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主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方称为宿主(host)。宿主也称寄主,是指被寄生的病媒昆虫或被病媒昆虫寄生的动物。
-
位点专一重组
λ噬菌体DNA的整合和切离是典型的位点专一重组。当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菌后以一种失控状态进行复制,宿主染色体被降解作为噬菌体DNA合成的原料,宿主的蛋白质合成机构也被接管去制备成熟噬菌体颗粒的组成成分,组装成许多病毒颗粒,最后宿主细胞裂解而释放出来,这是裂解反应。所以这里是位点专一重组发生的位置。
-
小纺锤形噬菌体属
这一蛋白已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在体外重组了序列特异性片段。在整合中,ORFd335被破坏。小纺锤形噬菌体属宿主范围:小纺锤形噬菌体属病毒宿主范围局限于两个极端嗜热细菌硫化叶菌Solfolobusshibatae和硫化叶菌P1、P2分离株,在培养和溶原中产生很少的噬菌体颗粒,UV辐射强烈诱导无宿主裂解的噬菌体生产。
-
反转录病毒
反转录病毒的DNA插入宿主细胞染色体时,在5’LTR的U3左端和3’端LTR的U5右端各丢失2bp,而在宿主染色体插入位点上生成4~同时,它具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时所需的基本功能,例如,启动作用、起始作用和转录物的多聚腺嘌呤加尾作用等。在U3—R分界线处还常有一个反向重复序列,这对终止病毒RNA的合成可能也有重要作用。
-
立克次氏体
细胞结构与细菌相似,细胞壁中含有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等与细菌细胞壁相同的成分;对溶菌酶敏感,含DNA和RNA两种核酸,其比例为1∶35,具有发展自身代谢的能力,但由于细胞外膜的渗透特性,它们不能控制代谢物的吸收和排出,因此只能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但耐低温,在卵黄囊及其悬液中,在-70℃可存活数年。
-
曼氏裂头蚴
概述:曼氏裂头蚴(plerocercoidlarvaeofSpirometramansoni)为迭宫属的裂头蚴,是寄生在蛙、蛇或人体内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三期幼虫。5周发育孵出六钩蚴,被剑水蚤吞食后发育成原尾蚴,原尾蚴被蛙类吞食可发育成裂头蚴,人吞食含有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鸟类、蛇类、猪可作为转续宿主。
-
Mu样噬菌体属
整合是裂解和溶原发育所必需。Mu样噬菌体属病毒粒子有20面体的头,直径约60nm,尾的大小为120×18nm,由基板和6个短尾丝提供。基因组图线形,至少编码50个基因,相关功能的基因排列在一起,基因组没有循环排列,有异源性,由噬菌体特异的37kbpDNA和两端侧翼共价连接的0.5–3kbp宿主DNA片段组成。
-
弓蛔蚴移行症
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蠕虫蚴移行症是指动物或人体蠕虫蚴在人体移行时所致的疾病,这里以叙述前一种情况为主。症状体征:1.病史注意有无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疼痛、乏力、消瘦、剧哭等行为异常,或抽搐、癫癎发作史。3.脑脊液检查有神经系统症状者脑脊液中见嗜酸粒细胞。
-
肠杆菌噬菌体T7
中文名称:肠杆菌噬菌体T7英文名称:EnterobacteriaphageT7分类类型:种分类:有尾噬菌体目短尾噬菌体科自复制短尾噬菌体亚科T7样噬菌体属肠杆菌噬菌体T7GeneBank编号:[V01156]肠杆菌噬菌体T7基本特性:T7噬菌体是感染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和巴斯德菌属也是T7宿主)的烈性噬菌体。最长一段非编码序列在分子两端。
-
费氏褐藻病毒
中文名称:费氏褐藻病毒英文名称:Feldmanniaspeciesvirus;褐藻中除了费氏藻类病毒外,还研究的比较详细的有长囊水云等海藻的病毒。正常情况下,宿主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含有数百小室的相互挤压的中性孢子囊,但是受到感染时,宿主的有丝分裂提前结束,细胞的DNA的数量比正常的宿主要多好几倍。
-
大肠杆菌λ噬菌体
中文名称:大肠杆菌λ噬菌体英文名称:Enterobacteriaphageλ分类类型:种分类: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λ样噬菌体属大肠杆菌λ噬菌体GeneBank编号:[J02459]大肠杆菌λ噬菌体基本特性:分子遗传学研究发展到目前的水平,没有λ噬菌体的详细研究和资料积累是不可想象的。最后是与DNA复制和细胞溶解有关的基因。
-
杯状病毒科
在诺瓦克病毒、Amyelosis慢性矮小杯状病毒和牛肠道杯状病毒中,还可检测到一种可溶性蛋白,分子量为28-30×103。RHDV和FCV在基因组的3’端有一个潜在的ORF3,该ORF编码特异性小蛋白,分子量为10-12×103。衣壳多肽是主要蛋白产物,病毒粒子在感染细胞质中成熟。多种宿主的细胞培养物也能被杯状病毒感染。
-
棘口吸虫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吸虫种类繁多,全世界已报道的有600多种。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毛蚴侵入螺体后经胞蚴和2代雷蚴阶段后发育成尾蚴。实验室诊断常用粪便检查方法,如直接涂片法、沉淀法等,但由于多种棘口吸虫的卵在形态上都很相似,因此不易区分,若能获得成虫,则有助于定种。治疗可用吡喹酮或硫双二氯酚。
-
自体感染
自体感染(autoinfection)系指原先已存在于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或其他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增殖,并依旧寄生在同一宿主的现象。(某宿主体内的寄生虫产卵于外界,并在外界达到一定发育阶段后,虫体再次被该宿主摄取并在其体内寄生,此为自体感染的一种,特称之为重复感染。
-
多瘤病毒科
病毒DNA为双链环形,能与宿主细胞的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形成微染色体。多瘤病毒可以感染鸟类、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但对某一种病毒而言则有其最适宜的宿主范围,一种病毒通常仅能高效率地感染某一种或某一类宿主,形成增殖性感染,而对亲缘关系较远的宿主感染效率较低,不能形成增殖性感染。
-
阔节裂头蚴
概述:阔节裂头蚴(plerocercoidlarvaeofDibothriocephaluslatus或phyllobothriumlatum)为裂头属的裂头蚴,是寄生在鱼体内阔节裂头绦虫的第三期幼虫。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在15~当大鱼吞食含有裂头蚴的小鱼或鱼卵后,裂头蚴可侵入大鱼的肌肉组织内继续生存,直到终宿主食入带裂头蚴的鱼时,裂头蚴方能在其肠内经5周~
-
犬复孔绦虫
节片破裂后虫卵散出,如被中间宿主蚤类的幼虫食入,则在其肠内孵出六钩蚴,然后钻过肠壁,进入血腔内发育。当终宿主犬、猫舔毛时吞食到病蚤,似囊尾蚴得以进入,然后在其小肠内释出,经2~犬复孔绦虫的致病与诊断人体感染后临床表现主要与感染的数量有关。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孕节即可确诊。
-
阴道美丽筒线虫病
疾病描述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pulchrum)寄生于人体阴道黏膜者较少,其中间宿主有金龟子、蟑螂、粪甲虫、蝗虫等昆虫,终末宿主主要为哺乳动物及其他反刍动物如牛、羊、马、驴、骡、骆驼、猪、猴、熊、鼠和刺猬等,人是偶然的终宿主。3.以0.5%的甲硝唑注射液100ml阴道冲洗后,阴道内放置甲硝唑200mg,1次/d。
-
消化道蠕虫病
概述:我国地处温、亚热带、其地理、气候及土壤条件均适合肠道寄生虫的生长繁殖,故蠕虫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在农村及儿童发病率高。本节重点叙述消化道蠕虫病,包括: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绦虫病、包虫病及肝吸虫病。宿主可通过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对虫体及其产物发生各种反应。
-
西里伯瑞列绦虫
西里伯瑞列绦虫的形态和生活史成虫大小约为32×0.2cm,有185个节片。图1西里伯瑞列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鼠类的肠道,孕节脱落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实验证明虫卵能在脑踝蚁属(Cardiocondyla)蚂蚁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该属蚂蚁为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人体感染记录于东南亚,如越南、缅甸、泰国;
-
埃及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分布于非洲、马尔加什和中东。图1曼氏血吸虫雌雄成虫合抱图2埃及血吸虫雌雄成虫合抱表1寄生人体的三种血吸虫主要区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雄虫大小(mm)表皮睾丸数9~14×1.1有疣状结节,多在背侧,节结上有皮棘6~80卵圆形,一侧有小刺大便112~化验结果意义:阳性:血吸虫病(阳性率98%~
-
粒外弹状病毒属
病毒基因组大小约11.1kb,6个基因的排列顺序为3-N-P-M-G-NV-L-5,在IHNV病毒中,基因组含一个约60nt的前导序列,位于N基因转录起始之前。粒外弹状病毒属成员感染多种鱼类,一个病毒的宿主范围相对广泛,通常可感染几种鱼类,甚至包括鲱鱼到大马哈鱼这样分化的种类。HIRRV主要局限于日本。
-
益生菌
概述:益生菌,源于希腊语“对生命有益的细菌”,益生菌通常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它是人类生命的健康根源。优质益生菌标准:安全性:不管是有多好作用的产品,对人体,尤其是宝宝来说,最最重要的依然是产品的安全性。
-
甲型脂毛噬菌体属
中文名称:甲型脂毛噬菌体属英文名称:Alphalipothrix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脂毛噬菌体科甲型脂毛噬菌体属甲型脂毛噬菌体属成员:噬热变形杆菌噬菌体1(Thermoproteustenaxvirus1)甲型脂毛噬菌体属基本特性:甲型脂毛噬菌体属病毒粒子杆状,囊膜在电镜下看不到结构,囊膜包裹螺旋的核心。
-
原质噬菌体属
中文名称:原质噬菌体属英文名称:Plasma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原质噬菌体科原质噬菌体属原质噬菌体属基本特性:原质噬菌体属病毒形态为多形到准圆形的颗粒,具囊膜,直径约80nm(范围在50-120nm)。病毒粒子含有单分子环状双链DNA,超螺旋。从DNA编码链转录的至少有11个重叠mRNA,至少从8个启动子转录。
-
孢子虫
孢子虫隶属于顶复门(PhylumApicomplex)的孢子纲(ClassSporozoa)。全为寄生性。细胞内寄生阶段一般无运动细胞器,如有伪足则是摄食作用。无性生殖有裂体增殖(schizogony)产生裂殖子,以及孢子增殖(sporogony)产生具感染性的子孢子(sporozoite);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配子结合进行的配子生殖(gametogony)。
-
水泡带绦虫
水泡带绦虫(Taenia.hydatigera)成虫寄生于犬、猫、狼、狐狸等食肉动物,其中绦期幼虫称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tenuicollis),寄生于猪、黄牛、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但在组织中寄生时,由于其囊泡外通常有一层由宿主组织反应形成的厚膜包裹,故在外观上常容易与棘球蚴相混淆。
-
褐藻病毒属
病毒粒子仅在其宿主配子囊或孢子囊细胞中形成。
-
机会性寄生虫病
机会性寄生虫病(opportunisticparasitosis)是指某些寄生虫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时,宿主无临床症状,而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可使人体致病的一类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
曼氏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分布于非洲、马尔加什和中东。图1曼氏血吸虫雌雄成虫合抱图2埃及血吸虫雌雄成虫合抱表1寄生人体的三种血吸虫主要区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雄虫大小(mm)表皮睾丸数9~14×1.1有疣状结节,多在背侧,节结上有皮棘6~80卵圆形,一侧有小刺大便112~化验结果意义:阳性:血吸虫病(阳性率98%~
-
圆环病毒属
圆环病毒RFDNA含有2个主要ORF,rep基因在病毒链上,cap基因在互补链上。圆环病毒属病毒的寄主范围和传播:病毒感染宿主,PCV-1和PCV-2局限于猪,而喙羽病病毒能感染40多种禽鸟,但大多数成员具有宿主专一性或窄宿主范围。主要传播途径为口-粪途径传播,猪圆环病毒2型和鸽圆环病毒可垂直传播。
-
正痘病毒属
中文名称:正痘病毒属英文名称:Orthpox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正痘病毒属基本特性:正痘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为砖形,大小为200nm×200nm×250nm,对乙醚抗性。有囊膜病毒的中和位点与INVs明显不同。本属成员自然宿主主要感染人、猴、牛、骆驼浣熊和一些啮齿动物。感染人的天花病毒已宣布根除。
-
转续宿主
某些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paratenichost;transporthost)。
-
反转录病毒载体
反转录病毒载体可以容纳外源DNA的长度在10kb左右,以很高的转染率感染宿主细胞,特别是分裂中的细胞。转入宿主的细胞后,反转录病毒载体随即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内,这种整合的位点是随机的。其目的是在于提高载体的安全性,防止反转录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进行增殖并包装成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造成可能的伤害。
-
棘口吸虫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棘口吸虫病是由于棘口吸虫寄生在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全世界已报告600多种,其中寄生于人体有20余种,我国有10余种。但棘口吸虫对第二中间宿主的要求不很严格,尾蚴也可在子雷蚴体内结囊,或逸出后在原来的螺体内结囊或侵入其他螺蛳或双壳贝类体内结囊,有的还可在植物上结囊。
-
噬粒
噬粒(phagemid或phasmid)是由质粒载体和单链噬菌体载体构建成的。两者除了多克隆位点的序列正好相反外,其余的序列都是相同的,它们可在宿主细菌内像质粒一样地复制。辅助噬菌体是一类自身DNA复制效率极低的突变型,但可为宿主细胞的质粒DNA提供的复制和包装所需的蛋白酶和外壳蛋白。
-
腺病毒载体
如果用作基因治疗的载体需要载体中的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内长期表达时,就要将感染了腺病毒载体的细胞不断地注入患者体内,这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腺病毒载体自身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会在病人体内产生抗体引起免疫反应,这样,就会降低使用腺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效果。
-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是RNA病毒,它有三个基因:gag-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有的逆转录病毒还带有癌基因(vonc),即有的逆转录病毒有致癌作用。这时,由于骨髓细胞里面没有辅助病毒,所以整合进宿主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不再有外壳蛋白可供包装,因此也就无法增殖,而只能被“陷”在宿主基因组中,通过细胞分裂而传给下一代子细胞。
-
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的作用有(1)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通过粘附和繁殖能形成一层自然菌膜,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保护膜,可促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及定植,从而对宿主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2)刺激免疫应答。(3)合成维生素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如核黄素、生物素、叶酸、吡哆醇及维生素k等,供人体吸收利用。
-
逆转录酶
这种酶是1970年美国科学家特明(H.M.Temin)和巴尔的摩(D.Baltimore)分别于动物致癌RNA病毒中发现的,他们并因此获得197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后,RNA和蛋白质被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叫做反转录病毒,逆转录酶催化的反应叫反转录(reve-rsetranscrip-tion)。艾滋病毒也是一种反转录病毒。
-
非洲猪瘟病毒
病毒感染宿主猪49h内扩散至扁桃体,然后蔓延至下颌淋巴结,进而扩散至全身,使猪发生病毒血症。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原归于虹彩病毒科,现为一个独立的病毒科,它引起最严重的病毒病,威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养猪业,它是节肢动物病毒中唯一一个已知的DNA病毒,通过Ornithodoros属的软蜱传播扩散。
-
ASFV
病毒感染宿主猪49h内扩散至扁桃体,然后蔓延至下颌淋巴结,进而扩散至全身,使猪发生病毒血症。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原归于虹彩病毒科,现为一个独立的病毒科,它引起最严重的病毒病,威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养猪业,它是节肢动物病毒中唯一一个已知的DNA病毒,通过Ornithodoros属的软蜱传播扩散。
-
指环病毒科
推导的ORF1编码蛋白具有富含精氨酸序列、N端疏水序列,至少有两个氨基酸基元与病毒DNA的滚环复制(rollingcirclereplication,RCR)相关。指环病毒科病毒的宿主和传播:细环病毒和小细环病毒的宿主并不只局限于人,在除人之外的灵长动物(黑猩猩、猕猴、胥、夜猴)及树鼠句、猫、狗中都检测到该病毒。病毒全球分布。
-
盐末端蛋白病毒属
盐末端蛋白病毒属病毒的最大ORF可能编码蛋白引导的DNA依赖性DNA聚合酶,病毒复制由病毒编码的DNA聚合酶进行。His1噬菌体是从嗜盐古细菌Haloarculahispanica中分离到,因而根据其宿主命名为His。感染是裂解性的,但也能以携带形式存在。His1是从澳大利亚盐池样品中分离出来,其它亲源种类可能在其他嗜盐环境中发现。
-
血吸虫
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雌虫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脱去尾问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
-
囊状噬菌体科
囊状噬菌体科病毒复制中,粒子吸附到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syringae的菌毛,菌毛收缩使粒子与宿主A外膜接触,病毒膜与宿主外膜融合,核衣壳相关裂解酶局部消化肽糖苷,核衣壳进入细胞,病毒聚合酶被活化产生早期转录本。负链合成发生在聚合酶复合体内部。聚合酶复合体转录晚期信息,这些晚期信息编码晚期基因的合成。
-
机会致病寄生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parasite)是指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类寄生虫。
-
野兔痘病毒属
中文名称:野兔痘病毒属毒株英文名称:Leporipox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野兔痘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基本特性:野兔痘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为砖形,大小为300nm×250nm×200nm,对乙醚敏感。黏液瘤和纤维瘤病毒在其自然宿主中引起局部良性肿瘤,但黏液瘤病毒在欧洲兔中引发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
巨颈带绦虫
巨颈带绦虫(Taenia.taeniaformis)又名带状带绦虫,带状泡尾绦虫等。中绦期幼虫称带状囊尾蚴或叶状囊尾蚴(Cysticercusfasciolaris)寄生在啮齿类动物的肝脏,特别在鼠类极为常见,幼虫偶可感染人类。鼠、兔等中间宿主吞食了虫卵后,六钩蚴在消化道逸出,钻入小肠壁,然后随血流到肝脏,经过2~3个月发育成链尾蚴。
-
MYXV
MYXV分类类型:种分类: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野兔痘病毒属黏液瘤病毒黏液瘤病毒基本特性:粘液瘤病(myxomatosis)是兔的高度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热、粘膜肿胀以及在皮肤上出现由粘液组织构成的肿瘤。然而,这种病毒一旦感染欧洲兔,死亡率几乎达百分之百,它的天然传播媒介是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