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复制
上图中说明了DNA复制的三种可能途径。两条DNA母链用黄色表示,新合成的DNA链用蓝色表示。DNA分子复制时可能有三种途径,每一种都遵循碱基互补原则:1.保留复制途径认为复制完成后保留最初的母链并另外产生一条全新的完整DNA双链分子;3.半保留复制途径认为复制后产生两条新老杂合的DNA双链分子;
-
复制
染色体上的复制点是一段由100~有的解链酶与引发酶结合在一起(如大肠杆菌T4噬菌体)。DNA复制有高度的忠实性。经研究,发现DNA聚合酶的3′→5′外切核酸酶活性可以校对新生DNA链的碱基序列并改正其聚合酶活性所造成与模板相应核苷酸的“错配”。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川乌、草乌、何首乌、紫河车、香附。
-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G1期DNA为二倍体含量。在脱核之前,晚幼红细胞的波状运动增加,经过几次收缩,把核挤到胞质一极而后脱出。相关药品:氧、葡萄糖、腺苷、甘油、维生素B12、组胺相关检查: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氧饱和度、一氧化碳、有核红细胞、血清蛋白电泳、雌激素、抗利尿激素、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G1期DNA为二倍体含量。在脱核之前,晚幼红细胞的波状运动增加,经过几次收缩,把核挤到胞质一极而后脱出。相关药品:氧、葡萄糖、腺苷、甘油、维生素B12、组胺相关检查: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氧饱和度、一氧化碳、有核红细胞、血清蛋白电泳、雌激素、抗利尿激素、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
有尾噬菌体目
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噬菌体的吸附尾首先吸附到宿主细胞壁、芽孢囊膜、鞭毛或菌毛的特异受体上,在部分噬菌体中,细胞壁被噬菌体溶菌酶消化。(1)感染DNA环化,在一个或几个特异位点,或随机地整合到宿主基因组。有尾噬菌体目成员在真细菌和古细菌的100个以上的属中发现,它们的宿主一般为属特异性。
-
端粒酶
端粒酶的定义端粒酶(Telomerase),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6、线粒体DNA。人工合成四膜虫端粒的重复DNA片段(TTGGGG)4.人和小鼠的端粒DNA重序列为TTGGG.人类端粒的长度约为15Kb碱基。
-
细小病毒科
在部分病毒中也可检测到其它小阅读框。病毒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并可能需要宿主细胞通过它的S期,这说明宿主和病毒的复制关系密切,病毒复制可能涉及宿主的DNA复制酶,病毒基因组进入双链DNA需要前面的mRNA转录发生DNA合成由自体引物机制和存在的回文序列进行。一些mRNA的切割使蛋白产物的选择形式产生。
-
ΦX174
概述: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由环状单链+DNA和一个蛋白质衣壳构成的小20面体病毒,属于微小噬菌体科微小噬菌体属。ΦX174基因组小,成熟噬菌体结构简单,是研究DNA复制、基因表达、DNA-蛋白质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形态建成的很好系统。蛋白C端的疏水区在所有微小噬菌体中都保守,它可能参与DNA的包装。
-
肠杆菌噬菌体ΦX174
概述: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由环状单链+DNA和一个蛋白质衣壳构成的小20面体病毒,属于微小噬菌体科微小噬菌体属。ΦX174基因组小,成熟噬菌体结构简单,是研究DNA复制、基因表达、DNA-蛋白质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形态建成的很好系统。蛋白C端的疏水区在所有微小噬菌体中都保守,它可能参与DNA的包装。
-
丝杆状病毒科
丝杆状病毒科病毒基因组复制时,亲代单链DNA转变成双链DNA复制形式(replicativeform,RF),RF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单链DNA,病毒粒子通过从宿主细胞膜上挤压释放,释放时没有细胞裂解。因为其它长丝杆病毒和短丝杆病毒的双链RF形式已在细胞内检测到,它们的复制方式推断与含特异纤毛的大肠杆菌噬菌体相似。
-
孢子形成
菌类的子囊孢子、担孢子,分别在子囊和担子器中由二倍体的核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主要变化是:先由DNA复制产生的子染色质的一半,通过细胞质的不等分裂而从母细胞分离,成为前孢子(forespo-re),前孢子的表面再由内向外形成外被层(cortex)和孢壳(sporecoat),有的在外面更形成孢外膜,成熟后从母细胞游离出来。
-
巴菲敌柯林
巴菲敌柯林是从Cephalosporiumaphidicola的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双萜。是真核细胞DNA合成的特异的可逆的抑制剂,对RNA合成及蛋白合成无抑制作用。在三种真核细胞DNA多聚酶α(复制酶)、β(修复酶)和γ(线粒体DNA复制酶)中,只抑制α。分子量为338,难溶于水,可溶于二甲亚砜和乙醇。
-
质粒
质粒是环状双链DNA分子,同线状DNA分子相比,围绕双螺旋主轴连续排列的核苷酸的旋转角度稍有变动,就更容易使DNA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即出现超螺旋的(supercoiled)构象。质粒载体的大小同宿主细胞生长延缓的程度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质粒载体相对分子质量大,则对宿主细胞DNA复制的负荷更大的缘故。
-
突变形成
自发产生的突变称为自发突变,人为引起的突变称为诱发突变。在营养条件不良以及DNA处于复制状态时,由于DNA发生自然损伤的机率与时间成比例关系,所以这时突变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诱发突变是由于DNA损伤修复错误、DNA中碱基受到轻微损伤引起的配对错误以及复制错误增加而导致DNA上形成损伤等生物学过程而产生的。
-
突变率
突变率通常是指突变的发生率,表示每一生物体每一世代发生某一突变的频率。自发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的时候,像人这样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某一基因座位每个配子每个世代的自发突变率一般等于成熟精子(或卵)中带有新发生突变(即不是祖先传下来的)的精子(或卵)的比例。
-
DNA拓扑学异构体
DNA拓扑学异构体DNAtopologicalisomer,DNAtopoisomer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对于二条多核苷酸链的缠绕的程度等有各种形状的拓扑学异构体。这种作为超螺旋DNA(supercoiledDNA)的拓扑学异构体,不限于环状DNA,在线形DNA上的固定二点间也会形成,与细胞内的DNA复制、转录和重组等过程有着重要的联系。
-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细胞周期的丝裂期(M期)进行的分裂活动。据形态变化的特征,通常将有丝分裂分为前期、早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DNA合成情况,又可将间期划分成:G1期——此时没有DNA复制,但有RNA和蛋白质合成。末期I:进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在后期Ⅱ,染色体的行为发生重要变化。
-
Cdc34蛋白
Cdc34蛋白是E2遍在蛋白结合酶,与E3遍在蛋白连接酶(SCF)联合作用,降解期周期蛋白#0;Cdc28复合物的抑制物,从而激活S期周期蛋白激酶,起始DNA复制。
-
染色体早熟凝集
将处于分裂期(M期)的细胞与处于细胞周期其他阶段的细胞融合,使其他期细胞的染色质提早包装成染色体,这种现象称为染色体早熟凝集(prematurechromosomecondensation,PCC)。由于G1、S、G2的DNA复制状态不同,早熟凝集的染色体的形态各异,如与M期细胞融合的G1期的染色体为单线状,S期为粉末状,G2期染色体为双线。
-
核基质
核基质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细胞核内的网络结构,分布在整个细胞核内,参与和支持DNA的各种功能,包括DNA复制、转录、加工、接收外部信号以及维持染色质的结构等,作用方式主要是提供作用位点。这种结构又称为核骨架。
-
端粒
端粒通常是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G)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伸展到染色体的3,端。端粒酶最早是在四膜虫(Tetrahymena)中发现的。端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的寿命,因此可用丢失的端粒重复序列的长度来推测细胞有丝分裂的次数,所以端粒被称为分子钟或有丝分裂钟(mitoticclock)。
-
基因倍增
基因的重复倍增在进化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多基因家族是多种基因组中常见的组分。其发生的机制与同源染色体的不等交换相同,差别的只是涉及单条染色体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菌和一些单倍体生物的DNA复制泡(replicationbubble)中,二条子DNA分子之间可能发生不等重组而造成一部分DNA序列或基因的重复。
-
染色质重塑
DNA复制、转录、修复、重组在染色质水平发生,这些过程中,染色质重塑可导致核小体位置和结构的变化,引起染色质变化。重塑包括多种变化,一般指染色质特定区域对核酶稳定性的变化。人的SWI SNF复合物是1个有很多分子的聚合物,包含BRG1或hBMR和肿瘤抑制蛋白Hsnf5 VI21,它主要激活基因转录,还与免疫球蛋白,TCR基因重组有关。
-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结构基因含有很多CPG结构,2CPG和2GPC中两个胞嘧啶的5位碳原子通常被甲基化,且两个甲基集团在DNA双链大沟中呈特定三维结构。DNA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组中相应区域染色质结构变化,使DNA失去核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以及DNA酶的敏感位点,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失去转录活性。
-
蛙胚发育
原肠形成:原肠形成是胚胎发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胚胎从未分化状态通过细胞流动、重排与分化,形成具有三胚层及原肠的原肠胚。由于动物半球细胞的不断外包和胚孔处细胞的不断向内卷入,胚孔逐渐成为马蹄形,最后形成环形胚孔,胚孔内的乳白色细胞称卵黄栓。神经管和其下的脊索构成胚体背部中轴,胚体逐渐形成圆柱形。
-
复制叉式复制
复制叉式复制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的环状染色体DNA复制时,首先在DNA的复制起点上解螺旋。此时,先由DNA引物酶合成与后随链亲链的碱基互补的、长约10个核苷酸的RNA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沿着后随链模板合成DNA,一直延伸到前一个DNA片段5’端上RNA引物为止。最后由DNA连接酶把冈崎片段连接成一条连续的DNA单链。
-
滚环式复制
滚环式复制(rollingcirclereplication)是噬菌体中常见的DNA复制方式。噬菌体的双链DNA环状分子先在一条单链的复制起点上产生一个切口(nick),然后以另一条单链为模板不断地合成新的单链。或是释放出的新合成的单链DNA,先被酶切割成单位长度形成单链环状DNA分子后再复制成双链环状DNA分子。
-
DNA复制起点
DNA复制起点不论细胞中只含有一条染色体(原核生物)还是有多条染色体,细胞每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都要精确地复制一次,也就是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要复制一次。细菌细胞里的质粒也有自己的复制子,有的受控于细菌细胞而同细菌染色体同步复制,这种质粒称为严紧型质粒;哺乳动物线粒体的D—环突约有500~
-
噬粒
噬粒(phagemid或phasmid)是由质粒载体和单链噬菌体载体构建成的。两者除了多克隆位点的序列正好相反外,其余的序列都是相同的,它们可在宿主细菌内像质粒一样地复制。辅助噬菌体是一类自身DNA复制效率极低的突变型,但可为宿主细胞的质粒DNA提供的复制和包装所需的蛋白酶和外壳蛋白。
-
基因克隆
基因是细胞内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DNA复制及细胞分裂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因此基因克隆技术又称为分子克隆、基因的无性繁殖、基因操作、重组DNA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等。
-
纳米生物工程
纳米生物工程笼统地讲包括纳米医学、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生物材料等。换句话讲,人们将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自己,创造并利用纳米装置和纳米结构来防病治病,改善人类的整个生命系统。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生物芯片技术、分子马达、硅虫晶体管、纳米探针等正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
纳米医学
一旦,不溶性药物转变成稳定的纳米颗粒,就适合于口服或者注射了。纳米医学将给医学界,诸如癌症、糖尿病和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治疗带来变革,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Tomalia的方法是把能够与病毒结合的硅铝酸位点覆盖在陷阱细胞(glycodendrimers)表面。
-
分子马达
分子马达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的纳米系统。天然的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参与了胞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美国康纳尔大学的科学家利用ATP酶作为分子马达,研制出了一种可以进入人体细胞的纳米机电设备--"纳米直升机"。
-
花椰菜花叶病毒科
35SRNA是大于基因组长度的转录本,它可以进一步作为子代病毒DNA合成的模板,以及编码合成大部分病毒蛋白。35SRNA和19SRNA的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A尾,它们均可以作为mRNA从核内转运到细胞质中,并指导蛋白质的翻译合成。病毒DNA的复制发生于细胞质中,其DNA复制依赖于35SRNA的逆转录过程。
-
花椰菜花叶病毒属
病毒寄主仅限于十字花科植物,蚜虫半持久传播,但不在蚜虫体内增殖,易摩擦接种传播,摩擦接种需病毒编码ORF产物参与。电镜下观察,内含体为电子致密具有小空泡区域的基质,病毒粒子主要处于电子致密基质中,,还有一种电子透明内含体,其中分布少量病毒粒子。病毒DNA复制部位在细胞核中。
-
核内复制
核内复制是指在DNA复制的S期之后,细胞核未进行有丝分裂就开始了另一个S期的过程。其结果是染色体有4、8、16…倍的染色单体。
-
肽核酸
肽核酸(PNA)是具有类多肽骨架的DNA类似物,PNA的主链骨架是由N(2-氨基乙基)-甘氨酸与核酸碱基通过亚甲基羰基连接而成的。PNA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对DNA复制、基因转录、翻译等进行有针对的调控。肽核酸(PNA)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互补核酸序列被引进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展示了其独特的生化属性。
-
氧氟沙星眼膏
氧氟沙星眼膏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氧氟沙星眼膏汉语拼音:YangfushaxingYangao英文名:OfloxacinEyeOintment含量或效价规定:本品含氧氟沙星(C18H20FN3O4)应为标示量的90.0%~检查:应符合眼用制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ⅠG)。含量测定:取本品约2g,精密称定,加石油醚(60~
-
PNA
肽核酸(PNA)是具有类多肽骨架的DNA类似物,PNA的主链骨架是由N(2-氨基乙基)-甘氨酸与核酸碱基通过亚甲基羰基连接而成的。PNA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对DNA复制、基因转录、翻译等进行有针对的调控。肽核酸(PNA)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互补核酸序列被引进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展示了其独特的生化属性。
-
伊丽莎白·海伦·布莱克本
伊丽莎白·海伦·布莱克本FRS(Elizabeth(Liz)HelenBlackburn,1948年11月26日出生),分子生物学家,生于澳大利亚、现居美国,拥有澳、美两国国籍,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教授。而布莱克本又与她指导的博士生卡罗尔·格雷德鉴别出了参与端粒DNA复制的一种逆转录酶——端粒酶。
-
搭桥
〔1〕交联是DNA的双链间或单链内所具有的键。具有两个作用基团的化学物质(丝裂霉素C、芥子气等)和两条链上的碱基同时结合起来,起了链间交联的作用。是肌肉的A丝向侧面伸出的突起,它能与肌动蛋白丝上的活性部分结合。A丝侧枝的尖端部分是由H-酶解肌球蛋白(heavymero-myosin)组成,由肌球蛋白分子的ATP酶的作用。
-
覆盖噬菌体属
中文名称:覆盖噬菌体属英文名称:Cortic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覆盖噬菌体科覆盖噬菌体属覆盖噬菌体属成员:假交替单孢菌噬菌体PM2(PseudoalteromonasphagePM2)覆盖噬菌体属基本特性:覆盖噬菌体属病毒形态为20面体(T=12或他),直径60nm,顶角有刷状突起,多层衣壳,无囊膜。
-
微小噬菌体属
另外,本属所有成员病毒DNA复制对宿主细胞酶的需求没有确定,这是本属分为3组的标准。宿主范围是肠杆菌科的种和株。
-
Cdc34 蛋白
Cdc34蛋白(Cdc34protein)是E2遍在蛋白结合酶,与E3遍在蛋白连接酶(SCF)联合作用,降解期周期蛋白#0;Cdc28复合物的抑制物,从而激活S期周期蛋白激酶,起始DNA复制。
-
单链DNA结合蛋白质
单链DNA结合蛋白质为DNA蛋白质之一种,是与单链DNA有强的亲和性,与DNA复制、遗传的重组等DNA代谢有关的蛋白质。单链DNA结合蛋白质在生物界广泛存在,B.Alberts等最早发现了噬菌体T4基因32形成的这种蛋白质。以后从细菌、霉菌、两栖类和哺乳类等细胞中也有分离出来。
-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的标准流程大致可以这样描述:“DNA制造RNA,RNA制造蛋白质,蛋白质反过来协助前两项流程,并协助DNA自我复制”,或者更简单的“DNA→RNA→蛋白质”。启始因子及延长因子的复合物会将氨酰tRNA(tRNAs)带入核糖体-mRNA复合物中,只要mRNA上的密码子能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即可按照mRNA上的密码序列加入氨基酸。
-
人疱疹病毒6型
分类上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乙亚科玫瑰疱疹病毒属.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的原发感染主要与儿童玫瑰症相关,常发生于婴儿出生后3-6个月,病人表现为持续地发热(通常体温高于39℃),退热后出现红疹和斑丘疹,常遍布头和躯干部。例如,在骨髓移植病人中,HHV-6的复发会导致间歇性肺炎等;
-
HHV-6
分类上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乙亚科玫瑰疱疹病毒属.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的原发感染主要与儿童玫瑰症相关,常发生于婴儿出生后3-6个月,病人表现为持续地发热(通常体温高于39℃),退热后出现红疹和斑丘疹,常遍布头和躯干部。例如,在骨髓移植病人中,HHV-6的复发会导致间歇性肺炎等;
-
大肠杆菌λ噬菌体
中文名称:大肠杆菌λ噬菌体英文名称:Enterobacteriaphageλ分类类型:种分类: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λ样噬菌体属大肠杆菌λ噬菌体GeneBank编号:[J02459]大肠杆菌λ噬菌体基本特性:分子遗传学研究发展到目前的水平,没有λ噬菌体的详细研究和资料积累是不可想象的。最后是与DNA复制和细胞溶解有关的基因。
-
T5样噬菌体属
病毒粒子头为20面体,直径约为80nm,肠杆菌噬菌体T5的尾大小为180×9nm,弧菌噬菌体ф149的尾大小为160×9nm,有一个亚末端盘,亚盘具有3个120nm长的扭曲丝和一个直的50nm长丝尖端。病毒粒子相对分子质量为114×106,CsC1I浮力密度为1.53g/cm3,S20w为608S。