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小体
核小体又称核体、核粒,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146个碱基对的DNA包绕在小圆盘外面绕13/4圈。不同组织、不同类型的细胞,以及同一细胞里染色体的不同区段中,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核心外面的DNA长度是不同的。这些基本功能是由真核生物染色体三种特定的DNA序列所控制,即DNA复制起点、着丝粒和端粒。
-
染色质重塑
DNA复制、转录、修复、重组在染色质水平发生,这些过程中,染色质重塑可导致核小体位置和结构的变化,引起染色质变化。重塑包括多种变化,一般指染色质特定区域对核酶稳定性的变化。人的SWI SNF复合物是1个有很多分子的聚合物,包含BRG1或hBMR和肿瘤抑制蛋白Hsnf5 VI21,它主要激活基因转录,还与免疫球蛋白,TCR基因重组有关。
-
细胞核
概述一切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但在真核生物体内某些高度分化成熟的细胞(如哺乳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体内输导有机物的筛管细胞等)没有细胞核,这些细胞在最初也是有细胞核的,后来在发育过程中消失了。核孔所在处无核纤层。电镜下,染色质由颗粒与细丝组成,在常染色所部分呈稀疏,在异染色质则极为浓密。
-
细胞凋亡
2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跨膜电位的耗散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内膜的通透性转变,这是由于生成了动态的由多个蛋白质组成的位于线粒体内膜与外膜接触位点的通透性转变孔道(PT孔道)(图1)。苍术苷只能与ADP-ATP载体的胞液侧结合而米酵菌酸可与ADP-ATP载体的胞液及基质二侧结合。
-
核质蛋白
核质蛋白是从真核细胞核中分离出的一种蛋白质,最早是Laskey等人于1978年在非洲爪蟾卵的浸出液中发现的。核质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就通过核定位信号运送到细胞核,是一种丰富的核蛋白,在核小体的装配中起作用。核质蛋白具有头尾两个不同的结构域,由5个单体组成,分子量为165kDa,是耐热性可溶蛋白。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⑤维A酸能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砷剂能诱导其凋亡;而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的转基因小鼠才发生类似人类的APL;M3b(细颗粒型):胞质中嗜苯胺蓝颗粒细小,而密集分布。30%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但停药后1~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s)调节。
-
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
⑤维A酸能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砷剂能诱导其凋亡;而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的转基因小鼠才发生类似人类的APL;M3b(细颗粒型):胞质中嗜苯胺蓝颗粒细小,而密集分布。30%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但停药后1~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s)调节。
-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⑤维A酸能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砷剂能诱导其凋亡;而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的转基因小鼠才发生类似人类的APL;M3b(细颗粒型):胞质中嗜苯胺蓝颗粒细小,而密集分布。30%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但停药后1~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s)调节。
-
APL
⑤维A酸能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砷剂能诱导其凋亡;而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的转基因小鼠才发生类似人类的APL;M3b(细颗粒型):胞质中嗜苯胺蓝颗粒细小,而密集分布。30%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但停药后1~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s)调节。
-
抗组蛋白抗体
染色质最基本的亚单位结构是核小体(nucleosome),它由146个碱基对组成的DNA链缠绕8个组蛋白分子(2个H2A-H2B杂二聚体之间夹着2个杂二聚体H2-H4)2圈构成的核心和核心外的组蛋白H1与连结DNA(约60个碱基对)组成。当患者血清中仅检出抗组蛋白抗体(和抗ssDNA抗体)而无其他抗核抗体时,强烈支持药物性狼疮的诊断。
-
AHA
染色质最基本的亚单位结构是核小体(nucleosome),它由146个碱基对组成的DNA链缠绕8个组蛋白分子(2个H2A-H2B杂二聚体之间夹着2个杂二聚体H2-H4)2圈构成的核心和核心外的组蛋白H1与连结DNA(约60个碱基对)组成。当患者血清中仅检出抗组蛋白抗体(和抗ssDNA抗体)而无其他抗核抗体时,强烈支持药物性狼疮的诊断。
-
DNA拓扑异构酶
DNA拓扑异构酶DNAtopoisomerase是催化DNA拓扑学异构体相互转变的酶之总称。Ⅱ型拓扑异构酶,有存在于细菌中的DNA促旋酶、噬菌体T4的拓扑异构酶Ⅱ以及真核细胞中依赖ATP的拓扑异构酶Ⅱ等。真核细胞的拓扑异构酶Ⅰ,参与核小体的形成,细菌的ω蛋白参与转录和某种转位子的插入。
-
核酸酶超敏感位点
核酸酶超敏感位点(nuclease-supersensitivesite)在染色质DNA中对DNaseⅠ表现出高度敏感的区域,缺少核小体。这种区域通常很短,最长也不过几百bp。该位点含有特异的DNA序列,为特异性DNA结合蛋白所识别,因此,它参与了基因表达的调控。另外,处于活性转录的区域对核酸酶也十分敏感。
-
染色质
现在认为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它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核小体是染色质包装的基本单位。染色质是一种动态结构。其形态随细胞周期之不同发生变化,进入有丝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折叠形成凝集的染色体。
-
分子伴侣
应激蛋白70家族(Stress-70family)又称为热休克蛋白70家族(Hsp70family),是一类分子量约70Ku的高度保守的ATP酶,广泛地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包括大肠杆菌胞浆中的DnaK/DnaJ,高等生物内质网中的Bip、Hsc1、Hsc2、Hsc4或hsc70,胞浆中的Hsp70、Hsp68和Ssal4p,线粒体中的Ssclp、Hsp70等。
-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H3·H4的乙酰化可打开一个开放的染色质结构,增加基因的表达。相反,HDAC参与组成转录共同抑制复合物,已发现的两个共同抑制复合物SIN3、Mi22NHRD(核小体重塑蛋白去乙酰基酶)都含有HDAC1、HDAC2。由此看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转录阻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