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觉
触觉为生物感受本身特别是体表的机械接触(接触刺激)的感觉,是由压力和牵引力作用于触感受器而引起的。伴有身体不动状态(接触趋性僵直)者也有(如草履虫)。至于人的作为皮肤感觉的触觉、压觉,已鉴定为感受器的有四种触觉小体和毛根的游离神经末梢(触须)。另外也可看到感觉适应在逐渐加压或长时间刺激时感觉减退。
-
被囊神经末梢
被囊神经末梢是由结缔组织的被囊包裹,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有触觉小体及环层小体。环层小体(lamellarcorpuscle)又称帕氏小体(Paciniancorpuscle),分布广泛,在手掌、脚掌、手指、脚趾的真皮深层分布较多,也分布于胸膜、腹膜、肠系膜、外生殖器、乳头、骨膜、韧带、关节囊等处。
-
客观感觉障碍
概述:客观感觉障碍系感觉诱导障碍,是指机体感受系统对外界刺激不能产生正常的感觉反应。病变造成神经系统破坏时产生感觉减退或消失,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时产生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或感觉倒错等。感觉减退系刺激阈值(抑制性)增高而反应性降低;多见痛觉过敏。③合掌试验:患者闭眼,嘱两手合掌,两手能交互合掌为正常。
-
皮肤感觉
刺激皮肤所引起的感觉。触—压觉感觉器包括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压觉小体)、毛囊感受器以及游离神经末梢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系统,其重要机能就是感受刺激、传递信息并及时报警。痛觉作为一种警戒信号具有明显的保护意义,能促使个体采取回避措施,或激发一系列躯体和内脏反应(如胃痛时收腹蜷腿)。
-
催眠深度
有很长的时间,催眠师简单把催眠深度分成三种,即是轻度催眠状态、中度催眠状态与深度催眠状态。这时候,意识与潜意识搭起了一道桥梁,催眠师可以直接对潜意识下指令,潜意识可以直接把特定的讯息送到意识层面,例如,当催眠师下指令说:「当我从一数到三时,潜意识会引导你回到问题的根源…
-
浅感觉传导通路
轴突经三叉神经根进入脑桥后,其中传导触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而传导痛、温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二者均为第二级神经元,换元后的纤维交叉至对边上行,组成三叉丘系,经脑干各部止于丘脑外侧核的腹后部(第三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的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至中央后回下1/3的感觉区。
-
感觉过敏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感觉过敏系指感觉阈值低下,弱刺激出现强反应的感觉障碍。可为单侧性,亦可为双侧性。疾病病因: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痨、脊髓后根病变、视丘综合征、局部缺血性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的神经痛等,也可直接引起感觉过敏。
-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极轻微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味觉器官不但能品尝到食品的滋味如何,而且对于食品中极轻微的变化也能敏感地察觉。
-
须
在环节动物毛足类的口器上有由口节及连接口节的侧足形成的丝状突起也称为触须(cirr-us).参与触觉活动.昆虫的小颚须、下唇须;在哺乳类中如食肉类和齧齿类口旁长着稀疏的长须,有感觉功能.这是角质的,与毛有同样结构.鲸须则由角质的纤维和包裹这些纤维的板状角质组成.是介于爪和毛的中间结构;
-
触点
触点指在人等体表的感觉点中,特别指产生触觉和压觉者而言。触点分布在全身皮肤和开口部(口腔和肛门等)那种容易与外部接触的体表部(平均每平方厘米为25个),但在有毛部位而触点多位于紧贴毛囊的上部(距毛的某部0.2毫米),其感受器应是毛根部的游离末梢和神经篮(nervebasket)。
-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刺激作用于感觉器时,经常看到的情况是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作用,但传入神经纤维的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适应并非疲劳,因为对某一刺激产生适应之后,如增加此刺激的强度,又可以引起传入冲动的增加。有不少感受器,适应发生的快慢一感受末稍所具有的附属结构有关。
-
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先天性感觉神经病:婴儿或童年早期发病。其共同的症状为腿部刺痛、耳聋和足穿通性溃疡,后者进一步发展至足畸形。病理生理:本病是许多与感觉性神经病有关连的疾病或综合征之一,常见的有足穿通病、脊髓空洞症、Thevenard综合征、家族性自主神经机能异常及伴无汗的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
-
感觉缺失
感觉缺失是指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患者对刺激不能感知。感觉缺失区可受到严重损伤(如烫伤)而不觉知。感觉缺失有痛觉缺失、触觉缺失、温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等之分。如果在同一部位内只有某种感觉障碍(如皮肤温、痛觉缺失),而其他感觉(如皮肤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
针麻术前预测
针麻术前预测为针麻术语。除了从病种、病灶情况着手分析外,主要观察耐痛阈、触觉阈、痛觉阈和两点辨别阈等,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心理因素分析。测定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常用的指标有呼吸波、指端脉搏波、心率、皮肤交流电反射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血液中与痛有关的化学物质,如钾离子、组织胺、缓激肽等)。
-
锥形感受器
锥形感受器(sensillumbasiconicum)是昆虫体表的一种感受器。是表皮形成的圆锥形短突起。按其作用区分为味觉器、嗅觉器、触觉器,与毛状感受器有同样的机能,但构造不同。
-
延髓内侧综合征
延髓内侧综合征又称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所涉及的结构和导致的症状包括:1.皮质脊髓束(延髓椎体)。损伤导致对侧痉挛性瘫痪。损伤导致对侧躯干及四肢触觉及振动觉消失。3.舌下神经核或舌下神经根(CN-XII)。损伤导致同侧舌肌无力,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
感觉剥夺
感觉剥夺(sensorydeprivation)指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实验方法。结果表明:随着被隔离时间的延长,测试的成绩越来越差,隔离一段时间后,受试者很难集中注意力并变得易激动。此外,还会产生幻觉。刚解除隔离状态时,被试者常产生感觉失真,脑电波要过几小时后才能恢复正常。
-
时间知觉
个体的这种反映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实现的。媒介可以是自然界的周期现象,也可以是机体的生理状态。时钟、日历等计时工具、昼夜的循环交替、月亮的盈亏、季节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呼吸、心跳、消化等生理过程的节律性活动。动物和人都具有测量时间的"生物钟"。参与时间知觉的感觉器官有听觉、触觉和视觉等。
-
触角
〔1〕触角指节肢动物的第一对头部附肢,为触觉及嗅觉器官。昆虫类、唇足类、倍足类、贫足类、综合类则具一对触角,而称为有角类(Antennata,Atelocerata)。〔2〕涡虫类其他无脊椎动物中,从身体前端附近左右成对的突起也称为触角。蜗牛等腹足类有2对,第二对的尖端(蜗牛等柄眼类)或基部(椎实螺等基眼类)有眼。
-
传导束
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走行在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之间)的一个区域称为传导束。皮质脑干束主要管理头面部骨骼肌的运动,主要的上行传导束有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觉、温觉;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在延髓内合并成为脊髓丘系,在锥体交叉正上方交叉,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传导肌肉、关节和肌腱深部的感觉(本体觉)。
-
表面感觉
表面感觉与深部感觉相对应,指皮肤感觉而言。包括压觉、触觉、温度(温、冷)觉和疼觉。在皮肤上的感受器中虽尚可找出更多的种类,但从感觉方面来说,区分为上述五种已足。这种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感觉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特殊通路。
-
滑膜皱襞综合症
滑膜皱襞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创伤、慢性刺激、瘢痕化等原因造成膝关节周围的滑膜皱襞异常增大或肥厚所引起的临床症状。2.膝关节活动时可用手触觉滑膜皱襞跳越股骨内髁和一闪而过的髌骨抖动。3.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2.慢性及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要应用抗生素,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生素。
-
触毛
(1)触毛指与触觉有关的感觉毛。(2)触毛=血窦毛。(3)在植物,可参见捕虫叶、毛状体词目。
-
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主要靠视觉、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而形成。从不同角度观察某一外界物体时,虽然该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映象,是随着视角的改变而变化的,但由于人在生活经验中,把从不同角度获得的物体的映象,同触摸觉、视觉、运动觉建立了牢固的联系,因此对该物体的知觉则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即形成了形状恒常性。
-
形象记忆
它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温冷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形象记忆按照主导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等等。人的形象记忆发展的水平受社会实践活动制约,如音乐家擅长听觉形象记忆,画家擅长视觉形象记忆。
-
刺形感觉小体
刺形感觉小体是毛状感觉小体的一种变形,指表皮壁特别肥厚的构造。起着味觉或触觉感受器的作用。前一种毛的尖端有小孔,从受器细胞伸出的绒毛的变形突起一直伸至顶端;分布于双翅目的唇瓣和跗节的,对气味有感觉;另外分布于蝗虫小颚须的,在食草选择上有作用。
-
游离神经末梢
游离神经末梢是由较细的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神经纤维的终末端反复分支而成。主要分布在皮肤的表皮,也分布于粘膜上皮、浆膜、肌膜及某些结缔组织等处。游离神经末梢的主要机能为感受疼痛刺激,也参与对触觉和压觉等刺激的感受。
-
投射
由感受器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在相当于此刺激的所在和作用方向的一定空间位置上被感觉到的事实,即把感觉的局部定位看作是感觉中枢特有的性质和机能,此称之为投射。投射指自我将某些拒绝接受的本能冲动和它的引出物投射至外界物体,以为是外界施之于他的。精神病患者常对此采取妄想形式,如常见的被迫害妄想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