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康唑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5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A),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制剂:(1)氟康唑片(2)氟康唑胶囊(3)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氟康唑说明书:别名:大扶康;3.其他参见酮康唑。
-
WS/T 421—2013 抗酵母样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肉汤稀释法
S-DD当使用比常规用药更高剂量或更高血药浓度时能够取得疗效。——2浊度显著降低;表C.1酵母样真菌体外敏感试验结果解释(一)折点(S≤或R)抗真菌药物名称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氟康唑2/42/42/4IEa—b伏立康唑0.125/0.1250.125/0.1250.125/0.125IEaIEaa治疗该菌疗效未知。
-
咪唑类抗真菌药
与三唑仑、咪达唑仑合用,由于酮康唑可抑制其肝脏代谢,而使唑仑类药物血药浓度升高,应加强临床监护并降低其剂量;合理使用重视药物的迟发反应,对药物进行再评价咪唑类药物所致的脑炎样反应是典型的药物迟发变态反应。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有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益康唑。
-
氟康唑注射液
药品标准:正式名:氟康唑注射液汉语拼音:FukangzouZhusheye标准号:WS-017(X-015)-98(2)拉丁文或英文:FluconazoleInjection主要活性成分:氟康唑的灭菌溶液,含氟康唑(C13H12F2N6O)应为标示量的90.0%~热原取本品适量,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76页),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10ml,应符合规定。
-
氟康唑胶襄
药品标准:正式名:氟康唑胶襄汉语拼音:FukangzuoJiaonang标准号:WS-035(X-027)-95(2)拉丁文或英文:CAPSULAEFLUCONAZOL主要活性成分:含氟康唑(C13H12F2N6O)应为标示量的90.0~(2)取本品适量(约用当于氟康唑0.1g),加甲醇10ml,振摇使氟康唑溶解,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标示量:类别:抗真菌药。
-
氟康唑胶囊
测定法: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氟康唑50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使氟康唑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氟康唑对照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0.5m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汉语拼音:FukangzuoLühuanaZhusheye英文名:FluconazoleandSodiumChlorideInjection来源(名称)、含量(效价):本品为氟康唑与氯化钠的等渗灭菌水溶液。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ⅠB)。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概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真菌病,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血病、艾滋病患者等,正常人也可发生。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墨汁涂片检查,早期可检出典型新型隐球菌;800mg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1次,非艾滋病患者疗程8~
-
隐球菌病
脑脊液、脓液、痰、组织使用墨汁涂片镜检,找到带荚膜的隐球菌即可确诊,鉴定菌种需作培养。病理生理:病原菌往往先侵犯肺部,由血行播散到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引起组织和器官的炎症性和增生性反应:浸润性结节、脓疱、蜂窝组织炎、侵蚀性溃疡及肉芽肿等。不及氟康唑应用广泛。
-
氟康唑分散片
氟康唑分散片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氟康唑分散片汉语拼音:FukangzuoFensanpian英文名:FluconazoleDispersibleTablets含量或效价规定:本品含氟康唑(C13H12F2N6O)应为标示量的90.0%~鉴别:(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类别:抗真菌药。
-
氟康唑片
(2)取本品的细粉适量,加乙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氟康唑0.2mg的溶液,滤过,取续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A)测定,在261nm与26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64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ⅠA)。
-
氟康唑滴眼液
药品标准:正式名:氟康唑滴眼液汉语拼音:FukangzuoDiyanye标准号:WS-265(X-235)-99拉丁文或英文:FluconazoleEyeDrops主要活性成分:本品含氟康唑(C13H12F2N6O)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用于真菌性角膜炎。
-
肺部念珠菌病
辅助检查:支气管肺炎型胸部X线显示两肺中下肺野弥漫性斑点状、小片状阴影。肺念珠菌病的诊断:经环甲膜穿刺吸引或经纤支镜通过防污染毛刷采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组织、胸水、血、尿或脑脊液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即可确诊。对合并菌血症、疑有血源播散,首选两性霉素B每天0.4mg/kg,静脉滴注,总量1~
-
肺念珠菌病
辅助检查:支气管肺炎型胸部X线显示两肺中下肺野弥漫性斑点状、小片状阴影。肺念珠菌病的诊断:经环甲膜穿刺吸引或经纤支镜通过防污染毛刷采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组织、胸水、血、尿或脑脊液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即可确诊。对合并菌血症、疑有血源播散,首选两性霉素B每天0.4mg/kg,静脉滴注,总量1~
-
肺芽生菌病
主要吸入感染。原发性肺芽生菌病类似于肺结核或组织胞浆菌病,症状无特异性,某些病例极似原发性肺结核。伊曲康唑用作初始治疗可避免肾毒性,但对于病情严重者其作用不如AMB,在完成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大。相关药品:氧、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环孢素、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相关检查:补体结合试验
-
肺酿母菌病
主要吸入感染。原发性肺芽生菌病类似于肺结核或组织胞浆菌病,症状无特异性,某些病例极似原发性肺结核。伊曲康唑用作初始治疗可避免肾毒性,但对于病情严重者其作用不如AMB,在完成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大。相关药品:氧、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环孢素、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相关检查:补体结合试验
-
吉尔克斯病
主要吸入感染。原发性肺芽生菌病类似于肺结核或组织胞浆菌病,症状无特异性,某些病例极似原发性肺结核。伊曲康唑用作初始治疗可避免肾毒性,但对于病情严重者其作用不如AMB,在完成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大。相关药品:氧、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环孢素、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相关检查:补体结合试验
-
支气管芽生菌病
主要吸入感染。原发性肺芽生菌病类似于肺结核或组织胞浆菌病,症状无特异性,某些病例极似原发性肺结核。伊曲康唑用作初始治疗可避免肾毒性,但对于病情严重者其作用不如AMB,在完成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大。相关药品:氧、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环孢素、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相关检查:补体结合试验
-
肺组织胞浆菌病
概述: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是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在肺部的表现。引起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聚集,酵母被巨噬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仍能繁殖并通过肺门淋巴结到达血循环。孢子吸入2~愈合方式为钙化或纤维化。皮试阴性也不能排除诊断。相关药品: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相关检查:补体结合试验
-
难治性外阴阴道炎
3.与肠道宿主和性传播密切相关。微生物因素:复发性念珠菌的外阴阴道炎的发病除与免疫机制有关外,还有微生物因素,已知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主要真菌是白念珠菌,占80%左右,还有非白色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感染时没有菌丝而只有发芽酵母菌,这种芽生孢子在显微镜下很难识别,易混淆诊断。急性期能见到糜烂面或浅表溃疡。
-
复发性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
3.与肠道宿主和性传播密切相关。微生物因素:复发性念珠菌的外阴阴道炎的发病除与免疫机制有关外,还有微生物因素,已知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主要真菌是白念珠菌,占80%左右,还有非白色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感染时没有菌丝而只有发芽酵母菌,这种芽生孢子在显微镜下很难识别,易混淆诊断。急性期能见到糜烂面或浅表溃疡。
-
严重性外阴阴道炎
3.与肠道宿主和性传播密切相关。微生物因素:复发性念珠菌的外阴阴道炎的发病除与免疫机制有关外,还有微生物因素,已知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主要真菌是白念珠菌,占80%左右,还有非白色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感染时没有菌丝而只有发芽酵母菌,这种芽生孢子在显微镜下很难识别,易混淆诊断。急性期能见到糜烂面或浅表溃疡。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3.与肠道宿主和性传播密切相关。微生物因素:复发性念珠菌的外阴阴道炎的发病除与免疫机制有关外,还有微生物因素,已知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主要真菌是白念珠菌,占80%左右,还有非白色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感染时没有菌丝而只有发芽酵母菌,这种芽生孢子在显微镜下很难识别,易混淆诊断。急性期能见到糜烂面或浅表溃疡。
-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概述: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是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在肺部的表现。引起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聚集,酵母被巨噬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仍能繁殖并通过肺门淋巴结到达血循环。孢子吸入2~愈合方式为钙化或纤维化。皮试阴性也不能排除诊断。相关药品: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相关检查:补体结合试验
-
老年人败血症
在金葡菌、肠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产碱杆菌等败血症病理可并发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学拴塞症状。单核—吞噬细胞增生活跃,肝脾均可增大。(4)革兰阴性败血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等普遍耐药,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高于庆大霉素。
-
真菌败血症
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基本上为院内感染的疾病,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者。真菌败血症多数为播散型,病变累及心内膜、肝、脾肺等。治疗方案:真菌性败血症:可选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等,仍以良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强,但因其毒性大,常限制其使用,此时可选用氟康唑。
-
烧伤后败血症
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是积深度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静脉导管留置和辅助呼吸器的应用亦是不动杆菌属、沙雷菌属等革兰阴性败血症的常见诱因之一;MRSA及MRSE败血症则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或利福平的联合应用。临床上可选哌拉西林、第二或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应用。
-
医院性败血症
(1)病原菌不能确定时须选用兼顾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抗菌药物的联合,一般选用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如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或第3代头孢菌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新生儿室、烧伤病房及因白血病接受化疗者或骨髓移植者宜采取防护性隔离,防止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侧孢病霉
常见的孢子丝菌病有皮肤淋巴管型,沿局部淋巴管有许多皮下结节,可穿破皮肤,出现肉芽肿及化脓损害。鉴别诊断:孢子丝菌病应与痤疮、放线菌病、疣状皮肤结核、坏疽性脓皮病、酒渣鼻、类肉瘤和利什曼病相鉴别。相关药品:葡萄糖、青霉素、碘化钾、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高锰酸钾相关检查:浆细胞
-
孢子丝菌病
常见的孢子丝菌病有皮肤淋巴管型,沿局部淋巴管有许多皮下结节,可穿破皮肤,出现肉芽肿及化脓损害。鉴别诊断:孢子丝菌病应与痤疮、放线菌病、疣状皮肤结核、坏疽性脓皮病、酒渣鼻、类肉瘤和利什曼病相鉴别。相关药品:葡萄糖、青霉素、碘化钾、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高锰酸钾相关检查:浆细胞
-
外阴痛
疾病代码:ICD:N76.8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外阴痛是以灼痛、刺痛、触痛或刺激为特征的慢性外阴不适。感觉过敏位于整个前庭区,或局限于前庭大腺开口处或阴唇系带,一般有前庭大腺开口附近触痛最明显。7天服用(服药后氟康唑可在阴道内保留3天),以清除白念珠菌,并避免外阴暴露于刺激性的乳膏。
-
肺隐球菌病
环境中的直径小于10μm,像烟雾大小的隐球菌经呼吸道吸入人体,一旦其沉积在呼吸道中,在较高的二氧化化碳浓度的影响下,形成明显的多糖荚膜保护层以拮抗宿主的防御机制。其可有效的进入脑脊液。个别病人因胸膜渗出需作引流。相关药品:氧、二氧化碳、两性霉素B、葡萄糖、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相关检查:白细胞计数
-
环状外阴炎
7天口服氟康唑150mg,同时在服药后连续3天阴道内放置氟康唑,消除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同时外阴避免接触刺激性的乳膏,或是选择每天局部用唑类乳膏、制霉菌素软膏或是阴道内栓剂。疾病名称:环状外阴炎英文名称:cyclicvulvitis分类:妇科外阴疾病外阴非特异性炎性疾病ICD号:N76.8流行病学:好发青年女性,平均年龄32岁。
-
副球孢子菌病
概述:副球孢子菌又名巴西副球孢子菌,或巴西芽生菌,培养为双相型,在37℃培养为酵母样菌落,在温室培养则为丝球状菌落,实验室中可使菌型相互转化,自然界尚未分离出此菌。原发性肺部感染多由吸入孢子引起。胸部X线检查阴性;相关药品:磺胺、磺胺嘧啶、两性霉素B、氧、磺胺甲氧嗪、酮康唑、利福平、伊曲康唑、氟康唑
-
巴西芽生菌病
概述:副球孢子菌又名巴西副球孢子菌,或巴西芽生菌,培养为双相型,在37℃培养为酵母样菌落,在温室培养则为丝球状菌落,实验室中可使菌型相互转化,自然界尚未分离出此菌。原发性肺部感染多由吸入孢子引起。胸部X线检查阴性;相关药品:磺胺、磺胺嘧啶、两性霉素B、氧、磺胺甲氧嗪、酮康唑、利福平、伊曲康唑、氟康唑
-
副球孢子菌性肉芽肿
概述:副球孢子菌又名巴西副球孢子菌,或巴西芽生菌,培养为双相型,在37℃培养为酵母样菌落,在温室培养则为丝球状菌落,实验室中可使菌型相互转化,自然界尚未分离出此菌。原发性肺部感染多由吸入孢子引起。胸部X线检查阴性;相关药品:磺胺、磺胺嘧啶、两性霉素B、氧、磺胺甲氧嗪、酮康唑、利福平、伊曲康唑、氟康唑
-
南美芽生菌病
概述:副球孢子菌又名巴西副球孢子菌,或巴西芽生菌,培养为双相型,在37℃培养为酵母样菌落,在温室培养则为丝球状菌落,实验室中可使菌型相互转化,自然界尚未分离出此菌。原发性肺部感染多由吸入孢子引起。胸部X线检查阴性;相关药品:磺胺、磺胺嘧啶、两性霉素B、氧、磺胺甲氧嗪、酮康唑、利福平、伊曲康唑、氟康唑
-
副球孢子肉芽肿
概述:副球孢子菌又名巴西副球孢子菌,或巴西芽生菌,培养为双相型,在37℃培养为酵母样菌落,在温室培养则为丝球状菌落,实验室中可使菌型相互转化,自然界尚未分离出此菌。原发性肺部感染多由吸入孢子引起。胸部X线检查阴性;相关药品:磺胺、磺胺嘧啶、两性霉素B、氧、磺胺甲氧嗪、酮康唑、利福平、伊曲康唑、氟康唑
-
肺毛霉菌病
6 m)或吸入感染的鼻旁窦内的真菌孢子,或因较远病灶的血源播散所致。此病在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于癌症患者,原发性肺毛霉病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可发生。辅助检查:X线胸片显示非特异性肺炎和肺梗死。1.鼻脑毛霉病(1)抗真菌药物:①两性霉素B:是由结节链霉提取所得,对本病疗效佳,静脉滴注效果最好。
-
肺毛霉病
6 m)或吸入感染的鼻旁窦内的真菌孢子,或因较远病灶的血源播散所致。此病在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于癌症患者,原发性肺毛霉病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可发生。辅助检查:X线胸片显示非特异性肺炎和肺梗死。1.鼻脑毛霉病(1)抗真菌药物:①两性霉素B:是由结节链霉提取所得,对本病疗效佳,静脉滴注效果最好。
-
肺孢子丝菌病
病理变化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浸润的炎症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类上皮细胞。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1)直接镜检:取痰液、脓液或活检组织直接涂片,作革兰染色或PAS染色,在多核细胞内或大单核细胞内或细胞周围,可见有革兰染色阳性、圆形或梭形,直径2~2次,后者亦可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滴。
-
肺藻菌病
6 m)或吸入感染的鼻旁窦内的真菌孢子,或因较远病灶的血源播散所致。此病在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于癌症患者,原发性肺毛霉病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可发生。辅助检查:X线胸片显示非特异性肺炎和肺梗死。1.鼻脑毛霉病(1)抗真菌药物:①两性霉素B:是由结节链霉提取所得,对本病疗效佳,静脉滴注效果最好。
-
甲癣临床路径(2016年版)
1.系统用药适用于甲母质受累的DLSO、PSO和TDO等严重的甲真菌病。年老体弱者和肝肾功能严重受累者应慎用。2.2.2((2)①⑴⑹㈧治疗:吡酮胺、阿莫罗芬、系统药物除适于外用药物治疗以外的各种临床类型,均可选用系统药物治疗,目前包括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疗程指甲真菌病2~
-
暗色丝孢霉病
可见两种基本损害:(1)囊肿或脓肿性损害,位于真皮与皮下组织接合处,开始常呈结核样肉芽肿性损害,有上皮样细胞与多核巨细胞,以后发生散在坏死灶,有急性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互相融合,形成大的脓肿,其壁厚,内层为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等;掌黑斑局部治疗常可收效。氟康唑亦可使用,但不一定优于伊曲康唑。
-
鸡爪风
发病机制:甲真菌病仍以皮肤癣菌最常见,约为77.6%,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12%)、絮状表皮癣菌(2%~指部为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图3)。相关药品:阿莫罗芬、环吡酮、环吡酮氨、醋酸、水杨酸、尿素、尿素软膏、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冰醋酸溶液、碘酊、乳酸软膏、苯甲酸、复方苯甲酸软膏
-
老年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常在10%~骨髓象的表现随原发病而异。相关药品:氯霉素、磺胺、组胺、甲氨蝶呤、巯嘌呤、甲巯咪唑、氧、氨基比林、甲基多巴、维生素B12、叶酸、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肾上腺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碳酸锂、莫拉司亭、鲨肝醇相关检查:叶酸、血红蛋白、浆细胞、白细胞计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病毒性食管炎
概述:病毒性食管炎(viralesophagitis)的致病微生物是疱疹病毒,故又名疱疹性食管炎(herpeticesophagitis)。实验室检查:1.本病确诊需要细胞学、病理学和病毒培养检查。利用毛刷细胞学采集标本,在鳞状上皮细胞内找到包涵体,24h可获结果。如果并发念珠菌感染或者胃酸反流,则患者常伴持续性食管疼痛。
-
脑真菌性肉芽肿
疾病代码:ICD:G07*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属深部真菌感染,因此凡能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真菌,均可以是本病的致病菌,如隐球菌、曲霉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诺卡氏菌、放线菌、荚膜组织胞浆菌、芽坐菌、分子孢子菌、念珠菌、波伊德氏霉样真菌、藻菌等,但以隐球菌和曲霉菌、放线菌多见。1982年与1992~
-
类球孢子菌病
疾病别名副球孢子菌病,副球孢子菌性肉芽肿,巴西副球孢子菌病,巴西芽生菌病,南美芽生菌病,paracoccidioidesbrasiliensis,paracoccidioidalgranuloma疾病代码ICD:B41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副球孢子菌病原称巴西或南美芽生菌病,系由副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好侵犯黏膜、皮肤、肺和淋巴系统。
-
肺球孢子菌病
95%患者原发感染4周后皮试反应即呈阳性,用球孢子菌素做皮内试验,剂量为0.1ml,皮肤红肿范围≥5mm为阳性,可持续24~辅助检查: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X线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反应和胸腔积液。相关药品:氧、葡萄糖、酮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转移因子相关检查:补体结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