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
终①永久,终久。《素问·天元纪大论》:“传之后世,无有终时。”《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始则同,其终则异。”指经气消亡。《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目睘绝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终而不得反。”《景岳全书·论治》:“始非治虚之法也。”
-
天年
概述:天年:1.《黄帝内经灵枢》篇名;天年,即天赋之年岁。本篇从先天禀赋和后天发育,指出了寿天与精神、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关系,并分别论述了生命过程中各阶段的生理变化。因本篇之论以终寿为旨,故以“天年”名篇。《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
保生铭
保生铭养生专篇。相传为唐·孙思邈述。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收入《道藏》第五百七十一册。
-
厥阴终
厥阴终病证名。指厥阴的经脉之气终尽败绝,表现为身热嗌干,多尿心烦,舌卷囊缩等。《素问·诊要经终论》:“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
-
溺
溺㈠(niào,音脲)同“尿”。《素问·诊要经终论》:“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㈡(nì,音逆)①淹没。《素问·方盛衰论》:“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酒为浆。”王冰注:“溺于饮也。”
-
立冬
立冬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习惯作为冬季开始的节气。《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冬,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因为节名。”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
戴眼
指病人眼睛上视,不能转动。《素问·三部九候论》:“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多因正气耗竭,使神志不慧,藏精之气不能上荣于目,太阳脉绝所致。亦可见于小儿急惊风、厥阴风痰闭阻等病证。
-
体积功
体积功是把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功分解成体积功W体(即由于体系体积变化而引起的功)和非体积功W′(除体积功以外的其它所有的功,如电功等)。这时:ΔU=Q-W体W体=p外(V2-V1)=p外ΔV式中p外——恒定外压,kPa;R——气体常数(R=8.314J·mol-1·K-1);
-
焦
焦㈠(jiāo,音交)①同“膲”。脏器名,六腑之一。见“三焦”。《素问·诊要经终论》:“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见“焦满”。㈡(qiáo,音桥)通“憔”。《素问·上古天真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憔,发始堕。”
-
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灵枢·终始》:“谨奉天道,请言终始。”
-
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也称热力学函数(thermody-namicfunction)。热力学系统的状态是用它的一组宏观性质来描述的。状态函数在热力学过程中的改变值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系统变化所沿的途径无关,用数学式表示,对状态函数,其中△X为X值的增加,Xl及X2分别为始态及终态的X值。
-
热力学函数
状态函数也称热力学函数(thermody-namicfunction)。热力学系统的状态是用它的一组宏观性质来描述的。状态函数在热力学过程中的改变值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系统变化所沿的途径无关,用数学式表示,对状态函数,其中△X为X值的增加,Xl及X2分别为始态及终态的X值。
-
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系统的宏观性质之一发生变化,系统的状态也随之变化。变化前的状态称为始态或初态,变化后的状态称为终态。由始态至终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学过程。在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路径称为途径。
-
足跟发
足跟发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一,多因涉水或远行伤损脚根,或由湿热流注于此而发。其证之初起多不引起患者之重视,痒痛肿胀均不明显,终止痒痛明显,红肿成脓,溃后脓水淋漓不止,缠绵不愈,终难敛口。初起者当急用艾灸之法,继则视是否成脓及破溃后之脓汁状况辨证施治。参见痈疽疮疡之有关证候投以内服外敷之剂。
-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意谓针刺治病的基本原则,都是以达到阴阳之气和调而后止针。语出《灵枢,终始》。
-
已刺勿饥
已刺勿饥为针刺宜忌之一。指针刺不久,不可过度饥饿。《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说“已刺勿饥”。
-
已刺勿劳
已刺勿劳为针刺宜忌之一。指针刺不久,不可过度劳累。《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说“已刺勿劳”。
-
令志在针
令志在针指针刺时施术者应集中精力进行针刺操作,专心致志地体会针下的感觉。《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言:“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
砭剂
《新唐书·儒学传序》:“武为救世砭剂,文其膏梁与?”或指用砭石调治疾病,张介宾注《黄帝内经灵枢·终始》:“齐,剂同,药曰药剂,针曰砭剂也。春夏阳气在上,故取毫毛皮肤,则浅其针;秋冬阳气在下,故取分肉筋骨,则深其针,是以时为齐也。”
-
三十度
三十度即三十日。《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谓自始及终都是三十日有零。
-
王綎
王綎为明代医生,字大仪,太平府(今安徽当涂)人。因病,发其先世所藏方书,潜心探究,终以医名。为医重视理中气,不泥于古。兼工诗,人谓得盛唐体。著书甚多,卒年89岁。
-
王博
王博为宋代医生。凤阳(今属安徽)名医。相传百户李昶,方十五六岁,以弱疾几不起。初延韩荧,诊曰:“此儿病即愈,寿且至八十余。”王博再诊视,谓“寿八十四岁而终,病不日愈”。人皆笑其迂,然诸事悉如二医所诊。
-
内经知要浅解
《内经知要浅解》为医经类著作,秦伯未(之济)撰。秦氏邃于《内经》,学验俱丰。书名“浅解”,意在深入浅出,由博返约,颇得“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之趣。此书首先对《内经知要》各篇予以题解,使知要领。其语译,信达而雅;于“体会”、“应用”两项着力尤雄。撷取前贤注论多所补正,阐发己见不乏独到之论。
-
病在下者高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取穴法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意谓病在下半身的,可取刺于上部的穴位治疗。
-
长寿法
长寿法是指为了防止机体的老衰过程而延长寿命的方法。为了实现有效的长寿,阐明老衰的本质和原因是首要的。当前与其说延长人类最大寿命勿宁说更重要的是在寿终之前预防疾病发生,这样到老年后也能过着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以这种内容作为研究平均寿命延长的课题,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
虚无
虚无指心境恬憺空净,无欲无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
-
新内
新内刚进行过房事。《灵枢·终始》:“凡刺之禁,新内勿刺。”
-
阴阳俱溢
溢,指脉来盈溢、洪盛。阳,人迎脉。古代脉诊寸口(脉口)属阴,人迎属阳,若人迎与寸口脉俱洪盛如溢,示邪盛正衰,病进。《黄帝内经灵枢·终始》:“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
-
至剂
至剂为方剂学术语。指峻猛而量大的药剂。《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少气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
-
真人
对养生达到最高境界者的尊称。他们能掌握自然法则,顺应自然变化,超越世俗,身心合一,生命可达于极限。《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以终时,此其道生。”
-
天寿
天寿即先天赋予的寿命限度,亦称天年。《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尚书·君奭》:“天寿平格,保又有殷。”《史记·楚世家》:“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
-
舌柱
舌柱似指舌系带。舌柱指舌下大筋,相当于舌系带,其形如柱,因名。《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舌重,刺舌柱以铍针也。”《类经》卷二十一:“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也。”舌柱
-
散刺
散刺为刺法之一。即在穴位及其周围进行散在的点刺。《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甚则直下,间者散下。”《类经》张介宾注:“间者散下,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也。”
-
散气
散(sǎn,音伞)气指分散不聚的正气。《灵枢·终始》:“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
-
朞日
朞(jī,音基)日朞,指时间周而复始。朞日,即三百六十五日。《素问·天元纪大论》:“运气运行,各终朞日,非独主时也。”
-
膜入水轮
膜入水轮病证名。系指翳膜侵及瞳神的病证。又名膜上冰轮、膜入瞳神。《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此因黑睛上生疮,稍安其痕不没,侵入水轮,虽光未绝,终亦难治。”参见宿翳条。
-
脉口
脉口又名气口、寸口。位于两手桡骨头内侧之桡动脉搏动处,是中医诊脉的处所,分寸、关、尺三部。《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
络俞
络俞指浮络之穴。常用以刺血。出《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络俞,见血而止。”林忆新校正:“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夏气在孙络’。《类经》张介宾注:“络俞,谓诸经浮络之穴,以夏气在孙络也。”
-
揩齿
揩齿(wipingtooth)为古人牙齿保健法之一。即牙龈按摩。《普济方》卷七十:“夫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摧伏诸谷,号为玉池,揩理灌漱,叩琢引导,务要津液荣流,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
-
江瓘
江瓘(1503-1565年)明代医家。字民莹,歙县(今属安徽)人。因有感于“博涉知病,多诊识脉”之古训,遂摘录古往今来治验医案,分门别类加以摘录,意在“宣明往范,昭示来学”,经二十余载乃未能成书,瓘已辞世。完成宿愿,编成《名医类案》一书,分二百另五门,录自汉至明之各家医案,间附以评说,颇得后代好评。
-
肩髆
肩髆即肩膊。《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循肩髆内。”肩膊为人体部位名。1.肩膊指两肩及肩之偏后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肩膊虚者,取之上。”2.肩膊又作肩胛骨的别称。
-
肩膊
概述:肩膊为人体部位名:1.两肩及肩之偏后部位;2.肩胛骨的别称。指两肩及肩之偏后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肩膊虚者,取之上。”
-
何洛英
何洛英明代医家。汝南(今属河南)人。自幼多病,遂留心医药。又以子女曾数亡于痘疹之症,诸医束手。乃悉心攻痘疹一症,并亲自为其小儿调治,经历挫折,终成名医,遐尔闻名,求治者接踵。著有《痘疹发微》传世,后佚。
-
短期
短期谓死期将近。《灵枢·终始》:“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关格者与之短期。”《素问·阴阳类论》:“请闻短期。”
-
地纪
概述:地纪:1.运气术语;2.同“地理”。五年循环一周。《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纪,理也。《灵枢·玉版》:“上数天文,下度地纪。”
-
道生
道生“与道俱生”的略词,即指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永远同时存在。引伸有养生、摄生的意思。《素问·上古天真论》:“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
闭环
闭环针灸学术语。指针刺拔针后,用指扪闭针孔,使经气正常运行。《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经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
甘露回天汤
别名:甘露回天饮、回天甘露饮处方:沙糖半酒杯。功能主治:痘疮11-12日,当靥不靥,发热蒸蒸者。用法用量:甘露回天饮(《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回天甘露饮(《顾氏医径》卷五)。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
五美丹
《辨证录》卷十一:组成:熟地1两,当归5钱,山茱萸5钱,麦冬5钱,山药5钱。功效:大补肾水,平其旺木。主治:妇人肾虚木旺,身躯瘦怯,久不孕育,一交男子。卧病终朝。用法用量:水煎服。
-
绿糖饮
《医钞类编》卷十五:方名:绿糖饮组成:绿豆不拘多少。用法用量:煮酽汤,取出加洋糖与饮,冷热随病者之便,以此代茶,渴即与饮,饥则拌食,并食其豆。各家论述:绿豆性虽清凉而不寒苦,且善于解毒,退热除烦,止渴利小水,独于治瘟疫为尤宜焉。以洋糖,既能解毒,且兼凉散,瘟疫初终俱可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