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
周礼①明代医学家。永乐年间(1403-1424年)任迪功郎良医所良医正期间,考虑初习医者,一时难以登堂,遂取《难经》、《素问》与历代名医书,撷其精要,并附己见,撰成《医学碎金》四卷(1415年),以授诸生,已佚。书中先审病以定名,次原病以著论,论确后察脉,脉明后处方,汤液丸散,用各有宜,条理分明,便于初学者。
-
食盐
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手少阻、足阳明,手太阴、阳明经。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⑦《随息居饮食谱》: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凤,清热渗湿,明目,杀虫,专治脚气,点蒂钟坠,敷蛇虫伤。
-
鸮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Xiāo别名:流离、鸱鸮(《诗经》),土枭(《尔雅》),服(《汉书》),天鸟(《周礼》郑玄注),训狐(《巴蜀异物志》),山鸮(《汉书》晋灼注),画鸟(《埤雅》),幸狐、车载板、快扛鸟、春哥儿(《纲目》),猫头鸟(《随息居饮食谱》)。功能主治:治噎食,惊痫,鼠瘘,恶疮。
-
中医皮肤科学
皮肤病是指肉眼能够察觉到的、出现在皮肤上的各种颜色、形态和感觉异常的疾病,包括生物源性皮肤病(疥疮、麻风、浸淫疮、疣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漆疮等)、职业性皮肤病(手足皲裂疮、水渍疮等)和其他类皮肤病(翻花疮、白癜风、瘙痒病、痤疮、斑秃、酒渣鼻等)。中医皮肤科学的近著有赵炳南的《简明皮科病学》等。
-
六饮
六饮指水、浆(酸味的饮料,亦指清酒)、醴(甜酒)、䣼(淡酒)、医(酒酿)、酏(薄粥)。出《周礼》。
-
疡
《说文解字》:“疡,头疮也。”《左传》襄公十九年:“生疡于头”,此之谓头部创伤为疡;《周礼·天官篇》郑注文:“疡,创痈也,”如此,疡又泛指一切脓肿;此处更强调了头部感染中之秃疮亦称之为疡;《素问·风论》:“肌肉愤(月真)而有疡。”外科著作也有疡科为名者,如《疡科心得集》,外科医生也被称之为疡医者。
-
周礼医官详说
《周礼医官详说》医史著作。清·顾成章撰。刊于1893年。作者认为周代的医官是最古的一和医事制度,已初具规模,后世太医署(院)之设制、似皆由此演译而生。本书参考历代注疏,对《周礼》中有关医官的原文详加考订,可供研究医史者参考。
-
折疡
折疡学科名。古外科分科之一种。《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积药剂杀之齐(剂)。”指因折伤及并发疮疡之专科,或指折伤及其并发之疮疡等疾病。
-
疟寒疾
疟寒疾病名。疟疾的古称。《周礼》:“秋时有疟寒疾。”亦指寒疟。参见该条。
-
金伤
出《五十二病方》,为所论“诸伤”之一种。《周礼·天官》名金疡。若重者则伤口深而筋断、骨折,疼痛剧烈,出血不止,或因出血过多而面目苍白、头晕眼黑,脉芤微细,引致虚脱者。伤重者:应立即急救止血,或施清创缝合,若失血过多而休克者,宜速抢救,或输血补液,内服益气养血之剂。
-
车螯
《*辞典》:车螯: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Chē o别名:蜃(《周礼》),昌娥(《外科精要》)。性味:甘咸,寒。归经:《本草汇言》:入足三阴经血分。(《日华子本草》)②治发背痈疽,不问深浅大小,利去病根,则免转变:车螯(紫背厚者,以盐泥固济,煅赤,出水毒)一两,生甘草末一钱半,轻粉五分(为末)。
-
八珍
八珍是指古代烹饪菜肴中的八种珍稀之品。其组成说法不一:1.《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注为: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持珍、渍、熬、肝膋;2.《渊鉴类函》又有二说:甲:龙肝、风髓、豹胎、鲤尾、鹗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乙:醍醐、唐吭、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云浆、玄玉浆。
-
白鸭肉
④《滇南本草》: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⑤《本草通玄》:主虚劳骨蒸。⑥《本草汇》: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⑦《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外感未清,痞胀脚气,便泻、肠风皆忌之。
-
前期
前期(prophase)前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一期,该期的主要特征是染色质凝缩成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连接而成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染色体。前期发生的主要事件有4种:染色体的凝集、分裂极的确定、核仁的消失和核膜的解体。
-
巫
巫指用画符、念咒、祈祷等迷信方法作为治病手段的人。西周时期医、巫、祝已经分业。《周礼·春官》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尽管这样,医与巫的斗争两千多年来一直存在。同时,巫在春秋战国后一直未取得统治地位,现基本上消灭。
-
下士
根据医疗水平和服务对象之不同,周代将医生分为上、中、下土三个等级。下土的级别最低,一般只担任疡医和兽医。《周礼·天官》:“医师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郑康成注:“医师,众医之长。”后世随着时代变迁,其含义有很大的改变。
-
医事
医事医政名词。①泛指医药卫生事业。如通常讲的医事制度,即是指医务界的各种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等。②古代通常指医疗事务。《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
医师
《周礼·天官》载:“医师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郑康成注“医师,众医之长。”北周、隋唐太医署中亦设有医师,隋唐时其职位在博士、助教之下,而在医工、医生之上。《旧唐书》载:“凡医师、医工、医正疗人疾病,以其全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
-
医
医①古代对医生的称谓,“醫”字,《说文》解释为“治病工”。并提到“古者巫彭初作医”。《后汉书·郭玉传》中也提到“毉”。“醫”字从酒,说明古代治病时多以酒为使。说明巫和医曾在相当长时间内混同。见《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
-
疡医
疡医是周代官方卫生机构中的外科或外科医生。“疡医”一词始见于《周礼·天官》。当时将医学分为食、疾、疡、兽四科。疡科的医生名曰疡医,是治疗肿疡、溃疡、金疮、折伤等外科疾患的医生。后周时也设有疡医一职,其职责也是专门治疗疮疡等病。
-
祝
祝①通注。《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贾公彦疏:“祝,注也,注药于疮。”②古代巫医所用的一种精神疗法,即祝由。《灵枢·贼风》:“先知其病之所以生者,可祝而已也。”《灵枢·禁服》:“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
-
肿疡
1.疮疡的一个分类;《周礼·天官》:“疡医上工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无名肿毒者·肿疡:王肯堂《疡科证治准绳》卷五则称:“无名肿毒者…又名肿疡,又名虚疡也。”疮未出脓者·肿疡:肿疡(swollensore)是指尚未成脓或已成脓而未溃的疮疡。《外科发挥》卷一:“肿疡,谓疮未出脓者。”
-
中士
中士周代医生的一种职称。周代医师根据医疗水平和服务对象之不同分为上、中、下士三个等级。中士级别居中,一般担任食医和疾医。“中士”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详见医师条。
-
金疡
《周礼·天官》分疡医为肿疡、溃疡、金疡、折疡者。见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肺经燥热证:金疳·肺经燥热证(metalganwithpatternofdryness-heatinlungchannel)是指肺经燥热,以自觉涩痛畏光,泪热眵结,白睛上泡样颗粒隆起,其周赤脉粗大,全身伴有口渴鼻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为常见症的金疳证候。
-
麋脂
《*辞典》:麋脂:出处:《本经》拼音名:M Zhī别名:官脂(《本经》),麋膏(《周礼》郑玄注)。治风寒湿痹,恶疮痈肿。①《本经》:主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③《饮膳正要》:通血脉,润泽皮肤。④《医学入门》:面生疱疮,涂之。注意:《本草经集注》:畏大黄。
-
六食
六食指稌(粳米)、黍(黏黄米)、稷(谷子,一说为高梁)、粱(上等小米)、麦、苽(菰米)。出《周礼》。
-
六膳
六膳指马、牛、羊、豕、犬、鸡之肉。膳,指牲畜之肉。出《周礼》。
-
痒疥疾
痒疥疾病名。瘙痒疥疮一类疾病的总称。出《周礼》。
-
上士
上士为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将医师划分为上、中、下士三个等级。医师上士一般掌管医药政令,负责王臣官吏的医疗,并对中士、下士、府、史、徒等进行管理。“稽其事,制其食”。《周礼·天官》:“医师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郑康成注:“医师,众医之长。”
-
伤科
伤科是指诊治跌打损伤的一门专科。《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汉代军营有专门记述伤科疾病的《折伤簿》。《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公元841~846),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书。伤科的诊治范围包括有金创、跌仆损伤、骨折及关节脱臼、虫兽咬伤等。
-
溃疡
刺灸法:刺法:一般斜刺0.3~灸法:可灸。出《周礼·天官》:“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岩性溃疡:岩性溃疡(cancerousulcer),溃疡疮面多呈翻花状如岩穴,有的在溃疡底部见有珍珠样结节,内有紫黑坏死组织,渗流血水,伴腥臭味的表现。溃疡的中医治疗:宜服调补气血、醒脾健胃之剂,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