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利
滑利病名。见《局方发挥》。指痢疾患者痢下滑脱不禁,甚则可致脱肛。当分气虚、血虚,施治有所不同。《医学入门》卷五:“滑痢,…血分,四物汤加参、术、地榆、樗白皮;气分,真人养脏汤、大断下丸、灵砂苍榆汤。”参见痢疾、虚痢、虚滑痢等条。
-
脚踩按摩法
本法有令百脉畅通、补肾元气、填精神髓、醒脑安神、强壮腰膝、通阳逐痹、滑利椎关节之功效。腰背分推法:医生面向后,两手抓踩床两侧横杆,运气于两足玛趾端,拇趾向前,从大椎穴两侧,中度量、低频率地分别向相反方向连续分推3次,旋摩向长强分推,当推到肾俞穴时,改为重度量,分推至长强穴两侧。推摩督脉和华佗夹脊穴;
-
葵子茯苓散
治妊娠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备注:方中冬葵子滑利窍道,配以茯苓健脾利水,而且以米饮调服,既可养胃抉正,亦可防冬葵子之过于滑利。附注:茯苓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七)、茯苓汤(《鸡峰》卷十六)、葵子散(《宣明论》卷十五)、葵苓散(《女科指掌》卷三)、葵茯汤(《产科心法》上集)。
-
抖法
概述:抖法为推拿手法,又称颠法。操作方法是用双手或单手紧握患者伤损肢体之远端受伤部位,用力拔伸之同时,进行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之颤抖动作,操作要轻柔,动作要适度,不可强行超生理范围之抖动,使患者僵硬之肌肉宽松,关节滑利。多用于腰、肩、肘等关节处之软组织损伤,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与康复。
-
推拿
常见手法有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摇法、 (扌衮)法、击法、摩法、擦法、扳法、捍法和一指禅推法等。擦法:擦法是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正骨八法之一·推拿:推拿为正骨八法之一。
-
神曲饼子
《幼幼新书》卷十引《孔氏家传》:方名:神曲饼子别名:丙丁膏、丙丁散组成:天南星3钱,乌蛇3钱,天麻半两,麻黄(去节)半两,全蝎1分半,白附子3钱半,白僵蚕4钱,大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若已变痫,哭声如鸦,面色青黄,手足瘛疭,咽中不利,加朱砂、龙、麝并曲服之;变痫滑利,即以蜜丸曲末鸡头大,温水化下。
-
扳法
概述:扳法为推拿手法名。又名搬法。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双下肢在上者髋膝关节屈曲,在下者伸直,术者一手推按住患者肩前部或肩后部,另一手抵住患者臀部或髂前上棘,将患者腰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颈部扳法的作用与应用:颈部扳法有滑利关节,纠正解剖异常的作用。
-
拔伸法
拔伸医疗技术名。膝关节拔伸法的作用与应用:滑利关节,本法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及膝关节交锁复合手法的准备手法。颈部拔伸法,有两种操作方法:坐位颈部拔伸法:操作要领:坐位颈部拔伸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在其后,以双手拇指顶住枕骨后方(亦可置于风池穴上),用两前臂分别压在患者两肩。
-
阴搏阳别
阴搏阳别为脉象名。“阴”意指尺脉,“阳”指寸脉。尺脉搏动明显滑利,有别于寸脉。可见于妊娠。《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中有这样的记载:“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张景岳注:“善阴脉搏手。似乎阳邪,然其鼓动滑利,本非邪脉,盖以阴中见阳而别有和调之象。”
-
拔伸
拔伸医疗技术名。膝关节拔伸法的作用与应用:滑利关节,本法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及膝关节交锁复合手法的准备手法。颈部拔伸法,有两种操作方法:坐位颈部拔伸法:操作要领:坐位颈部拔伸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在其后,以双手拇指顶住枕骨后方(亦可置于风池穴上),用两前臂分别压在患者两肩。
-
十四味建中汤
十四味建中汤的功能主治:十四味建中汤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小便滑利,大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三阴、阳明气血药也。
-
颈部扳法
扳法是用双手或借助身体其他部位(如膝部)或在助手的辅助下用力向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的一种被动运动方法。颈部扳法的作用与应用:颈部扳法有滑利关节,纠正解剖异常的作用。
-
胸背部扳法
有舒展筋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胸背部扳法操作要领:胸背部扳法有两种操作方法: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坐位,两手臂上伸并两手合拢扣住,医生立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掌根部抵住需要扳动的棘突,一前臂从患者上胸部绕过扶住患者对侧腋部,并令其后仰,术者抵棘突之手同时用力扳推。
-
寤生丸
《妇人良方》卷十五:方名:寤生丸组成:乳香1分,枳壳1两。《女科百问》卷下:方名:寤生丸组成:枳实6两,桑白皮(干)6两。主治:难产。制备方法:上药入大铛内,以河水煮半日许,候枳实透软,去桑白皮不用,取枳实(去瓤)薄切作小片子,焙干,再入木香半两,甘草(炙)半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
冬寒菜
冬寒菜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嫩茎叶,作汤或炒食,口感滑利。冬寒菜的别名冬苋菜、葵菜、冬葵冬寒菜使用提示每餐100克冬寒菜的营养价值冬寒菜口感油滑利,柔嫩清香,营养丰富,最大的特点是含胡萝卜素极高,维生素C和钙含量较高,可促进食欲,提高人体免疫力。可治肺热咳嗽、热毒下痢、黄疽、二便不通、丹毒等病症。
-
腰部扳法
腰部扳法是用于腰部的一种推拿手法。有舒展筋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双下肢在上者髋膝关节屈曲,在下者伸直,术者一手推按住患者肩前部或肩后部,另一手抵住患者臀部或髂前上棘,将患者腰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腰部后伸扳法:患者仰卧位。
-
木槿叶
《*辞典》:木槿叶:出处:《履巉岩本草》拼音名:M JǐnY 来源:锦葵科植物本槿的叶片。性味:①《品汇精要》:性平,无毒。功能主治:①《品汇精要》:主肠风,痢后热渴。滑利能导积滞,善治赤白积痢,干涩不通,下坠欲解而不解,捣汁和生白酒温饮。附方:治疔疮疖肿:木槿鲜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
-
平肾脉
平肾脉为脉学名词。指正常的肾脏脉象。其特点是脉来沉而滑利之象。《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
-
柏子仁粥
《粥谱》:柏子仁粥:处方:柏子仁10~主治:慢性便秘,心悸,健忘,失眠。用法用量: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稍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蜂蜜适量,稍煮1、2沸即可。对肠燥便秘,体虚而不宜攻下通便药物的甚为适宜。二药同米煮粥,其味颇佳,患者乐于服食,可收滋补强壮,养心润肠之效。
-
血虚难产
血虚难产为病证名。《傅青主女科》下卷:“妊娠有腹痛数日,不能生产,人皆曰气虚力弱,不能送子出产门。谁知是血虚胶滞,胞中无血,儿难转身乎。方用送子丹(生黄芪一两,当归一两,麦冬一两,熟地五钱,川芎三钱)。”《妇科经验良方》亦曰:“血虚则子宫濡润不足,不能滑利故难产,宜大补气血,儿易转动,自然降生。”
-
虚瘕
因小肠移热于大肠,结热深伏,所致的瘕病。亦作伏瘕。《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虚瘕,为沉。”《宣明论方》卷一:“虚瘕证,主女病,大肠小肠移热名虚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结而大肠秘涩。”治用槟榔丸等方。
-
升降法
升降法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指对肢体关节进行上下屈伸活动的一类手法。有滑利关节,舒展筋脉,解除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
-
表里双清汤
处方:薄荷3钱,延胡索3钱,五灵脂4钱,麻黄3钱,桂枝3钱,广木香3钱,厚朴4钱(姜汁炒),枳实3钱,通草1钱。此系先有怒气,愤满于中,以致五内不和,元阳失守,其外卫之元阳,因之不密,遂致外感寒邪所致。薄荷与通草虽系寒凉之品,薄荷其性清扬,专行头部,通草其性滑利,直达下焦,却不碍中宫之陈寒结气。
-
补寝丸
处方:通明乳香(别研)半两,枳壳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瘦胎,滑利易产。主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怀孕9个月以后方可服。摘录:《胎产辑萃》卷一
-
杜牛膝丸
处方:杜牛膝3两,甜肉桂1两半,瞿麦穗3两,当归尾3两,白通草1两半,冬葵子3两,飞滑石3两。功能主治:产后胞阻溺闭,脉沉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童便煎,去滓温服。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
雪羹
处方:大荸荠4个海蜇(漂去石灰、矾性)30克功能主治:泄热止痛。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分二次服。摘录:《古方选注》《古方选注》卷中:方名:雪羹组成:大荸荠4个,海蜇(漂去石灰矾性)1两。荸荠味甘,海蜇味咸,性皆寒而滑利,凡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诸药不效者,用此泄热止痛,捷如影响。
-
魿鱼
尾鳍深分叉,体上部深灰色,腹部银白,在体侧胸鳍基部之后上方有8-9个鳞片的基部为黑色,聚在一起成为1个长菱形斑块。化学成份:含脂肪1.5%,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计7.9%/性味:味甘;治膀胱结热,黄疸,水鼓。3.《本草求原》:补中开胃,益气血,功近鲫龟。
-
鲮鱼
体长约30厘米。眼侧位,眼间距宽。9个鳞片的基部具黑色斑块。生境分布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岛。性味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无毒。"注意《本草求原》:"阴虚喘嗽忌之。适宜膀胱热结,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之人食用;有益气血,健筋骨,通小便之功效;治小便不利、热淋、膀胱结热、脾胃虚弱。
-
松硫丸
《女科辑要》卷上:方名:松硫丸组成:松香、硫黄。主治:赤白浊、赤白带日久不愈,无热症者。制备方法:铁铫内溶化,将醋频频洒上,俟药如饴,移铫置冷处,用冷水濡手,丸如豆大,必须人众方可,否则凝硬难丸。用药禁忌:此方究宜慎用。然此证极少,如其有之,则硫能温养肾火,而性滑利,非蛮钝封锁之比。
-
润胎饮
《医略六书》卷二十九:方名:润胎饮组成:当归身1两,冬葵子3钱。主治:产难,脉濡涩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白蜜1匙,温服。各家论述:产母血亏经燥,无以润泽胞门,故产户干涩难产,不能遽下焉。冬葵子滑胎利窍,足以易产催生。水煎入蜜,使血充经润,则产门滑利,而胎无枯涩之虞,何难产之足患哉。
-
索氏三和汤三倍加白术方
《医学纲目》卷二十四:方名:索氏三和汤三倍加白术方别名:索氏三和汤组成:白术3两,厚朴3两,陈皮3两,木通1两,槟榔2两,紫苏2两,甘草1两,海金沙1两,大腹皮1两,白茯苓1两,枳壳1两。主治:小腹胀。用法用量:水煎服。①本方方名,《东医宝鉴 杂病篇》引作 三和汤。②《济阳纲目》本方用法:上锉。
-
通气利中丸
《原机启微》卷下:方名:通气利中丸组成:白术1两,白芷半两,羌活半两,黄芩1两半,滑石(取末)1两半,大黄2两半,牵牛(取末)1两半。主治:眵多眊矂,紧涩羞明,赤脉贯睛,脏腑秘结,或风热不制,热甚而大便硬者。制备方法:上除滑石、牵牛另研极细末外,余合为细末,入上药和匀,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空心菜
属旋花科,一年生蔬菜,其叶及蔓茎可供食用。3.增强体质、洁齿防龋:蕹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其维生素含量高于大白菜,这些物质有助于增强体质,防病抗病。2.空心菜性寒滑利,故体质虚弱,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不宜多食,血压偏低,胃寒者慎内服。可清热凉血,利尿,润肠通便,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等功效;
-
平鱼
概述平鱼,学名鲳,是一种身体扁平的海鱼,因其刺少肉嫩,故很受人们喜爱,主妇们也很乐意收拾,它同样具有海洋鱼的营养特点:富含高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平鱼的食疗功效平鱼具有益气养血、补胃益精、滑利关节、柔筋利骨之功效,对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等很有效。不要和羊肉同食。
-
肩关节摇法
摇法是活动关节的一种方法,有调和气血、滑利关节等作用。缓慢地摇动又称运法,大幅度地转摇又称盘法。肩关节摇法的作用与应用:肩关节摇法具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解除粘连的作用。用于治疗肩关节扭挫伤、肩部腱鞘炎、肌腱炎、肩关节周围炎等。
-
颈部摇法
摇法是活动关节的一种方法,有调和气血、滑利关节等作用。缓慢地摇动又称运法,大幅度地转摇又称盘法。切记此手法需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颈部摇法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下颏,双手以相反方向作左右环转摇动,用力不可过猛。可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扭伤、颈项酸痛等症。
-
卫阳被遏
卫阳被遏为病机,又称“邪郁卫表”。指温热外袭,伤及肺卫,卫阳被遏,不得发越,温煦失职,肺气失于和调的病理变化。卫气其性慓疾滑利,属阳,有温养脏腑、护卫肌表的功能。外邪侵犯肌表,卫阳为邪气郁遏而不能达于外,肌腠失于温煦,卫气运行不利,出现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脉浮等症状。
-
捻法
概述:捻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灸大成》列为下手八法之一。内捻者,令气向下而治病。参见左右转:左右转为刺法术语。《针经指南·气血问答》:“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后世根据捻转提出补泻手法多种。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指(趾)间关节的酸痛,肿胀或屈伸不利等症。
-
平心脉
平心脉指心脏正常脉象。指滑利的脉象。《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
-
滑苔
滑苔是指舌面水液过多,甚至伸舌涎流欲滴,扪之湿而滑利的舌象。
-
过期不产
过期不产为病名。见清·阎纯玺《胎产心法》。亦称过期妊娠。方用保元汤(《胎产心法》)加川牛膝、枳壳。若孕妇气血虚弱,血虚则子宫濡润不足,不能滑利,儿难转身,血虚则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无力送胎下行。方用补血行滞汤(《胎产心法》: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香附、桃仁、枳壳、砂仁、紫苏、生姜、大枣)。
-
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按摩疗法,是在人体体表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作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9:拍打法:用虚掌拍打患侧肢体肌躯体部,用力轻巧而又反弹感,动作要有节律。起到解痉作用。11:抖法:用手握住患肢的远端,轻轻抖动,患者应放松肌肉。
-
滑
滑①脉象名。应指滑利,如盘中走珠。《素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②尺肤诊的征象,滑泽光润。《灵枢·邪客》:“持其尺,察其肉之坚脆,大小滑涩、寒温燥湿。”《灵枢·论疾诊尺》:“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灵枢·逆顺肥瘦》:“此言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行之逆顺也。”
-
伏瘕
《儒门事亲》卷八:“小肠遗热于大肠,为伏瘕。”指邪热伏于大肠所致的瘕病。《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宣明论方》卷一:“虙瘕证,主女病,大肠小肠移热名虙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结而大肠秘涩。”可用槟榔丸等方。
-
榆
气味白皮:甘、平、滑利、无毒。用榆白皮阴干,焙为末,每天清晨和晚上用末二钱、水五合,煎成胶状服下。2、虚劳白浊。3、小便气淋(按:指小便时觉气胀面排尿困难)。用榆枝,石燕子煎水,每日饮服。4、五淋涩痛。每服三合,一天服三次。12、背疽。13、小儿瘰疬。榆叶:1、消水肿,利小便,下石淋。用榆叶、酸枣仁等分。
-
妊娠小便淋痛
疾病科属:妇科疾病概述: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等症状者,古称子淋,或称妊娠小便淋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方药主方:加味五淋散(吴谦《医宗金鉴》)加减处方:生地黄2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5克,滑石15克,甘草梢6克,土茯苓20克,白芍15克,黄芩15克,蒲公英20克,白茅根30克。治法滋阴润肺通淋,佐以安胎。
-
导火汤
处方:玄参1两,生地5钱,车前子3钱,甘草1钱,泽泻2钱。大肠火者,大便闭结,而肛门干燥后重;肾火者,则强阳不倒,口不渴而面赤,水窍涩痛是也。用法用量:水煎服。胃火,加石膏;脾火,加知母;大肠火,加地榆;肾火,加黄柏。况又益之车前、泽泻之滑利,甘草之调火,尤能导火解氛,化有事为无事。摘录:《辨证录》卷二
-
加味芍药汤
处方:白芍5钱(生),当归身5钱(生),槟榔2钱,川朴2钱(捣碎),大黄3钱,甘草1钱,枳壳2钱,山楂2钱(生),神曲3钱。功能主治:痢疾初起,舌有厚苔,胸中满闷,坚硬拒按者。用法用量:生姜为引。如一药尚未全愈,更进1剂,须体察积滞之轻重,以酌大黄之去留。摘录:《医门八法》卷二
-
三仁承气汤
处方:大麻仁9克(炒香)松子仁9克(研透)小枳实4.5克(炒香)大腹皮6克光杏仁9克(勿研)生川军3克(蜜炙)油木香1.5克猪胰(略炒)3克功能主治:治胃燥脾约,波枯便闭。胃中燥而烦实,实则大便难,其脾为约,约则脾之脂膜枯缩矣。然胃热不去,则胆火仍炽,又必臣从生军、枳实,去胃热以清胆火,所谓釜底抽薪是也;
-
神寝丸
处方:通明乳香15克(另研)枳壳3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功用:瘦胎,滑利易产。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酒吞下30丸,日一服。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六《妇人良方》卷十六引施少卿方:方名:神寝丸组成:通明乳香半两(别研),枳壳1两。主治:产难。怀孕9个月以后,临入月时方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