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乱肠毒素
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能作用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
弯曲菌性肠炎
概述: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1973年Butzler等自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现,目前已认识其为人类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空肠弯曲菌肠炎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超过细菌性痢疾,在发展中国家几乎同细菌性痢疾。可选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等。近年来观察到有些菌株能产生类似霍乱肠毒素,引起肠腔内液体分泌增加。
-
非01 霍乱弧菌肠炎
疾病别名non-01vibriocholeraeenteritis疾病代码ICD:A00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非01霍乱弧菌肠炎为非0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胃肠炎型和痢疾型。一般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多发生于夏秋季。抗菌药物可用喹诺酮类或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等,疗程3~6%,治疗不及时者预后差。
-
非01霍乱弧菌肠炎
概述:非01霍乱弧菌肠炎为非0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已证实有的菌株能产生霍乱肠毒素或耐热肠毒素。吐泻重者可伴有脱水和血压下降。痢疾型:痢疾型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和黏液便,左下腹压痛。6%,治疗不及时者预后差。相关药品:尿素、磺胺、磺胺甲噁唑、氧、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相关检查:血尿素氮、尿素氮
-
霍乱弧菌
概述:引起人类霍乱病的弧菌属细菌。耐碱不耐酸。产生的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引起小肠液过度的分泌。从病人分离出古典型霍乱弧菌和el-tor弧菌比较典型,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与芽胞。湿热55℃,15分钟,100℃,1~0.1%高锰酸钾浸泡蔬菜、水果可达到消毒目的。
-
霍乱肠毒素双抗体夹心法(CT-PcAb-ELISA)
别名:CT-PcAb-EL正常值:阴性。检出霍乱病人粪便中霍乱肠毒素,不仅可作出早期快速诊断,而且有助于研究菌株致病力。化验取材:粪便化验方法:烈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化验类别一:传染病免疫学检查化验类别二:烈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