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源
同时,在同源的认定上被加上了来源于同一胚层的胚胎学事实,以后又加上了对具有同样发生能力的胚区,在同样造形影响作用下所生成的器官互为同源的实验形态学的标准。并且同源的概念由上述以器官为主的关系扩展到染色体组(相同染色体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和各种生物化学物质(生化的同源)等等。
-
同源染色体
指减数分裂时发生配对的染色体。基因数目一样,而同样的基因或等位基因又是以同样顺序排列着的称为完全同源的染色体。部分同源的染色体只是在同源部分能够配对,非同源的部分是分离的,所以常形成一端接在一起的二价染色体。二倍体是具有二个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双亲的配子。自然的多倍体多具有部分同源染色体。
-
同源域
同源域(homeodomain)是在同源异形基因(homeoticgene)中已提到的由180个核苷酸编码的60个氨基酸序列,这个肽段里的氨基酸组成在进化上是保守的,从果蝇、小鼠到人很少发生改变。同源域起着转录因子的作用。这表明基因是按照一定的时间程序逐个依次表达,引发一系列基因活动,从而逐渐形成神经管。
-
“电子”基因克隆
利用计算机来协助克隆基因,称为“电子”基因克隆(sillconcloning),是与定位克隆、定位候选克隆策略并列的方法之一,即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延伸EST序列,以获得基因部分乃至全长的cDNA序列。基因分析的结果大致有三种:第一是已知基因,是研究对象为人类已鉴定和了解的基因;
-
R-DNA
Lacks1996年曾提出了一种三碱基体,其中第三条链上的碱基不仅与双螺旋嘌呤链上的碱基相互作用,同时也与第一条链上的嘧啶碱基相互作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RecA核蛋白纤维内接合处有3条DNA链,从而形成三链复合体并作为同源重组的中间体,这种三链复合物被称为R-DNA。N的距离都在正常氢键键长范围内。
-
漂移病毒属
果蝇gypsy病毒基因组分子大小为7469bp,其中包括两个482bp的LTR。基因组RNA含有一个编码主要结构蛋白的ORF;这种蛋白是反转录蛋白囊膜蛋白的类似物,它通过疏水跨膜区域位于病毒膜,加工位点与跨膜和表面区域的切割相似。在转座子的中部还含有若干开读框(ORF),与反转录病毒的gag,pol及env基因同源。
-
多倍体
多倍体是细胞核中含有3个以上基本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1)同源多倍体,例如同源四倍体由二倍体自然加倍或用秋水仙素人工加倍形成,每种染色体都有4条,由于这4条染色体都相同,所以常常不单是两两配对。染色体组为RR。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染色体28个,染色体组为ABDR,高度不育。
-
基因剔除
非同源重组也就是随机整合,则会把整个外源DNA片段包括已失去功能的待剔除基因序列和两个选择基因,全部插入ES细胞的基因组。所以这种ES细胞注入小鼠胚胎后产下的小鼠也是该基因的缺失杂合体,需要把同是该基因缺失杂合体的雌雄小鼠交配,从子代中选出该基因缺失的纯合体,其概率为四分之一。
-
暂时热病毒属
除了这些蛋白,在BEFV感染的哺乳动物细胞中还发现一个90kDa的非粒子糖蛋白(GNS),GNS蛋白有8个糖基化位点,它高度糖基化。除了α1基因外,其它基因都是从3’-UUGUUC序列起始(mRNA从5’cap-AACAGG起始),在聚腺苷位点GNAC(U6-7)终止。GNS蛋白与G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互相具同源性,并与其它弹状病毒G蛋白同源。
-
基因敲入
基因敲入(geneknockin)是利用基因同源重组,将外源有功能基因(基因组原先不存在、或已失活的基因),转入细胞与基因组中的同源序列进行同源重组,插入到基因组中,在细胞内获得表达的技术。
-
传染性软腐病病毒属
成熟病毒粒子含有3各主要结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28-35kDa,在IFV和PnV病毒中,有第四个较小结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12kDa。它可能是微RNA病毒和双顺反子病毒VP4的同源体。传染性软腐病病毒属所有成员都有宿主专一性,传染性软腐病病毒仅从家蚕和桑绢野螟中发现,不能在任何培养细胞中复制。
-
性染色体
高等动物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某些动物的雌体和雄体的每个细胞里,都有一对性染色体,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结构随性别的不同而不同。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有同源部分,也有非同源部分,同源和非同源部分都含有基因,但因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很少,所以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
罗伯逊氏易位
罗伯逊氏易位是一种特殊的染色体易位现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但臂数不变。检查4种不同群体(Ramla,Sa'ar,Dafna和Yiftah)的B组染色体,发现它们分别含有8对、6对、2对和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显示出这组染色体通过罗伯逊氏易位,由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两两融合而变成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的核型进化情形。
-
Cdc28蛋白
Cdc28蛋白(Cdc28protein)是芽殖酵母CDC28基因编码的蛋白,是第一个被分离的具有蛋白激酶活性的细胞周期蛋白。从裂殖酵母中克隆的cdc2+基因与CDC28基因是高度同源的,而Cdc2和Cdc28蛋白在功能上是相类似的,芽殖酵母的CDC28能够与裂殖酵母的cdc2-的突变型互补。
-
单倍体
由于单倍体植物仅具有单个染色体组,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所以表现高度不育,几乎完全不能产生种子,而且生长迟缓,细胞、组织、器官和植株一般都比它的二倍体或双二倍体(即杂种加倍的异源四倍体)弱小。
-
内共生学说
内共生学说是一种关于真核细胞起源的假说。她认为,好气细菌被变形虫状的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能成为线粒体,蓝藻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螺旋体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原始鞭毛。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核糖体分别与细菌和蓝藻的一致,也是由30S和50S两个亚基组成,这说明细菌和线粒体、蓝藻和叶绿体是同源的。
-
托高土病毒属
中文名称:托高土病毒属英文名称:Thogot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正粘病毒科托高土病毒属托高土病毒属成员:种型托高土流感病毒(Thogotovirus)多理病毒(Dhorivirus)巴特肯病毒(Batkenvirus)托高土病毒属基本特性:托高土流感病毒属成员的形态和形态发生与其它流感病毒相似。多理病毒第7基因节段编码蛋白未知。
-
同祖性
同祖性原文为部分同源性的意思,但现在已转为表示来自同一祖先并有一部分保持遗传的同源性,而另一部分由于突变而产生互相在遗传上多少有分化的2个以上的染色体组或染色体或基因的关系。进而属于各个染色体组的1A染色体、1B染色体、1D染色体在遗传功能上是相似的,都具有潜在的配对的能力,所以都被看作是同祖染色体。
-
艾特拉病毒属
中文名称:艾特拉病毒属英文名称:Itera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浓核症病毒亚科艾特拉病毒属艾特拉病毒属成员:家蚕浓核症病毒(Bombyxmoridensovirus)新刺峨浓核症病毒(Casphaliaextraneadensovirus)暗色茅刺蛾浓核症病毒(Sibinefuscadensovirus)艾特拉病毒属基本特性:浓核症病毒粒子呈正二十面体,直径约20nm~
-
亮氨酸拉链
亮氨酸拉链(leucinezipper)是由伸展的氨基酸组成,每7个氨基酸中的第7个氨基酸是亮氨酸,亮氨酸是疏水性氨基酸,排列在。c—fos的蛋白质产物本身不能同DNA结合,可是一旦同c-jun的蛋白质产物形成“拉链”式的异源二聚体后,却能与jun-jun同源二聚体一样具有DNA结合能力,且表现出更高的亲和力。
-
白蛉热病毒属
白蛉热病毒属成员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学交叉反应,但与其它属成员没有抗原亲缘关系。本属病毒不同成员编码的蛋白在大小和功能上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本属成员的病毒蛋白与其它属代表成员病毒蛋白没有明显的序列相似性。白蛉热病毒组主要从脊椎动物和白蛉中分离出,偶而也从蚊、蠓和其它节肢动物中分离到。
-
浓核症病毒亚科
病毒核酸为单链DNA或为正股或为负股,在体外抽取时,彼此相辅,碰在一起形成双股。家蚕浓核症病毒与腺联病毒2型和小鼠细小病毒不同的是,它还有一个ORF3,由基因组的另一条链编码167个氨基酸,可能是非结构蛋白,这一ORF3是昆虫浓核症病毒和哺乳动物细小病毒之间的明显差异。
-
分子进化速率
分子进化速率取决于蛋白质或核酸等大分子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在一定时间内的替换率。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之一是,每一种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速度都是一样的。daa为两种同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差异数,Naa为同源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数,T为2种生物的分歧进化时间。每个密码子每年的突变频率约为(0.3-9)*10-9
-
比较基因组学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Genomics)是基于基因组图谱和测序基础上,对已知的基因和基因组结构进行比较,来了解基因的功能、表达机理和物种进化的学科。利用模式生物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之间编码顺序上和结构上的同源性,克隆人类疾病基因,揭示基因功能和疾病分子机制,阐明物种进化关系,及基因组的内在结构。
-
袋骨
前耻骨亦称袋骨(marsupialbone)。是由耻骨前端到腹壁的1对骨块。在哺乳类中,单孔类和有袋类有之。在有袋类中,有支持育儿囊的作用。在化石爬行类中也未能证明有此骨存在,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关系尚未明确。
-
分子间三链DNA
根据第三条链的来源,三链又可分为分子内和分子间两大类:分子内的三链DNA是由一条链通过自身回折形成的,分子间的又分为两种:①由一条单链与发夹结构或环状单链所形成,②由一条单链与线状双链形成。但不论何种结构,三链中两条化学同源的链(Pu与Pu,Py与Py)都是反平行的定位。
-
蛋白质直系同源簇数据库
蛋白质直系同源簇(COGs)数据库是对细菌、藻类和真核生物的21个完整基因组的编码蛋白,根据系统进化关系分类构建而成。COG库对于预测单个蛋白质的功能和整个新基因组中蛋白质的功能都很有用。利用COGNITOR程序,可以把某个蛋白质与所有COGs中的蛋白质进行比对,并把它归入适当的COG簇。
-
肿大细胞病毒属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基因组大小为111,362bp,G+C含量54.8%,包含124个推测的ORF,35个推测蛋白与已知功能的蛋白明显同源,其中包括ATPase和MCP基因。病毒感染形成细胞源包涵体(IBC),IBC可能来源于巨嗜细胞,通过独特的包涵体生长而膨大,这种包涵体可能由一个有限膜与细胞质分开。
-
丙型流感病毒属
第6基因节段编码M蛋白,分子量为27.0×103;丙型流感病毒没有确定的抗原变异性,尽管其HEF与甲性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HA有同源性,但它与甲、乙型流感病毒不存在交叉反应性。丙型流感病毒对人的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期,偶然会出现爆发,但没有发现流行。
-
淋巴滤泡病毒属
HHV-4的EBNA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可能是本属成员的独特基因。在组织培养中病毒感染B-淋巴细胞,但感染通常是非感染性的,能产生不朽化。B细胞和它的前体被认为是活体潜伏感染的位点。本属现有成员都在人或非人灵长动物中发现,所有成员血清性亲源。
-
前耻骨
前耻骨亦称袋骨(marsupialbone)。是由耻骨前端到腹壁的1对骨块。在哺乳类中,单孔类和有袋类有之。在有袋类中,有支持育儿囊的作用。在化石爬行类中也未能证明有此骨存在,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关系尚未明确。
-
血虚津亏
血虚津亏是指反映血与津液相关的病机。《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血虚津亏指出人身血、津等体液的同源性,故血的虚损也会导致津液的不足,表现出口干、无泪、无涕、无汗、尿少、大便干结及眼、鼻、口等腔道黏膜干燥破损的病证。例如“夺血者无汗”和“夺汗者无血”。
-
张介宾
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又曾从戎,游于北方,因成就不丰而弃戎就医,悉心钻研,尤其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有深入精研,经三十载而著成《类经》三十二卷,将《内经》加以分门别类,详加阐释,亦多所发明,后代医家誉之。
-
反式作用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是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它们具有特定的蛋白质结构(如上述的锌指结构、碱性亮氨酸拉链、螺旋-环-螺旋基元等)和蛋白质结构上的同源性,因而构成反式作用因子家族,如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AP1家族等。
-
倍数性育种
倍数性育种是在原来物种染色体数的基础上,使染色体加倍或减倍而选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又称倍性育种。这一育种方法一般分为单倍体育种、同源多倍体育种和异源多倍体育种。
-
多基因家族
人们推测,假基因的来源之一,可能是基因经过转录后生成的RNA前体通过剪接失去内含子形成mRNA,如果mRNA经反复转录产生cDNA,再整合到染色体DNA中去,便有可能成为假基因,因此该假基因是没有内含子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同时会发生缺失,倒位或点突变等变化,从而使假基因不能表达。
-
等臂染色体
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也可以说是一种染色体易位。这是在细胞分裂期间,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断裂,使染色体的两个臂分开,从而形成两条等臂染色体。如果一位妇女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和一条i(Xq)染色体,则对X染色体短臂上的基因而言是单体型,长臂上的基因则是三体型。Turner氏综合征患者中有15%~
-
螺旋—环—螺旋
DNA结合蛋白的共同特性是具有一些与DNA结合的螺旋区,并能形成二聚体。基序由40~在15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中有6个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含有这一段氨基酸序列的HLH蛋白质称为bHLH蛋白质。例如,E12和E47两种bHLH蛋白质,结合在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增强子上;转录因子MYOD和MYF—5参与肌肉生成。
-
黏粒
黏粒英文cosmid,指带有黏端位点(C0s)的质粒。黏粒在克隆了外源DNA在体外包装成噬菌体颗粒后,可以感染宿主菌并在细菌内按照丸噬菌体DNA的方式环化起来。但黏粒载体不含有λ噬菌体的全部必要基因,因此不会使宿主菌裂解,无法形成子代噬菌体颗粒。黏粒自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一般只有5~④能与有同源序列的质粒进行重组。
-
美洲棉铃虫病毒2型
HzV-2分类类型:种分类:美洲棉铃虫病毒2型美洲棉铃虫病毒2型基本特性:美洲棉铃虫病毒2型(HzV-2)与美洲棉铃虫生殖病毒Helicoverpazeareproductivevirus及性腺专一性病毒Gonadspecificvirus(GSV)同义,都指同一种病毒。病毒粒子由具囊膜的杆形核衣壳组成,核衣壳中含有单分子的环状双链DNA基因组,基因组长度约225kb。
-
HzV-2
HzV-2分类类型:种分类:美洲棉铃虫病毒2型美洲棉铃虫病毒2型基本特性:美洲棉铃虫病毒2型(HzV-2)与美洲棉铃虫生殖病毒Helicoverpazeareproductivevirus及性腺专一性病毒Gonadspecificvirus(GSV)同义,都指同一种病毒。病毒粒子由具囊膜的杆形核衣壳组成,核衣壳中含有单分子的环状双链DNA基因组,基因组长度约225kb。
-
轮藻珊瑚藻病毒
CAV病毒粒子杆棒状,类似于烟草花叶病毒属成员的形态,直径17nm,但长度达532nm。粒子蛋白大小为18.5kDa,与烟草花叶病毒粒子蛋白有远的血清学亲缘关系,而它的基因与烟草花叶病毒粒子蛋白基因明显同源。基因组的其它部分序列显示与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及戊肝病毒基因组的部分序列明显同源。传播媒介未鉴定。
-
心主汗
“心主汗”的“汗”为五液之一,属心。《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心主汗…临床上许多汗证与心有关,如心阴虚,心火内扰,出现盗汗;心阳虚,卫阳不固,出现自汗;心气热也可见汗出;发汗太过,可伤心阴亦可伤心阳;心气垂竭时,每见汗出如油等。故有“汗为心之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
-
条件型敲除
条件型敲除(ConditionalKO)策略是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在目的片段的两侧各引入一个loxp位点,其中,1stloxp是独立的loxp位点,2ndloxp位点旁边带有Neomycin标记,这里使用的PGK-neomycin两侧添加了FRT位点,即FRT-PGK-neomycin-FRT-loxp,可以在中靶ES克隆中表达Flpe重组酶去除PGK-neomycin标记,也可以在小鼠中完成
-
香蕉束顶病毒属
矮缩病毒属和BBTV的区别主要在于后者自然条件下能侵染一种棕榈科植物;能由香蕉脉管蚜传播;DNA-R有一个内部编码未知功能蛋白的5kDORF;CP和NSP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56%,MP和Clink的30%。BBTV侵染香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已确定宿主,症状包括植株矮化,叶片黄化,最特征性的是在假茎、小叶柄和叶片上形成暗绿色条纹。
-
拟态病毒属
拟态病毒属病毒基因组是环状双链DNA,分子大小约800kb,病毒蛋白质还没有分离,但有21革蛋白与大DNA病毒保守蛋白有明显的同源性,电泳时出现的3个主要蛋白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5、45和20kDa。噬棘变形虫拟态病毒是从英国冷却塔的水中分离出,宿主是阿米巴变形虫Acanthamoebapolyphage,直接和间接的证据显示它可感染人。
-
常规敲除
常规敲除(TraditionalKO或ConventionalKO)是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基因组上的目的片段替换成一个AntibioticSelectionMarker,如PGK-Neomycin等。
-
戊型反转录病毒属
在3个大眼梭鲈反转录病毒中,都存在ORFa,编码蛋白可能是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的同源体。大眼梭鲈表皮肉瘤病毒的其它两个ORF及蛇头反转录病毒编码单一ORF的功能未确定。戊型反转录病毒属各成员判定的依据是:(1)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差异;(3)病毒自然宿主范围的差异。这些种类区分的依据是基因的系统发育分化。
-
腮腺炎病毒属
部分成员的未编辑mRNA在P位置编码P蛋白,在其它位置编码NS1(V)蛋白。
-
泰人
泰人(Thai)亚洲中南半岛泰国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又称暹罗人。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根据分布地区和方言,分为中部泰人、东北泰佉人、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4大支系。他们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实际上混有当地流行的婆罗门教及精灵崇拜、祖先崇拜的成分。还有专属于佛教的节日,如万佛节、吠舍佉节、守夏节、解夏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