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引
概述:收引:1.症状名;2.运气学说术语。引,拘急。收引即筋脉、形体拘挛之状。《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类经》十三卷:“形体拘挛,皆收引之谓。”参拘挛条。马莳注:“岁金太过,为坚成之纪…收引者,阳气收敛而阴气引用也。”张志聪注:“岁金太过,名曰坚成。
-
引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收引:引意指收引。《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之引针,即针刺完毕,慢慢地拔出针。即导引气下行而缓解胁痛。又中药方剂中称所谓引经药或起调和作用的药为引子、引药,也就是使药。
-
寒易伤阳
寒易伤阳是指寒邪致病易伤人阳气,常表现为恶寒、肢冷、心腹冷痛等症。寒邪为六淫之一,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寒为冬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阴邪,易伤阳气。
-
寒性凝滞
寒性凝滞是指寒邪致病可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常表现为各种疼痛症状。寒邪为六淫之一,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寒为冬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阴邪,易伤阳气。
-
寒性收引
寒性收引是指寒邪致病易使人体气机收敛,腠理紧闭,脉络拘紧,筋肉挛急,常表现为无汗,肢体疼痛,活动不利等症。寒邪为六淫之一,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寒为冬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阴邪,易伤阳气。
-
股后肌劳损
【概述】股四头肌在跑跳时起屈髋伸膝作用,而腘绳肌是其拮抗肌。髋关节被动外展时疼痛明显,内收肌抗阻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并发疾病】由于损伤筋脉造成局部筋脉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淤,闭阻脉道,“不通则痛”,可致髋关节和膝关节处于稍屈曲、外旋。【鉴别诊断】股后肌劳损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
着痹
着痹的症状及治疗:《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名曰着痹,此湿痹之症也。胸满闷,茯苓汤;寒湿,术附汤;湿热,苍柏二妙丸。”
-
中湿
4.五邪之一。《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名曰着痹,此湿痹之症也。胸满闷,茯苓汤;湿热,苍柏二妙丸。”
-
内钓
出《幼科发挥》。惊风的一种类型。多由内伤寒冷所致。因寒则拘急,内脏掣痛。明·陈治《幼幼近编》:“内钓属脾胃虚寒,寒主收引,故伛偻拳曲,腹痛多啼,唇黑囊肿也。”治宜温中定痛,用理中汤加木香、吴茱萸、肉桂。
-
寒邪
寒邪为六淫之一,是指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邪气。寒为冬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阴邪,易伤阳气。
-
著痹
著痹的病因:因湿邪引起的痹病,由于湿性黏腻滞所致。著痹的症状及治疗:《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名曰着痹,此湿痹之症也。
-
手指挛急
手指挛急为症状名。参见寒则收引、血不养筋:寒则收引为病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当寒邪侵入人体,留滞于经络关节肌肉之间,则络脉收缩,筋肉拘急,气血流行被阻,因而产生疼痛。指肝血不足而出现筋脉拘急的现象。故出现筋挛拘急,或筋痿麻木不用,或爪甲脆裂、干枯变形等。
-
寒则收引
寒则收引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寒邪致病的病机。寒邪侵入人体,易使阳气收敛,牵引作痛。如寒侵肌表,毛窍收引,卫阳闭寒,可致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紧,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
半夏干姜散
《金匮要略》卷中处方半夏干姜各等分制法上二味,研为粗末。功能主治温胃止呕。备注本方证属胃中有寒,津液凝为痰涎,随胃气上逆,因而干呕、吐涎沫。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赵以德:干呕吐涎沫者,由客邪逆放肺,肺主收引,津液不布,遂聚为涎沫也。此是阳明寒气逆气不下而已。浆水甘酸,调中引气止呕哕也。
-
解带散
《古今医鉴》卷十一:解带散:处方:归身1钱半,川芎8分,白芍(酒炒)1钱2分,白术(炒)1钱2分,苍术(米泔浸,炒)1钱,香附(醋炒)1钱,丹皮(酒洗)1钱,茯苓(去皮)1钱,陈皮(去白)1钱,玄胡(炒)8分,甘草(炙)4分。冲任为湿热所伤,而带脉不能收引,故带下色白淫溢不已,脉缓涩者。
-
湿痹
《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证,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名曰着痹,此湿痹之证也。
-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为治疗基本法则之一。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发病情况亦有差异。《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异论》中论述,北方地势高而寒,故“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