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筋溜
筋溜“溜”为“瘤”之误字。“筋瘤”,病名。多由筋挛所致,相当于表浅静脉瘤,静脉曲张等。《灵枢·刺节真邪》:“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于筋溜。”《甲乙经》卷十一“溜”作“瘤”。
-
肉瘤·肝郁痰凝证
定义:肉瘤·肝郁痰凝证(fleshtumorwithpatternofliverdepressionandphlegmcoagulation)是指肝郁痰凝,以瘤体小,常为多发性,质地稍硬,轻度触痛,常伴精神抑郁,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为常见症的肉瘤证候。是指以皮下肿块,大小不一,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
-
肉瘤·脾虚痰凝证
定义:肉瘤·脾虚痰凝证(fleshtumorwithpatternofspleendeficiencyandphlegmcoagulation)是指脾虚痰凝,以瘤体较大,软如绵,基底宽大,无触痛,甚至喜温喜按,常伴面色萎黄,精神疲倦,气短懒言,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缓弱为常见症的肉瘤证候。是指以皮下肿块,大小不一,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
-
瘤病
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圣济总录·瘿瘤门》:“论曰,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方剂所治,与治瘿法同,但瘿有可针割,而瘤慎不可破尔。”
-
淋巴水囊肿
概述:囊肿水瘤或淋巴管瘤是较少见的起源于淋巴管的良性肿瘤。儿童纵隔囊性水瘤通常是颈部病变的延伸。最常发生的部位是上纵隔,其次为前纵隔,只有不到10%的淋巴水囊肿发生于后纵隔。治疗:治疗:①大多数以颈部低领状切口切除,如肿瘤巨大,可延长切口加胸骨正中切开;
-
黑砂瘤
黑砂瘤病名。瘤肿之一种。出《外科正宗》卷二。瘤多生于臂腿等处,大小不等,以手捏起,内有黑如沙之内容,软硬不一。宜用针刺破瘤体,剔去其中黑砂,或以手术摘除。
-
四头结扎和瘤囊切除术
当侧支血运充足时,结扎动、静脉并完全切除瘤囊是有效和较安全的手术[图2]。手术后极少发生坏疽,但常造成慢性缺血而影响肢体的功能。因此,这种手术最适宜于治疗较小而不重要的动静脉瘘或动静脉瘤。图2动静脉瘘四头结扎和瘤囊切除术
-
虱瘤
虱瘤病名。虱聚成瘤者,《稽神录》:“浮梁生,背突起如盂,痒甚。医士李德立云:此虱瘤也。以药傅之,一夕瘤溃,出虱斗余,即日体轻。”实属奇证,或诊视记述失误,或有意诱众。
-
蛔虫瘤
蛔虫瘤病名。瘤内容为蛔虫之病证。见《外科正宗·瘿瘤论第二十三》:“又有一种蛔虫瘤,生于胁下。”据医学文献载,该瘤日久可破溃,有“蛔虫”自出。罕见病例?治宜大补元气,可服人参养荣汤。
-
灰浆膏
处方:天南星1两,半夏1两,草乌(煅存性)5钱。制法:上煎浓汁,去滓,入木莲蓬蒂上白浆1-2两,采时以蛤蜊壳在蒂上刮取,搅匀,再用石灰以竹片拨炒,俟竹片焦黑成炭为度,徐徐投下,调成不稀不厚膏子,入瓷瓶收贮,黄蜡封口。功能主治:消瘤。或木莲蓬浆润敷尤妙。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引胡公粥方
-
消瘤二反膏
处方:甘草大戟芫花甘遂功能主治:治瘿瘤,瘰疬,结核。用法用量:先用甘草煎浓膏,笔蘸涂瘤四围,待干再涂,凡三次。次以大戟、芫花、甘遂等分为末,以醋调,另用笔蘸药涂其中,不得近着甘草处。次日则缩小些,又以甘草膏涂四围,比先小些,中涂照前。瘤自然渐渐缩小而消矣。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
人类尾巴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表现为腰骶部一束毛,是一种常见的发育缺陷。症状体征:本病并非是“真正尾巴”,实际上是脊髓膜的膨出、骶尾部胶质瘤或畸胎瘤。尚未见真正具有尾椎的情况。偶有报告在肛门及尾骨之间有一尾巴样附件,长约2~3cm,病理检查证实这是一个青年型血管内皮瘤。
-
秘传敛瘤膏
处方:血竭轻粉龙骨海螵蛸象皮乳香各3克鸡蛋15枚(煮熟,用黄熬取油20毫升)功能主治:生肌完口。治瘿瘤用枯瘤药,其瘤自然枯落后,疮口来敛者。用法用量:上药除鸡蛋油外,各研为细末,共再研和,入鸡蛋油内搅匀,每日早晚先以甘草汤洗净患部,即用鸡翎蘸此药涂患处,膏药盖贴。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
解下除湿汤
处方:海藻(洗)、黄柏、三棱、香附、青皮、栀子(炒)、连翘、槟榔、木通。功能主治:瘤。湿热郁结,血气凝滞,作核成瘤,在下部者。用法用量:上用薄荷煎服。摘录:《准绳·疡医》卷五《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解下除湿汤组成:海藻(洗)、黄柏、三棱、香附、青皮、栀子(炒)、连翘、槟榔、木通。
-
渣瘤
渣瘤病名。见《外科问答》。多因饮食生冷,痰凝气阻而致。证见背、脊、手臂等处生瘤如豆,渐大如桃,病程中多无痛痒,并发感染则见局部红肿热痛。内有腐渣样物。
-
三反膏
《理瀹》:方名:三反膏组成:大戟、甘遂末、芫花、甘草。用法用量:甘草煎浓汤,在瘤外圈3次后,另用醋调大戟、芫花、甘遂末装其中,勿近甘草。《种福堂方》卷四:方名:三反膏组成:生甘草3钱,甘遂3钱,苋菜3钱,鳖肉1两,硇砂1钱,木鳖子肉4个(去壳)。主治:小儿痞块。制备方法:加葱白7根,入蜜少许,捣成膏。
-
木癞
木癞为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邪入肝经而发病。初起肤如虫癣,大小不一,形色不同,久则连片,腐烂腥秽,面目作痒,眉睫脱落。或疮如瘤肿,麻木不仁,三年则成大患。早治或能愈。相当于瘤型麻风晚期。
-
恶性泪腺混合瘤
概述:缺少或无整的包膜,肿块与眶缘发生粘连,粘连部眶缘有压痛。瘤组织除有良性泪腺混合瘤的结构外,还有癌变的组织构成。瘤组织向眶内浸润,破坏骨质,可发生全身转移,严重者向颅内转移,危及生命。
-
瘤蕨属
中文名瘤蕨属拼音名liujueshu拉丁名Phynatosorus中国植物志06(2):155属下物种多羽瘤蕨、光亮瘤蕨、阔鳞瘤蕨、瘤蕨、矛叶瘤蕨、显脉瘤蕨
-
动脉瘤囊切除术
结扎所有通向瘤囊的血管后,将瘤囊完全切除。一般来说,在侧支循环充足并和交感神经节切除术配合下,这种手术能根治动脉瘤,并且较为安全。对于较重要的动脉远端组织虽可免于坏死,但术后常可出现长期慢性缺血,因此主要适用于不很重要的血管,而且瘤囊附近的神经等组织容易分离者(如肘部或膝关节以下的小动脉等)。
-
动脉瘤动脉结扎术
各种结扎动脉的方法都是为了使瘤囊内血流减慢、凝结,以达到治愈动脉瘤的目的。适应证动脉结扎术一般仅作为暂时性措施,或在不得已时(如动脉瘤已经感染,病人当时情况不佳;也可用游离或带蒂的肌肉移植于囊内,以闭塞其侧支循环[图1],提高结扎术的效果。手术图解图1动脉瘤动脉结扎术
-
胶瘤
胶瘤病名。出《儒门事亲》卷八。瘤体常生于手背,因瘤体内容物如桃胶状,故而得名。症见局部有一半球状之小肿物,表面光滑,与皮肤不粘连。治法可用三棱穿破瘤体,挤出内容物,反复发作者亦可用手术治疗。该病相当于腱鞘囊肿。
-
麻风病的皮内试验
正常值:阴性。5mm硬结为晚期阳性反应。此反应与机体抗麻风免疫力有一定关系。大多数结核型麻风为阳性反应。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细菌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化验类别一:传染病免疫学检查化验类别二:细菌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术中放射治疗
术中放射治疗(intraoperativeradiotherapy)是指在手术中,充分暴露瘤床、残存灶和周围淋巴引流区等部位并将危及器官尽可能移到照射野外,在直视下进行单次大剂量照射,以期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防止或减少正常组织辐射损伤的治疗方法。
-
虫瘤
虫瘤为病名。瘤体内之有虫者。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多因忧思气结,湿热瘀浊不化酿成。症为瘤体内有虫,生于胁下,宜外治为主。此证较罕见。
-
肿瘤抑制基因
首次被鉴定出的是抗癌基因Rb(Retinoblas-toma),它是从人的视网膜细胞瘤中鉴定出的人类肿瘤抑制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3q14上,其产物为plo5Rb,定位在细胞核内。Rb二个等位基因的丢失或失活与人视网膜细胞瘤发生有关。通常认为抗癌基因参与细胞增殖的负调节,也将这类基因称为生长抑制基因。
-
基因工程抗体
自1975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单克隆体在医学中被广泛地应用于痢疾的诊断及治疗。基因工程抗体兴起于80年代早期。这一技术是将对Ig基因结构与功能的了解与DNA重组技术相结合,根据研究者的意图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全合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产生新型抗体,也称为第三代抗体。
-
抗癌基因
首次被鉴定出的是抗癌基因Rb(Retinoblas-toma),它是从人的视网膜细胞瘤中鉴定出的人类肿瘤抑制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3q14上,其产物为plo5Rb,定位在细胞核内。Rb二个等位基因的丢失或失活与人视网膜细胞瘤发生有关。通常认为抗癌基因参与细胞增殖的负调节,也将这类基因称为生长抑制基因。
-
自身骨髓移植
自身骨髓移植(autologous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ABMT)是指同一个体的骨髓移植。常用于急性白血病和实体瘤患者。
-
ABMT
自身骨髓移植(autologous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ABMT)是指同一个体的骨髓移植。常用于急性白血病和实体瘤患者。
-
次黄嘌呤核苷二醛
药品说明书:别名:次黄嘌呤核苷二醛,肌苷二醛适应症:本品为嘌呤类抗代谢药,可能通过抑制RNA还原酶而抑制核酸的合成。用于肝癌和其他实体瘤的治疗。用量用法:静注:0.2g/日,连用5日,停药2日,再连续循环应用,一般20次为1疗程。注意事项:无明显副反应。规格:粉针剂:0.2g。
-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概述: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sicose3-epimerase)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
-
肘背瘤
肘背瘤病名。生于肘关节后上部之瘤肿。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当以辨证诊断之结果,确定是否手术切除,以及切除之时机。
-
(虫旬)(xún,音旬)癞
(虫旬)(xún,音旬)癞病名。麻风病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症见身体沉重,手足肘膝腐烂,脓血臭秽,或指趾断落。该病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
-
肌苷二醛
药品说明书:别名:次黄嘌呤核苷二醛,肌苷二醛适应症:本品为嘌呤类抗代谢药,可能通过抑制RNA还原酶而抑制核酸的合成。用于肝癌和其他实体瘤的治疗。用量用法:静注:0.2g/日,连用5日,停药2日,再连续循环应用,一般20次为1疗程。注意事项:无明显副反应。规格:粉针剂:0.2g。
-
瘤赘
瘤赘病名。指人体所生之赘生物,出《疡科选粹》卷七。即瘤之别称。详见该条。
-
酒瘤
酒瘤病名。指患处瘤体因饮酒而发生变化者。见张觉人《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有:“酒瘤,吃酒时则厚坚不软,不吃酒时则软而坚。”
-
假毛蕨属
中文名假毛蕨属拼音名jiamaojueshu拉丁名Pseudocyclosorus中国植物志04(1):136属下物种篦齿假毛蕨、边囊假毛蕨、苍山假毛蕨、叉脉假毛蕨、察隅假毛蕨、长根假毛蕨、大明山假毛蕨、德化假毛蕨、独龙江假毛蕨、峨眉假毛蕨、福贡假毛蕨、贡山假毛蕨、灌县假毛蕨、光脉假毛蕨、广西假毛蕨、禾秆假毛蕨、急梳假毛蕨、假毛蕨、景
-
木贼属
中文名木贼属拼音名muzeishu拉丁名Equisetum中国植物志06(3):224属下物种阿拉斯加木贼、斑纹木贼、斑纹木贼(原亚种)、笔管草、草问荆、节节草、节节草(原亚种)、林木贼、蔺木贼、木贼、木贼(原亚种)、披散木贼、犬问荆、问荆、无瘤木贼、溪木贼
-
发瘤
发瘤为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生于耳后发下,软小高突,不痛不痒。治法:以针刺破瘤体,粉发齐出。即皮样囊肿。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
非风湿性二尖瓣返流疾病
概述:非风湿性二尖瓣返流指除风湿性瓣膜病变以外,二尖瓣本身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如;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原因很多,较常见的有:二尖瓣脱垂、乳头肌功能不全或腱索断裂、左心房粘液瘤、瓣膜环钙化、先天性瓣膜畸形、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下面介绍几种较常见的非风湿性二尖瓣返流疾病。
-
赤箭莎属
中文名赤箭莎属拼音名chijianshashu拉丁名Schoenus中国植物志11:115描述SchoenusL.赤箭莎属,莎草科,约80种,主产于澳大利亚,数种广布于全球,我国有赤箭莎S.falcatusR.Br.等3种,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台湾。多年生草本;小穗排成头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鳞片2列,最下的3枚空虚,继此的有小坚果;下位毛状体常具存;
-
风癞
风癞为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疠毒蓄于肝经所致,其症四肢骨节疼痛,久则肘膝状如鹤膝,皮毛枯槁,不能移动,腐秽瘫痪。本病相当于瘤型麻风。
-
梅毒血浆反应素
梅毒血浆反应素(syphilisplasmareagin)是指梅毒患者血清中与心类脂试剂发生非特异性凝集的蛋白质。雅司病、疟疾、瘤形麻风、血吸虫病等患者血清均可同心类脂试剂发生凝集。
-
5α二氢睾酮
英文名:5alpha-dihydrotestosterone别名:双氢睾酮,DHT正常值:放射免疫法:男性:1.03±2.92nmol/L(30~(2)降低:睾丸发育不良、睾丸间质细胞发育不良症。化验取材:激素化验方法:性腺激素测定化验类别一:激素类测定化验类别二:性腺激素测定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杨树酒
《医心方》卷十六引《玉箱方》:组成:杨树根30斤(河边水所注者洗,锉细)。主治:瘤瘿。用法用量:酒成,服1升。制备方法:以水1石,煮取5斗,用米3斗,面3斤酿之。
-
云头
云头是指白术根茎顶端下陷的圆盘状茎基或芽痕,与下端稍粗部分表面的较大瘤状突起形成的云朵状,称云头。或因形同如意,又称如意头。
-
药线疗法
药线疗法为治法。指用桑皮纸、丝棉纸或拷贝纸蘸药或内裹药物后,插入病变部位,以治疗痈疽疮疡、流痰、癌瘤等的方法。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的定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有效,是指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进行疗效评价,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肿瘤稳定状态。(3)肿瘤稳定: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到部分缓解,或增大未达到肿瘤进展。
-
脓瘤
脓瘤为病证名。指瘤体内有脓排出者。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