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便
概述:大便:1.从肛门排出的饮食糟粕;又名大溲、屎。了解大便性状及排便情况是问诊内容之一。排大便·大便:大便指排大便。《灵枢·杂病》:“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太阴。”
-
肛裂·血热肠燥证
定义:肛裂·血热肠燥证(analfissurewithpatternofbloodheatandintestinedryness)是指血热肠燥,以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赤,裂口色红,有分泌液,舌质偏红,舌苔黄燥,脉弦数为常见症的肛裂证候。便时努挣擦破肛门,则大便带血,肛门疼痛;舌红、脉弦数为内有实热之象。
-
肛裂·阴虚津亏证
定义:肛裂·阴虚津亏证(analfissurewithpatternofyindeficiencyandfluidinsufficiency)是指阴虚津亏,以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裂口深红,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肛裂证候。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内有虚热之象。治法:肛裂·阴虚津亏证治宜养阴清热润肠。
-
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 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9月1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内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52号)印发。2.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血气分析、大便乳糖检测等。:1.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2.血电解质。
-
清火宁痛汤
《简明医彀》卷五:方名:清火宁痛汤组成:栀子(姜炒)3钱,黄连2钱(吴茱萸汁炒),枳实2钱,厚朴2钱,槟榔2钱,五灵脂1钱,蓬术1钱,玄胡索1钱,大黄1钱,木香(别研)5分,甘草3分。功效:通利大便。用法用量:水煎服。实人或再加黄芩、赤芍药、金铃子、没药、草果、荔枝核(烧焦)、滑石之类,煎成入芒消1钱。
-
锁肛痔·脾肾两虚证
定义:锁肛痔·脾肾两虚证(anorectalcancerwithspleen-kidneydeficiencypattern)是指病程日久,脾肾两虚,以大便排出困难,黏液血便,神疲乏力,腹胀,舌质淡,舌苔薄,脉沉细无力为常见证的锁肛痔症候。肛管直肠癌后期,肿块堵塞肛门,引起肛门狭窄,大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锁肛痔。锁肛痔类似肛管肠癌。
-
虚泄
概述:虚泄病证名。多因脾胃虚弱,肾阳衰微所致。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暖气,大便稀薄而无酸臭味,舌淡嫩苔白,脉虚等。治宜补中温肾。《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虚泄为夺血。”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
-
翻胃
概述:翻胃为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四。反胃:翻胃即反胃,亦称胃反。大便溏利,每食必吐之膈证:翻胃指大便溏利,每食必吐之膈证。王太仆云:食入反出,是无火也,八味丸主之。此验症全在大便,如一千结,便非无火,一味滋润如前法。”
-
溏泄
概述:溏泄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戴复庵云:溏泄者,污积黏垢。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
-
息肉痔·大肠湿热证
定义:息肉痔·大肠湿热证(rectalpolyp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inlargeintestine)是指大肠湿热,以大便不爽,小腹胀痛,便内有鲜血或黏液,气味臭秽,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息肉痔证候。湿热内蕴,伤及肠络,则大便带血;湿热为患,日久伤及正气,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加之湿热下趋,则大便时肿物脱出;
-
燕麦
概述燕麦Oats(Avenasativa),就是我国的莜麦,俗称油麦、玉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3.燕麦粥有通大便的作用,很多老年人大便干,容易导致脑血管意外,燕麦能解便秘这忧;适宜体虚自汗、多汗、易汗、盗汗者食用;具用益肝和胃之功效,用于肝胃不和所致食少、纳差、大便不畅等。
-
后
概述:后:1.大便;《难经·五十七难》:“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切诊部位·后:后指切脉部位。为尺肤下段。王冰注:“上后,谓右寸口。《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迟至·后:后意指迟至。收气乃后。”《黄帝内经灵枢·经筋》:“循耳后,上额角。”
-
大溲
大溲即大便的别称。大便指从肛门排出的饮食糟粕,又名大溲、屎。了解大便性状及排便情况是问诊内容之一。
-
燕麦片
概述燕麦就是我国的莜麦,俗称油麦、玉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3.燕麦粥有通大便的作用,很多老年人大便干,容易导致脑血管意外,燕麦能解便秘这忧;适宜体虚自汗、多汗、易汗、盗汗者食用;适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者食用。具用益肝和胃之功效,用于肝胃不和所致食少、纳差、大便不畅等。
-
热结旁流
《中医药学名词》(2004):热结旁流是指发热性疾病过程中,数日不大便,腹部胀满疼痛,从肛门内有清稀臭水流出的表现。症状及治疗:《瘟疫论·大便》:“热结旁流者,以胃家实,内热壅闭,先大便闭结,续得下利,纯臭水,全然无粪,日三四度,或十数度。宜大承气汤,得结粪而利止;
-
通气利中丸
《原机启微》卷下:方名:通气利中丸组成:白术1两,白芷半两,羌活半两,黄芩1两半,滑石(取末)1两半,大黄2两半,牵牛(取末)1两半。主治:眵多眊矂,紧涩羞明,赤脉贯睛,脏腑秘结,或风热不制,热甚而大便硬者。制备方法:上除滑石、牵牛另研极细末外,余合为细末,入上药和匀,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一甲煎
概述:一甲煎为《温病条辨》卷三方。为细末,水煎,分三次服。功能清余热,存阴,涩大便。处方:生牡蛎60克(研细)功能主治:治温病下后伤阴,大便溏甚,一日三四次,脉仍数者。用法用量: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备注:温病用下法后,当数日不大便,今反溏甚,是下之不得其道,有亡阴之虑。
-
薯蓣芣苢粥
《衷中参西》上册:方名:薯蓣芣苢粥组成:生山药1两(轧细),生车前子4钱。主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各家论述:山药能固大便,而阴虚小便不利者服之,又能利小便;治虚劳痰嗽者,车前宜减半,盖用车前者,以其能利水,即能利痰,且性兼滋阴,于阴虚有痰者尤宜,而仍不敢多用者,恐水道过利,亦能伤阴分也。
-
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 年版)
基本信息:《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3年1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感染性疾病等4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3〕404号)印发。意义:反映体检报告质量管理情况。
-
息肉痔·风伤肠络证
定义:息肉痔·风伤肠络证(rectalpolypwithpatternofwindinjuringintestinecollaterals)是指风伤肠络,以便血鲜红,滴血、带血,息肉表面充血明显,脱出或不脱出肛外,舌质红,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息肉痔证候。热甚伤及肠络,则大便带血;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邪为患之象。息肉痔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
-
脾约麻仁圆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炒)、芍药、枳实(麸炒),各半斤;炒研)、麻仁(别研),各五两。炮制:上味捣,筛,蜜和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肠胃燥涩,津液耗少,大便坚硬,或秘不通,脐腹胀满,腰背拘急,及有风人大便结燥。又治小便利数,大便因硬而不渴者,谓之脾约,此药主之。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通变大柴胡汤
《衷中参西》卷五:方名:通变大柴胡汤组成:柴胡3钱,薄荷3钱,知母4钱,大黄4钱。加减:若治伤寒,以防风易薄荷。投以此汤,加生石膏6钱、芒硝4钱,下大便2次,上半身微见汗,诸病皆见轻,惟心中犹觉发热,脉象不若从前之浮弦,而重按仍有力,拟投以白虎加人参汤,恐当下后,易作滑泻,遂以生山药代粳米,连服2剂而愈。
-
溃疡丸
处方:白及粉12g,甘草粉18g,蜂蜜30g。功能主治:益胃止血。上腹部烧灼样疼痛3年多,伴有泛酸、呕血,柏油样大便三次,经X线胃肠钡餐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经服溃疡丸后,一星期疼痛消失,51天后再作X线胃肠钡餐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面(壁龛)已修复,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即治愈出院。
-
香砂六君丸(浓缩丸)
香砂六君丸(浓缩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香砂六君丸(浓缩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双解贵金丸
《外科大成》卷一方之双解贵金丸:别名:双解金桂丸组成:大黄一斤,白芷十两。功在宣通攻利。用法用量:每服三至五钱,黎明时用连须葱三根、黄酒一碗煮葱烂,取酒送药,大便行后,以四君子汤调补;功能主治:《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双解贵金丸主治背疽诸毒初起,木闷坚硬,大便秘结,脉沉实者。服毕,盖卧出汗。
-
尿布疹
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尿布疹是发生在裹尿布部位的一种皮肤炎性病变,也称为婴儿红臀,表现为臀部与尿布接触区域的皮肤发红、发肿,甚至出现溃烂、溃疡及感染,稍有轻微的外力或摩擦便会引起损伤。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涂抹10%鞣酸软膏。洗后擦干臀部,可添擦护臀霜,换好尿布。
-
两手撮空
神志昏迷时,两手向空作抓物状。常与循衣摸床等症同时出现。实证、虚证均可见本证。《普济本事方》卷九:“又有人病伤寒,大便不利,日晡发潮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直视喘急。”与小承气汤一服,大便利,诸疾渐退。《张氏医通·神志门》:“循衣撮空摸床,多是大虚之候,不问杂病伤寒,以大补之剂投之,多有得生者。”
-
积瘀泄
概述:积瘀泄为病证名。积瘀泄的治疗:《医林改错》治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泄补肾无效,作瘀血治,用膈下逐瘀汤。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
-
肺燥作泻
概述:肺燥作泻为病证名。肺燥作泻的病因病机:《医学传灯·泄泻》:“又有肺燥作泻者,人所不知,秋伤于燥,内热咳嗽,肺中之火无处可宣,传于大肠,故令作泻。”肺燥作泻的治疗:肺燥作泻治宜清肺润燥,可用清金润燥汤治疗。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
-
久泻·阴虚证
定义:久泻·阴虚证(chronicdiarrheawithyindeficiencysyndrome)又称阴虚久泻,是指阴虚不足,以发热烦渴,至夜加重,泻下无度,夜热盗汗,舌红嫩,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
-
参胡饮子
处方:人参1钱2分,柴胡1钱5分,黄芩1钱,甘草1钱,当归1钱,大黄1钱,白芍药1钱,生姜2片,大枣子1枚。功能主治:痰热头疼,手足烦热,身体倦怠,肢节疼痛,嗜卧不安,饮食无味,大便闭结,兼治五饮。用水煎熟,食远温服。
-
肛门失禁·脾虚不固证
定义:肛门失禁·脾虚不固证(analincontinencewithpatternofunconsolidationduetospleendeficiency)是指脾虚不固,以大便不能完全控制,伴有神疲乏力,纳呆,或有泄泻、脱肛,肛门指检肛管松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弱为常见症的肛门失禁证候。是指以直肠内粪便或气体不能自主控制而自行溢出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升阳益血汤
《兰室秘藏》卷下:别名:升阳滋血汤组成:蝎梢2分,神曲末3分,升麻3分,当归1钱,厚朴1钱,桃仁10个。功效:升阳气,滋血,益血,补血,利大便。主治:小儿腹胀,2日大便一度,瘦弱身黄。用法用量:上都作1服。水1大盏,煎至半盏,去滓,食远热服。附注:升阳滋血汤(《医学纲目》卷三十八)。
-
下焦吐
见《活法机要·吐证》:“下焦吐者,皆从于寒,地道也。其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当以通里攻下药通其秘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可选用半硫丸、木香匀气散、附子理中汤等方。
-
茵陈将军汤
《伤寒六书》卷三:方名:茵陈将军汤组成:大黄、茵陈、山栀、甘草、厚朴、黄芩、枳实。主治:足太阴脾经,腹满身目发黄,小水不利,大便实,发渴,或头汗至颈节还,脉来沉重。附注:本方方名,《医学入门》引作 茵陈汤。主治:湿热发黄,太阴腹满身目黄,小便短赤,或不利,燥渴谵语,脉沉有力。用法用量:滚水煎,热服。
-
一煎散
组成为当归尾、炙穿山甲(研)、生甘草、桃仁泥、皂角刺各二钱,黄连一钱五分,枳壳(麸炒)、槟榔、天花粉、乌药、赤芍药、生地黄、白芷各一钱,元明粉、大黄各三钱,红花五分。功能活血化瘀,清热通便。治脏毒属阳证者,肛门两旁肿突,形如桃李,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甚者肛门重坠紧闭,下气不通,刺痛如锥,脉数有力。
-
通变黑锡丹
《衷中参西》上册:方名:通变黑锡丹组成:铅灰2两(用黑铅数斤熔化后,其面上必有浮灰,屡次熔化,屡次取之,研细),硫化铅1两(用黑铅4两,铁锅内熔化;再用硫黄细末4两,撒于铅上;若服药后,大便不利者(铅灰、硫化铅皆能涩大便),芒消又宜多用。制备方法:上用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导便
导便即导法。通导大便的方法。与导便同义。是把液体药物灌入肠中,或把润滑性的锭剂塞入肛门内,以通下大便。如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
-
山芭蕉子
《*辞典》:山芭蕉子: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ShānBāJiāoZǐ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花单性,苞片大,佛焰花苞紫红色,卵状披针形,长10~萼与花瓣一部分合成管状,成长后一边纵裂至基部,浅黄白色,长3~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溪边、低丘陵、斜坡。性味:苦辛,凉,有小毒。功能主治:破瘀血,通大便。
-
五味大黄丸
《外台》卷二十七引《许仁则方》。:组成:大黄5两,大麻子1升(微熬,研之),芒消6两,干葛5两,桑根白皮5两。主治:大便风秘不通。用法用量:初服10丸,1日2次,稍稍服。得大便通为限。制备方法:上药先捣4味为散,然后捣麻仁令如膏,即投四味散和捣,和少蜜捣之,为丸如梧桐子大。
-
鸭溏
大便泄泻,清稀如水,状如鸭屎之证。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又称鹜溏、鹜泻。《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鸭溏者,大便如水,中有少结粪者是也。”《医学入门·杂病》:“协寒自利,不渴,曰鸭溏,清白如鸭屎状。”《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鸭溏,如鸭屎之溏,澄彻清冷也。”参见寒泄条。
-
外感寒邪泻
概述:外感寒邪泻为病证名。外感寒邪泻的辨证治疗:寒邪直中三阴经:症状:如寒邪直中三阴经者,症见恶寒身痛,不发热,口不渴,小便清白,腹中疼痛,泄下水谷,脉多沉迟。方药治疗:宜用理中汤、真武汤等方。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
-
中毒性痢疾
中毒性痢疾西医病名。因疫毒之邪从口而入,湿热蕴伏肠胃所致。凡突然寒战高热,烦躁谵妄,反复惊厥,神志昏迷,大便腥臭,伴有脓血或无大便者,为实热内闭,治宜清热解毒,用黄连解毒汤。若突然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发凉者,为内闭外脱,治宜扶正固脱,镇痉开窍,先用参附汤调服安宫牛黄丸以固脱镇痉,继用四逆汤。
-
柞树叶
《*辞典》:柞树叶:出处:《黑龙扛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ZhàShùYè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蒙栎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柞树皮"条。功能主治: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痈肿,痔疮。(《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将柞树叶制成50%的煎液,每次100毫升,日服3次,7~服后无不良反应。
-
脏毒·湿热下注证
定义:脏毒·湿热下注证(analcryptitis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diffusing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肛门坠胀不适,或可出现灼热刺痛,便时加剧,粪便夹有黏液,肛门湿痒,伴口干、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脏毒证候。大便努挣,气血更加瘀滞不行,则疼痛加重;治法:脏毒·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
-
二十六号豫象方
二十六号豫象方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组成为刘寄奴、荆芥、红花、茜草、牡丹皮、赤芍药各一钱,乌药五钱,香附三分,蒺藜八分。治蛔结痧,痧毒入胃则吐蛔,或蛔结大肠则腹痛,不大便,或蛔从大便而出。
-
肛门失禁·肾虚不固证
定义:肛门失禁·肾虚不固证(analincontinencewithpatternofunconsolidationduetokidneyqideficiency)是指肾虚不固,以大便不能控制,病程较长,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耳鸣,肛门指检肛管松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肛门失禁证候。是指以直肠内粪便或气体不能自主控制而自行溢出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决明子粥
《粥谱》:决明子粥:处方:决明子(炒)10~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通便。用法用量:适膈春夏季食。注意:大便泄泻者忌服。摘录:《粥谱》《药粥疗法》引《粥谱》:组成:炒决明子10-15g,粳米60g,冰糖少许或加白菊花10g。主治:目赤肿痛,怕光多泪,头痛头晕,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肝炎,习惯性大便秘结。
-
心救汤
《石室秘录》卷六:组成:人参5两,附子1个,白术半斤,肉桂1两,菖蒲5分,良姜3钱。主治:阴寒直中肾经,舌黑眼闭,下身尽黑,上身尽青,大便出,小便自遗。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参、术多用者,恐少则力量不能胜任,以驾驭夫桂、附之热药也,故必多加而后可望其通达上下,以尽祛周身之寒毒。
-
木香当归散
方出《袖珍》卷二,名见《医方类聚》卷一○二:组成:川芎、当归、人参、官桂、三棱(炮)、蓬莪术(炮)、青皮(炒)、神曲(炒)、厚朴、麦蘖、干姜、小茴香(炒)、木香、陈皮、甘草、枳壳(炒)各等分。主治:心腹疼痛,胸膈虚痞,肠鸣腹胀,口苦吐酸,身体倦怠,饮食减少,痰逆恶心,时发呕吐,大便不调,或即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