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剂
中药一贴或一付称一剂。《素问·腹中论》:“治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灵枢·终始》:“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③方剂分类的形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制方之体,欲成七方十剂之用者,必本于气味也。”
-
急性 STEMI 患者出院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
定义:急性STEMI患者出院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院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急性STEMI患者数,占同期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急性STEMI患者出院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出院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急性STEMI患者数/同期急性STEMI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STEMI二级预防情况。
-
急性 STEMI 患者到院 24 小时内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
定义:急性STEMI患者到院24小时内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到院24小时内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数,占同期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
WS/T 576—2017 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及评价 灭蝇饵剂
标准正文: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及评价灭蝇饵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灭蝇饵剂现场灭蝇效果测试和评价方法。GB/T23796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3测试材料:3.1电子称(量程1g~3.4粘蝇带(400mm×35mm)或粘蝇纸(120mm×120mm以纸框覆盖多余胶体)。b)格栅法10只/栅;b)24h相对密度下降率≥85%。
-
解晕汤
处方:荆芥3钱,人参1两,当归1两,炮姜1钱,黄耆1两。功能主治:大补气血。主妇人甫产后,气虚欲脱,致成血晕,忽然眼目昏晕,恶心欲吐,额上鼻尖有微汗,鼻出冷气,神魂外越。用法用量:水煎服。或人参力不能用,减去大半,或少用1-2钱,余如分两多服数剂,无不奏功也。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
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
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为浅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1.02,无刺激性,可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用于浇注和层压制品。制品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电性能,但耐热性略差。还可用作防锈剂、偶联剂、纸张放阴冷剂和油墨配合剂。一般由顺丁烯二酸酐与1-十二碳烯制得。
-
毒饵
毒饵指农药与食物、饮水和引诱物质混在一起,制成有害生物喜欢取食而致死的制剂。毒液、毒糊、毒粉、毒丸、毒纸等统称为毒饵(或诱杀剂)。蟑螂喜欢米饭(糠)、面包、黄油、酒槽等发酵物及樟脑油、萘、苯甲醛等气味;杀鼠剂毒饵(foodbaits)是指由杀鼠剂、诱饵和附加剂混合制成鼠类喜欢取食且能中毒致死的制剂。
-
顺适汤
《辨证录》卷八:方名:顺适汤组成:白芍1两,白术3钱,人参5分,白芥子1钱,当归2钱,郁金1钱,陈皮3分,甘草5分,茯苓3钱,香附1钱,川芎8分。主治:劳瘵。用法用量:水煎服。2剂脾胃开,4剂寒热除,10剂郁结之症尽散矣,20剂全愈。
-
远邪汤
《辨证录》卷五:组成:人参1钱,苍术3钱,茯苓3钱,柴胡1钱,苏叶5分,生甘草1钱,玄参1两,荆芥3钱,黄芩1钱,白菊5钱,天花粉2钱。主治:春温,头痛身热,口渴呼饮,四肢发斑,似狂非狂,似躁非躁,沿门阖室,彼此传染。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头痛止,2剂身热解,3剂斑散,狂躁皆安,4剂痊愈。
-
转神汤
《青囊秘诀》卷下:方名:转神汤组成:人参5钱,黄耆5钱,当归5钱,麦冬5钱,熟地5钱,天花粉3钱,天冬3钱,车前子3钱,白术4钱,甘草2钱,荆芥1钱,防己5分,附子3分,陈皮3分。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知痛痒,2剂大痛,又连服数剂则溃,去附子、防己、车前,加山茱萸4钱,五味子2钱,再服4剂则愈。
-
散丸汤
《辨证录》卷九:方名:散丸汤组成:茯苓1两,野杜若根枝1两,沙参1两。主治:膀胱热结,气化不利,癃闭,小水不利,睾丸牵痛,连于小肠相掣而疼,睾丸日大,往往有囊大如斗而不能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2剂,水泄如注,囊小如故矣。服此方后,即用当归补血汤数剂以补气血。
-
和解养胃汤
处方:玄参1两,甘菊花3钱,甘草1钱,麦冬3钱,天花粉3钱,苏子1钱。功能主治:和胃解热。主伤风,邪入于阳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口苦、咽干之症除,2剂喘热、腹满、恶寒之病去,不必3剂。摘录:《辨证录》卷五
-
清火安胃汤
《辨证录》卷六:方名:清火安胃汤组成:麦冬1两,石斛3钱,丹参3钱,生地3钱,炒枣仁5钱,竹叶100片。主治:心包火动,口舌红肿,不能言语,胃中又觉饥渴之甚。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语言出,再剂红肿消,3剂而胃中之饥渴亦愈矣。
-
黄连白芍
处方:黄连、白芍。药量比例为1:3。功能主治: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小儿口疮123例,大多在1~2个疗程内见效或临床治治愈;经3个疗程治愈者,都是病史在3~5年以上共16例。治愈后有7例复发,继续用药仍有效。用法用量:水煎服,隔日1剂,每日服1次,连服3剂为1疗程。1岁以内,每剂用黄连1克,白芍3克;6岁者,服3部量;
-
制忡汤
《辨证录》卷四:方名:制忡汤组成:人参5钱,白术5钱,白芍1两,当归1两,生枣仁1两,北五味1钱,麦冬5钱,贝母5分,竹沥10匙。心肝两虚,心弱不能制肺,一遇拂情之事,或听逆耳之言,便觉心气怦怦上冲,有不能自主之势,似烦而非烦,似晕而非晕。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怔忡少定,2剂更安,10剂全愈。
-
解炎汤
处方:黄连5分,天花粉2钱,黄芩1钱,麦冬1两,茯苓5钱,桔梗1钱,甘草3分,陈皮3分,神曲5分。功能主治:清心肃肺,消痰降火。主心火克肺,肺失清肃,水邪入之,气凝不通,液聚不达,口吐涎沫,渴欲饮水,然饮水又不能多,仍化为痰而吐出。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渴解,2剂痰消,不必3剂。摘录:《辨证录》卷九
-
甲乙酮肟
别名:丁酮肟,甲乙酮肟,甲基乙基酮肟,2-丁酮肟分子式:C4H9NO;C2H5C(=NOH)CH3分子质量:87.12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折射率1.4410。能与乙醇、乙醚混溶。用途:主要用于醇酸树脂涂料的防结皮剂和硅固化剂。该品作为防止结皮的抗氧剂使用,比丁醛肟;环己酮肟的效果好。还用于异氰酸酯封闭剂、有机合成中间体。
-
七味圣神汤
概述:七味圣神汤为方名,出自《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引岐天师方。治骑马痈,症见阴囊之旁,大腿内侧,痈肿疼痛。处方:金银花四两,蒲公英二两,人参、当归、甘草各一两,大黄五钱,天花粉二钱。全银花120克清公英60克人参当归甘草各30克大黄15克天花粉6克功能主治:治骑马痈。用法用量:水煎服。
-
金水两滋汤
处方:麦冬1两,天门冬3钱,桔梗1钱,甘草1钱,熟地1两,茯苓3钱,山药5钱,肉桂3分,白术3钱,紫菀1钱,白芥子2钱。功能主治:贪恋房帏,纵情色欲,感冒外邪,伤风咳嗽,睡卧不宁。用法用量:水煎服。2剂睡卧安,4剂咳嗽除,10剂痊愈。摘录:《辨证录》卷九
-
起痿降火汤
《辨证录》卷六:方名:起痿降火汤组成:熟地3两,山茱萸1两,苡仁5钱,金钗石斛5钱,牛膝5钱。功效:补肾阴。主治:痿证。因素常贪色,加之行役劳瘁,伤骨动火;用法用量:水煎服。4剂腿颤足痛之病去,10剂可以步履,饮食不至易饥,20剂全愈。
-
扫气汤
《辨证录》卷九:组成:黄连3钱,玄参3两,沙参1两,当归1两,麦冬1两,丹皮1两,瓜蒌2钱。主治:大便闭结,舌下无津,胸前出汗,手足冰冷,烦闷发躁,大眦红赤。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心火降,大便即通,不必2剂。加入瓜萎,使火存于心中者,尽随濡润之药下降而消灭之也。火灭水生,则大肠之炎氛顿扫,欲不通得乎?
-
解酒散火汤
处方:熟地半两,当归3钱,白芍3钱,地榆3钱,黄连3钱,柞树枝5钱,葛根1钱,甘草1钱。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必下血更多,2剂略少,3剂全愈。各家论述:方中妙在用熟地、当归、芍药以生新血,新血生,则旧血必去;又妙在地榆以凉大肠,而柞木以去酒毒,所以相济而成功也。摘录:《石室秘录》卷二
-
脾肾双益丹
《辨证录》卷九:方名:脾肾双益丹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巴戟天1两,山药1两,茯苓5钱,柴胡1钱,甘草1钱,肉桂5分,山茱萸3钱。主治:终日思虑忧愁,致面黄肌瘦,感冒风邪,内伤于脾肾。用法用量:水煎服。补之内有散邪之剂,有补之益,而无散之伤,实乃治忧思内损之神方,非只治忧思外感之妙药也。
-
续阴救绝汤
《辨证录》卷八:方名:续阴救绝汤组成:人参2两,白术3两,附子1钱,巴戟天1两。功效:补阳。主治:房事大泄,精尽阳脱。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血止,2剂阴生,连服4剂,可以不死。各家论述:此方补阳气之圣药也。倘不用人参,只用附、术、巴戟亦可夺命于须臾,然无参为君主之味,则附子之热无以驾驭,恐有阳旺阴消之弊。
-
舒愤汤
《辨证录》卷四:方名:舒愤汤组成:白芍2两,炒栀子5钱,玄参1两,天药粉3钱,柴胡1钱。主治:阳明胃土衰之狂病。多由为强者所折辱,愤懑不平,遂病心狂,时而持刀,时而逾屋,披头大叫。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狂定,再剂愈,3剂全愈。
-
两归汤
处方:麦冬1两,黄连2钱,生枣仁5钱,熟地1两,丹参3钱,茯神3钱。功能主治:耳鸣。用法用量:水煎服。心既清凉,则肾不畏心热,而乐与来归,原不必两相引而始合也。况方中全是益心滋肾之品,不特心无过燥之虞,而且肾有滋润之乐,自不啻如夫妇同心,有鱼水之欢,而无乖离之戚也,又何至喧阗于一室哉。
-
芡术汤
《辨证录》卷五:方名:芡术汤组成:白术2两,芡实2两,茯苓1两,肉桂1钱,车前子5钱。主治:上身先肿,因而下身亦肿,久之一身尽肿,气喘嗽不得卧,小腹如光亮之色。用法用量:水煎服。2剂轻,4剂又轻,10剂愈。
-
收惊汤
《辨证录》卷四:组成:当归1两,山茱萸1两,白芍2两,北五味2钱,附子3分。主治:因惊而胆堕,失心如痴。用法用量:水煎服。附注:一剂惊收,二剂再不痴矣,三剂全愈。
-
鸣金汤
《辨证录》卷十:方名:鸣金汤组成:黄连3钱,麦冬5钱,玄参5钱,生地5钱,桔梗3钱,甘草2钱,天花粉2钱。心火太旺,销烁肺金,口渴之甚,舌上无津,两唇开裂,喉中干燥,遂至失音。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声出,2剂声响,不必3剂。
-
通泉饮
《辨证录》卷八:方名:通泉饮组成:炒枣仁1两,麦冬1两,天门冬3钱,北五味1钱,人参3钱,丹参3钱,远志1钱,当归5钱,甘草1钱,柏子仁3钱。主治:过于欢娱,大笑不止,阳旺火炎,心中无液,心气损伤,遂致唾干津燥,口舌生疮,渴欲思饮,久则形容枯槁,心头出汗。1剂口润,再剂心头之汗止,3剂诸症痊愈。
-
散风定痛汤
《辨证录》卷三:方名:散风定痛汤组成:白芷3分,石膏2钱,升麻3分,梧桐泪1钱,当归3钱,生地5钱,麦冬5钱,干葛1钱,天花粉2钱,细辛1钱。主治:风闭于阳明、太阳二经,上下齿牙疼痛难忍,闭口少轻,开口更重。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轻,2剂即愈,不必3剂也。
-
口服液
口服液(oralliquid)为中药剂型之一。是指单剂量罐装的合剂。即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药物中有效成分,加入矫味剂、抑菌剂等附加剂,并按注射剂安瓿灌封处理工艺,制成的一种无菌或半无菌的口服液体制剂。它是汤剂、糖浆和注射剂三种剂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口服制剂。
-
环烷酸钴皂
环烷酸钴皂为由硫酸钻溶液与环烷酸钠溶液作用或由氢氧化钴与环烷酸作用制得的一种棕褐色或紫色的金属皂。主要用作涂料和油墨的催干剂、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促进剂和氧化反应的催化剂等,也用于涂料的紫色颜料。在电子照相技术中,用作电荷调节剂,调节液体的电阻。还用作橡胶与钢铁等金属的黏结剂。
-
通乳汤2号
药品说明书:成分:每剂含蒲公英9g、漏芦9g、冬葵子12g、王不留行9g、通草3g。用于乳腺分泌多而流不出时。用量用法:口服:每次1剂,水煎服,连用3剂。
-
散消汤
《辨证录》卷六:方名:散消汤组成:麦冬1两,玄参2两,柴胡1钱。功效:润肺舒肝。主治:肺胃燥热,肌肉消瘦,四肢如削,皮肤飞屑,口渴饮水。用法用量:水煎服。4剂口渴止,8剂肢肤润,20剂不再消也。
-
滋阴止痢丹
《辨证录》卷七:方名:滋阴止痢丹组成:白芍1两,当归1两,大黄3钱,车前子5钱,槟榔2钱,萝卜子3钱。主治:湿热作痢,大渴引饮,饮后又不甚快,心中懊憹,小便不利,红白相间,似脓非脓,似血非血。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脓血减,2剂懊憹除3剂口渴解,而痢亦顿止矣。
-
通乳汤1号
药品说明书:成分:每剂含黄氏6g(或制首乌12g)、木通3g(或通草3g)、冬葵子12g、赤豆少许。乳腺无分泌时用。用量用法:口服: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
-
转功汤
《洞天奥旨》卷七:方名:转功汤组成:黄耆2两,当归2两,生甘草3钱,肉桂2钱,白术1两,远志5钱,紫花地丁5钱,贝母3钱。主治:臂痈。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疮口反痛,2剂而痛轻,3剂长肉,又用1剂全愈。
-
十八剂
指依方剂的作用和性味相结合的分类法。即轻剂、淡剂、清剂、解剂、缓剂、火剂、暑剂、湿剂、寒剂、燥(一作涩)剂、甘剂、平剂、温剂、和剂、调剂、补剂、荣剂、夺剂,共十八剂(见元·李汤卿《心印绀珠经》)。
-
伤寒古方通
《伤寒古方通》为伤寒著作。二卷。清·王子接撰。本书即《绛雪园古方选注》第一部分。王氏将《伤寒论》113方分为和剂、寒剂、温剂、汗剂、吐剂、下剂六大类,共113方,方解比较明晰。现存光绪上海乐善堂刻本等。
-
护膜散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护膜散:处方:白蜡白及各等分制法:共研细末。功能主治:化毒散结,生肌护膜。治痈疽生于胁肋、腰腹空软之处,不论将溃已溃,有透膜之变者。主治:渊疽,及凡肋、胸、胁、腰、腹空软之处发痈疽,当在将溃未溃之际者。用法用量:轻剂1钱,中剂2钱,大剂3钱,黄酒调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现代剂型
现代剂型是为使中药达到速效、高效和长效,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制剂工艺制成的新剂型。现代剂型主要有微型胶囊、静脉乳剂、脂质体制剂、气雾剂、前体药制剂、注射剂、合剂、口服安瓿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乳剂、软膏剂、橡胶硬膏、膜剂、海绵剂、离子透入剂、透皮吸收剂等。
-
消胕饮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方名:消胕饮组成:茯苓1两,茵陈1钱,防己1钱,炒栀子1钱,苡仁1两,泽泻3钱,木瓜1钱。主治:脚气。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小便利,2剂身热解,再用2剂而脚肿消,再2剂全愈。
-
两生汤
处方:肉桂2钱,附子1钱,熟地2两,山茱萸1两。功能主治: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之一日至3日而尽情吐出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水火两旺。脾胃得火气而无寒冷之虞,得水气而无干涩之苦,自然上可润肺而不阻于咽喉,下可温脐而不结于肠腹矣。摘录:《辨证录》卷五
-
中医处方
1.能掌握辨证论治的医师或医助,应予中医处方权。(3)中药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最新版规定的正式名称书写;草药名称未统一者,可用当地或本单位习惯用名,逐步达到规范化。(4)写剂量时重量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单位g。(5)每次处方一般3剂,不宜超过7剂,限剧药2剂,毒药1剂。
-
填精益血汤
《辨证录》卷二:方名:填精益血汤组成:熟地1两,山茱萸5钱,白芍5钱,当归3钱,柴胡1钱,丹皮2钱,沙参3钱,茯苓2钱,地骨3钱,白术3钱。主治:贪色房劳,又兼恼怒,因而风府胀闷,两胁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肝气平,2剂而胁痛止,连服10剂全愈。
-
第三真黄风汤
处方:炙黄耆3钱,防风根3分,人参1钱半,大熟地4钱,云茯苓3钱,炙甘草5分,制半夏1钱半,福橘皮1钱,麸炒枳实5分,豨签3钱。功能主治:真中风,服第一、二真黄风汤后,表里俱和,诸证悉退,或二气未充,或余氛未尽,宜此方调理。1-2剂或10剂后,或更以10剂为末,水叠丸。摘录:《医略十三篇》卷一
-
解胃汤
处方:青蒿5钱,茯苓2钱,甘草5分,麦冬5钱,玄参3钱,竹叶50片。功能主治:息阳明之焰,解少阳之氛。主冬月伤寒,邪在阳明,欲出而未出,至8日而潮热未已。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胃热清,再剂而潮热退,不必3剂。摘录:《辨证录》卷一
-
消黄去疸汤
《石室秘录》卷六:方名:消黄去疸汤组成:茵陈3钱,苡仁3两,茯苓2两,车前子3两,肉桂3分。用法用量:水煎服。本方用茯苓、薏仁、车前大剂为君,分消水湿,仍是健脾固气之药,少用茵陈以解湿热,用桂引入膀胱,尽从小便而出,无事张皇,而暗解其湿热之横。4剂之后减半,加白术1两,再用4剂,则全愈而无后患矣。
-
追崇丹
《辨证录》卷十二:方名:追崇丹组成:大黄5钱,枳实3钱,丹皮1两,红花半斤,附子2钱,当归尾1两,人参5钱,牛膝5钱,麝香1钱,龟甲1两,半夏3钱,南星3钱,桃仁14粒。功效:去败血,生新血。1剂而胎破矣,不须2剂,泻出恶物之后,单用当归3两,红花1两,水煎服。连用4剂,自庆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