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痛
针灸治疗腹痛效果较好。大便溏薄,兼有神疲、气短、怯寒等证,舌淡苔白,脉象沉细。③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多有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动等诱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并向左后腰部放射;体检腹部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
腹冷痛
腹冷痛证名。见《丹溪心法·腹痛》。《伤寒类证活人书·问腹痛》:“尺脉弦,肠鸣泄利而痛者,冷痛也,小建中汤主之。”《证治要诀·腹痛》:“若冷痛,用温药不效,痛愈甚,大便不甚通,当微利之,用藿香正气散,每服加肉桂、木香、枳壳各半钱,吞下来复丹…不利,则量虚实,用神保丸。”参见冷气腹痛、腹痛条。
-
老年急性阑尾炎
故阑尾发炎后容易发生坏死穿孔。2.老年人腹肌萎缩反应力低下,症状体征和病理改变不一致。阑尾穿孔后能局限形成肿块者,一般预后较好,但穿孔后形成腹膜炎甚至出现肠麻痹或出现中毒症状者,表示炎症较剧,病情凶险,往往预后较差。辅助检查:钡剂造影显示的充盈缺损取决于瓣膜的解剖和回肠进入盲肠入口处的情况。
-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概述:老年人急性阑尾炎(senileacuteappendicitis)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的阑尾急性炎症病变。老年人腹痛症状往往并不突然,也不很重,有的老年人已有阑尾穿孔和腹膜炎尚觉无多大痛苦,也缺乏典型的转移性腹痛,因此在诊断时不宜因老年人自觉症状不重而忽视。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一般无明显升高。
-
桃仁芍药汤
处方:桃仁10克芍药芎藭当归干漆桂心甘草各6克制法:上七味,哎咀。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千金》卷三:方名:桃仁芍药汤别名:桃仁散组成:桃仁半升,芍药2两,芎藭2两,当归2两,干漆2两,桂心2两,甘草2两。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冲任不调,不能操蓄泄之权,而瘀血内结,故腹痛环脐牵引不宁焉。
-
弄痛
《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妊娠临月腹痛,或作或止,名曰弄痛,非正产之候,或腹虽痛,但腰不甚痛,非正产之候。”《中医药学名词》(2010):弄胎是指孕妇妊娠足月,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的表现。《中医大辞典》:弄胎是指妊娠后期,胎忽乱动,而脉象并无分娩的征象。又曰试胎。”名曰弄产。”
-
妊娠心腹痛
妊娠心腹痛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心腹痛者,或由腹内宿有冷疹,或新触风寒,皆因藏虚而致发动,邪正相击,而并于气,随气下上,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故令心腹痛也。”此症若不早治,则冲击胞络而导致胎动。素有宿冷者,发病急而痛如刀刺,方用川芎散;冲击胞络腹痛者,宜当归芍药汤。
-
开胃圆
处方:白芍药、麝香(细研),各一分;人参、木香、蓬莪(煨)、白术、当归(去苗.)炮制:上件捣,罗为末,都研令匀,汤浸炊饼和圆,如黍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脏府怯弱,内受风冷,腹痛胀满,肠鸣泄利,或青或白,乳食不化,又治脏冷夜啼,胎寒腹痛。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温米饮下。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双乙酰氧苯甲基吡啶
双乙酰氧苯甲基吡啶说明书:药品名称:双乙酰氧苯甲基吡啶英文名称:BISAC0-DYL分类:消化系统药物促泻药物剂型:2.5,5mg/肠溶片,胶囊;2.5,10mg/栓剂。双乙酰氧苯甲基吡啶的药理作用:双乙酰氧苯甲基吡啶不会被体内吸收,仅与结肠黏膜接触,刺激结肠黏膜的感觉受体,而引起神经反射,使结肠蠕动收缩增加,而自然排便。
-
腹中干痛
腹中干痛证名。指间歇性腹痛。多属虫痛。《医方考·腹痛门》:“腹中干痛有时者,虫痛也。……干痛者,不吐不泻而但痛也。”治宜驱虫止痛,用雄黄槟榔丸,或另加驱虫剂。参见虫积腹痛条。
-
化瘀四物汤
处方:熟地4钱,当归2钱,白芍1钱半(酒炒),川芎1钱,香附2钱(醋炒),五灵脂2钱(炒黑)。功能主治:产妇血虚气滞,瘀血留结,腹痛不止,恶露不能遽净焉。水煎温服,使瘀化气调,则经血自充,而冲任融和,瘀血自化,焉有腹痛不退,恶露不净乎?摘录:《女科指要》卷五
-
异位急性阑尾炎
概述:多数人出生时阑尾已下降到右髂窝内,如胚胎发育异常,阑尾可滞留于腹腔的任何部位。(二)高位(肝下位)急性阑尾炎:先天性肠道旋转下降不全时,盲肠和阑尾可停留于肝下;必要时行腹部B超检查,如证实胆囊大小正常, 廓清晰,胆囊腔内也无异物回声时,高位阑尾炎应该考虑,一旦确诊,应急诊切除阑尾。
-
阑尾炎(症状、手术治疗和饮食)
主要症状:腹痛,多半开始在脐周围、上腹部疼痛,以后逐渐加剧,经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阑尾一旦穿孔,引起腹膜炎时,可出现右下腹或全腹肌紧张,压痛和肌紧张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上也有一定意义。慢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常感右下腹隐病,并反复发作。恢复期要注意保持适量的身体活动,减少肠粘连的可能。
-
试胎
试胎(testinglabor)是指孕妇妊娠八九个月时出现的较为短暂的无规律的腹痛表现,一般痛后如常而无分娩征象(妊娠中期或晚期出现胎忽乱动,腹痛等症状。但脉象无分娩征象者。唐桐园《大生要旨》卷二:“受胎六七个月或八九个月,胎忽乱动,二三日间或痛或止,或有水下,但腰不甚痛,是脉未离经,名曰弄胎,又曰试胎。”
-
降脂通便胶囊
降脂通便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降脂通便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泻热通便,健脾益气。用于胃肠实热、脾气亏虚所致的大便秘结,腹胀纳呆,形体肥胖,气短肢倦等症。4粒,一日2次。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微腹痛、恶心及不同程度的腹痛泄泻。
-
弄胎
概述:弄胎:1.临产假阵痛;症状:李长科《胎产护生篇》:“凡临月忽然腹痛,或一日,二日,三、五日。妊娠后期,胎忽乱动,而脉象并无分娩的征象·弄胎:弄胎(triallabor)亦称弄痛、试胎。《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妊娠临月腹痛,或作或止,名曰弄痛,非正产之候,或腹虽痛,但腰不甚痛,非正产之候。”名曰弄产。”
-
夹热痛
夹热痛为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夹热腹痛又名挟热痛。小儿热邪内积、气机不畅而致的腹痛。症见腹痛伴有面赤唇红,壮热烦躁、手足心热、多发于夜。治宜清热理气。用四顺清凉饮(白芍、当归、大黄、甘草)加青皮、枳壳,亦可针刺行间、太冲、合谷等穴。
-
腹痛广济散
处方:人参1两半,厚朴8钱(制),当归3两,陈皮1两半,茯苓1两半,炙甘草5钱,生姜7片,砂糖3两(炒灰)。功能主治:胁肋腹痛,脉软弦涩者。用法用量:酒煎3钱,去滓温服。人参补中气之虚,厚朴散腹胁之满,当归养血以荣经,陈皮利气以和胃,茯苓渗湿气,炙草益胃气,煨生姜温胃散滞气,砂糖灰去宿生新血以行血滞也。
-
大腹痛
《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大腹痛者,乃太阴脾土之邪。”血积上焦,脾火熏蒸,则痛从腹而攻上;吞酸腹痛,为痰郁中焦;虫痛,肚大青筋,饥即咬啮,痛必吐水,痛定能食;又:“凡痛多属血涩气滞,宜甘以缓之,寒宜辛温消散,热宜苦寒清解,虚宜甘温调理,实宜辛寒推荡。”
-
吻合口溃疡
概述:是指胃空肠吻合术后,在吻合口或某附近粘膜发生溃疡,又称复发性消化性溃疡。诊断:病史提问:有消化性溃疡胃切除病史,症状与消化性溃疡术前相似而又有所不同,腹痛最多见,多呈发作性。内镜检查:常见溃疡位于吻合口小肠侧,多数为单个溃疡,伴粘膜糜烂充血、水肿,活检可除外恶性溃疡。血清胃泌素测定可增高。
-
芍药防风汤
功能主治:《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八方之芍药防风汤主治小儿痘出不快,发热腹痛而烦躁者。附注:《金鉴》本方用法:引用生姜,水煎服。《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芍药防风汤:组成:白芍、陈皮、升麻、防风、桔梗、川芎、枳实、厚朴、甘草、白芷、香附。运用:大便秘,加酒大黄;感寒,加苏叶,生姜引。
-
三才大补丸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方名:三才大补丸组成:人参、白术、杜仲、熟地黄、当归、川芎、香附、黄耆、白芍、熟艾、补骨脂、阿胶、山药。主治:妇人经行后腹痛。用法用量:生姜汤送下,如余血未尽痛不止者,可先服艾附丸2-3两。各家论述:经已行则血海空,血去多亡阴,则阳气无辅。非气血俱补,将来虚证陡起,久则经闭。
-
蟹壳
《*辞典》:蟹壳:出处:《千金 食治》拼音名:Xi K 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甲壳。治瘀血积滞,胁痛、腹痛,乳痈,冻疮。酒服,治妇人儿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积。②《本草崇原》:攻毒,散风,消积,行瘀。(《本经逢原》)②治血崩甚而腹痛:毛蟹壳烧存性,米饮下。(《证治要诀》)摘录:《*辞典》
-
保胎神效丸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七别名保胎丸、保胎神佑丸处方白茯苓2两(要色白坚重者),真于术1两(米泔水浸1宿,去皮芦净,切片晒干,同黄土炒),条芩(酒拌炒,须拣实心细条)1两,香附子(童便浸2日,炒熟)1两,元胡索(陈米醋拌炒)1两,红花(隔纸烘燥)1两,益母草(净叶)1两,真没药3钱(新瓦上隔火焙去油)。
-
仁香汤
概述:仁香汤为方剂名,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方。组成:白蔻仁(研末,冲)、木香各六分,藿香、香附、陈皮各一钱半,砂仁八分,檀香五分,母丁香四分,生甘草三分,淡竹茹三钱。各家论述:凡素有肝气,一受痧秽,即胸膈烦闷,络郁腹痛,夏秋最多,吾绍通称痧气,故以二仁、五香为君,芒香辟秽,辛香流气;
-
升消平胃散
《种痘新书》卷四:组成:川芎5分,香附(炒)5分,苍术5分,紫苏5分,厚朴(姜汁炒)5分,藿香2分,砂仁2分,白芷2分,半夏2分,陈皮2分,山楂6分,麦芽6分。《痘科类编》卷四:组成:厚朴5分,苍术5分,小川芎5分,香附5分,紫苏5分,藿香3分,砂仁3分,白芷3分,陈皮3分,炙甘草2分,麦芽6分,山楂1钱。
-
观音苋根
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GuānYīnXi n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观音苋的根。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治产后停瘀腹痛,血崩,疟疾。②治疟疾,产后瘀血腹痛。附方:①治血气痛:观音苋根六两,刘寄奴根-两,小茴香根一两,血当归一两,香樟根一两。(《重庆草药》)④治疟疾:观音苋根酌加乌豆,炖红酒,疟前二小时服。
-
白芍药汤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白芍药汤:处方:白芍药1两半(煨),泽泻7钱,白术5钱,桂心2钱半,当归1钱半,干姜2钱,甘草3钱(炙)。功能主治:小儿胃寒腹痛,至夜多啼。主治:冷疝腹痛,及误汗误下之坏证伤寒,并宜先服,次投对证之剂,胎寒腹痛。加减:误汗误下,加人参、南木香各2钱;脐下痛,加生姜及盐同煎,或加钩藤。
-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概述: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进食含有蜡样芽孢杆菌所产生的肠毒素所致。发病率的高低与饮食卫生习惯和温度有关,主要在夏季发病。如污染菌量小,则不足以致病。如摄入细菌毒素为主者,潜伏期较短,1~14h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者,均应疑及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确诊有赖从可疑食物及患者粪便中培养出蜡样芽孢杆菌。
-
阳痧
概述:阳痧:1.痧证腹痛而手足暖者;2.热毒郁结之痧。病因病机:《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阳痧,腹痛而手足暖者是也,出血即安。治疗:宜荆芥汤。发则头痛、眩运、恶心、腹痛、面赤、目红,甚则护心噤口,汗出如油。法当先刮后放,并鼻 卧龙丹,调服痧药,以开闭塞,而通结滞,或令饮冷水,亦可解毒回生。”
-
药绿柴
出处:始载于《叶三多生药学》。拼音名:YàoLǜChái英文名:root-barkofGlossyBuckthorn,root-barkofAlderBuckthorn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欧鼠李的树皮。核果球形,直径6-8mm,成熟时红色,后变紫黑色,具2个分核,每核有1颗种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河岸或湖边。性平功能主治:润肠通便。
-
肠泻
肠泻病证名。因脾脏阴寒留滞所致泄泻、腹痛、肠鸣之证。《医林绳墨·泄泻》:“肠泻则疼,或腹痛肠鸣,痛一阵而泻一阵也。此由脾气不利,阴寒留滞。宜以升提其气,又兼温而养之。”参见泄泻、脾泻条。
-
寒入血室
寒入血室病证名。多因行经期间感受寒邪,其时血室正开,寒邪乘虚侵入血室,陷入冲脉,以致月经骤停,腹痛难忍,引及两胁,背寒,尿清长,不思饮食等。治宜温阳行血调经。如失于治疗,病情加剧,则腹痛益剧,痛如刀绞,不能睡卧,面目俱青,四肢厥冷,或冷汗如雨,脉微欲绝者,治宜回阳救逆,急投参附汤,或独参汤之类。
-
鹳骨
功能主治:治痨瘵,胸腹痛,喉痹,蛇咬。附方:治积聚,胸痛连背,走无常处,或在藏,或肿在腹,或奄奄然而痛:鹳骨三寸,雄黄、莽草、丹砂(一作 丹参 )、牡蛎(一作 牡丹 )各四分,藜芦、桂心、野葛各二分,斑猫十四枚,巴豆四十枚,蜈蚣一枚,芫菁十四枚,上十二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以知为度。
-
莲胆消炎胶囊
莲胆消炎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莲胆消炎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3.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类胎痛
类胎痛病证名。见《玉峰郑氏女科秘传》。指孕妇未及分娩期(怀胎八九个月)忽感腹痛,如欲产之状,但数日后,腹痛止而安静如常,称类胎痛。参见试胎条。
-
肠痈·气滞血瘀证
定义:肠痈·气滞血瘀证(intestinalabscesswithpattern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或腹痛绕脐,尚未固定,腹壁柔软,或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拒按,有轻度反跳痛,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常见症的肠痈证候。其发生部位不一,有大肠痈、小肠痈、直肠痈的不同。
-
益母草颗粒(无糖型)
益母草颗粒(无糖型)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益母草颗粒(无糖型)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瘀生新。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心虫病
见《普济本事方·诸虫飞尸鬼疰》:“心虫曰蛔。”蛔虫具有一种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肠内发生某些对蛔虫生活不良的条件时,其活动的能力增加,扰动时腹痛阵发,如虫多可引起肠梗阻,窜入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
-
加减当归散
《古今医鉴》卷十二:加减当归散:处方:川芎、当归、陈皮、吴茱萸、木香、香附、乌药、甘草、前胡、葱白、砂仁、紫苏。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一《育婴秘诀》卷四:组成:当归(酒洗)、吴茱萸(炒)、官桂(去皮)、川芎、干姜(炮)、木香、小茴香(炒)各等分,甘草(炙)。用法用量:每服5分至1钱,盐汤调下。
-
大桃花汤
概述:大桃花汤为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方。别名:附子汤、牡蛎汤处方:赤石脂、干姜、当归、龙骨、牡蛎各三两,附子二两,白术(另研)一升,甘草、芍药各一两,人参一两半。补气养血,涩肠止泻。主久痢不愈,气血虚弱,腹痛隐隐,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者。呕吐加橘皮三两。
-
淡渗汤
处方:苍术1钱5分,厚朴(姜水炒)1钱,生白芍1钱3分,甘草1钱2分,扁豆3钱,赤茯苓1钱,建泽泻1钱,淮木通1钱,猪苓1钱,宣木瓜1钱,陈皮8分,川萆薢4钱,车前子8分,广木香3分(煨熟)。功能主治:新病水泄,小便短少而黄,或口渴腹痛,不拘男妇大小。头痛,加白芷、川芎各1钱,北细辛2-3分;
-
客忤
是指以小儿骤见生人异物,或骤闻巨大声响,突然惊叫啼哭,甚或面色变异,呕吐,腹痛,腹泻,手足瘛疭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病机及症状:由于小儿神气未定,如骤见生人,突闻异声,突见异物,而引起惊吓啼哭,甚或面色变易,兼之风痰相搏,影响脾胃,以致运化受纳失调,引起呕泻、腹痛、反侧瘈疭,状似惊痫。
-
虚劳·脾阳虚证
虚劳·脾阳虚证(consumptivediseasewithsyndromeofspleenyangdeficiency)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以面色萎黄,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冷肢凉,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虚劳证候。
-
寒夜啼
寒夜啼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称腹痛夜啼、寒啼。症见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腹痛,曲腰而啼。由内脏虚寒所致。治宜温散寒邪,用平胃散加豆蔻、大腹皮。
-
四季丹
《齐氏医案》卷六:组成:麝香2分,乳香1钱(制),没药(制)1钱,丁香8分,虫蜕1钱5分,朱砂2钱5分,明雄2钱5分,蝉酥1钱4分,毛山苍术2钱5分。功效:解毒,通关。主治:外感寒热瘴疠,紧慢瘀胀;痧胀、膈症、痢疾、心痛、腹痛等,均用阴阳水少许调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三建膏
概述:三建膏为方剂名,出自《张氏医通》卷十三方。处方:天雄、附子、川乌各一枚,桂心、官桂、桂枝、细辛、干姜、川椒各二两。腹痛、少食、泄泻,加丁香末少许于膏上,贴脐上及中脘;冷哮喘嗽,加麝香少许于膏上,贴肺俞、华盖及膻中穴;功能主治:治阴疽歹肉不化,及腹痛少食泄泻,阳衰精冷,冷哮喘嗽,癥瘕冷积等症。
-
苏感丸
处方:苏合香丸四分感应丸六分制法:研和,别丸。功能主治:行气通便。治肠胃气滞,大便不通,腹痛而呕。用法用量:用紫苏、橘皮煎汤下,或枳壳散下,或用姜汁泡汤下。主治:脏腑有积下利。主治:气秘不大便。制备方法:研和为丸。主治:小儿积滞,气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涎,因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涎日久得之。
-
甲苯咪唑混悬液
甲苯咪唑混悬液说明书:药品类型:化学药品药品名称:甲苯咪唑混悬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驱肠虫药类非处方药药品。尚可发生乏力、皮疹,罕见剥脱性皮炎、全身脱毛症、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均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不良反应多发生于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间隔时间过短时。
-
肠痈·热毒炽盛证
定义:肠痈·热毒炽盛证(intestinalabscesswithblazingheat-toxinpattern)是指热毒炽盛,以腹痛剧烈,可遍及全腹,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或有界限不清之包块,高热,舌质红绛而干,舌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为常见症的肠痈证候。其发生部位不一,有大肠痈、小肠痈、直肠痈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