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松鑫
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尤松鑫主编出版了《免疫性疾病的中医治疗》、《邹良材肝病诊疗经验》等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江苏省科委课题“丙肝灵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
Olmsted综合征
疾病别名残毁性皮肤角化病口周皮肤病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Olmsted综合征又名残毁性皮肤角化病和口周皮肤病,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病因原因不明。相关出处《内科学第五版》、《外科学第五版》、《儿科学第六版》、《内科学第六版》
-
社会易患型
一个社会时期内,由基本社会成员的社会稳态失调类型相同而容易感受相同类型疾病的规律叫做疾病的社会易患性规律,把由之而产生这些容易感受的疾病叫社会易患型疾病。如在旧中国,霍乱、伤寒、疟疾、麻风、鼠疫等各种传染病,胃炎、胃下垂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诸种精神病都是社会易患型疾病。
-
男科病
男科病系指以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为主的一类疾病。包括精病,性事疾病,睾丸、附睾、前列腺疾病及男科杂病等约40余种病症。
-
强直舌
疾病别名结舌症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强直舌又称结舌症,主要是由于舌系带短小使舌的活动范围受限而影响说话,为发育缺陷所致。如果明显影响舌的正常功能,可以考虑外科手术纠正。疾病描述强直舌又称结舌症,为发育上的缺陷。症状体征其特征性改变为舌系带短小,舌的活动范围受限,主要是影响说话。
-
掌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寻常疣发生于手掌部。好发年龄:儿童及青少年。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与跖疣相似。特别提示:掌疣是良性疾病,通过外科物术或冷冻、镭射等方法治疗效果多较满意。相关出处:现代皮肤病学
-
正视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即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非正视或屈光不正。症状体征:不明。疾病病因:不明。诊断检查:根据病情诊断。
-
化生性骨化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化生性骨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一种在某些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骨化,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属于化生,故通常称之为化生性骨化。20%的病变中见化生性骨化,偶见于软骨样汗管瘤、基底细胞瘤等肿瘤或硬皮病、皮肌炎等病变中。
-
年龄易患型
不同的年龄期其易患疾病的类型是不同的,这些易患疾病叫年龄易患型疾病。疾病所具有的这个规律叫疾病的年龄易患性。
-
冲洗疗法
冲洗疗法(irrigationtherapy)为外治法。《中医药学名词》(2004):冲洗疗法是指用药液反复冲洗患病部位,以治疗五官科疾病、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肛肠疾病等的方法。《中医大辞典》:冲洗疗法即以药液直接冲洗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
巩膜结核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巩膜结核多继发于邻近病灶,也可因对结核蛋白过敏而发生。症状体征:表现为表层巩膜炎、巩膜炎、前巩膜炎及后巩膜炎。疾病病因:结核杆菌感染。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即可诊断。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
-
内源性非黑素色素沉着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内源性非黑素色素沉着是由于体内许多物质如过剩或以异常形态或部位存在时,均可影响皮肤之颜色。另外,由于代谢障碍而产生的一些物质,也可引起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含铁血黄素沉着病、黄疸、胡萝卜素血症及褐黄病等的皮肤颜色改变属于非黑素色素沉着。疾病描述:症状体征:皮肤的颜色改变。
-
微波损伤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微波损伤微波波长为3000~症状体征:微波频率为3000-300万MHz,穿透性较强,可能引起白内障或视网膜出血,应配戴防护眼镜。疾病病因:微波损伤病理生理:微波损伤诊断检查:治疗方案:特别提示:1、避免长时间在微波炉前工作;2、开启微波炉后,应远离微波炉或距离微波炉至少在1米之外。
-
重金属沉着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重金属微粒可以沉积在真皮内,发生皮肤颜色改变。疾病描述:重金属微粒可以沉积在真皮内,发生皮肤颜色改变。症状体征:皮肤颜色改变。疾病病因:常见的是由于金、银、铋及汞化合物经过血流或局部外用所引起。病理生理:重金属微粒可以沉积在真皮内,发生皮肤颜色改变。
-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砍伤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为较大机械力的利器如刀、斧等所致的损伤。疾病描述:症状体征:伤口的特点是创口较多,深浅不等,多伴有挫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等。疾病病因:为较大机械力的利器如刀、斧等所致的损伤。病理生理:诊断检查:治疗方案:处理方法是耐心地进行清创,尽量保留可以保留的组织,复位缝合。
-
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及输尿管异位开口
疾病分类:泌尿外科疾病概述:疾病描述:症状体征: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检查:治疗方案:预后及预防:
-
增殖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增殖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特点为持久性继发感染,溃疡及茂盛的肉芽组织,伴贫血及淀粉样变性,显性遗传。疾病描述:症状体征:增殖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特点为持久性继发感染,溃疡及茂盛的肉芽组织,伴贫血及淀粉样变性,显性遗传。疾病病因:显性遗传。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视盘前血管袢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视盘前血管袢为正常的视网膜血管在视察盘前长入Bergmeister乳头,一般不超过5mm,可供给一个以上象限的视网膜。荧光造影显示95%为动脉,5%为静脉。可出现分支动脉阻塞、一过性黑朦和玻璃体积血。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即可诊断。
-
泛发性色素异常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泛发性色素异常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2岁婴儿开始出现许多大小形状不等、深浅不一的色素斑。在色素沉着中可杂有形状不规则的小片色素减退。症状体征:1~疾病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粘多糖贮积病的眼部表现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粘多糖贮积症I型。又称Hurler综合征、承雷病。症状体征可见角膜浑浊、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疾病病因多种原因导致。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即可诊断。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
-
药源性眼病(利福平)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个体差异较大,多种原因导致。②渗出性结膜炎;③睑缘结膜炎等。症状体征:眼部表现有:①有色泪液:桔红色、粉红色或红色泪液;疾病病因:多种原因导致。病理生理:长期使用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即可诊断。治疗方案:停用利福平,针对眼部病变治疗。
-
弥漫性前巩膜炎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弥漫性前巩膜炎:球结膜及前部巩膜充血,组织肿胀,看不到巩膜的正常颜色,重者结膜高度水肿。疾病描述:本病相对良性,占40%。在60%的病例,炎症累及部分巩膜,而40%的病变累及整个前巩膜。预后及预防:增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也是必要的。
-
眼皮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眼附近皮肤发生痣的损害,可伴有虹膜色素细胞肿瘤。文献中有太田痣伴发虹膜恶性黑素瘤的报告。疾病描述:眼附近皮肤发生痣的损害,可伴有虹膜色素细胞肿瘤。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甲母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甲母痣指出生时即有的色素痣。皮损较大者可发生恶变。疾病描述:此痣表现为甲板下面一褐色纵行条带。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冠根联合牙折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占牙外伤总数的一小部分,以斜行冠根折多见,牙髓常暴露。疾病病因:较大暴力。治疗方案:冠根联合斜折牙,如有条件,可行牙髓或根管治疗后用金属牙冠恢复功能。
-
耳穴压痛点
耳穴压痛点是指耳穴触诊时被检查者自诉或表现出最疼痛的部位。对压痛的程度,常根据病人的反应加以判断,皱眉(+),眨眼(++),躲闪(+++),疼痛难忍,拒按压(++++),压痛点的形成与消失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以急性炎症、痛症的压痛最为明显,慢性病耳廓压痛多不明显。
-
获得性多发性血管瘤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获得性多发性血管瘤病于儿童或成年期皮肤及内脏(尤其是骨骼、脑及肝脏)有多数海绵状血管瘤。损害持续期限不一,除非同时并有肝脏、心脏及肾脏血管瘤,患者可活至老年也无症状。
-
正虚邪恋
正虚邪恋指正气已虚,余邪未尽的状态,由于正气难复是主要矛盾,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正虚邪恋病变多见于疾病后期,且往往是多种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经久不愈,或遗留某些后遗症等。
-
疼痛性脂肪瘤
疾病别名Dercum病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疼痛性脂肪瘤又名Dercum病,多见于妇女,往往伴有全身肥胖,临床表现为脂肪沉积性斑块,有自发痛或触痛。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为脂肪沉积性斑块,有自发痛或触痛。诊断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可作诊断,如能作活检则诊断更为可靠。治疗方案因肿瘤多发,无满意疗法。
-
泛发性痣样色素沉着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泛发性痣样色素沉着症由Wende在1919年首先报道。临床表现为泛发的色素沉着过度及有不同程度色素较浅的部分,类似“雨滴现象”或“水磨石外观”。疾病描述:泛发性痣样色素沉着症由Wende在1919年首先报道。相关出处:皮肤病学
-
药源性眼病(乙胺丁醇)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个体差异较大,多种原因导致。停药后可恢复。症状体征:数患者长期应用后可出现视神经炎(每日用量超过25mg/kg)、视交叉受损,后者引起双颞侧偏盲。疾病病因:多种原因导致。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即可诊断。治疗方案:停用乙胺丁醇,针对眼部病变治疗。
-
结合膜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临床表现和组织学变化与皮肤色痣相似。6个月上下眼睑尚闭合时已开始形成。症状体征:有的痣位于上下眼睑结合膜,当闭眼时痣合并为一完整圆形,说明此痣在胚胎第2~
-
进行性婴儿纤维瘤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该病是起于1岁左右的婴儿,其表现为在身体任何部位长出坚硬的皮下肿块。切除后可再发,尚无发现转移的报告。症状体征:在身体任何部位可长出坚硬的皮下肿块。病理生理:病理组织中可见有许多核分裂象。
-
乳牙损伤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对乳牙损伤的处理有其特殊性。乳牙的保留对恒牙萌出和颌面部的发育意义重大,因,应视具体情况尽量设法保留受伤的乳牙。对于4岁以上的患儿,应作缺隙保持器,以防止邻牙向近中移动致恒牙萌出障碍或错位。疾病病因:较大暴力治疗方案:对乳牙损伤的处理有其特殊性。
-
视路损伤的眼部表现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颅脑严重损伤时,可引起不同部位的视路损伤,如视交叉、视束损伤,产生相应的视野缺损,或伴有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症状体征颅脑严重损伤时,可引起不同部位的视路损伤,如视交叉、视束损伤,产生相应的视野缺损,或伴有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疾病病因外伤。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即可诊断。
-
糖尿病性皮肤发红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糖尿病性皮肤发红主要在面部,有时也可在手足出现特殊的玫瑰色斑疹,这是由于血管的弹性降低所致,若控制了糖尿病就可获得改善。近来有人发现轻型或隐性糖尿病者面部发红,发红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症状体征:轻型或隐性糖尿病者面部发红。
-
原发性巨舌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原发性巨舌因发育异常所致,舌体积增大,其他正常。症状体征:除舌体积增大外其它方面均正常。治疗方案:对巨舌的患者须进行必要的详细检查,明确引起巨舌的原因。病因能纠正者,巨舌能相应消失。有些巨舌,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等引起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
药捻疗法
药捻疗法,是用药物做成的药捻,放入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疾病性质和部位,选择和配制对症药物,制成药液、药粉或药膏。禁忌症与注意事项:1.作药捻的药物一定要与疾病相适应,也就是说,药物要对症,否则效果不佳。3.施术时要注意严格消毒,药捻要做到无菌,以防继发感染。
-
壮健
壮健,1959年生,江苏常州人,大学本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无锡市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医学》杂志编委。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哮喘病防治和食疗100法》一书。
-
妇女常见病
妇女常见病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或乳腺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宫颈疾病、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是危害妇女生命安全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
体温热型
体温热型是指发热病人体温曲线的形状。由于各种发热性疾病可表现为不同的热型,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热型还可以改变,且这些表现与改变往往具有某种规律性,因而了解患者的热型,将对医护人员判断疾病的性质,把握疾病的演变及转归有很大的帮助。中热型,体温升高介于38.1~高热型,体温升高大于39℃。
-
女科撮要
概述:《女科撮要》为书名,2卷,明·薛己撰,刊于1548年。主要内容:《女科撮要》上卷列述经候不调、经漏不止等15类妇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下卷介绍保胎、小产等15类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每类疾病后附有作者治案。现存版本:现有《薛氏医案》本。
-
Ⅰ型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是指缺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Ⅰ型呼吸衰竭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
-
ICU患者预计病死率
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来预测的可能病死率。患者死亡危险性(R)的公式:In(R/1-R)=-3.517+(APACHEⅡ评分×0.146)+0.603(仅限于急诊手术后患者)+患者入ICU的主要疾病得分(按国际标准)。ICU患者预计病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总和与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值。
-
证候分类
证候分类指将疾病按其证候特点分为若干类型。疾病的证候,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四诊,可以把有规律的证候,系统地分别归纳为若干类型,作为识别疾病的方法及辨证论治的依据。如伤寒的六经证候,温病的卫、气、营、血证候及三焦证候,均属证候分类。
-
无胃则死
概述:无胃则死:1.推测疾病预后的纲要;《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不能饮食,表示胃气衰败,生化之源已竭,故死。指脉无胃气,表示正气衰竭,邪气独胜。《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
疑似职业病
疑似职业病(suspectedoccupationaldisease)是指现有接触证据或医学证据尚不能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所患疾病是否是职业病,需要进一步收集证据以明确诊断的一种暂时的疑似疾病状态。
-
治病
治病即治疗疾病。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采用各种医疗措施消除疾病,使病人恢复并保持心身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移精变气论》:“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
-
一见知医
《一见知医》为综合性医书。清·陈鄂辑于同治七年(1868年)。本书以临证多科疾病证治为主,摘录历代医书有关论述整理而成。卷二外体所见病症,以生理部位分类;卷三脏腑所主疾病;卷四六淫七情病、妇科;卷六痘疹、麻疹。每证列述病情,并附简易方。
-
产科
为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产科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此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医学分为九科时,产科已成为一科,元丰改制后的九科中仍有产科的设置。元代产科中包括妇人杂病,实际上是妇产科。清初十一科中也设妇科,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后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