结。2只,以米炒焦,去米取虫,研末兑米泔水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笔管榕
拼音名:BǐGuǎnR nɡ别名:笔管树、漆娘舅、鸟榕、雀榕来源:桑科笔管榕FicuswightianaWall.,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法用量:5钱,酒水各半煎服,或加生姜5片煎水熏洗,或捣鲜叶取汁调蜂蜜或妊乳少许涂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